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诗人更多愁

落霞秋水

<h3>唐代著名文字家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句话可谓道破天机。</h3> <h3>我想,这大概是人们心中潜意识的作用。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的,即便是十恶不赦、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在看到别人痛苦时而产生一种悲悯之情。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难过的时候,才会想到拿起笔,写一写片刻的心情,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自然萦绕着漫无边际的愁绪。</h3> <h3>一旦快乐起来,很少会有人想到提笔书写。这是从客观角度来看,而造成“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的主观原因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感受过亡国之痛或国土沦陷文人,更容易写出感人肺腑的诗词文章。那些文字用情至深,又有着很深刻的意义。</h3> <h3>如屈原的“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样,在感情上经历过重大挫折的人,也很容易写出感人至深的文字来,这种诗词虽然不及爱国诗词那样有着高深的格调,但是却字字真情,更容易打动平凡人的心。</h3> <h3><font color="#010101">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如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陆游的“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font></h3> <h3>再说说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他是将情家之不幸与国家不幸先后经历个遍,而且每一种经历,都是万劫不复的铭心刻骨。皇后的去世、幼子的夭亡、亡国的切齿,都给李煜以至命的打击,这种经历,对他来说,是不幸,也是幸,那些锥心之痛,化成了他笔尖上的力量与文采,铸成了文字殿堂里金灿灿的词帝宝座。</h3> <h3>这种亡国的切齿之恨也让李煜的词走向了巅峰。一首首著名的亡国词诞生于世间,如著名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如千古传唱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h3><h3>而两首《望江南》,书写怅然觉来时的凄怆与痛苦:“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h3> <h3>七月初七日是李煜的生日,喝到酒至半酣时,恍惚间,李煜似乎又看到了江南故国,那些雕栏玉砌依然未改当年的精美,只是宫娥们已经容颜渐老,他立即命人准备笔墨,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是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绝美的词是他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他生命的句号,这一天即是他的生日,也是他的忌日,由于这首《虞美人》惹怒了宋朝的皇帝,他死在了宋朝皇帝赵光义的毒酒之下。</h3> <h3><font color="#010101">那一年,李煜四十一岁。一 杯黄土,掩尽了多少风花雪月的故事,酒樽中,又枯朽了多少人璀璨的青春。或许,这一切正如李煜所说“总是诗人误”,不过,诗词误了他的国,却给他戴上了一顶无形的王冠,成也诗词,败也诗词,由于他的才华让同样有才华的父亲推上了帝王的宝坐。这一生,李煜都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连他的死,也只是因为一首《虞美人》故国,成了他心中最怀恋的梦,唯有在笔下的世界里,他才能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font></h3> <h3>李煜,他将自己最后的生命,都付之于诗词。虽然李煜没有为国损躯,没有血染沙场,但是他却用自己的鲜血染红那些绝唱诗篇,给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经遗产。生命短暂,恨无歇时,带着亡国之恨的春水,涌动着他的忧愁,始终流淌着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悲剧又岂止李煜,那才华卓著深情款款的薄命才子纳兰性德,又何尝不让我们惋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