家乡的老咸菜

子皿

<h3>  三伏天儿吃啥,嘴里都没滋没味儿的。忽然想起家乡的老咸菜,想吃“咸菜辣酱”了。说是咸菜辣酱,其实不是什么“酱”,是用老咸菜和小葱、香菜、青辣椒剁成的即食什锦菜碎,剁好的菜碎加一点香油拌拌,就可以吃了。这做法,还是跟老家的公婆学的呢。<br>  那时刚工作,结婚后在市区租了一套伙单,与一户人家合住。到了暑假,总是早早地回乡下去避暑度夏。老家常吃的早饭是馒头大饼稀饭,佐餐的便是这咸菜辣酱。咸菜在缸里,小葱、香菜、辣椒在菜园子里,随吃随摘,随吃随剁。新出锅的馒头、大饼就着辣酱,总是让人胃口大开。</h3> <h3>  酸甜苦辣咸,咸中最得味。这老咸菜,家家离不开,我是吃着老咸菜长大的。<br>  老咸菜是用芥菜头腌成的,俗称咸菜疙瘩。在东北、华北一带的农村,家家院里都有咸菜缸,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咸菜疙瘩。<br>  每年立冬,收大白菜前,芥菜头就长成了。各家各户都套上车,带上麻袋,拿着铁锨,背着大筐去地里“出”(方言,收割的意思)芥菜。一车芥菜头拉回家,就该腌制了。芥菜的腌制方法,也和北方人的性格一样,简单粗暴。芥菜去掉泥和须子,洗干净,码到缸里,然后撒上大盐,加上水,一个月以后就腌好了。</h3> <h3>  打理咸菜缸靠的是农家妇女的经验。平时捞咸菜时,妈妈总是嘱咐我们小孩子,要用干净的筷子、勺子去捞。一冬吃不完的咸菜,要晾缸,所谓的晾缸就是揭开咸菜缸的盖子,给咸菜晒太阳,这样可以杀菌。到了下雨天,院子里有一些东西要苫要盖,第一“急”的便是这些咸菜缸,万一苫盖不及,进了雨水,咸菜就要坏掉、变质,甚至于长“蛆”。缸里进了水也不怕,可以煮了消毒。先煮咸菜汤和咸菜,再晒缸底儿。煮熟了的咸菜疙瘩软了一点,有点咸香,更符合北方人的重口味。有时,小孩子就举着咸菜疙瘩当零嘴啃呢。<br>  农村妇女们把咸菜缸打理好了,便会想法翻出新花样。她们根据时令蓄菜,什么青椒、香菜、萝卜、白菜帮子,都能蓄到咸菜缸里,腌制几天就能吃了。最好吃的是腌萝卜皮,萝卜皮经过咸菜汤的浸泡变得更绿了,口感更脆,就着馒头,味道有点爽。</h3> <p class="ql-block">  还有缸里的咸泥,也有妙用。咸泥,其实是缸里的沉淀物,这泥里大盐居多,是腌鸡蛋的好东西。每年入夏麦收前,妈妈总是用咸泥腌好鸡蛋,等麦秋收麦子打麦子时,咸鸡蛋就能吃了,煮熟了,当菜来吃。</p><p class="ql-block">  咸菜汤还可以当药用。小孩子上火了,发烧了,不好好吃饭,不会轻易打针吃药。老人们有土法,爱用铜钱刮痧。刮痧有时用香油,找不到香油,便用咸菜汤。老人的手法,老咸菜汤,一刮,烧退了,火没了,小孩子们又吃得香甜,睡得香甜,玩得欢实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好了。”他还说,“这套不必讲学理的应付方法,总是有效的。既有效也就不必问理由了。”这就是乡土中国的传统,即“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为自己生活的指南。”</p> <h3>  北方的冬储蔬菜是土豆和大白菜。一般的人家会在中午炖一锅土豆块或者熬一锅大白菜。早晚接济便靠这咸菜缸了。玉米粥贴饽饽,一盘咸菜丝就是佐餐的小菜了。把老咸菜清切,加入醋、酱油、芝麻油、辣椒等拌拌,配合热粥一起吃,十分爽口。老咸菜配玉米粥是孩童时代的记忆,那里面有满满的母爱。有的人家仔细,还会把芥菜缨子也腌制一下,后来知道还有一种专门取食叶子的芥菜,腌制好了,叫雪里蕻。</h3> <h3>  老咸菜耐于存放,出门干活中午带的干粮里也少不了咸菜。壮劳力更是离不开,父亲吃饭就口重,他总说吃盐长力气。我到县城读中学时,学校离家不远,但统一住宿,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那时每月五六块的饭钱得省着花,每次回家时,总要带上几罐咸菜就饭吃,有时也当作零食解解馋。为此,母亲大动脑筋,研究咸菜的做法,生怕它发霉变坏。炒咸菜丝加黄豆,既有营养,又能存放。还做鸡蛋咸食,就是把咸菜切成碎末,打几个鸡蛋摊成鸡蛋饼。这在那时算得上美味了,哪个馋嘴的男生看上了,大半夜就会跑去挖走半罐,转天早晨发现,知道食堂闹“耗子”,只能带回宿舍收着了。后来这成为高中同学聚会的话题,男生们津津乐道的是那咸菜的味道和偷吃的快乐。</h3> <h3>  咸菜最好吃的做法当属熬小鱼。老家守着潮白河,有河就有鱼虾。潮白河的翻坑子(方言:主河道两侧的蓄水坑)多的是小鱼小虾,其中味道最鲜美的是小豪子根儿和小肉棍儿(潮白河里两种小鱼的名字)。做这饭得用老家的柴火大灶,点火锅热,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洗干净就可以下锅。薄油煎煎,烹入葱姜蒜末和料汁,开锅后盖上咸菜丝,待汤汁合适时改成文火,围着锅边贴一圈玉米面饽饽或者白面卷子。揭锅时饽饽卷子有鱼味,咸菜又去了鱼腥味,热气腾腾的饽饽卷子和小鱼咸菜相得益彰,一起食用,鲜香无比。</h3> <h3>  搬离老家,进了城,在市里定居后,就很少吃到滋香味美的小鱼咸菜贴饽饽了。有时候,不免会特意到农家小店点上一份,可也是“橘生淮北”,煤气灶和大炒锅烹制出的再也不是家乡的小鱼咸菜了。每当路过农家,闻到大锅大灶里小鱼咸菜飘香,儿时的欢喜情结就会油然而生,止不住口水往嘴里咽,这情愫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现在偶尔回老家,能买到潮白河的小鱼,吃上柴锅的贴饽饽熬小鱼咸菜,内心还会充满了平静、安定、幸福!那滋味是家的味道,儿时的记忆!</h3> <h3>  后来,小妹妹考进了医学院,学了药。她开始抵制食用咸菜,说咸菜里亚硝酸盐超标,对人体有害。很多次,她把老家亲戚送来的老咸菜偷偷扔掉,惹得老人不高兴。我在旁边只得和稀泥,平息矛盾,一时也拿不出理论反驳她。<br>  倒是市里人会料理,把这芥菜疙瘩鲜吃,炝拌芥丝。我也学着做了,切丝,炸花椒粒,爆炒出锅闷上半小时,点上醋和香油,就会有钻鼻孔的芥辣香丝。中华料理,真是神奇!</h3> <h3>  咸食好,还是鲜食好?最近读到一篇文章,罗列了芥菜疙瘩的营养价值:“芥菜疙瘩的营养价值很高。据统计,每100克芥菜含蛋白质5.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420毫克,磷73毫克,铁6.3毫克,维生素55毫克。”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菜重姜芥”的说法,在遭遇风寒时,吃些芥菜这样的辛温蔬菜可以祛风散寒,让劳动人民免于发生时令疾病。这个我还真有点认同:女儿打小脾胃虚寒,每到换季犯胃口时,就把肚里的东西吐个空,稍微好些,不吐了,能吃下的就是白粥咸菜。<br>  文中对芥菜的医疗功效也赘述不少:提神醒脑,开胃消食,抗菌消肿,明目止痛,不一而足。特别提到的是,在夏季可以多吃些芥菜疙瘩,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能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抑制细菌毒素的毒性,还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看来吃点老咸菜还是蛮好的。</h3> <h3>  对小妹妹来说,这些数据和结论是不是有说服力?我也不想理论。可看了我朋友圈晒出来的咸菜辣酱,她问我要咸菜呢!只是她把老咸菜煮了再剁。我知道让她对老咸菜望而却步的是那个亚硝酸盐。可是,哪个地区的咸菜里又没有它?譬如东北的酸菜,川贵一带的酸菜、榨菜和泡菜,江南的倒笃菜等等。我们的祖先还不是食用了成百上千年,而且有的咸菜在大灾大难之年还能救人一命。譬如倒笃菜,在群雄逐鹿,战火连天的东汉末年,吴国太用那大瓦缸腌制的九头芥救多少百姓士兵于疾苦?“倒笃菜”在江南流传了近千年,又在多少灾荒岁月救了急,解了难?</h3> <p class="ql-block">  各地都有老咸菜,地区不同,咸中又加了不同滋味。或酸或甜,南北东西,各得其味。唯有家乡的老咸菜,单单是咸,咸得纯粹,咸得直接。老咸菜也成了一种聊天调侃的符号。有时人们会互相打趣说,长了咸菜脑袋,咸菜疙瘩的命,咸菜是"铁杆朋友"的代名词。老家人离不开老咸菜,咸菜疙瘩就像家乡人朴实的情怀,实在,直接,不做作,不抱怨,赤诚踏实地过生活。</p><p class="ql-block">  老咸菜,老味道。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时不时就想吃口老咸菜。爱吃咸菜的习惯,让我懂得了再好的美食也替代不了家常便饭,再奢华的生活也替代不了家的味道,味至浓处是故乡。爱吃咸菜已成为一种无法释怀的情结,其中有深深的乡土基因。 对于其中的亚硝酸盐,还有待科学去研究,去认识。</p> <h1>  泱泱中华,悠悠岁月。祖先留下来的很多习惯也和这老咸菜一样,在传承中不断被认识,不断被完善,成为一种方式,一种传统。岁月淘金,历久弥新,最后留下来,传给我们的定是最值得拥有、值得珍藏的东西,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华与珍宝。</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谨以此文献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家乡我的父老乡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回不去的故乡岁月</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致敬我的父辈们</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源:网络</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编辑:有凤来仪</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文原创:有凤来仪</div></h3> <h3>有凤来仪</h3><h3>  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爱生活,爱运动,也爱诗歌和田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