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心态》短篇小说(二)

鲍平

<h3>  话说王宏到市工商局人教处报到后,被分配到南山区分局街东工商所。先是跟在一位老工商张子力后面打杂。说是打杂,其实就是跟着一起跑跑市场,对一些不法商贩进行查处,实地了解基层工商的工作程序和基本做法,时髦的说法就是见习。老张是从部队营长位置上转业下来的,带过兵,作风彪悍,遇事处理果断,给王宏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也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知识,这些都是课本上和课堂里学不到的。王宏心里暗自叫好,要跟这位师傅后面多长点见识。</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没过几个月,所里人手紧,新来的大学生王宏就派上用场了。所长让王宏到窗口前台,负责审核申办营业执照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质。符合要求的予以办理,与要求不符的说明原因,让其把资料弄全了再来。这项工作对于王宏来说是小事一桩,符不符合要求有明文规定,只要把文件精神吃透,规定要求记住就行了。关键是要不徇私情,有认真负责的劲头,多陪笑脸,多讲好话就行了。</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年轻人干劲大,热情高,王宏一时干得风生水起,所长在会上经常表扬他,来办事的群众也称他服务态度好,有服务明星模样。年底所里上报分局,给王宏评为‘’优秀公务员‘’,不仅拿到了800元奖金,也在档案里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正当王宏撸起袖子,想在所里干番事业的时候,分局人教科看上了他,一张调令就把小王弄到分局去了。南山分局共有80多人,除了几个科室外,下面有7个工商所。人教科虽然人不多,但事情不老少,什么人事、教育、监察、党务等事情都很杂。而且象工资待遇,干部培训,对作风评议中的问题督查等,都涉及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外部对工商部门的评价,都不是小事,一点也马虎不得。还要与市局好几个处室对接,文字材料也不少,工作十分繁忙。</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事务性的工作还好说,只要肯吃苦,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弄弄就会了,但写文字材料一下子还摸不到门。王宏虽说是中文系毕业的,从小文科成绩也不错,但必竟刚出校门不久,在社会上没有混过。所以写出来的材料都是学生腔,有点象在学校时写命题作文,干巴巴的,既不口语化,也不生动。科长老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让小王多写,他一遍遍的帮助改,手把手的教。</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小王心里也十分着急,经常晚上下班后,在单位附近的快餐店胡乱吃点,就急忙赶回办公室,翻看其他人以前写的各种类型材料,认真进行分析捉摸,有时到深夜才回去休息。经过几个回合,小王发现公文写作并不难,都是有规律的,上挂下联,有虚有实,结合实际,加点事例也就差不多了。讲话稿一般要朗朗上口,诙谐幽默,符合领导的身份和口气也就行了。毕竟是科班出身,经过一番勤学苦练后,上手也很快,一来二去也就成了人教科里的主力了。</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王宏的五官长得不算出众,没有什么立体感,也没有拍影视片推祟的所谓‘’国字脸‘’。身高1.7米还差点,严格的说有点偏矮。用东北话讲,身高有点‘’砢碜‘’。但他平时喜欢健身,善长打羽毛球,因而体型健硕,胖瘦适中,尤其是穿上修身板衬衣时,突起的胸肌,对美媚们很有吸引力。对于时年26岁的王宏来说,找对象结婚的事也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虽然王宏对一位同龄的大学女同学很有好感,毕业后也请她吃过饭,送过花,接触过几次。无奈人家根本就对他没有这方面的心思,落得个单相思,也只好作罢。</div><div> 不过象王宏这样的年轻人,在行政机关里还是不多的,各方面条件不错的就更少。因此也是个香饽饽,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也络绎不绝。有的他虽然看上了,但人家姑娘嫌他个子矮,就没有戏。有的姑娘对他有意思,他还和人家对不上眼,也就谈不成。虽然见过好几位女孩,但都没有对上号的。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后来经人介绍,王宏认识了在商业银行工作的谢小娟。俩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小娟大学毕业后,投入职场已经3年了,长相清纯,温柔体贴。年龄比他小2岁,1.6的个子也适中,符合王宏心目中那个她的要求。谢小娟也感到,王宏有进取心,很自律,是个可以信赖的男人。</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小娟的父母都在东江市工作,虽不是什么大官,也不是什么老板,只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但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容不得受半点委屈。见到王宏后,老俩口开始有些犹豫,觉得是外地人,家庭经济情况也不够好,个子也不太高。在东江市不仅没有房子,就连辆自行车也没有。但几次接触下来,感到小伙子心眼好,人也长得五官端正,健康阳光,工作单位也不错,有发展后劲,是个潜力股。小娟的父母还是比较开明的,看得比较远,感到女儿确实真心喜欢他,也就持赞成态度了。</div><div><br></div><div>(未完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