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路南实小四四班少先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潘家峪。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始建于1999年。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中部。1941年1月25日,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包围了潘家峪,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230名同胞遇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为纪念惨案中死难同胞,于1999年建成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总投资412.8万元。1995年,潘家峪惨案遗址补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家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3> <h3>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我们辗转来到了这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潘家峪所在地丰润区东北部。是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地处京、津、唐、秦腹地,西距北京120公里,西南距天津130公里,东距秦皇岛120公里,南距唐山中心区22.5公里。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102、112两条国道和京沈高速公路、津唐高速公路、唐山东外环高速公路、西外环高速公路在境内连接;铁路纵横交错,京秦、京山、唐遵三条铁路横跨城区,境内设有二级铁路货运编组站和三级铁路客运站;水路运输便利,距京唐港130公里,境内还坐落军地两用机场。发达的路网框架,构成了独特的立体交通格局。</h3> <h3> 绵绵的细雨,好似给今天的活动增添了一分凝重。我们将车停靠在村头,距纪念馆步行15分钟左右。小路两旁葡萄架蜿蜒至头顶,仿佛搭建起了一座座绿色的凉棚。一串一串葡萄晶莹剔透,在雨水的滋润下,分外诱人。一个个葫芦,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里面是不是住着葫芦娃?</h3> <h3> 说说笑笑,走走闹闹,路旁村口这棵大树,仿佛一个守卫者,保护者村民的安居乐业,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距纪念馆越来越近。期待的心情如同脚下的步伐,越来越紧张。</h3> <h3> 这样的房子,孩子们只能在课本中看着,幻想着。当出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孩子们兴奋的眼神,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疑问:这么美丽的村庄,曾经发生了什么故事呢?</h3><h3><br /></h3> <h3> " 勿忘国耻"四个庄重的大字,是我们的思绪瞬间凝重起来。</h3> <h3> 终于,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墙上书有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题写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馆名,入口广场用导向很强的大台阶把人流引向由6米高石墙围合的半封闭院落,院落中形成一种情绪与空间的转换,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沿台阶向上主入口树立一组中英文写的纪念碑文,表明时间、事情与纪念馆建设主题。整个建筑为灰白色的二层楼房,朴实大方,庄严肃穆,主题突出。院内遍铺爆炸状卵石,暗示日军侵华,屠杀无辜,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庭院中的枯树更能烘托主题,院落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氛。</h3> <h3> 在讲解员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纪念馆一层展厅展示了1941年1月25日潘家峪惨案的过程。展厅顶部均涂为灰色,展厅内全部采用人工照明,采用声、光、电等展示手段,让观众感到气氛恐怖、压抑。二层展厅表现惨案后潘家峪人民及复仇团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内容。尾厅展示了今日潘家峪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展厅顶部涂为红色,形成与一层主展厅空间强烈的明暗对比,喻示由黑暗走向光明。在二层平台,观众可凭栏远眺惨案发生地"潘家大院"的全貌,凭吊死难的同胞。</h3> <h3> 近门处的雕塑惹得人想流泪,我们的孩子在老师家长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成长,可我们眼前的孩子,还那么小..........</h3> <h3> 1941年1月25日这里发生了一起惊天惨案。一群来自日本的强盗,对这个山村进行了疯狂屠.杀。人们反抗,人们哀叫,但改变不了铁石心肠的,早已疯狂的日本鬼子。这场血腥大屠杀,潘家峪1230名平民百姓惨遭杀害。</h3> <h3> 我们在展厅里看到了很多保留下来的,当年日本人伤害百姓的工具。日寇支机枪用的高桌 ,惨案发生时,日军在这张八仙桌上架起了机枪,潘家峪父老乡亲几百人死在机枪扫射之下。这张桌子成了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村民抵抗日寇时使用的杆秤 纵156.5厘米,重2500克,木质结构。1941年发生惨案时,有19名乡亲躲藏在东粮房内,用土坯封堵窗户,用杆秤顶住房门,外面火焰没有进入到粮房内,19名乡亲得以幸免。日寇压死儿童的锤布石 惨案发生时,日军用此锤布石压死了许多儿童,至今锤布石上仍留有红色的血迹。潘家峪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 1937年~1941年间,冀东军分区在潘家峪设立了兵工厂,制造手榴弹和地雷等武器。</h3> <h3> 当时,在屋里,他们几个人就是密谋设计了这桩惨案。1941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3000多名侵华日军在驻伪丰润县顾问佐佐木二郎的带领下,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村1700多人,近1300人被杀害。这就是骇人听闻的"潘家峪惨案"。</h3> <h3> 今年87岁的潘守力,是大屠杀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据他回忆,当年日寇把全村人圈起来,杀伐抢夺,无所不用其极。再用刺刀破腹挑肠。潘守力的腿上,日本兵用刺刀刺出的伤痕清晰可见。</h3><h3><br /></h3> <h3> 孩子们眼含热泪的听着,感受着。大屠杀一直延续到次日下午7点钟。全村有1230人被杀害,1941年1月25日,3000多名侵华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潘家峪惨案。日军仅在潘家峪惨案中就屠杀了1298名无辜的中国人,放火烧毁房屋1235间,其中有儿童妇女658名,有23户人家被杀绝。</h3> <h3> 鬼子们怕集体屠杀时,村民往坑外跑,不好控制,临时决定把村民赶进围着洋灰院墙的潘家大院。"潘贵清又领记者来到离西大坑不远的潘家大院。眼前的潘家大院,除了断壁残垣,只剩下满地疯长的野草。一脚踏进当年潘家峪惨案的现场,每个人都后脊梁发凉。潘家大院原是地主潘惠林的宅院,分东、中、西三院,四周有3米多高的院墙。当村民满满地挤在大坑里的时候,鬼子们就在潘家大院做杀人的准备了。日本兵不断地往大院里运柴草、玉米秸,还往上面洒煤油。院墙上,早已架起了数挺机关枪。</h3> <h3> 孩子们看着读着,感受着。三言两语记录的小故事,给孩子们的冲击力是巨大的。这一个个惨案的另一名幸存者潘善增,当年6岁。他记得,村民们进入大院后,门就关了,日本兵开始往院里开枪,扔手榴弹,屠杀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日本侵略者走了,留下了一片焦土的潘家峪,全村1700多口人被杀掉1230人,33户被杀绝,96人受伤,全部财物被抢劫一空,1235间房屋全被烧毁。大院里面,穿堂跨院,房前房后,屋里屋外,有许多亲人立着卧着被烧死。许多亲人被烧成骨灰,有的被烧成一堆焦炭。在安葬亲人时,就有800多人被烧得无法辨认。全村幸存者只有300多人。</h3> <h3> 很难想象,这个不大的小院子,曾着发生过这么惨绝人寰的事件。当我们真真切切的站在这里时,依然难掩心中悲愤为心情。</h3> <h3> 这所希望小学,孩子们望了又望,异口同声的说:不如我们学校好!是啊,我们有好的学习环境,爱我们的老师同学,我们更要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希望。</h3> <h3> 回来的路上,又见大树,陪伴我们的依然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但,我们心中多了一分对祖国的热爱,多了一分对重建后老乡们的敬意,多了一分对英雄们的敬仰,多了一分对自己的信心! 再见了,潘家峪,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红领巾红色之旅第一站,完美收官!期待第二站,第三站.......红色之旅,有你有我,我们始终在路上!</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