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青海湖-----欢乐西藏行(三)

千山暮云

<h3> 7月19日(二):又见青海湖</h3><div> 到青海而不去看青海湖——就如空城计中没了诸葛亮、长坂坡里没了赵子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即便我们只是路过、即便我们几乎都去过青海湖,所以19日这天我们的宿营地就定在黑马河——观青海湖日出的最佳地。</div><div> 达坂山下的青石嘴镇离黑马河乡只有大约350公里的路程,但这日我们要走的经过默勒镇的道路并非国道,网上提示要行驶7个小时的时间。所以在青石嘴镇观完油菜花之后,虽还没有看够门源花海的美景、同行美女们也还没有在花丛中拍照留影,但我们没有再往门源县城方向的花海更深处寻去,而是溯大通河而上,奔青海湖去了。</div> <h3>  沿227国道北行不远,就折而向南上了连接门源祁连两县的县级公路---盘大公路。原本以为这是一条难行的乡间土路,不想驶入的却是一条平展展的柏油大道,两边是比之前见到的浩门川还要开阔的谷地,只是却不是浩门川千亩良田的农耕景象,而是碧草连天、杂花遍野的草原风光。后来查资料才知这片位草原与现属于甘肃肃南县的皇成滩、山丹县的以马场而著称的大马营本是连成一片的草原。虽然地处冷龙岭南北两麓,这片草原早在《后汉书》中就被称为“锦地千里”的,千年历史岁月中这里生活过古老的西羌人、秦汉时的大月氏人和匈奴人、隋唐时的吐谷浑人、宋代的吐蕃人、元代的蒙古人,直到近代以来生活的藏族、回族、蒙古族人。在他们眼中这片草原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天地,他们只知道逐水草而居,浑然不管是在祁连山之南还是祁连山之北,也根本没有青海甘肃之分。1959年政府将这片草原一分为二,将位于冷龙岭以南的皇成滩由青海划归甘肃,当地人畜迁移到现在草场,并沿用"皇城"一名,所以就有了门源县的皇城乡和肃南县的皇城镇。虽分属甘青两省,但这片山水相连的“锦地千里”却是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六大最美草原之一的祁连草原之精华——皇城草原。只是此日我们走过时却没有意识到,加上恰是阳光炽热的正午时分,也就没有停车,只在疾驰中稍稍领略了她的美丽,而轻易放过了饱览祁连草原的大好机会。尤其遗憾的是,我们错过了最为茂盛的金露梅花海。金露梅这种高原特有的植物不仅我们在返回时的川藏线上见过,我早在前几年去祁连山深处的七一冰川时就见过,虽然当时还不知道它的名称,却被它的艳丽吸引,竟然用手抛出挖出一颗来,不远千里地带回来,可惜没有种活。在高原上金露梅是常见的,但金灿灿一片满山满坡,我却只在皇城草原才见到,而我们竟也没有停车深入花海徜徉一番,确是憾事。</h3> <h5>皇城草原</h5> <h5>行驶在美丽的祁连草原</h5> <h5>草原上的金露梅</h5> <h5>草原上的羊群</h5> <h5>还有成群的牦牛</h5> <h3>  同样遗憾的在永安古城前也没有停车一观。在进入盘大公路的路口上有一块标示着“永安古城”的牌子,我只是一扫而过,没大留意,因为近年来这样的标示牌很多,然而西北之境的所谓古城大都只是遗址,而且往往是岁月侵蚀得只剩下一些隐约可见荒土堆而已,再说永安古城之前也没听说过,还不一定就在公路旁边。不料当车迎面驶入一条河谷时,骤然出现在眼帘中的厚实的古城墙、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宏阔的古城规模,套用一句网络语言: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过后才知,城墙基本完好永安城是门源县、乃至青海省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古城,近年来此城为外景,拍摄了许多电视电影。</h3><div> 据资料介绍,永安古城始建于1725年,是清雍正朝抚远大将军年羹尧镇压青海罗布藏丹增叛乱后,为稳定西北边境,在甘肃通青海道路咽喉之处建立的永安营村---大致相当于我们此后在青藏高原上多次见到过的兵站。年大将军西征一事我们都不陌生,尤其是改编自二月河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一再热播之后,可谁也没想到会在此处见到一座当年的兵营,而且与嘉峪关一样,是一座集兵营与商贸驿站于一身的城池。据介绍该城南北为438米、东西为353米,城墙高7.3米、厚6.7米,有腰楼2座、炮台8座。城池建成后的200多年间这里一度商人云集,是雪域繁华的商贸重镇。民国十八年(公元1928年),人称“尕司令”的甘肃河州(今临夏)人马仲英兵败西窜途中逃至永安城,对永安城进行了大肆掳掠并血腥的屠城,从此永安城变成一座废弃的空城。百年的沧海桑田之后,这条古道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我们一路走过,绝大多数时候宽阔的大道上只有我们两辆车在奔驰,虽也遇到过几次大队的羊群与牦牛群,但除了几处村镇和零星的牧民简陋的房屋外,就只有延伸到青山之外的寂寞萋萋芳草。这座古城便是一路上最为壮观的建筑、规模最大的“村落”。如能停车驻足,在古城头静立片刻,北望祁连山,看白云悠悠、雪峰皑皑,想历史深处的风声萧萧、马蹄得得,那将是怎样的一番享受。只是这日骤遇古城时已是十二点钟,而我们连像样的早饭都还没吃,前面又不知什么地方有饭馆,所以想要停车的念头一闪间我犹豫了,而就在犹豫间车已驶过永安河谷,我也就再没开口让老武停车。</div> <h5>永安古城</h5> <h3>  此次我们虽是自驾,但也不是想停车就停的,因为一天的计划一旦定下来,就一定要完成;而这一行的十四天中除了拉萨两日没开车赶路外,其余日子的行车时间都至少在八小时上,所以不是大的景点一般是不停车的。19日这天是计划外的一天,之前没做过功课,就不知道眼前所见是不是大景点、之后的途中还有没有更大的景点,于是就留下了遗憾。然而就是此后做过功课的路途中,遗憾也是难免的,旅行本就是收获与遗憾并存、痛苦与快乐伴生的过程。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不去追求所谓的完美,而是学会享受有缺憾的人生,这才是成熟的表现。</h3><div> 好在前行不久就到皇城乡政府所在地,虽尚不如内地一个普通的行政村规模大,但毕竟有饭店,我们就在此地解决了这天的第一顿正式餐饭,而且还是我们喜欢的碎面皮儿,味道不错!饭后几乎没有休息就继续赶路,直到沿蜿蜒的盘山路来到门源与祁连分界的多束垭口时,我们才停车观景、休息。我们在此处停车,一是让开车的师傅休息、一是为居高而望去观景,此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体验一下、或者说适应一下高海拔的环境---此处海拔接近3900米,毕竟我们都没到过4000米以上的海拔,担心是免不了的。在此处活动大约半小时,反应不能说一点没有,但都没有明显高反现象,这也大大增加了我们的信心。</div> <h5>高处不胜寒,呵呵呵</h5> <h5>天高云谈</h5> <h5>垭口上的盘山路</h5> <h5>站在垭口上,一览众山小</h5> <h5>远处一头独自眺望的牛,悠闲而孤独</h5> <h3>  在垭口路旁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座高十余米的立柱式经幡,从经柱顶部向不同方向垂下三股经幡绳,上面满缀各色的风马旗,在山顶似乎从不停歇的风中呼呼作响。山顶上树立经幡是典型的藏族民俗,可有趣的皇城乡是蒙古族乡,而门源是回族自治县——这就时河湟地区多民族交融这一文化特点的生动例证。</h3> <h5>老武够威风吧😊</h5> <h5>风中飘舞的经幡</h5> <h5>漂亮的经幡</h5> <h5>满地不知名的花,猛一看很想是我们家乡的野草莓</h5> <h3>  从上多束垭口盘山道开始,以后的路就不大好走了,有不少路段是颠簸的土路。我看到有人在网上说起他们晚上经过这段路的经历,在黑魆魆的夜里、绕着一盘一盘的山路往看不到尽头山巅上行驶,四周是同样黑魆魆延绵不绝的群山,在能想象到的范围内没有一个人影!那是怎样一种惊心和惊悚,好在我们不必经受那样的体验,只在谈笑间就翻越了垭口,而且老武还是那山梁上干了一件让他自豪的事,哈哈哈。此后一路马不停蹄,经过祁连县默勒镇、翻过标着海拔3869米但却几乎没有感觉的海塔尔山,在刚察县哈尔盖镇走上315国道时,已近下午四点钟。</h3> <h5>路途中</h5> <h5>海塔尔山,3869米</h5> <h5>刚察城的慈悲慧眼塔</h5> <h5>成主编与吴教授夫妻</h5> <h5>有我老汉,嘿嘿嘿</h5> <h5>美女与鲜花</h5> <h5>大家记住,这就是狼毒花</h5> <h5>刚察县政府大楼,不错哦</h5> <h3>  在刚察县城外略作停留之后,穿城而过,等离开315国道走上环湖西路时已然是暮色初现了,而此时离属于共和县的黑马河乡还有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好在我们本来也没打算到黑马河镇子上去住,而是计划在附近靠近湖边的帐篷住宿,于是就在大概还属于刚察县的地界上就停下来。许是看到青海湖不由得生出来想要靠近她、亲近她的激动,也是一天的车程到这时大家都累了,便就不再前行,而在一处叫做“蒙古大营”的由临时搭建的帐篷组成的度假村住了下来。</h3><div> 粗糙得几乎不不能下咽的饭菜之后,借着三分酒劲,我陪着同伴们走向暮色苍茫中的青海湖。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映射在湖面上,微现玫瑰色的湖面虽没有朝阳跃出水面时的壮美,却也自有一种雍容风情在。沐浴在湖面吹来的凉风里,大家身心俱爽,一天的燥热和疲倦顿消;老郭则已经顽童似的,挽起裤腿下湖戏水了。</div><div> ——青海湖,我们又见面了。</div><div> 枕着青海湖的波涛,这一夜我们睡得非常踏实、舒服,虽然帐篷外几乎是一夜的风雨声。</div> <h5>开饭了,有酒喝。这是第一顿酒,以后还有哦</h5> <h5>我们的营地</h5> <h5>夕阳下的青海湖,美!</h5> <h5>湖边合影</h5> <h5>老顽童,呵呵呵</h5> <h5>我们老两口也秀一个</h5> <h5>我再秀一个</h5> <h3>此日从西宁出发,经过大通县城关镇、门源县青石嘴镇与皇城乡、祁连县默勒镇、刚察县城等处,翻越达板山、多束山、海塔尔山,行程400公里、行驶8小时(行驶时间不包括途中休息、观景、进餐等时间,只计纯行车时间)。</h3> <h3>下面隆重登场的我们此行的四位司机师傅,你们一路辛苦了!</h3> <h5>谢谢!</h5> <h5>谢谢!</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