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与建德有渊源的历代名人你知晓几个?

宁静致远

<h3>&nbsp;建德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据从李家镇乌龟洞内发现的“建德人牙”化石鉴定,早在5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建德这块热地一向名流荟萃、文化发达。历朝地方官员范仲淹、刘长卿、陆游和历代文人墨客谢灵运、孟浩然、唐伯虎等都为建德留下许多瑰丽的诗篇和绚丽的画卷。今整理部分资料供大家学习,有误之处望批评指正。</h3><h3><br></h3> <h3>朱买臣 (?——前115年)西汉大臣、辞赋家。字翁子,吴县藏书乡人。 </h3><div>出身贫寒,靠卖柴为生,酷爱读书。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七国之乱。朱买臣夫妻俩为逃离战乱,背井离乡逃到会稽郡富春县下涯(今建德下涯镇),见前面一条溪流,清澈透明,因唇干舌燥,忙蹲下来用双手捧水饮之,口感甘爽。他们来到大洲源(新安江的一条支流),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搭个茅篷居住……他自强不息,熟读《春秋》、《楚辞》。汉武帝时,由同乡严助推荐,当了汉武帝的中大夫、文学侍臣。他与司马相如、枚皋等人常在一起研讨辞赋,将汉赋文学推到了顶峰。 东越(粤)王在浙南、闽北一带作乱,朱买臣受命为会稽太守,管辖长江以南至福建的区域。 后因功升为主爵都尉、丞相长史,晚年诬告御史大夫张汤而被处死。 传"朱买臣儿子朱山拊护灵柩回故里建德朱池,葬朱买臣于幽径山。</div> <h3>孙韶(188年-241年),字公礼,吴郡(今属浙江)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孙韶的伯父孙河,本姓俞,孙策很喜爱他,便赐姓孙,将他列名孙氏家族之中。</h3><div>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杀,孙韶统帅孙河的军队,被孙权任命为承烈校尉。后任广陵太守、偏将军。黄初元年(220年),孙权受封吴王,升任他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div> <h3>周文育(507年-558年),字景德,原名项猛奴,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居新安寿昌(今属建德)县,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年)宜兴人周荟任寿昌浦口戍主,得知猛奴力大勇猛,善游泳,能蹦高,收猛奴为义子,改姓周。周荟任期届满,带回建康,为其取名文育。周荟命兄子弘讓教文育读书和骑射。梁普通年间,因征战有功,先后被封为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在征讨王琳时,周文育兵败被擒,后逃回,封寿昌县公。<br></h3><div>&nbsp;</div> <h3>陈硕真(公元620年-公元653年),睦州雉山梓桐源田庄里(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人,唐代浙东农民起义军女首领。公元653年十一月底,陈硕真在战斗中被俘,最后英勇就义。传说就在官兵想抓住陈硕真时,忽然天边飘来一朵彩云,一只巨大的凤凰降落在山头,并驮着陈硕真而去。于是,那山就叫“落凤山”。落凤山位于建德市下涯镇,海拔270米,山顶平坦开阔,面积达800余亩;西侧临江,岩壁如削,乡野之风,景色迷人,晨、昏江雾笼罩,恍如世外仙境。<br></h3> <h3>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 孟浩然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h3><div>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时作者漫游吴越路过新安江建德段时,所作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的此地景色。</div><div><br></div> <h3>刘长卿(709~786),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一作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大历年间任鄂岳转运使留后,因被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陷而被贬为睦州司马,贞元年间又升任随州刺史。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br></h3><div><br></div> <h3>翁 洮,字子平,号青山,晚唐睦州寿昌人,约生活于唐文宗至唐昭宗朝,准确生卒年代待考。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登柳玭榜进士第,官授礼部主客司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br></h3><div><br></div> <h3>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杜牧诗“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月花”,</h3> <h3>李频,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h3><div>公元871年,被朝廷升为侍御史。有做诗多首,以记其行,如《鄜州留别王从事》《春日鄜州赠裴居言》《朔中即事》等。公元873年,李频升为尚书兵部都官员外郎。员外郎为六部(吏、户、兵、礼、刑、工)所辖诸司的次官,协理司务。两年以后,李频为建州刺史。</div><div><br></div> <h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诗人、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范仲淹学问深厚,为人耿直,仕途却不平坦,虽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却曾经三起三落。景祐元年(1034年),时年46岁的范仲淹官居右司谏,却因极言“郭后无故不可废”触怒宋仁宗赵祯皇帝而贬守睦州,这是他第二次被贬。睦州辖建德、寿昌、淳安、遂安、桐庐、分水六县,州府所在地就在今之梅城。范仲淹于当年春正月离开京师,经3000余里水路长途跋涉,于4月中旬才到达梅城。或许因为受前人诗文影响,范仲淹对睦州山水充满憧憬,虽然被贬,心情却并不颓废,反而一路诗兴大发,相继写下《谪守睦州作》一首,《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和《出守桐庐道中十绝》等诗作。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h3> <h3>方腊(1078-1121年),又名方十三,北宋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迁睦州青溪县万年镇(今浙江淳安威坪)碣村保正方有常家当佣工(一说方腊是漆园主,为睦州青溪县人)。</h3><div>建德北峰塔,位于梅城东二点五公里北高峰之巅,习称北高峰,它背靠乌龙,面临三江,地势险要。为六角型七级砖塔,塔内有石级盘旋而上。结构完美,造型别致,颇为壮观。该塔建于隋唐,现塔为明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七(1547-1548)重修。峰尖下有一平坛,名“方家地”,相传北宋方腊率众起义,攻陷睦州,今梅城后,曾登此土台点将发兵,后人称之为“方腊点将台”,遗址尚见。塔东有碧波双井,有说法是一井通新安江,一井通兰江,两江水清水浊,皆从井中可见。井边还有方腊的妹妹方百花磨刀石、刀劈岩。《水浒传》中的:“宋江大战乌龙岭,乌龙神助宋公明”就在梅城的乌龙山。</div><div><br></div> <h3>叶义问(1098一1170),字审言,今李家乡人。宋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初为饶州(上饶)教授兼摄郡事,因岁旱严重,未经奏准,便发常平仓(谷贱时加价籴入,谷贵时减价粜出,故名常平)米,以赈饥民。提点刑狱官黄郭书为此事上疏弹劾。高宗不仅下诏勿问,—反而迁升知江宁县(故城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60里),不久又升江州(江西九江)通判。豫章(南昌)太守张宗元悖逆于秦桧。秦桧就以飞语伤人罪,通知漕臣张常先设法逮住陷害他。常先又欲假他人之手行事。时张宗元因事道过九江,常先便行文叶义问,要义问拘留宗元所坐之船。而义问则回文说:“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于秦桧,义问被罢官。<br></h3><div>孝宗即位(1163),封叶义问为新安郡侯、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观。</div><div>&nbsp; &nbsp; 叶义问居官多年,清正廉明。平日又慷慨好施,所得俸禄大多周济亲朋戚友。致仕后,老家既无房屋可居,自己又无余资建造宅第,因此寄寓衢州庵舍以终天年。清风亮节,不愧其谥号为“忠简”。</div><div><br></div> <h3>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h3><div>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nbsp;,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nbsp;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nbsp;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陆游在严州任上写了二百多首诗,但很少有写游览风景的,大多是忧国忧民的诗篇,他的诗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诗风清新明丽、圆润晓畅。&nbsp;</div> <h3>李文忠,(1339年-1384年)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明朝建立后,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1379年,主持大都督府,兼主管国子监。李文忠的祖上世代居住在泗州盱眙县,后来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搬家到濠州(今凤阳县)的东乡。李贞生性友善,娶朱元璋的姐姐朱氏(明朝建议后,追封为曹国长公主)为妻,1339年生子保儿(李文忠)。<br></h3><div>1358年(至正十八年),朱文忠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朝军队手中夺得建德,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的旧部三万多人。</div><div>不久,邓愈移军江西,朱文忠与胡大海攻占诸暨。张士诚侵扰严州,朱文忠率军于东边的城门抵御,另派将领出小北门,抄小路袭击敌人后路,两军夹击,大破张士诚。过了一个月,张士诚再次进攻,朱文忠又在大浪滩打败敌军,乘胜攻克分水。张士诚派遣将领占据三溪,朱文忠又率军将其击败。斩首陆元帅,焚烧敌垒。张士诚从此不敢再窥视严州。朱文忠的官职升为“同佥行枢密院事”。</div><div>翁 </div> <h3>唐伯虎、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nbsp;据说当年唐伯虎游江过此地,忽见南北高峰隔江对峙,峰顶上各有一座古塔高耸入云,不禁脱口而出:“壮观也,双塔凌云!”</h3> <h3>章燮(1783—1852),字象德,号云仙。浙江建德大洋镇建南村(原三河乡章家村)人,生于乾隆四十八年,逝于咸丰二年,享年70岁。工吟咏,诗有唐人气质,为时人所钦佩,每天以教子弟为乐,蒙其教诲者如坐春风。教课之余,注疏蘅塘退士孙洙所编《唐诗三百首》。在原有注解,旁批之外,广征博引,源流分明,兼及诸家诗话,内容相当周备。且能注意辞义贯串,深入浅出,简要不烦,颇有特色,堪称唐诗注本中最详尽、最严谨的版本。《唐诗三百首》章燮注疏本自道光十四年(1834)秋季刊印以来,广为流传,遍及全国。建国以来,浙江就已三印其书,约五十万册。除外,尚著有《古唐诗精选注》,《诗话合选》、《针灸揭要》、《高林别墅诗集》等著作,惜遗佚无苞流传。<br></h3> <h3>吴茀之(1900年4月26日-1977年7月26日),浙江省浦江县前吴乡前吴村人,初名士绥,改名溪,字茀之,号溪子,1915年考取严州省立第九中学,名列第一,在严州中学读书5年,期间拜陈友年为师,刻苦补习诗词、文史典籍,可以说在严中求学5年为他今后走上艺术道路了奠定坚实的基础。1922年进上海美专高科班,历任上海美专教授,杭州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中国画首领人物。是严州中学的骄傲。</h3> <h3>戴不凡(1922-1980),1922年阴历1月23日生,卒于1980年2月18日。曾用笔名梨花白、严陵子、柏繁等。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建德梅城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北京市委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第三、四届文代会代表。</h3> <h3>寿崇德(1927.8-2015.4.15)。擅长中国画、水彩画。浙江诸暨同山镇唐仁人。1949年毕业于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1949年在同文初中任美术教师。后历任金华师范美术教师,浙江省严州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副教授、副校长,浙江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藏画院特聘画师、中国黄宾虹研究会会员、潘天寿研究会会员等。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十二大代表,被誉为建德美术之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