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初印象(二):传统与现代

绿水无忧

<h3>昨天第一篇日志发出之后,果然朋友圈里反响很大,日本估计是目前最能引起国人议论的国家了,其实,无论对日本哪一种情绪我们都能理解,但是无论怎样,中国都不能闭关自守,对日本的先进优势更不能掩耳盗铃。</h3><h3>时至今日,日本之所以能够进入世界发达国家之列,除了日本人民的拼搏精神外,更得益于他们的兼收并蓄,我们国人更不能盲目地排斥日本,真正的爱国不是体现在义愤填膺上,是要学习怎样把他山之石变成我方之玉,推动自我的前进变革。</h3><h3>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来日出游与交往,客观看待日本这个民族。</h3> <h3>日本国的存在,注定与山、与海息息相关,在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绿化覆盖率达到70%,满目的翠绿、清新的空气和整洁的环境给我们留下了第一印象。</h3><h3>对于我们游客来说,日本住宿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房屋建筑显得颇为拥挤,我们住宿的宾馆房间都很小,在日本常被说成“三步酒店”,进门一步走到卫生间,再一步到床,第三步到窗户,尽管如此,房间里的设施极其干净整洁,依然令人赏心悦目。</h3> <h3>在宾馆里,让我很触动的是日本人国内没有喝热水的习惯,却在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烧水壶,日本人没有早饭喝粥的习惯,却在早餐里准备了米粥,日本人没有喝热牛奶的习惯,但我同事要求喝热牛奶时,服务人员单独会去加热牛奶。</h3><h3>前年我在美国,我们几个人用宾馆的咖啡壶一点点倒腾热水的经历还历历在目,至少在这一点,日本人确实很用心。</h3> <h3>我们今天游玩的主要地方是号称“水之都”的大阪,坐在去往大阪城公园的车上,公路两旁河川流淌,犹如倚梦而行。</h3><h3><br></h3> <h3>因一个人,成就一座城。</h3><h3>没有丰臣秀吉,不会有大阪的今天。无论历史上如何评价丰臣秀吉,我们都必须感谢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大阪城。</h3><h3>我们今天去的第一站大阪城公园就是日本有名的历史公园,丰臣秀吉主持修建的大阪城就位于公园内。</h3> <h3>大阪城最著名的建筑是气势恢宏的城门和天守阁塔楼。</h3><h3>护城河边高达20米的陡峭城墙由各地运来的巨石修砌而成,异常坚固。高高的围墙由深色巨石砌筑,略向内倾斜,并呈一定弧度。虽然经过战乱和火灾,大阪城已然重建。但是内外两道护城河以及两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诉说着历史岁月的沧桑。</h3> <h3>城中央巍然屹立的就是天守阁,当年丰臣秀吉居住之地,雪白外墙,青翠飞檐,典雅中不失华美,据说天守阁内装饰华美,登上顶层可以远眺大阪美景,因体力和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阁,除了大阪这所城市,对于丰臣秀吉的历史成就我们也不是特别感兴趣。</h3> <h3>大阪城公园里还有一个看点就是所谓的“时间胶囊”,据说日本1970年举办世博会时,将两个重60吨的不锈钢容器埋入地下,地面上建起银光闪闪的“金属墓”,这两个容器由松下电器和日本每日新闻社共同制作,又称时间舱,里面分别存放了1970年最先进的技术材料,一号舱5000年开封一次,二号舱100年开封一次,为后人留下最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h3> <h3>大阪城公园,让我们看到日本对历史文化的珍爱保护,而在大阪城的另一端,心斋桥则以繁华灿烂的现代文明与之交相辉映。</h3> <h3>走在心斋桥的街区,会有很多惊喜,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各个国家的人,几乎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物品。而这个集中各国产品的时尚街区却也有了几百年的历史,目前已然成为大阪的一个购物标志。</h3><h3>而走在这里最自豪的还是中国人,在这里你似乎不觉得自己是在另一个国家,到处都是汉字,到处都充斥着汉语,这里的服务员哪怕一句汉语不会说,也会说“银联”。</h3> <h3>从心斋桥出来的途中,儿子问我,在这里购物,日本人会不会用赚我们的钱制造子弹打我们?</h3><h3>我一边走一边和儿子聊历史,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史确实有一段仇恨,但是一味的仇恨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我们民族从不畏惧战争,但不得不说战争并不是解决纠纷的最佳方案。</h3> <h3>中国是日本的第一个老师,曾经的日本一直效仿中国。后来中国落后了英国强大了,日本就学习英国;德国强大了,日本就学习德国;美国强大了,日本就学习美国。</h3><h3>儿子,我希望,也相信在你们这一代会有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而到那时,其实你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