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新疆好》这首歌伴随着我们长大,自小时候起对新疆这块遥远又神秘的土地就有无限的向往。2015年完成东北行之后就一直在计划2016年暑假的大美新疆自驾游,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拟订了详细的计划路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取消了精心安排的计划。2017年暑期按耐不住西域风情的诱惑,继续完成被中断了的大美新疆自驾游,去感受那梦幻中的丝路风情。2017年7月16日四家四辆车12人冒盛夏酷暑,无畏路途遥远,面对艰难险阻,出发!</h1> <h1>在出发前一天(7月15日)京新高速(G7)全线贯通,到底是走比较成熟的连霍G30呢,还是全新的京新G7呢?大家进行了一番讨论,最后决定还是按原计划走连霍,毕竟刚通车的高速基础设施是否齐全,加油是否方便都是个问题啊!意见统一,出发!</h1> <h1>7月16号(第一天)早7点半四辆车在永宁服务区集合,沿京藏高速中宁方向,转定武高速武威方向,接连霍高速,下午六点半到嘉峪关入住,行程965公里。</h1> <h3>哥哥一家</h3> <h3>我们一家</h3> <h1>表弟一家</h1> <h3>表妹一家</h3> <h3>姊妹俩</h3> <h1>细心的表弟为团队制作了队标——一个大大的"宁"字,并取队名"西游记"</h1> <h1>2014年自驾西藏返回途中游览过嘉峪关,所以原计划第一天住酒泉,到酒泉市时太阳老高呢,时间还早,往前再赶赶路吧。继续行驶30多公里到达嘉峪关市。</h1> <h1>现代肖草《嘉峪关》诗:“芙蓉映雪山,素影汗未干。戈壁滩千里,青荫何日还?铜墙筑隘口,御侮胜险关。古塞战征道,英雄今可安?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h1> <h1>7月17日(第二天)早上离开嘉峪关继续沿连霍高速向西前往哈密,出嘉峪关后车流量明显增多,基本上都是自驾游的车队,有北京、天津的自驾车队,还有宁夏红磨坊自驾车队,竟然奇遇我的一位同事,是世界变小了吗?西出阳关还是有故人的!</h1> <h1>到玉门时遇沙尘天气,印证了唐朝诗人王之涣“春分不度玉门关”的诗句。一过玉门,天空放晴,刮着小风非常凉爽,当地人说昨天还非常的炎热呢,今天天气很凉快,运气真好!过了瓜州,放眼望去只有大片的戈壁,与瓜州的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过了星星峡就到了新疆地界了。</h1> <h1>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新疆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星星峡是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险关要隘,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是河西走廊到新疆的门户。两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不仅是新疆和甘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风格的分水岭。对于我们来说,过了星星峡就是进疆了。</h1> <h1>当收费站上方"新疆"两个大字映入眼帘时心中一下激动起来,冒盛下酷暑,不畏路途艰险,只为你而来!过了收费站就是公安检查站,下车,验身份证查验车辆,放行!</h1><h3></h3> <h1>接近哈密,一路绿色生机盎然,整个身心放松下来。今天就住哈密了!浏览一下这座绿洲之城,丝绸之路上的重镇。</h1><h3></h3> <h1> 放下行李稍是休息后,直奔哈密著名的回王墓。回王墓是中国清代新疆哈密历代回王及其家族的陵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西南郊之回城(原回王府所在地)。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哈密维吾尔族达尔罕汗伯克欧拜杜拉归附清朝,翌年擒献准噶尔叛乱首领噶尔丹之子,被清圣祖封为哈密回部“一等札萨克”(即第一世哈密回王)。</h1> <h1>哈密回王共历9世计231年。在其领地内,回王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对维吾尔族人民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清同治六年(1867),七世回王博锡尔被哈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军杀死。1868年,清政府追封其为“和硕亲王”,并赐银2万两为其建陵墓,历时20年始成。</h1> <h1>此墓为阿拉伯式建筑,拱北下方上圆,高约25米,四隅建半嵌入墙中的邦克楼,墓后右侧邦克楼中空,内有螺旋式阶梯通往墓顶平台,可供游人登临绕行眺望。外部以白底蓝花瓷砖贴面,内壁通体彩绘花卉和几何图案,穹窿顶则覆以苍绿色琉璃砖。整个建筑高大雄伟,色泽素雅,为新疆著名伊斯兰建筑。</h1><h3></h3> <h1>哈密瓜是哈密文化与形象的标志。“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顶呱呱”,冲着当地哈密瓜品牌的名气,所以今天来到哈密,一定要尝尝哈密瓜。听当地人介绍哈密瓜有很多品种,我只记住其中一个叫"一包蜜",出了回王府后迫不及待的在一个路边瓜摊买了一个满怀欣喜杀开尝尝,大失所望,食之无味,不知是卖瓜小贩耍了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小伎俩,卖的是冒牌劣质瓜呢?还是哈密瓜只是徒有虚名呢?</h1><h3></h3><h1> </h1> <h1>哈密的街道绿树成荫,东天山的冰川之水滋润着这片绿洲,孕育出了哈密特有的生气勃勃与繁荣。</h1><h3></h3> <h1>随处可见民族团结的宣传标语</h1> <h1>新疆的大盘鸡和羊肉串享誉全国,先尝尝哈密的大盘鸡和羊肉串吧😄</h1><h3></h3> <h1>7月18日(第三天)离开哈密继续沿连霍高速一路向西前往吐鲁番。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行驶近400公里后一座像火焰般熊熊燃烧的红褐色的山峰出现在眼前,"火焰山"景区近在眼前。</h1> <h1>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吐鲁番盆地北缘的 火焰山,虽然高度并不起眼,却堪称是吐鲁番最有名的山脉 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使得火焰山名闻遐迩,充满了古老的神话情结,为火焰山增添了一层神奇的色彩,也让火焰山家喻户晓,成了一座传闻天下的名山奇山,当然也造就了今天火焰山景区。</h1><h1><br></h1> <h1>在景区内圈的中心,高高伫立着一根巨大的温度计,这根落成于2004年8月16日的立体造型温度计,名叫“金箍棒”,曾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巨型温度计直径0.65米,高12米,温度显示高5.4米,可以实测摄氏100度以内的地表温度、空气温度。 站在公路上就可以观景区全貌,但我们还是决定买票进景区,亲身体验唐僧师徒求取真经的艰辛。</h1> <h1>七月中旬新疆正当酷暑,当下又处在号称全国温度最高的吐鲁番盆地,正午晴空万里无一丝云彩,在烈日下遭受四十多度的气温烘烤,是对意志力和身体的考验。推开车门热浪扑面而来,全副武装完毕先来到巨大的温度计下,上面显示今天火焰山的地表温度为78℃,不到二十分钟裸露在外面的皮肤被晒得很疼,火炉名副其实。</h1> <h1>统计数据也证明火焰山是国内最为炎热的地方。夏季火焰山的最高气温可高达47.8℃,地表平均温度70℃,最高可达82.3℃,年日照约3000小时,总辐射量139.5卡/平方厘米,在沙窝里埋上一个生鸡蛋,不一会儿就能被烤熟。</h1> <h1>大家了却心愿,终于与师徒四人合影留念。</h1> <h1>葡萄沟是吐鲁番的缩影。维吾尔语把葡萄沟叫做“尤布鲁克”,意为“又多又好的葡萄产地”,到处密密麻麻挂满的葡萄就是例证。</h1><p><br></p> <h1> 吐鲁番栽培葡萄的历史悠久。《史记》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由大宛把葡萄引入内地。所以,吐鲁番应比内地种植葡萄更早。无核白葡萄被称赞为“中国绿珍珠”,晶莹如玉,色泽碧绿鲜艳,口味酸甜可口。<br> </h1> <h1>作为名贵特产的无核白,是吐鲁番近八百年改良培育起来的品种。那一串串挂在葡萄架上的无核白葡萄,呈现了浅黄的绿白色,鲜果中含糖量高达24%,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它没有籽,适合晾制葡萄干,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等营养成分,是干果中上等的佳品。</h1><h3></h3> <h1>这里的葡萄大片相连,遮天蔽日,形成一条葡萄长廊,弯来绕去。我们漫步葡萄廊中,上下左右看到的全是葡萄,头上吊着葡萄串,左右架上挂着葡萄串,地摊上摆着筐筐葡萄,完全是一个葡萄世界。</h1><h3></h3> <h1>那绿的透明,那紫的晶莹,那黄的闪亮,那白的璀璨。无核白葡萄小巧玲珑,捧之爱不释手;马奶子葡萄丰满滑润,鲜嫩骄人;红葡萄堆玉缀金,未品尝心儿已醉。无论哪位游人进入葡萄沟都会惊叹不已,感叹在烈焰腾腾的火焰山下,怎么会有如此怡人醉人的仙境。</h1> <h1> 穿过这葡萄长廊,时空变幻,似乎畅游在江南园林。在欣赏周边的景观,品尝味道不同、颜色各异的葡萄无比惬意中,突然有种“任时光流逝,美好依旧在头”的感触。</h1> <h1>“西部歌王”王洛宾“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歌声似乎在耳边回响。是的,并未喝下那杯葡萄酒,只是品尝了新鲜的葡萄和葡萄干,我们就已经醉了,并且愿意长醉在这吐鲁番的葡萄沟。</h1> <h1>鲜葡萄就是在这里变成了葡萄干</h1> <h1> 绿树遮荫下的“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格外幽静。这位有传奇经历,为祖国大西北,为民族音乐事业奉献出一切的老人的灵魂永远徘徊在这里。</h1> <h1>坎儿井与万里长城、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天山上的雪水引入戈壁荒漠,造就了吐鲁番的绿洲,才有了今日吐鲁番的花果飘香,古老的坎儿井历经千年依然在静静的流淌,对古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h1><h3></h3> <h1>7月19日(第四天)离开吐鲁番沿连霍高速向乌鲁木齐进发。行驶近200公里到达丝绸之路上的人文明珠——乌鲁木齐。</h1> <h1>乌鲁木齐是一座发祥于新石器时代亚洲之心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始于西汉时期亚欧商贸文化交流的门户城市,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也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地游客到乌鲁木齐必去的地方之一是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h1> <h1>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6月26日落成,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h1><h3></h3> <h1> 2004年乌鲁木齐大巴扎入选乌鲁木齐市“十佳建筑”,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h1> <h1>维族帅哥老板</h1> <h1>像不像维族小姑娘</h1> <h1>爱不释手😊</h1><h3></h3> <h1>7月21日早(第五天)从乌鲁木齐出发,行驶60多公里后,到达天山天池景区。有种说法:不到天池等于没到新疆。</h1> <h1>天池是新疆的名片,到景区后,先乘坐区间车,再坐大黄蜂(我外甥戏称它为校车),然后乘坐索道,之后沿着木栈道一直到马牙山山顶,鸟瞰天池全景,还可以近距离的欣赏乌鲁木齐的守护神博格达雪山。</h1><h3></h3> <h1>沿途风景很美,天池就像一块蓝宝石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真不愧有"天山明珠”盛誉。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h1><h3></h3> <h1>天池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蒙古语“博格达”,意为灵山、圣山)海拔达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相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h1><h3></h3> <h1>马牙山西峰顶陡峭、直立,直插云天,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故名。它由成排的古冰川刨蚀而成。在山峰北侧、森林边缘有一片由柱状喷发岩经风化、流水侵蚀而成的类柱状石林,造型非常优美,是天池景区中最佳的因冰雕而成的山石。</h1><h3></h3> <h1>山顶白雪皑皑,在盛夏酷暑时节,虽然穿了两件衣服,仍然感觉很冷。下山后乘坐游船环湖一周,天池湖面呈半月形,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面积4.9平方公里。游船行驶在湖面,蓝天白云雪山云杉倒映在湖面,与碧绿的湖水构成一副绝美的画面,让人舍不得离开。</h1><h3></h3> <h1>旅程继续,明天将一路向北。</h1> <h1>文字资料来自网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