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地狱 眼在天堂--记2017年7月22-26日鳌太穿越

晓七

<h3></h3> <h3> 鳌太穿越终于成功!回顾行程,不敢说自己好了不起,也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此次穿越成功,主要得益于老天爷的眷顾,全程白天无雨,仅有的两次下雨都是在夜间,没有给白天的行程带来困难。即便如此,一路上也是磕磕碰碰,意外不断。 </h3><h3> 何谓鳌太,就是鳌山和太白山的简称,都是秦岭中部相对高的山峰。秦岭山脉是横亘于我国中部的一座巨大山脉,我国南北自然地理及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鳌山到太白山一线,为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沿途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石海遗迹遍布,终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风云变幻,猝不及防。鳌太区域气候比一般高山地区更复杂且多变,一天有四季,常年出现狂风、大雨、冰雹、暴雨、浓雾、冰雪等恶劣天气,由于是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地貌,山峰陡峭、石海茫茫,夏季穿越时水源稀缺。 </h3><h3> 鳌太穿越是指纵贯鳌山--太白山这一秦岭主脉的穿越线路,两山之间的直线间距为46公里,实际徒步穿越行程120公里左右,整个穿越中,海拔高度也由起点太白县的1740米上升至鳌山标志塔3475米,经太白梁3523米最终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3767米,用时5~6天左右,大部分行走在无人区:刃脊横切(40%)+巨石(30%)+跑马梁(高山草甸+石块)30%,路途共要翻越17座3000米以上的高山,是秦岭山区最为原始和最为自虐的顶级穿越线路之一,是中国最艰难的五大徒步线路之一,也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圣地。因其海拔高、攀登难度大,气候变化无常,气候环境恶劣,昼夜温差较大,无人区较长,5~6天的负重,给原本事故不断而又没任何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的穿越埋下了更大的安全隐患,为此鳌太线也被驴友称之为死亡线路。到2017年5月为止,在这条线上死亡的驴友已达30多人。</h3><h3><br></h3> <h3></h3> <h3> 2017年7月,有了一段时间空隙,准备休假,在网上查了很多贴子,准备去鳌太穿越,有说凶险异常的,也有说不过如此的。总结了一下,这条线路上出事的主要原因还是小看了变化无常的天气。于是决定选择最热的7月下旬出发,以防在山上遇见凶险异常的风雪天气。穿越是为了脱离平常平凡的生活,感受另类别样的精彩,生活的意义在于它的厚度,不在于它的长度,但是首先你得活着,然后才有长度和厚度。 </h3><h3> 开始准备工作,首先在网上约伴,在重庆联系多人,无人同行。于是在网上找了西安冰岩户外,专业户外公司多次带队穿越鳌太,至少路况熟悉,安全性高,于是报名参加。 </h3><h3> 然后准备行装,衣服:排汗内衣一件、排汗内裤两条、快干衬衣两件、快干裤两条、保暖长袖T恤一件、保暖抓绒裤一条、保暖抓绒衣一件、冲锋衣裤各一、袜子三双、防晒宽边帽和保暖抓绒帽各一、头巾一张、高帮登山靴。装备:65升背包、帐篷、地布、地席、700克羽绒睡袋、充气垫、炉头、套锅、头灯、电池、充电宝、双登山杖、护膝、喷火枪、保温水壶、大号矿泉水瓶、偏光眼镜、雪套、雨披、口哨、防水手套、登山手表、微单相机、防噪声耳塞。食品:为尽量减少重量,只带了方便面6包、压缩饼干5块、脱水蔬菜1包、牛肉干1斤、巧克力4块,作为5~6天的全部食品。最后用手机软件户外助手下载行程GPS轨迹,以防落单迷路,并加入本次登山活动队友讨论群。准备完成后全部物品用塑料袋包裹后装包,称重,包括空的保温水壶、大号矿泉水瓶共重38斤,且不包括气罐。到西安加上气罐,装上水后要超过40斤。鳌太线路气候多变,为防止下雨打湿包内物品,使用塑料袋包裹衣物、睡袋等物品,塑料袋比户外店出售的防水袋轻得多。一定要保持衣物、睡袋干爽,以免失温。 </h3><h3> 7月21日一早出发,火车,晚6时到达西安南站,8时入住预定的旅馆。路上通过讨论群得知同行的广东东阳队友不慎在火车上遗忘了登山靴,到西安后只得马上新购一双。 </h3><h3> 7月22日6时30分,来至全国各地的队友共计18人在西安朱雀桥见面,冰岩户外公司分发气罐和统一背包罩。乘车出发,11时到太白县塘口村,下车,上包,准备出发。</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到达塘口村吃西瓜,以后几天都不会再看见如此奢侈品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在塘口村,从此土路上山</h3> <h3> 经过入山口的警示牌,一路上行,约两小时后,同行最小的队友,一个15岁男孩身体不适呕吐,他父亲经过和领队磋商,决定下撤,于是同行队友减少为16人,剩下的人继续上行。路上路迹明显,不易迷路。上行时尽量多用双杖,减少膝盖受力。一路上几乎看不到流水,为防止未到营地就消耗完随身携带的水,只得小口呷着水壶中的水。到晚7时30分,我到达了今天的营地--盆景园,海拔3200米。气温降低,赶快加衣服,突然发现背包内居然没有冲锋衣?仔细回想,完了,冲锋衣居然还在家里衣柜里面,根本就没有跟随来西安,这可是多年驴行从未发生过的疏忽。再找雨披,幸好还在。只得先套上抓绒衣保暖,然后扎营。盆景园营地凹凸不平,找不到理想平地,只得将就扎下帐篷。营地水源离帐篷约200米远,只是一个很小的水洼,无人带领甚至不易发现。赶快打水,水源地远,往来不便,多亏按领队要求带了大号矿泉水瓶,一次打够2升水,可以保证整晚用水。烧好开水,一口气喝完一壶,才终于不感觉口渴了。随后几天每天都是早上出发前烧水,然后使劲喝完一壶,再带一壶温水和一大瓶矿泉水上路。一路上皆无水源,带的水根本不敢随意喝,只敢小口呷,要保证到下一个营地前不能断水。每天排汗量大,补水不足,往往白天整天不能排尿,直到晚上到营地大量喝水后才能排尿,尿液也是赤黄色,至此整个行程白天基本处于缺水干渴状态。烧好水,泡面加牛肉干吃了。晚上9点钟,同行最后一名队友,53岁的河南人,才终于到达营地,毕竟年龄和体力是成反比的。第二天开始,河南队友租了一名当地向导作背夫,每天400元,自己轻装前进,一路领先。晚上睡觉,想到高海拔,不能感冒,裹紧睡袋,好热,用登山手表测试帐篷内温度,13度,不冷,于是打开睡袋,平铺身上就行了。睡下一会儿,下雨了,起了强风,强风如气拳击打帐篷,发出呼呼的咆哮,帐篷随着咆哮摇动,地也不平,翻身就向低处滑去,根本无法入睡。恍惚中听得旁边有人打呼噜,这种状况都能安然入睡,佩服。整夜无眠,第二天6点起床,问队友,大都无法入眠。</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全体队友合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入山口警示牌</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上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上山途中休息</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红桦树</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漫漫上山路</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接近山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快要登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山顶可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野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又一片野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野花灿烂</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2日,到达盆景园营地</h3> <h3> 7月23日6时,起床收拾行装,烧水,使劲喝完一壶水,又再装满两瓶水,穿抓绒衣,7时30分出发,上坡。出发就碰到起雾,雾中兼有强风,强风吹得人直摇晃。风吹水雾很快在抓绒衣上积起一层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如果抓绒衣湿透,在大风中必然导致人体失温,发生死亡危险。赶快取出雨披罩上。路过白起庙,一座破败小庙,只剩下三面残墙断壁,庙内神像也不知去向,不知道此庙和战国名将白起有何关系。10时到达老导航架,海拔3400米,一行16人合影。10时40分到达新导航架,休息。然后下坡翻越一堆堆大石头,约11时,安徽芜湖女队友翻越石头时不慎扭伤脚踝,全队停下,领队协助处理上药。等了20分钟,安徽芜湖女队友勉强可以行走,全队继续出发。11时50分到药王庙,海拔3280米。药王庙也剩下三面残壁,神像也不知去向。在此休息,午餐饼干和牛肉干。餐后继续前行,13时10分到达荞麦梁,海拔3300米。继续前行,一路攀登,一路喘着粗气。15时到达麦桔梁顶,海拔3420米。受伤女队员越显吃力,经和领队商量,叫来随队向导帮她背包。我也在翻麦桔梁时意外发现已使用了几年的登山靴底开始脱胶了,真是又一个意外,无法处理,只有祈祷它继续坚持到出山,也祈祷老天不要下雨,否则脚就泡水里了。然后下坡,下坡一路乱石,从一块石头跨到另一块石头,不敢追求速度,一是小心摔倒,二是尽量减少膝关节压力,走的时间长了,脚趾摩擦登山靴开始生疼,才终于看到水窝子。16时到达营地水窝子,海拔3158米。水窝子营地较大,地上较昨天平坦,水源离营地也很近,水源充足。美中不足,营地遍地垃圾,无人收拾,是我在驴行中看见垃圾最多一次。第四天在东塬营地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估计是因为鳌太线路在业余线路中属高强度线路,很多人挣扎到营地,筋疲力尽,已无力收拾和带走垃圾。当然我觉得这肯定不是理由,物品背得上来,收拾一下,总是行的。找块地扎营,烧水,又是使劲喝水,终于排出今天第一次尿,赤黄,明显身体处于缺水状。吃泡面,然后看天色尚早,一个人开始在地上捡垃圾,把气罐和可燃垃圾分开,气罐不可焚烧,易爆,其它垃圾都可焚烧。收集了一堆垃圾,取出喷火枪开始焚烧垃圾。几个给其它队伍当向导的山民看了,一起过来收集枯枝,焚烧垃圾。忙活一个多小时,其它队一名队友看见,也来帮忙,营地垃圾烧了约四分之一,的确劳累,无力全部收拾干净,收拾一些,也算聊表此心吧。约20时进帐睡觉。领队在帐外与本队向导商量受伤女队友下撤的事。23时30分强风又起,惊醒,听强风拍击帐篷,突然想到机器猫动画片中的空气炮,不知是否一样感觉,又是一夜无眠。</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浓雾中出发</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经过白起庙</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安徽芜湖女队员脚扭伤</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继续出发</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天放晴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到达旧导航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到达新导航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过草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野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赏野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休息,眺望远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又起大雾</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药王庙午餐</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荞麦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行走荞麦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翻越荞麦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接近荞麦梁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到达荞麦梁顶开始下坡</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荞麦梁野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到达水窝子营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营地水源丰富</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帐篷内休息</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3日,焚烧垃圾</h3> <h3> 7月24日,照例7时30分出发,本队向导带领受伤女队员从水窝子下撤,现在本队只剩下一名领队和一名背夫了,队友还剩下15人。领队给我一个对讲机,叫我收队,同行的广东东阳队友小胖携带单反相机等重装备,走得慢,于是后面几天我就小胖拖在队伍后面边拍边走。出发后又是在浓雾中上升,又是一路喘粗气一路上爬,8时30分到飞机梁,路上一个鼠兔从洞中窜出,毫不惧怕人类,蹲在石头上左顾右盼,想来在此处,人迹罕至,无人伤害它。8时30分,到达飞机梁,8时14分到达山友遇难纪念碑。纪念碑下有其它山友敬献的香烟,可惜没有遇难山友的名字。10时12分开始攀登梁一。今天共有三个山梁,分为梁一、梁二、梁三,全部由大石头垒积而成,要想穿越,只能手脚并用,从一块块大石上翻越过去。于是收短登山杖,将两只杖用腕带系在手腕上,开始翻越梁一。翻越石块时必须小心谨慎,确认踩稳石块后再移动身体,同时要注意背包紧贴身体,尽量让背包重心和人体重心保持一致,防止被背包拉倒。在石块上人一但滑倒,可能造成受伤甚至致命的危险。12时20分眼看梁一翻越马上完成,一只登山杖意外从手腕滑出,直接掉到石缝深处,停下取出头灯查看,根本看不到石缝有多深,确认这只杖只有永存大山了。呼叫领队,领队借出了他的一只登山杖,感谢。翻过梁一,休息,午餐,还是饼干和牛肉干。12时40分开始翻越梁二,我和小胖,小汪在后面收队,走了一段,穿过几棵松树,前面赫然无路,向下望去,九十度的岩壁陡然耸立,嗯,前队怎么过去的?正梭巡间,忽闻领队声音从上方传来,抬头上看,原来陡壁上方一个台阶可以翻越。收短登山杖,依次一一翻越,继续前行,14时20分梁二结束。14时20分梁三开始,15时到达梁三顶,海拔3270米。梁三顶上赫然一具秦岭羚牛残尸,不知是什么食肉动物干的。讨厌的下坡又开始了,使用双杖和护膝,小心前行,防止膝关节受伤,在山里脚伤可能是致命危险。连续下坡,一段坡完了又是一段坡,没完没了的感觉,一直到17时20分,终于下到2800营地,一直下到脚趾生疼。喘气,联系领队,领队说他联系了其它领队,确认南天门营地有水源,为了减少明天路程,今天到南天门营地扎营。于是只得继续前行,前面是一路上坡,喘气、停顿,前行,上完一段坡又一是段坡,又是没完没了的感觉,到17时30分终于到了南天门营地。天色傍晚,金色的落日照映在天边。营地很少人扎营,平时没有水源,足迹也不明显,查看GPS线路轨迹,营地也不在线路轨迹上,如果不是领队,估计不容易找到这个营地。营地是个斜坡,勉强支起帐篷,天已擦黑。取出头灯,询问水源,答在旁边约150米处,跟着指的线路找去,寻到一处小水源,打水完毕准备原路返回帐篷。头灯只照出眼前几米距离,地上足迹不甚明显,走了一段,猛觉线路不对,倒回几步,也不见来路。顿时心中一凛,迷路了?远远望去约百米开外,一排帐篷灯光,于是向灯光直行,愈发偏离线路,再折返,再寻路,已不可见。冷静!冷静!不能再乱闯,要保存体力,身上已换上保暖衣裤,短时间不会失温,赶快呼救。口哨还在背包内,不在身边,无法使用,只得向着帐篷灯光方向大声呼救,山风呼啸,也不知道有人听见没有?呼救,停顿,再呼救,反复半小时,终于有队友听见,作出回应。取下头灯,向应声方向闪光,终于领队出现,才带回营地。路上仔细查看地上足迹,的确很不显眼,夜间极易迷路。谢过领队,入帐烧水睡觉。营地倾斜,先是头下脚上,很快下滑,头顶帐篷一角。担心帐篷不堪受力,改成头上脚下,好像舒服了一些,下滑不甚厉害。晚上照例是强风,呼啸撕扯,取出耳塞戴上,居然也迷糊着了一会儿。</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出发</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又起雾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鼠兔</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飞机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遇难山友纪念碑</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攀爬梁一</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远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到达梁一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前方是梁二</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攀爬梁二陡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梁二陡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梁二顶部</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前面是梁三</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攀爬梁三</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眺望远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到达梁三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从梁三下坡</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漫漫下坡路</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到达2800营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又开始上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上山路</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傍晚到达南天门</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4日,到达南天门营地</h3> <h3> 7月25日,早上从帐篷探出头来,居然满天的彩霞云海,赶快拍了两张,然后收拾行装。领队说昨天赶了一段路,今天可以晚半小时出发,8时全队出发。出发前陕西队友熊猫装包时意外发现多带了一件雨衣,大喜,于是借来穿上,雨衣有衣服形状,比前后两片式的雨披效果还是要好很多。一路依旧又是浓雾,又是强风。今天的行程是翻越三座金字塔形山峰和一座九重石海,是全程强度最大的一天。三座金字塔形山峰也是都由大块石头垒积而成,称为塔一、塔二、塔三,必须手脚并用攀爬翻越。九重石海是全程最大的一座由大石块垒积成的山峰,号称有九层,翻越强度大。9时45分到达塔一,10时18分翻越塔一。11时20分到达塔二,11时35分翻越塔二。12时20分到达塔三,没有从塔顶翻越,直接从塔腰横切而过。14时30分到达九重石海,准备翻越。抬头看九重石海,一座由无数凌乱的大石块垒积成的山峰,仰角大约60-70度,山顶隐藏于云雾中不可现,一幅遥不可及的样子,如果从上面失足摔下,估计是不用通知医疗救援的了。打起精神,检查背包,调紧腰扣肩带,保持背包和人体重心一致,收短登山杖,开始攀爬。用手抓牢头顶上的石头,脚下踏稳一块石头,调整重心,换脚踏稳另一块石头,再换手抓牢头顶上另一块石头,向上攀爬,重新体验了一回从人到猿的转变过程。爬过一层石海,又一层石海,也不敢去计数,到底爬了几层。石海上没有路径可言,方向是上一层石海顶部的旗帜和玛尼堆,朝着旗帜和玛尼堆的方向攀爬。一路攀爬,一路喘气。途中遇一老者数人,问其年龄,答61岁了,一行数人也无向导,只靠轨迹地图和地上足迹就攀登到此,真心佩服!老英雄!不知我到他的年龄又当如何。到17时,翻过一层石海,突然发现到顶了。顶部是一片草地,矗立座座玛尼堆。顶部无遮无拦,狂风大作,身体加背包接近200斤的重量被吹得几次差点摔倒,全靠登山杖支撑。感谢熊猫的雨衣,如果是我的雨披,不知道是否会被狂风扯烂。然后一路下坡,19时到达东塬营地。东塬营地满地垃圾,略为收拾出一块空地,扎营,脱下雨衣翻转晾晒,雨衣不比冲锋衣,不透气,雨衣反面全是人体水分蒸发凝结成的水滴,幸好里面的抓绒衣还完全未打湿。帐篷扎在一片松林中,地甚平整,水源近且多,实在可惜遍地垃圾。烧水晚餐,天已近黑,今天翻越石海强度大,也无力收拾太多的垃圾,于是沉沉睡去。晚上照例强风又开始呼啸,一会儿还开始下起了阵雨,不过帐篷在松林中,强风无法直接撼动,听林外风声呼啸,阵雨经松林承接后一阵阵洒在帐篷上,居然也有文人笔下描写的雨打蕉叶的感觉。</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南天门营地云海</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翻越塔一</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到达塔一顶部</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翻越塔二</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到达塔二顶部</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从塔三腰间横切</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午餐</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远眺九重石海,顶部高耸入云</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开始攀爬石海</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踩稳石块,小心攀爬</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遥望上一层石海</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路遇老英雄</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努力攀爬</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顶峰在望</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石海顶部玛尼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狂风浓雾中下撤</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5日,到达东塬营地</h3> <h3> 7月26日,5时40分才醒,这几天第一次睡了个好觉。雨也停了,老天也真是眷顾,知道我的鞋有问题,经不得下雨。起床收拾,7时30分出发,照例雾中上升前行,9时到达万仙阵,一片玛尼石堆,地上也大部分是石头,足迹几不可辨。领队提示,此处极易迷路,要看着标识走,标识一是看着玛尼堆方向走,二是地上有红色油漆箭头,没有玛尼堆的地方跟着箭头走。一路前行,地上不时显现红色箭头,跟着走,平路、下坡、缓坡。路过跑马梁,途中休息,看见地上路标,已接近大爷海,大爷海有水源和食品补给,于是几天来第一次放心地一口气喝了半瓶水,好爽,第一次感觉白水居然是如此的甘甜。12时到达太白山景区大爷海,大爷海属太白山已开发的景区,终于有了人烟和服务设施。休息,吃了30元一碗的面条和20元一瓶的可乐。13时20分出发,全队分作两队,一队5人决定由羊皮沟出山,领队带领。其余10人决定由景区道路经索道返回太白县城。领队提醒,由景区出山要被景区工作人员查获,作补50%门票价处理。我原本就计划由景区出山,于是一行10人和领队分别。没景区路步行4小时,17时15分到达太白山索道,120元票价下行,17时45分索道出门是景区观光车,上车30元票价,约19时乘车出了景区大门,一路无人查景区门票,估计时间已晚,工作人员下班了。回到县城,巧遇同行安徽芜湖队友有车来接回西安,于是同行。回到西安,入住酒店,吃饭、喝饮料、洗澡、睡平整床铺。对比山中,恍若隔世,原来真有人间天堂!</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浓雾中的万仙阵</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跟着地上的路标前进</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离大爷海还有6公里</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你好了不起</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前行</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胜利等你</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继续前行</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终于可以大口喝水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经过跑马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遍地野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到达大爷海</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大爷海</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大爷海自拍</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合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从景区下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大文公庙</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小文公庙</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景区栈道</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景区索道</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26日,景区交通车</h3> <h3> 回到城市,检查身体状况,担心膝关节受损,还好,关节没有疼痛感,肩腰也无异常,只是喉咙开始隐隐作疼,回到重庆,疼得更加厉害,到医院检查,喉咙已有溃烂,估计在山上无水,强行下咽牛肉干划伤了喉咙。登山靴也坚持到了重庆,没有在外添乱,回家的生活一如既往的美好! </h3><h3> 经验总结:鳌太线路的确天气变化无常,此次如果白天下雨,若无雨衣,真有失温危险,另外靴子居然也发生意外,出行前应进行检查。冲锋裤此次未用,但是个人感觉很有必要,如白天下雨,兼具狂风,没有冲锋裤是不行的。全程水源稀缺,每人白天至少要携带一瓶水加一袋水,保持2升半水才够用。部分水源离营地远,天黑打水应作路标并携带口哨,防止迷路。食品不必带太多,回到西安检查,牛肉干还剩下一半,在高海拔地区本来就食欲不好。徒步过程中上下坡均应使用登山杖,下坡还需使用护膝,保护好膝关节。攀爬石山时直接用手比登山杖安全。</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