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路老街

老兵风采

<p>历史悠久的龚路老街,我记忆的是珍贵,她抖落的是尘埃。</p><p>她在与她相处相遇过人们的视线中因曹路大基地南扩征收动迁拆除将永久消失,因此勾起我们这些土生土长有情人士的无限乡愁,深情眷恋。</p><p>为了拯救这段宝贵文物,小编我前后认真捕捉去实地踏看</p><p><br></p> <p>怀旧风情百年老街,古朴的历史过去,给曹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p><p>老街传说是有一位龚姓人士而命名,故叫龚家路口,约始建于清末民国时期,由北高东到南川沙的老护塘,东有御寇河东运盐河(本地人叫东横港),西有华亭濒海河西运盐河(本地人叫西横港),这里的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当初的龚家路口码头也是最大,故以盐业奠基,以水兴市。</p><p>街面上铺的都是些小碎石,本地人叫“弹阶路”。</p> <h3>  一、先讲一讲关于:“街”的故事</h3><div>东市街:</div><div>东方红大桥前生是一座石头桥,桥堍东早年的农民教育馆早己炸无踪影。</div><div>现在的东街20号龚路居民委员会的前生,张贤生老宅建于20年代,为三开间二层小洋房,前后天井,当中正厅,梁上添花,保存完好。</div><div>己被市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贤生古居”坐北朝南,园子本来有两颗耸天柏树,现存东头一颗,东南角仍保留一口大的水井。</div><div>坐南朝北街面还有一栋四开间面北小洋楼,这两拣极具豪华民居的坐落,给月华如水,肆意倾泻之下的东市街增添了靓丽,使其显得纯真素颜,有些返朴归真的味道(这二处宝地50-80年代公管之后归龚路人民公礼机关办公)。</div> <h3>西市街:</h3><h3>有万寿桥,民国26年(1937年11月5日),日机盘旋境地上空,掷下一枚炸弹,命中万寿桥东堍的茶馆店,房屋炸飞,万寿桥炸裂,桥头牌坊被炸毁,36人不幸遇难,2人受伤。曾经的老茶馆己毁于一旦。</h3><h3>但我们现在还不难看出,西市街尽管很短不长,面对面却都是楼房,介放初期有老火灶,农业信用社,皮鞋加工场,后改为龚路肉食部等坐落,因此也很兴盛闹猛。</h3><h3>坐北洋门间里相,曾经是龚路铁木竹社职工食堂和宿舍等。这里曾经传说有一个成龙之父叫曹阿三,是一个响当当的铁木作造船工艺顶级大师,据说他造船在十里方圆名气很响,船数之多,杨帆市内外。</h3> <h3>北市街:</h3><h3>有永安桥,桥长约18米,分三节段,桥面铺设石条9块,二组桥桩基,竖石条6块,两岸有坡墩,建桥时间依稀可见,刻有万历乙卯,即明万历43年(1615年)。</h3><h3>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的前生是九团城隍庙,慈云奄。城隍庙始建于明代,近庙有坝。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扩建,先后建大堂、戏楼、文昌阁、罗汉堂、城隍像、皂隶狱役诸像、祀钦公、东狱殿、天将殿等厅房。庙前石狮两具、数百年银杏大树两棵,庙中还有乾隆下江南时赐予的牌匾,其庙规模冠于浦东周边其他。解放前,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举行庙会,四邻香客频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城隍庙贴后头当年还建有慈云庵。</h3><h3>1951年均劈为龚路中校校址。(在我读书时,庙前面南己有一排二层楼房,再往前有四排平房教室。西浜面东曾建有一座礼堂,礼堂南面有一排二层楼房教室,礼堂北建有一排平房教室,北面就是烂泥大操场)。</h3> <h3>北街114号张家词堂,建于约明末清初,且皇帝手下张电所建,它有三棣二亭心组成,前面大园子围墙,有正南门,西侧河边是厕所,其中后棣西间开有西门。早期龚路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在此从教过,后改为学校校办工厂至今,要说古迹一点不夸张。</h3><h3>北市街还有蔡正昌、蔡友祥石作,詹家敲更,陈毛生嫁妆店,张炎龙肉莊,沈宝初铁铺,张伯竹行等。早的龚路五金机械厂在此,后改为龚路板箱厂(即龚路文艺工厂),建峰五金厂等。</h3><h3>北街73号,自然灾害时的大队食堂,后为龚路邮电支局,老百姓发电报,寄信函一般要到此地办理,当时的电话转接全靠这里的人工给你拔插来进行中转。对过的北街74号,是龚路文化电影放映队,每每下乡露天放电影,都要推着车子进村宅,天亮时出去要准备布置,天黑了收场还要打道回家,为的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h3><h3>七十年代,邮局南隔壁北街63号,曾经还是龚路居民委员会的所在地。对直角北街82号张梅君住宅,50-60年代时做过托儿所,专门为农作的人家看护小囡,收点小钱。贴对过北街81号,也曾开过一家弹花店,直至后期因随东西车路港,南北浦东运河的开挖而发展迁移,老街逐步开始衰落…</h3> <h3>中市街:</h3><h3>是龚路老街最热闹,最繁华的商贸地段,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其中陈维屏中西医,张志明牙医,顾松涛米店,张秋泉米店,张荣江油酱店,卫兰生水果店,张源兴肉莊,朱阿金咸地货,杨小毛饭店,金天和堂国药号,张大成药房,张阿源花边店,顾阿囡香烛店,徐家法书道士,合顺丰等都在这里。另有龚路剃头店,龚翠泉豆腐坊,沈荣仁铁器行,顾根元饭店等。</h3><div>五十,六十年代公私合营后到七十年代中期,新华书店,药房店,百货店,棉布店,酱油店,食品店,蔬菜部水果行,杂货店,早夜商店,小书店,批发部等作为老街集市的商业主流。</div><div>当然,这里还是乡下人自己种的农家菜,养植的农家鸡鸭蛋,捕捉的鱼米虾蟹等也都到中市街面对面摆起地摊作为自由市场来繁荣市面的小商小贩。记得在我小孩时,曾经的龚路供销社职工食堂就坐落在现北街6号唐尼桂剃头店和朱家弄堂里头,这里还是部分供销社职工的宿舍区。</div><div><br></div> <h3> 二、再讲一讲关于:“梢”的故事</h3><div>东市梢:</div><div>“宽嘴巴贤生”老宅东是吴家染纱坊,往东20米是八十年代的龚路农业信用社,再东30米是原来的龚路卫生院,后改龚路幼儿园,现为龚华路集贸市场。</div><div>东约100米徐家老宅公管后是初期的直一大队所在地,大队北劈有一块土地,在五十六十年代来讲,大场头名杨龚路地面,地上全部是方砖铺地,司令台坐北朝南,洋门进出大场头是维一通道。</div><div>隔壁便是陆少卿古居,黄家宅6号建于民国14年(1925年),为三开间绞圈房子,墙门额题“河南世泽”,正厅內有黄炎培题匾“积善堂”,今仍保存完好。</div> <h3>西市梢:</h3><h3>有张小梅米店,张云清切面店,秦毛生槽坊(毛生老宅绞圈房子东南角原有牌坊一座), 铁木作社。</h3><h3>新西街30号的原龚路中心小学前生明强小学,是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联络点,地下党王剑三沈静之等在此秘密开展过政治革命活动等。</h3><h3>桥南浜还有轧花厂,宏盛本行,文化馆等,其中当时的文化馆是坐北朝南方向,大厅两旁各有二间票房等,左右安全门,两道正南门,座位是用砖砌的敦子,上面铺木板就作为凳面。八十年代即改建为现在的影剧院,但方向变了,它是坐东朝西。</h3><h3>上了点年纪的同志记得,在龚路小学西头,穿过直二七队冯家宅,是一条庆宁寺至川沙城的火车铁路,当时就是有这条”铁龙”,使我们龚路的交通也更加繁荣。</h3> <h3>北市梢:</h3><h3>庙后秦长生轧厂,陈氏大人家。</h3><h3>朝东80米左右,现浦东肺科院前生天长公墓,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由朱庭祜、张义孚、张竹轩、蔡润身等18人各出资2000银元,购得土地占地面积64032平方米(俗称96亩圈),建造数年形成,组成天长公墓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经营墓葬。门楼式正门,绘有五彩图案,石雕、飞禽走兽,门楣刻有“天长公墓”, 延西伸东青砖围墙,通往墓区建有4米宽方砖大道,入内50米为宫殿式祭亭100平方米,门楣“清仁堂” 蓝底金匾一块,供丧家祭拜做道场用,朝后有裙房2间备用。大道两侧为墓区,松柏、冬青树木环抱,墓区内还有灵柩寄存室。1965年仃止墓葬。</h3><h3>1979年恢复骨灰存放。小编亲眼目睹过考究精制的石棺,墓碑宏大,棺盖3米左右长,1米之多宽,有0·20米左右厚度,开棺还是好好的,尸体几乎没变样。</h3><h3>它的东侧即现在的天长公墓西半部,是当时贫民简葬墓区。</h3> <h3>民间传奇达人:</h3><h3>有刘、王氏的修伞、补鞋子;钉碗、钉缸等。</h3><h3>有制作竹器具的凌氏家族;</h3><h3>有修配锁具的毛毛师傅;</h3><h3>有敲铅皮、修锅子的贵良师傅;</h3><h3>有修脚踏车、劳动车的阿雌阿雄;</h3><h3>有修作脚桶、马桶的凌永生;</h3><h3>有雕花、刻绘的高林妹;</h3><div><br></div><div>试看龚路的工艺巧匠数不胜数……</div> <h3>原来的龚路中心小学亭心圈,前棣为教学办公区,后头西半棣为教师宿舍,东半棣为功能活动房,东门外坐北朝南有一排平房教室。</h3><h3>西门外坐北朝南有砖木结构瓦房三开间,正间居高于居深于左右两边房屋,且离地之高,正间有宽敞的踏步面对宏伟的校园大操场,这里每年都是奶牛交易的集散市场,农户每年都会把成百上千的奶牛牵来此地相亲,为它们搭建平台“碰头、约会和面试”,实为当时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景。</h3><h3>无独有偶,中心小学操场地下也曾经是珍藏宝贝,它在毛主席号召战备的年代,这里环绕操场修筑过防空应急地道,为备战备荒作为后备保障基地。</h3> <h3> 三、最后讲一讲:几个名人</h3><div>张电,字文光,号宾山(现北街144号),明九团人。以布衣随陆深入京,荐至礼部尚书夏言,见而奇其才,使书御制得到明世宗嘉赏,遂入史馆供事,皇史宬告竣,受命题额,诏赐金币,授鸿胪寺序班,迁任中书舍人,渐被恩赐,朝庙典册必使电书。凡行幸游宴,必有其随,至于受命处理政务,颁行大礼诸学士所不及。同僚争相谒赂其门,电悉予屏绝,不私交一人,志书评其“恭谨俭素”、“怡退端慎,不以宠自衿”。历官工部、礼部侍郎,卒赠工部尚书,赐祭葬。</div> <p>张元恺,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在九团涌现的抗倭勇士,为张电之侄。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7月13日,倭寇复仇,过河入港,血屠张宅,至张氏数十家大小男妇,搜杀殆尽,室庐荡毁,先是宅前杨张港献血染红,未两月遭灭族之惨。</p><p>王剑三、沈静之,1925年9月,早期共产党员王剑三担任原明强小学校长,在学校里筹建秘密组织,开展革命斗争。1927年3月,参加上海笫三次武装起义,同年4月19日,国民党“东路前敌指挥部”逮捕了王剑三等11人,4月25日,年仅30岁的王剑三惨遭杀害。1948年中共党员沈静之打入明强开展活动,迎接介放。</p><p>朱庭祺(1887~1979)字体仁(现北街66号),早年攻读法律,毕业于北洋大学。1909年留美,1911年获哈佛学士学位,兼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参事,1915年又获哈佛硕士学位,并选为中国留美学生联合会主席。学成回国后,曾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参事,津浦胶济铁路局局长。1928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参事、会计司司长。翌年,任盐务稽核所总办。1932年兼盐务署署长。抗战时期,辞职任顾问。</p><p>朱昌亚(1896~1994),早年就读苏州女医学院,继协和医学院前身。民国10年(1921年)毕业,入天津女医局仼代理院长。民国14年自费去美蜜歇根大学进修,获得博士学位。回上海后就职于尚贤妇孺医院,历任医务主任,院长职务,并在上海人和医院助产学校任教学和医疗工作,终身未嫁。</p><p>陈维屏(1869~1929)字雅楼(现北街36号),出身中医世家。早年从父习医,后师从顾宴侯深造,专治内外科,擅长看疳、疸毒等,平时行医重医道,对穷人义诊送药,“自持俭朴,一如寒素”,热心公益,民众信赖,历任高昌乡乡董、行政局长。发起桥路同善会,6年造桥12座,经修,张撬沟路、陈家沟路卒告成功。</p><p>听说龚路老街己定为上海市《风情一条街》,我无不为之赞美,特以此和大家共享。</p><p>(上述如有不足请谦谅。内容不含南街和南市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