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你可能从没听说过,更没见过,世界上还有能下蛋的山崖吧?</h3><h3> 我在一次旅行中,偶然路过一个号称里面有山崖能下蛋的景区,还说是世间绝无仅有。好奇之心谁没有?我也得到那个山崖看看。 </h3> <h3> 在遥远的贵州黔东南地区,有一个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总人口只有3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96.7%,全国63%以上的水族人口聚居三都。</h3><h3> 当2017年3月我到贵州旅行。在从千户苗寨到小七孔景区路上,我们路过了这里。此时正是油菜花开遍原野,水田已经泡水翻过等待春天插秧耕种。这里春意正浓。</h3><h3> 为了发展旅游业,这里到处都进行着大小景区的开发与道路的建设。同行的朋友开车太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刚好车开到一处叫姑鲁寨的景区前。</h3><h3> 景区的大门已经修好,长长一排二层具有民族特色的木制建筑十分漂亮壮观。这栋建筑内,管理与服务功能很完善。由于正在建设,景区还没有收门票,我们就省了几十元的门票,只有景区的观光电动车收取每人10块钱的景区内往返车票。</h3><h3> 原来以为景区不会很大,进入里面走走看看就行了,连车票钱也省了,但一听管理人员介绍,那个能下蛋的山崖有很远的距离,才又回到景区大门买了车票进入景区。 </h3><h3><br></h3><h3></h3> <h3></h3> <h3> 景区内的居民建筑有很多应该都是新近改造的,但仍然依照水族村寨房屋依山而建,"人楼居,梯而上"的古越人茆榫"干栏"式建筑格局。</h3><h3> </h3><h3></h3> <h3> 景区内一片田园风光,特美!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h3></h3><h3> 当地水族群众写水书、说水语、着水装、唱水歌、跳水舞,世代传承着淳厚的民族习俗,显得格外古朴神秘。而那个地质奇观“产蛋崖”就在寨子的最尽头。</h3></h3> <h3></h3> <h3></h3> <h3></h3> <h3> 一水族老人,拿着长长的大棍当拐杖,嘴里不停的对着我们说着听不懂的话。也许是热情的招呼,在问我们从哪里来。<h3></h3></h3> <h3><br></h3> <h3> 水寨里的建筑具有显著的民族风情,水族文字应该学习起来并不难,都是非常典型的象形字。</h3><h3></h3> <h3> 到了产蛋崖前,一组二人架着牛头塑像大门和沿路众多的小木雕像,弄的我有些汗毛立起。</h3> <h3> 这里就是产蛋崖了。陡峭的山崖,崖壁上不规则的露出一颗颗青褐色的石头蛋。“石蛋”质地坚硬光滑,表面布满如树木断面年轮般的纹路。当地人称石头下蛋。据当地老人讲30年才脱落一枚。至今村中保存着石蛋”60多颗。<br></h3><h3></h3> <h3> </h3> <h3> 产蛋崖是神奇的,这是大自然的无限的创造力的造化给予。 </h3><h3> 有人分析,这是一种同生沉积砾岩,因砾石物质成份与母岩之差异,经风化后自然脱落,形成的一种岩石风化自然现象。</h3><h3></h3><h3> 因此类岩石相对较少(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地质现象),加之此现象又多出现在深山谷地之中的陡岩之上,岩石风化砾石突出,而后再风化,因重力的作用而自然脱离岩体,就被戏称为石头下蛋了。此地因砾岩风化特征更为显著,数量多和砾石形态、大小各异而成为了奇观,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CCTV曾经也来此地进行过新闻报导。</h3> <h3></h3> <h3> 哈,坐在大石头蛋上面的我同行女同胞们。<h3></h3></h3> <h3> 这篇日志如何,你长见识了没?长见识了,能给个赞不? 哈哈<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