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无聊着跟风看完《我的前半生》,三十几岁也叫前半生,那我早已进入后半生了,就简谈些我的前2/3生了。</h3><h3>42集剧中时间也不过只是人生中短短的一两年而已,描述的生活也只是当前言情剧中最流行的情感纠葛罢了,人生历程也只是时间长河里的仅一杯,偶尔有点滴泛光即能使星河灿烂了。</h3> <h3>出生于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一辈子就被打上了红色印记。虽有动荡,总比生于军阀混战、跑鬼子、打内战时期的上辈人不知要好得千倍万倍了。</h3><h3>珍惜吧,满足吧……</h3> <h3>还没戴几天红像章,还没听几句样板戏,还没看几场忠字舞,隐约记得生产队的大稻场上挤满黑压压的人群,人们高喊过几声打倒XXX,那个时代就过去了。</h3><h3>哥哥姐姐们最近热议的芳华岁月对于我只是个尾巴,记忆模糊。</h3><h3>其兴也勃,其亡也忽⋯</h3> <h3>随着总理、总司令、总领袖的逝世,各家中堂开始换上了"你办事我放心"的挂像,我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期间走进了学堂。</h3><h3>一边打倒四人帮,一边贪婪地吸取知识营养。</h3> <h3>学费几元也是赊帐,从家带板凳也是缺腿少衬,只好自己找土地头垒坐了,课桌是泥腿土坯面,若遇连日阴雨,桌腿常因受潮而桌面坍塌。</h3><h3>上学从来都是顶着烈日晒,以致我现在是皮肤黑谢顶快,雨天雪地一直也是光脚踩,常常是一到家就找妈妈用针把刺挑出来,渐渐地我也练成了铁脚板和钢筋腿。</h3> <h3>小聪明伴着学习小勤快,小学里一直是成绩第一并且霸着班长位子不下台,要问我为什么这么用功学习,悄悄告诉你:怕以后在家扒田沟!你知道,那成天在家干农活受的罪真腰深!</h3> <h3>铅笔头子靠捡用,</h3><h3>书包文具旧的用,</h3><h3>削笔用白刀,</h3><h3>橡皮是口水加指梢。</h3><h3>草稿纸是纸烟盒,</h3><h3>辅导资料或者练习册,</h3><h3>呵呵,没有!</h3><h3>想要老师多布置作业,</h3><h3>没门!作业太少!</h3><h3>课外书?</h3><h3>有,是哥哥姐姐的课本!</h3><h3>偶尔有本小画书,</h3><h3>也是要提前做好预约借!</h3><h3>否则也只能是别人翻你扒在他肩上瞅几眼了。</h3> <h3>那时作业少任务轻,课下游戏自然成了我们最向往的活动。不需道具的有摔跤、斗鸡、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最具观赏当然是斗鸡了,我们土话叫掴子子,方便易行,无需道具;</h3><h3>需要道具的就多了,掼黄泥炮、抓石子、打弹子、打弹弓、打牌折、踢毽子、跳绳、翻花、滚铁环、玩铁丝枪、飞纸飞机、叠小纸船、玩击水筒、打炮子壳,打老瓦、跳方、攻城……</h3><h3>当然这些游戏大都是我们农村孩子那个时候玩的。</h3> <h3>低年级时玩的最火爆的当属掼黄泥炮了,道具黄泥随处可得,揉熟捏成碗状,若要炸的声响洞大不费泥,可吐唾沫于碗底用手捏薄按平,可一个炸或一排依次炸,那气势声震环宇泥飞灰起,我们也不顾黄泥迷住眼或是堵住嘴,争着要对方赔补自己黄泥炮空洞,内心虽有不服但也不会吝惜赔偿黄泥⋯</h3><h3>高年级时当然要玩高级的了,铁丝枪会扭的也不多而且稍带危险性,攻城游戏刺激而有趣然而人少玩不起来,所以印象最深的是那时风靡一时的打炮子壳和打老瓦游戏,那时常有我们一些乡下孩子跑到军民五七干校打靶场去挖子弹壳子弹头回来做玩,那黄亮亮的弹壳与子弹头做成的小杆子太精致独到,让人羡慕,这也可能是我们这最独特的游戏了吧……</h3> <h3>小学也好,中学也罢,冬天打雪仗玩滑冰,夏天游野泳翻菱角割鸡斗偷菜瓜,总是与水结下不解之缘。<h3>也是常常和哥哥用猪肝钓老鳖,逐渐地自己用黑蚯蚓钓黄鳝用红蚯蚓穿竹签钓泥鳅,哪个塘水抽快干时那是拼命地摸鱼捉虾,暑假时总是捏着竹夹子去捉蛇卖,记得还采摘过什么草药上街卖过,回忆起来还是挺温馨的……</h3></h3> <h3>有年高温,小学五年级的我光着身子在浅浅的池塘里泡着降温,塘边是同班女同学和她的爸妈一起清洗着鱼虾,到了中午池塘里的水越来越烫,女同学和她爸妈慢悠悠地忙着不离开,我不好意思上岸,最后终于光屁股趴在岸边淤泥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甜甜的凉凉的荸荠红糖水才让我醒了过来……</h3> <h3>进入中学来到集镇,小学时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我带着母亲找班主任赊学费未果拿不到书已是垂头丧气了,进教室时又遭到街道烧包同学一脚踢在肚子上半天没喘过气来也是忍气吞声,唯有努力学习增强信心⋯</h3> <h3>中学离家3公里,每天来回走4趟,还是有点烦的,而且家里忙,每天到家要干活,吃饭又不能准时,而学校时间是固定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要么回来弄不到吃,要么就吵着不回来,父病母弱哥在外打工姐辍学还有两个弟弟要吃,家里连年超支,这样硬挺了三年,我实在不想上高中了,我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被好友约,复学考中专,志愿早拿铁饭碗养家糊口……</h3> <h3>那时日子虽然是穷点儿,但孩提时代的我,总还是快乐多于忧愁的,<h3>就是和人比起来,总感觉自己家不如别人家的……</h3></h3> <h3>对知识的渴望,让我们忘了生活的艰难。</h3> <h3>只要听说有露天电影,总是想不远万里跑去看,有时正面挤不上跑到反面也是一样能解馋的,但也是看了不少场“英雄白跑路”,许多的英雄人物就是通过露天电影和小人书才认识的:穆桂英、孙悟空、岳飞、李自成、程咬金、邓世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刘胡兰、江姐、杨子荣、李玉和、小兵张嘎,后来逐渐又认识了霍元甲、陈真、,再后来迷上了郭靖黄蓉、乔峰段誉、楚留香、陆小凤……</h3> <h3>认得了几个字,总想着找些书来看,放鹅放鸭放猪放羊看鸡看稻场没有书看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最有效的是放牛,那骑在牛背上看书的享受现在想来也是无比惬意的。</h3> <h3>如此的贪看闲书,父亲当然明察秋毫,这样常常在家庭会议之后,父亲总是指令我或者姐姐捧着大部头的《说岳全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通宵达旦地读给他听,只念得我们是口干舌燥,父亲却仍是兴趣盎然!</h3> <h3>后来赶上联产承包责任田制,两头瞻顾,学习受影响家活也是出力没讨好,偶尔带着同学来家干一次活也无济于事,收入在增加开支更在扩大,哥的婚事父亲的病体三弟的揪心事始终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种状况直到本世纪初才稍缓过劲来,然而⋯</h3> <h3>为稳妥起见,义务返顾地选择了干这清苦一行,渴望平淡的过安稳的生活。</h3> <h3>88年,完全是我自主选择了这里,这个稳当是铁饭碗。这也离家近,回家也方便,父母不知道这个学校在哪里,大字不识两个,只知道伺弄好那一亩三分地,供我毕业能共度好时光。</h3> <h3>这里的老师、同学、教室、宿舍,食堂等,对于我这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既新鲜又陌生,我必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就这样,我小心翼翼地在这里开始了三年的学习生活。<h3>在这里,我有了新同学新老师,在这个集体生活中。每天都是快乐的生活着,那时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又是那样的美好。 </h3></h3> <h3>由于我在农村的锻炼,在同龄人中能多跑那么一段路,每年的运动会都能出人头地一下,那应该算是我学习生涯里最闪光的经历了。</h3> <h3>三年的磨练,留下的是永恒的真诚与芳香的回忆。<h3>岁月沧桑,抹不去的点点滴滴将永远伴随于我,直到老去.……</h3><h3>是的,真正的大熔炉是在社会现实生活中……</h3></h3> <h3><h3>考虑到父母和家庭,单纯的我婉拒了留守城市和远离家乡的工作,选择了离故乡稍近的乡村,从此在平静的小山村期望着过平静的生活,回归儿时的梦想。</h3>90年代初期的农村小学,与我们小时的条件是不可同日而语,但仍还是比较简陋的。</h3> <h3>时代在前进,<h3>条件在改变,</h3><h3>孩子们在成长,</h3><h3>知识在更新,</h3><h3>我们在老去。</h3></h3> <h3>教室不再是土墙了,从砖瓦平房到楼房再到防震教室,课桌不再是土坯,座椅逐渐不用自带了,窗户也不用塑料皮遮挡了……</h3> <h3>学校里也有了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更有了一个农村特色的——留守儿童活动室,虽然好多都是摆设。<h3>但现在是家大业大,不怕摆设。</h3></h3> <h3>学校信号从敲盆到手拽铃到定时闹铃再到音乐铃声,通信的设备由电话到地面卫星接收到网络再到无线网络,学校操场从草地到土场到水泥面再到塑胶又到草坪,黑板从木板到水泥到磁吸到液晶平板电脑再到交互式电子白板,而农村的学生却从几百到几十到十几在减少着……</h3> <h3>孩子们的书包从布包到帆布包到皮包再到拉杆包,再也看不到有孩子们穿叉裆裤补丁衣,全都是花里胡哨保暖时尚,孩子们还戴上了定位通话手表,有的甚至带有录音笔、iphone、ipad……</h3> <h3>为了自己的工作和他人的孩子,也为了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孩子,我辗转农村与小城,常常没日没夜。<h3>自己做小生意,自己办补习,跑上海,借用,代课,到辅导班,做传销做保险,跑出租……</h3></h3> <h3>从未因升职而花费一分钱,<h3>职务的升迁非我所愿;<h3>工作场所的变化也因此从未如愿,</h3><h3>只能调整心态适应调整……</h3></h3></h3> <h3>为了工作、家庭和父母,我也是来回奔波于学校和老家之间,偶尔奔波到省城,相聚的日子不算悲伤但还是酸楚的,只能默默地多做一些事以弥补读书时而偷懒落下的农活。</h3> <h3>那时,我们全是人工的随牛打耙,施肥追肥,苗秧下种,栽秧割稻,脱粒打场,晒干扬净,人拉板车,接受检验,先完公粮,再卖余粮,再交大队三上缴,累塌一身皮,所剩已无几。<h3><br></h3></h3> <h3>水田收完水稻又点麦子种油菜,施肥打药除草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许旱地种些大豆山芋花生芝麻蓖麻棉花,总之,一年四季,不停地忙啊忙啊,也只能是维持温饱。<h3>而唯独渴求的团聚却总是未能如愿……</h3><h3>如今亦是无法……</h3></h3> <h3>毕业的第二年,我也自费到省城进修,只为稍稍提升一下自己。<h3>在94年的暑期,培训学校的宿舍实在太热无法入睡,我们都抱着席子和被单睡在水泥楼顶上。</h3></h3> <h3>如今的生活是否步入了正常的轨道?<h3>脆弱的生活保障经不起釜底抽薪式的破坏,</h3><h3>前面还有阳光吗?</h3><h3>前面还有芳草吗?</h3><h3>感觉已经过去了2/3,</h3><h3>不知未来的1/3到底如何,</h3><h3>其实已经注定……</h3></h3> <h3>感情生活自己是简单的,也想简单些,然而却被复杂着玩弄着。</h3><h3>原本也是自豪亦自傲的,也是自负的,就这样忽视了虚伪下的丑恶!</h3> <h3>心里总渴望着有一份甜蜜的爱情,期望着有个安定平淡舒服的生活即可,家境的贫困常使人内心有自卑,不敢越雷池不敢有追求,错过的变成美好,邂逅的遭受玩弄……<h3>人际关系这一门学科永远没有学成毕业的一日,每天都似投身于砂石中,缓缓磨动,皮破血流之余所积得的宝贵经验便是一般人口中的圆滑。</h3></h3> <h3>世事往往如此,想回头也已经来不及,即使你肯沦为劣马,也不一定有回头草在等着你。<h3>从此,感情的事在这里不谈了吧……</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