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看见》这本书的作者是央视记者柴静。</h3><h3> 该书讲述柴静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h3><h3>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h3><h3><br></h3> <h3> 这本书一共分了二十个章节,分别讲述啦二十个柴静在央视采访中的故事。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故事,同样出自全书的第二章——非典。第一个故事是说,在北京,有一个官员一家三口都得了非典,但由于金钱和治疗手段有限,这个官员和妻子选择放弃治疗,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给自己年仅八岁的儿子。下面是书中原文的选段:<font color="#ed2308">一个卫生系统的官员在这里感染,回家后又把妻子儿子感染啦,想尽办法要住院,只能找到一个床位,夫妇俩让儿子住了进去,。两口子发烧发的浑身湿透,站都站不住,只能颤抖着坐在小板凳上输液,再后来连板凳都坐不住了,孩子痊愈的时候父母已经去世。</font><br></h3><div> 第二个故事,是写医院里急诊科的护士王晶去世了。在王晶去世后,女儿的表现:<font color="#ed2308">他没有告诉孩子,女儿大宝才六岁,细软的头发,黑白分明的眼睛,她的卧室门上贴了张条子:妈妈爱我,我爱妈妈。</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问她为什么贴在门上,她不说话。我说:"你是想让妈妈一回来就看见,是吗?〃她点点头。临走的时候她坐在床上,叠幸运星,说装满一整瓶子,妈妈就回来了。我在暗淡的光线里站了一会儿,看着她叠,玻璃瓶里已经装满了三分之一。她叠的很慢,叠完一个不是扔进去,而是把手放进罐子里,把这一粒最小心的放在最上层。我看着,想找句话说,说不出来。过一会儿,她抬起头看我一眼,我心里轰的一声,她已经知道妈妈去世了,他她只是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难过。 </font></div> <h3>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悟是:</h3><h3>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h3><div>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div><div> 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