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h1><i>2016.5.6 From Lo Manthang to Yara</i></h1><p><br></p><p>一早从Lo Manthang出发的徒步客还是很多的,路上经常会遇到一组一队的,因为要走五六小时的路才能到达中午休息的Dhigoan村,所以大家都在埋头走路,一直上到3950米的LO LA 垭口,向北可以俯撖LoManthang,向南可眺望安纳普尔纳峰,Nilgiri峰,Tilichopeak,道拉吉里,但我因为疲于跋涉只向北俯撖没有向南眺望;<br>反正我一直走,从宽阔的河谷走到狭窄的盘山道,开始时还和队友们一路,然后渐渐拉开,后来就看不到他们了,我想拍照时只好请遇到的旅人帮忙,有时干脆和他们一起坐下来欣赏一会这壮观的山崖(我们常常过于赶路而没有给时间去好好看看路上的美景),上到领队的小册子上写着我们还会经过的4050米垭口后,就一路直落,路是沙石路,尘土漫天,一身灰扑扑的,下山对于我太容易啦,从海拔4050下降到3400米,我一点都不需要休息,后来看到了一片岩黄土灰中的绿色小村,知道快到中午的休息地了,再继续下,终于看到在村口等着的领队……<br>经过艰苦卓绝的上午,下午的路就好走多了,先走一段干涸的Puyong Khola黑石河谷(我在路上看到了一块打开的菊花石,我拍了个照留念就把它留在原地了,我想它应该属于那个河谷,后来又遇到另一块菊花石,虽然没有前面那块好,但我想这也许是老天的礼物,就把它带回了上海送给俩宝),沿着左手边的山路上爬上山脊,就离我们晚上宿营的Yara村不远了,河谷对面南边有非常壮观的管状山崖,山崖上很多洞穴,黄色的红色的山岩变化着不同的形状,虽然不累但我们决定坐下来休息一下只是为了欣赏一下这些特别的山崖。<br><br></p>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Yara 村就依傍着这山崖,有绿油油的田地很赏心悦目,我们住的小院还有两三树的梨花正盛开着,门前不远处靠近接水台那有一棵上了年纪的大树,我们天黑前坐在那乘凉(海拔降下来后天气没那么冷了),第二天早上离开前火镰哥还给我拍了许多张我和大树的照片,我穿着红衣服正好但是脸色多有浮肿影响了形象;<br>我发现木斯塘一路上经过的小镇或者村庄都有接水台,当地人拎着塑料水桶或者类似油桶的塑料桶去那接水,我们一般到达后都会去接水台那洗洗脸洗洗手什么的,再接点水晚上刷牙啥的,在这,我们还遇到一路都时时碰面的两个欧美的老外,他们住在村子的高处,那儿有一排房子,房子更高远处有一片云朵,像一幅画卷,我坐在客栈隔壁的另一个圈着马的院墙上,欣赏这幅画,伙伴们还有精力就到各处转去了;<br>客栈为了我们还在房子的后头挖了个坑并用木板和树枝围起来权当我们的厕所,只有大半个人高,也没有门,每次快到那儿时我都要咳嗽几声,而我在里面时会放着手机的音乐,昭告天下我在厕所里,别乱闯;<br>这一路,上厕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br><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1><i>2016.5.7 Yara to Surkhang</i></h1><p><br></p><p>这一天的上午我们会去看壁画和寺庙,中午回到Yara午餐,然后收拾行李徒步去Surkhang;<br>出村口爬到小山坡上就看到一汪水塘,水面倒影着蓝天和山崖,有三四只马在低头喝水,有五六棵树在岸边屹立,有七八个人在拍照赞叹,我和静妹妹坐在稍高点的土坡上,就只是想在这样的美景前多呆一会,二哥却在远处不识趣的喊我们快走;<br>从海拔3650米的Yara村往上行到海拔3800米处有一山崖,山崖高处有很多木斯塘特色的洞穴,一佛塔就在半山腰处,没有什么现成的山路,但这些都难不倒领队,因此也就难不倒我们,佛塔不大,四壁的壁画相当惊艳,一副是一个穿袈裟的不知名的僧人像,一副是四臂观音壁画,非常精美,被领地用来做他的木斯塘手册的封底,据手册介绍,这些壁画多数为13世纪晚期到14世纪早期的作品,有鲜明的印度克什米尔风格;<br>大家在这个小小的佛塔里流连忘返,我和静妹妹跟着二哥,一是借他手电的光而是听他介绍壁画里他认得的那些人物故事,学习了很多,恨不得回去后好好补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br>看完Tashi Kabum Cave Chorten,领队回去休息,他感冒了,我们在哈卡的带领下去海拔3900米的宁玛派寺庙Luri Gompa,上到寺庙得攀登很长很高的台阶,走到一半时我都想放弃了,毛毛雨走的很快,寺庙在山崖的北面,像鹰巢一般高企,南面的山崖则是管状的(这一带的山崖都是这个样子),美的有点魔幻。<br><br></p>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看完寺庙回到Yara午餐后我们继续上路,沿着黑色河谷从Dhigaon的南面走两个小时左右就到晚上的宿营地Surkhang,下午的路很好走,基本都是在河谷里的平路,到村口时,看到已经到达的识木老师和火镰哥坐在一堆圆木条上休息,天色尚早,我和静妹妹也顺势放下背包,加入他俩,大家就坐在河谷边上的木头上聊天,接着毛毛雨也到了;<br>这儿没有客栈,我们住居民家,主人家有个小娃娃,让我抱了好一会,可喜的是这儿还有隐隐约约的网络信号,捕捉住这信号就能看会微信呢,多日与世隔绝后,彼时的大家都如饥似渴的捧着手机,甚至为了上网,领队还长时间在远处的树林里不出来;<br>识木老师的白马拴在房屋门口,同时拴着的还有另一匹白马,帕坦告诉我,尼泊尔马和西藏马是不同的,在他的指引下,我分辨出了识木老师骑的那匹壮实的西藏白马。<br><br></h3> <h3></h3> <h3></h3> <h3></h3> <h1><i>2016.5.8 From Surkhang to Tangge</i></h1><p><br></p><p>我个人认为Tangge是木斯塘最美的小村,为什么最美稍后我会详细的描述滴;<br>这一天的路程上升下降的落差不到300米,还算容易的,基本都在河谷里走,碎石特别多,对鞋子考验也大,问题是还要涉水,不止一次,我们把凉鞋挂在背包后头,到水边就换上,水特别凉,有时还很湍急,我在水里走得歪歪扭扭的,幸亏背夫们及时过来拉住我,否则肯定被水冲倒。识木老师骑着高头大马不存在过河的苦恼;<br>下午两三点到达的Tangge,好在到的早,还可以有房间住,到的晚的徒步客们只能在院子里搭帐篷了;<br>下午的阳光暖洋洋,风轻轻的吹,归来的马蹄嘚嘚声都轻柔下来了;<br>这儿有木斯塘地区最大的佛塔群,共有17座佛塔以及众多的玛尼石,背靠山崖俯撖河谷,极为壮美,不仅仅壮美,而是实在太美了;<br>山是高耸的竖立着裸露的岩石黄,山下的佛塔是木斯塘地区的独有的橙红,佛塔下面是那田地里正茂盛生长的农作物的绿叶在风中起伏,绿色田地过去是黑灰色沙石流水混合的河谷,开阔的河谷再过去是连绵的山因为远有了黛青色,这一切一层一层的展开在眼前,就是木斯塘手册的封面了,大伙都很兴奋,在“封面”里各种拍照合影,咔嚓声此起彼伏,拍累了,就坐在田里的土埂上,面朝佛塔,欣赏着这明晃晃太阳下的梦境一般的美景,(隔壁人家的牛也跑来凑热闹被领队轰出去了)。<br><br></p>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佛塔和背面的山岩之间的高地上有一排房子,不知是不是居民人家,但门窗都紧闭,位置很好,可以俯视佛塔, 我们仨女生下午没事的时候就并排坐在人家飘出来的窗台上;<br>看下面的佛塔,佛塔过去的田地,田地过去的河谷,河谷过去的群山;<br>这一切看多久都不会腻,尤其是你知道停留的时间那么短暂而明晨天一亮就要启程离开,也就更不愿意收回视线了;<br>眼前的景色让我的脑海里冒出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类毫无关联的诗句,静妹妹说还不如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来得点应景;<br>你看学点古诗还是有用的,在美景面前不至于只会说“靠!美呆了”。<br><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1><i>2016.5.9 Tangge to Chhusang</i></h1><p><br></p><p>按领队的手册上的介绍,从T村到CH村要累计爬升1050米累计下降1400米,路上需要11个小时,所以我们得一早就出发,尤其是我,更是要第一个出发的,因为我走的慢嘛,每次都落在队伍最后,往往队员们都早已到达了,我才翻山越岭气喘吁吁的赶到,领队为此常常得在村口翘首以盼,他穿着那件橙色的短袖,脸晒得黑乎乎头发乱蓬蓬东一撮西一撮,我看跟孙大圣之间就差一根金箍棒了;<br>整个上午的徒步目标就是要翻过此行最高的垭口,海拔4170米,其实走EBC时好多垭口都比这个高,但这个走的特别累,整个上午都在往上攀登,而且一路前眺不见人后望也不见人,腿都走断了气都喘不上来了,要不是伙伴们在对讲机里给我喊加油,我都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快到垭口时看到领队站在高处的石头上四处张望,想必又是在等他的最后一名队员;<br>在垭口最高处放眼远望,近到远,黄锗到青黛,土林石山竖立,线条嶙峋起伏,一望无际,直到天尽头;木斯塘一路,我时时有疑惑,这是在地球上吗?<br>中午时大伙儿在垭口最高处汇合,就地野餐,食物很简单,只有鸡蛋和包在锡纸里的土豆和盐,领队蹲在路边刷牙,早上不刷中午刷,满嘴白泡泡,被我们取笑;<br>只要攻克了上山的路,就会迎来好时光,果然上到垭口后接着很长一段路是在4100米-4200米之间行进的,我喜欢这样绕来绕去的路,很想放声高歌,沿路的风景太美了,云雾和山峦不停的变化,让人忘记了时间和身体的疲劳,远远的看到了背夫的身影后,心里安定了很多,至少说明路没走错,一个人在路上,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个了。<br><br></p>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下午是一路下行,从海拔四千多的山脊往下一千多米才是我们晚上宿营的CH村,直下一千多米,对膝盖是不小的考验,这后半段,我和静妹妹一起走,她为了看风景,落在后面,二哥背着他的吉他早已走在前方的路上了;<br>不管左侧峡谷还是右侧的卡利甘达基峡谷都极为壮丽,我们走走停停,多数时间是对美景行注目礼,视线总是不愿收回来,在钢索桥前面一段,我们还看到许多振翅的老鹰低空盘旋,就在头顶,我们拍了很多它们的照片;<br>当夕阳布满西方的天空,我们过了钢索桥,绕过小溪流,转过来时经过的那个山洞寺庙,就到了晚上休息的客栈;<br>居然可以洗澡!但热水被先到的伙伴们用的差不多了,我们也不管这个水有多凉,摒住呼吸冲到水龙头下面,将多天的尘土和疲倦一洗为快,换件干净的衣服后立马感觉轻松舒适很多,手册上介绍CH村会有网络,但,晚上大伙拿着手机,能看的也只是各自拍的照片。<br><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1><i>2016.5.10 Chhusang to Jomsom</i></h1><p><br></p><p>走了这么多天,伙伴们大概都走腻了,决定这一天不走路了,先涉水到对面的山上的石洞里看壁画,然后坐车回到Jomsom;<br>我,当然不愿意滴,昨天刚走出个感觉来,难道就结束了?领队不以为然的说剩下的路程没啥景色可看,我不理他,和哈卡商量,解决方案是哈卡派一个背夫陪我走,其余的人坐车过去;<br>一早在Dinning Room吃早餐时碰到早起的二哥,哈卡和二哥开玩笑说,Budha,你的头发去哪啦?二哥抚摸着光光的脑门憨憨的笑,我便替他回答,他把头发拉在家里啦。二哥送我到村口,我们挥别,约好Jomsom见;<br>陪我走路的背夫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也喜欢吉他,路上二哥不练琴时就把吉他借给他玩,别的背夫聊天睡觉时他在拨弄琴弦;<br>他带路很认真,总是在我后面十来二十米远的距离,遇到岔路口我就回头看看,他会用手势告诉我往左边的路还是右边的路,遇到美景要拍照了我招招手他跑上来帮忙,然后又继续落后十来二十米远的距离,我口袋里揣着给他的小费,等快到了Jomsom就掏出来给他。<br><br></p> <h3></h3> <h3>中午是在Kagbeni休息,落脚吃饭的地方还是在徒步第一天住的那个客栈,我们离开了这么多天后,客栈打扫得很干净,还在门口竖了个吸引人的招牌,除了我没有任何一位客人,Dinning Room里只有那一排花草君们陪伴我,虽然到处都是空位置但我选择了老地方,一大张桌子我坐在边上的位置,点了传统的土豆饭,好在有网络可以看看手机,不然这样安静的室内一人埋头吃饭会有点不自在吧?<br>中午明晃晃的太阳照耀在窗外那一片绿油油的青稞地,叶浪随风起舞,瞬间走神,不知身在何处。<br><br>这一切就要结束了吗?<br><br></h3> <h1><i>途中</i></h1><br>每个没有网络和电视的夜晚,都是日渐熟悉的大伙儿“促膝交谈”的好时机,高原的晚上温度都比较低,我们一般都挤在厨房里,向炉火借点暖意,识木老师年纪最大,也算是功成名就的人士了,我们听他分享那四个改变了他的命运的机遇,以及他对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心得,对大伙的建议就是“找到热爱的事情”,嘿嘿,这我可是记在笔记本上了;<br>不过实话说,我更有兴趣听他讲90年代如何在上海滩的酒吧泡妞的,最厉害的是人家上海妹还掏钱请他吃饭呢;<br>我们每次聊天时火镰哥总是借口年纪大了要早睡躲进他的睡袋里,他这样睡眠脆弱的人哪能那么容易入睡,不信你进房间看看,他不是在欣赏他白天拍的照片就是在爱不释手他新买的古董,在昏暗的灯光下举高高的左看右看(他可能有点老花不然为何要举那么高呢?写到这,火镰哥,你别踢我啊);<br>有晚我们宿营的客栈的女主人是个藏族的阿姐,毛毛雨可就发挥了她走四方的优势,经常用藏语甜甜的呼唤藏族阿姐“佳佳”,阿姐很开心,就打酥油茶给我们喝,那个洋溢着暖暖炉火和酽酽奶香的厨房就在我记忆的最清晰处,火光衬着阿姐面容很美,识木老师拍了许多照片。<br>毛毛雨带了用黑豆黑芝麻什么的磨成粉调制而成的营养糊,冲起来特别香,很馋人,一般她没啥胃口时就吃吃,我吃了一次后一发不可收拾,老惦记着它,因为这一路上的餐食都很简单,花样少肉少多吃两顿就有点腻烦了,所以我总是打那些黑芝麻糊的主意,一会假装感冒了一会又假装肚子疼什么的,想用此换一碗香喷喷的芝麻豆糊,后来回国以后我发奋图强,自己也整了一大罐这样的粉粉,但也就吃一两顿后就束之高阁了,不知现在过期了没有;<br>这一路我们都是宿在客栈或居民家,但条件都不好,许多厕所都是屋外临水搭起来的,经常没有屋顶,半人高的围墙脆弱易倒,晚上我不敢一人行动, 央求静妹妹陪我去,为此毛毛雨批评我,我让火镰哥帮我给水壶加点水也被她批评了,好恼人,很想将友谊的小船儿掀翻;<br>但是~~~,毛毛雨同学是对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给同伴添麻烦,道理我懂我懂,但是~~~,晚上去厕所时依然高喊~~~,静妹妹,陪我去上厕所好吗?<br><br> <h1><i>归来</i></h1><br>领队是很不要脸的,到了加德满都就不想管我们了,宣布活动结束队伍解散, 我们才不吃这一套呢,大家穿戴齐整在他的房间门口齐刷刷的说,领队,你的队员都准备好了;<br>他光着上半身侧躺在酒店的床上看手机,被我们这样架势给糊住了,一边嚷嚷说,你们自己活动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边起身套上那件去接我时穿的橙色短袖好像也是此行唯一一件短袖,汲着脏兮兮的凉拖,带领他的队员们开始加都一日游。<br>你有吃过杜巴广场附近某条热闹的街道尽头的小店铺的酸奶吗?( 他们家生意太好了有三个帅哥伙计都忙碌不过来,超好吃啊!我吃完一杯后又和静妹妹跑回去再买一杯);<br>还有某条小街道上一个小小的甜茶店,推开它的后门是一个方形大院,正在进行两三个少年的皈依仪式,他们的家人像节日一样欢庆,大人喝茶聊天,娃们满大院的你追我赶;<br>还有某个热闹的菜市场有条很有传说的石头鱼,卖菜的大妈都穿戴花花绿绿甚是好看,我掩护让静妹妹拿她的徕卡偷拍;<br>还有热闹的菜市场里一个尼泊尔妈妈带着儿子在卖苞米,我们请她给我们每人烤一个,末了还要吃着苞米和她一起合影,可爱的妈妈用手拢拢头发扯齐衣襟对着镜头笑得有点羞涩……<br>这是一个归来后的喧闹的欢乐的加都。<br><br> <h1><i>2016.5.13 告别</i></h1><br>临走前那晚,领队把我们集中在我和毛毛雨的房间里,说是做个服务调查,反正我都给了满分;<br>末了,轮到我们的提问时间了,大伙东倒西歪分布在两张床上和沙发上,领队一个人抱着椅背坐在房间中央,貌似已准备好被“严刑拷打”,“你为啥走上这条路滴?”“你十年前啥样滴?”“你徒步时遇到过最危险的事么?“你有女朋友的吧?”“你……”“你……”开始领队还理直气壮的说我的简历都在活动计划后面你们没看吗?后头也招架不住了,也坐不住了还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加上房间的大灯就挂在他头顶,他热得把衣服脱了又穿上,用他特有的东北腔嚷嚷说,别老说我,说说你们自己。(此处要配表情包的话,一定是那个捂着嘴淌着泪的笑脸) <br>离别那天终于来临,我和毛毛雨同一个班机先走(她飞拉萨,我经拉萨然后成都再到上海),早餐结束后拿行李下楼,看到伙伴们已经在酒店门口了,还站成一排呢,这是“列队”欢送么?逐一拥抱后出租车载着我俩扬尘而去……<br>再见啦~!再见啦~!也许我们还会再见也许就此难再见,但重要的是我们曾经一起走过这一程,相识,相知,相记忆,已然足够。<br>感恩与欢喜。<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