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学毕业二十周年。同学们忙碌的筹备二十周年同学会。岁月蹉跎,时光有如白驹过隙。暮然回首,恍如昨日一般。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一幕一幕涌上心头。</h3><h3><br /></h3><h3>1994年夏天,过完小学最后一个暑假。我带着家里早早前就准备好的一个旧木箱,一床被褥、草席,一个早年间父亲一直使用的铝制饭盒。几斤大米和一个装满咸菜的搪瓷口杯。怀揣着父母的寄托和咛咛嘱咐。怀揣着梦想,以及对未知生活的憧憬和忐忑,来到了离家五里外的林坊中学。</h3><h3><br /></h3><h3>在学校的安排下,安顿好自己的生活用品,宿舍位于校门正前方的操场旁边。那是一排闲置下来的旧教室。两层的木架床靠墙两边一字排开。中间两排旧课桌,容对应床位的同学放置木箱。木箱里放置着同学们的大米咸菜,和一些生活学习用品。所幸离家不远,周三还可以聚集本村的同学结伴回家洗个澡,再换身干净衣服。免去了带衣物洗换的烦恼。</h3><h3><br /></h3><h3>学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令年仅14岁的我有些莫名的恐惧感!刚入学的几天,一入夜,喧闹嘈杂的宿舍,随着校长巡查的哨子声顿时安静下来。寂静的夜晚仿佛特别漫长,静听着窗外的虫鸣,想着不远处的家乡。泪水总是悄无声息的不知在几时爬满了脸庞……</h3><h3><br /></h3><h3>转眼进入秋冬季节,早晨六点钟,天空还是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学校的大喇叭就响起革命歌曲。校长在宿舍外"滴滴、滴滴"的吹着哨子催促我们起床。宿舍里顿时乱成一团,找裤子的、找鞋子的,骂骂咧咧,洗簌的同学把脸盆敲得哐哐响而后用饭盒淘好大米,和带来的咸菜一起放在学校食堂的蒸柜里。懒懒散散的到操场集合,做完早操,来到教室早读。外宿生也三五成群的涌入校园,随着早读钟声响起,校园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紧张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h3><h3><br /></h3><h3>早读课结束,住校生蜂拥至食堂,取回自己的饭盒和咸菜回到宿舍。宿舍里人群喧闹,一片汤匙和盆子的刮擦声。大家三两下扒拉完早饭,又洗净饭盒,重新加米淘洗干净放回蒸柜。外宿的学生迈着匆忙的脚步回家,吃过早餐又三五成群匆忙的赶回学校上课。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心里一直疑惑:为什么校长不安排早餐过后早读课和上午课连读呢?唉这个话题姑且不论,有机会的时候再找校长咨询一下吧!</h3><h3><br /></h3><h3>就这般枯燥的日复一日。慢慢的,同学们渐渐熟识了。日子就不似刚来那般的难过。而后不顾学校三令五申的禁止,跑到校外河里游泳,朱坊的柑橘地里偷桔子,后山的甘蔗堆里扒甘蔗。最令人向往的还是黄山上。那里的物产比较丰富,有桃子,西瓜,杨梅。看到此处,曾经造访过的同学们是否会心一笑呢?</h3><h3><br /></h3><h3>三年的中学生活就这样不经意的过去了。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偶尔脑海里还会闪过那个年代的记忆,不眠的夜里,用手机搜寻当年大喇叭里曾经令人生厌的革命歌曲。只是此时听起来,如暖风拂面,沐浴春光岁月长河中的往事,一幕一幕清晰的浮现。</h3><h3><br /></h3><h3>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