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纪实

滦州市第三中学九年级

<h3>  2017年8月14日,在经历了一个月的假期休整后,全县骨干教师齐聚滦县第二实验小学多功能报告厅,参加滦县教研室和师教处共同组织的暑期骨干教师培训。</h3><h3> 七点半,老师们早早的来到了会议室,就坐于指定位置,恭候专家的到来!</h3> <h3>  首先,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仪式由教研室董文江主任主持。</h3><h3> 董主任热情洋溢的介绍了到会领导:韩立副教授、李亚莉主任、陈强副局长、牛学仓股长和和董文江主任!董主任还全面的介绍了韩立福教授,让我们对教育专家韩立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h3> <h3>  牛学仓股长致辞,牛股长条理清晰的表达了两个感谢~感谢韩立副教授的传经送宝,感谢陈强副局长的大力支持!指出了两个感动~为远道而来的全县教师遵守时间保持会场秩序而感动,为教研室教研员长期的精心准备而感动!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h3> <h3>  陈强局长做重要讲话。陈局长对韩教授团队和各位教师的到来表示敬意和感谢,指出教师培训是为了加深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h3><h3> 陈局长提出参训意见:1、明确培训意义,理解教师培训的重要性。2、培训是提供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机会,养成学习习惯,提高业务能力!3、要求大家培训时思想上位、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学以致用。</h3><h3> 陈局长的讲话高屋建瓴的提出参训要求,为老师们指明了方向,涤荡了参训教师心中应付的阴霾!</h3> <h3>  董主任最后进行总结,要求老师们积极培训,认真听讲,主动教研,勇于质疑,使自己得到提高;严守纪律,做到保证时间、服从管理、按位就坐、手机静音等会议的基本要求!</h3><h3> 至此,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开班仪式圆满结束!</h3> <h3>  随着美丽的李亚莉主任温柔教训内容的介绍,韩立福教授的讲座正式开始!</h3> <h3>  讲座题目为《<b><font color="#ed2308">学本课堂—教育创新的新领域》。</font></b></h3><h3> 韩立福,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师从于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研究方向教育评价、新课程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9月—2013年8月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专家组组长。2011年教育部聘为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h3> <h3> 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倡导“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核心理念,目的是实现“一切为了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全面发展”;在内涵上实现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转型,体现“自我建构”、“对话建构”和“活动建构”;在内在特征上主要体现六点:一是要素:将“问题”嵌入课堂;二是关系:师生建立“大小同学”式关系;三是方法:采用建构式主动学习法;四是策略:师生开发合学型智慧导学策略;五是组织:建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平台;六是工具:使用问题导学型学习工具单。</h3> <h3>  韩教授首先指出,本讲座是长期开展实践研究和行动研究而取得的科研成果!聚焦“学”的世界,而不是“教”的范畴,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先进性、跨越性、挑战性、系统性,以悦纳心态,遵循“五不原则”。</h3><h3> 韩教授说:本讲座献给追求“中国梦-教育强国梦”愿景,真心推动课改的教育工作者!</h3> <h3>  指出学本课堂的研究背景。</h3> <h3>  图文并茂的讲解了“教本课堂”和“学本课堂”的区别和转变!</h3> <h3>由于长期受传统课堂教学观的影响,我们对课堂教学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教本”意识,单一、狭隘、古老地认为课堂都是教师向学生“教”知识的地方。似乎是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都陷入了“教本课堂”视域而不能自拔,在“教”与“学”关系研究和实践操作上陷入了矛盾的困境。如对新课程实施后的课堂理念、课堂性质、课堂主体、课堂内涵、课堂教学的思维过程等方面的深刻认识、深度理解和智慧操作等问题,已经成为课改研究者、实践者的高位“瓶颈”,也称为中小学实施深度课改的“拦路虎”。具体表现为以下五点:一是在课堂理念上追求“以学生为本”,还是“以教师为本”?如何践行“以学生为本”;二是在课堂性质上追求“学的课堂”,还是“教的课堂”?如何践行“学的课堂”;三是在课堂主体上追求“师生主体、双元发展”,还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何践行“师生主体、双元发展”;四是在课堂内涵上追求“师生建构知识”,还是“师生传递知识”?如何践行“建构知识”;五是在课堂教学思维上选择“先学后导”,还是“先教后学”?如何践行“先学后导”等。这些难点问题始终困扰着课改实践者,致使中小学课堂由“教本”向“学本”改革的速度缓慢。</h3> <h3>至今为止,许多中小学课堂依旧是新课程、旧课堂,“涛声依旧”,可谓“穿新鞋走老路”。依旧是教师讲授多、学生参与少;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客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其结果是在教本视野下导致“时间+汗水=低效教学”,并进入了低效教学的恶性循环。</h3> <h3>  讲解学本课堂时,韩教授分条剖析,结合课堂实录视频,让听课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学本课堂的内涵及特征。</h3><h3> 学本课堂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h3><div>(一)基于师生民主平等关系为前提的“自我建构”。(二)基于师生真诚合作意识为基础的“对话建构”。(三)基于师生合作探究方法为手段的“活动建构”。</div> <h3>  休息十分钟后,韩教授开启了《<b><font color="#ed2308">如何培养学生新十大学习能力</font></b> 》的讲解。</h3> <h3>  教师互动,高呼口号!振奋人心!</h3> <h3>  在基层学校,课改以后普遍出现了三大问题:一是教学进度慢,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教学没有了深度和广度,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三是学生之间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分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h3><h3> 要想让课改成为提高成绩和能力的法宝,就一定要找到课程改革的“金钥匙”!</h3> <h3>  新十大学习能力有:结构化预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组讨论学习能力, 展示对话学习能力,具性训练学习能力, 高级思维训练学习能力,问题生成学习能力,回归拓展学习能力,回归评价学习能力, 五级评价学习能力。</h3><h3> 韩教授认为,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是深化课改的现实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这对学校和教师都是一种挑战,需要深入思考与认真实践。</h3> <h3><font color="#ed2308"><b>结构化预习能力</b></font>。</h3><h3> 指学生按知识结构、目标结构、问题结构的逻辑关系开展前置性学习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也强调预习,由于认识和定位等原因,轻视方法指导和过程评价,导致预习低效或无效。在课改视野下,结构化预习通过“读”、“导”、“评”等策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教师要通过专门的“结构预习指导课”进行指导,对“差生”进行前置性预习指导,使“差生”做到提前预习。学校要责成各学科备课组和年级组建立结构化预习检查和评价机制,各年级组或学校教务处要对结构化预习先进个人、小组、班级定期进行表彰和激励,确保整体预习质量。</h3> <h3>预习包括<b><font color="#ed2308">读-导-评。</font></b></h3><div> <b><font color="#b04fbb">1.读:</font></b>保证阅读遍数,启用阅读评价。阅读”六字诀“:查--工具;划--重点;写--感想;记--内容;练--习题;思--问题。即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考问题读。韩教授非常重视阅读。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div> <h3>  <b><font color="#b04fbb">”写“即写着感想读。</font></b>该环节很重要。通过阅读后有何感想,主要指理解的程度是什么。如文科,写的内容包括:题意是什么?作者是谁?代表作有哪些?文本大意是什么?文中生字词有哪些?文章分为几部分?段落大意是什么?思想感情是什么?写作手法(修辞、语法)是什么?经典赏句有哪些?原则:想人事、写人话、随心所欲写感想。底线:把书写满。如理科:涵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发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具体问题:概念定理有哪些?图表、文字说明的涵义是什么?你会做例题吗?如英语:本文有哪些生字词和词组?本文出现哪些新的语法?有哪些新的句型?文本大意是什么?你能翻译吗?</h3> <h3>  ”练“即练着习题读。<font color="#39b54a">三大理念</font>:作业前置化、作业全程化、作业全优化。<font color="#39b54a">预习做作业的目的</font>是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会。<font color="#39b54a">处理方法有二</font>,一是简单习题课本化;二是复杂习题工具化。</h3> <h3>  ”思“:思考问题读。在前面五个环节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学生要积极动脑,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还有什么问题呢?及时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标注在文本的末尾处。</h3><h3>2.导: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口诀:先看不做,先读后做,合书而做。切忌边读边做。</h3><div>3.评:如何落实?一是落实团队预习的“五级评价”;二是在团队预习中转化“潜能生”。秘诀一,重点“差生”教师化;一般“差生”团队化;“前置一周”来指导;“差生”准保能转化。</div> <h3> 第二大新学习能力:自主独立学习能力</h3><div>指导策略:“三定”、123策略。“三定”:一定时间,二定任务,三定问题。“123策略”:1是教师采用“闭口”策略;2是教师采用“巡视”策略;3是教师采用“心照”策略。即随着时间推移,教师在心里把握学生解决问题的进度和质量,以便随时调整时间和策略。</div> <h3> 第三大新学习能力:小组讨论学习能力</h3><div>指导策略:12345策略。1是起立,2 是聚首,3是开口,4 是讨论,5是评价。两个微招:坐立自如,行走自如。</div> <h3>  在活泼欢快的互动中,上午的讲座宣告结束,所有参训人员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相信,在韩博士的传道解惑下,滦县初中教育必将越来越辉煌!</h3>

课堂

预习

教师

学习

建构

学生

能力

课改

师生

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