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

毛岩古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伢子说好要回来的"</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她在弥留之际还喃喃地念叨</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江西兴国最后一位陈姓红军遗孀离世,享年九十有七。老人生前每每于日暮时分在家倚门张望,等候新婚未足月便参加红军的郎君返家。</b></h3> <h3><b>  1929年1月14日,朱毛率领3600人的红四军离开了井岗山,把井岗山根据地留给了12月刚上山的彭德怀。当时真没有想到一走就回不来了,而且做的也是能守住的安排,把伤员也都留下了。</b><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送郎当红军!!二伢子说很快就回来的呀!</b></h3> <h3><b>  这一去竟别离了八十春秋,历经第一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一甲子,当年的丈夫们或为国之元勋,或为马革裹尸,早已葬身他乡。她当年的二伢子仍未回来!</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红军是一份怎样的职业?为何工作至今,仍未归?</b></h3> <h3><b> 《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的任务是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打仗是红军最根本的任务,除打仗之外,红军应担负起引导群众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现人类自身解放的重大政治使命。</b></h3><h3><br /></h3> <h3><b>  如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悄然变化,当年的"献身、牺牲"和"无私奉献"等常用语,虽仍见诸于报刊、影视、思想教育报告!但实际生活中早已被见面相互道福、恭喜发财等取代!当年的革命成功是多少妻子、父母、儿女献出了丈夫、子女、父兄换来的。</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老人的望夫回归,何尝不也是望革命奉献精神、艰苦精神的回归呢?</span></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为什么当年这么多人喜欢红军这份职业?</b></h3> <h3><b>  1929年隆冬时节,闽西山区大雪纷飞,山野和村庄成了一片冰雪世界。12月28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闽西古田召开。</b></h3><h3><b> 或许当时不会有人想到,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b></h3><h3><b> 或许人们也并不清楚,这次会议的召开和决议的产生,蕴含着一代共产党人怎样的智慧和心血,经历了怎样的艰苦追求,乃至深刻的思想交锋。</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或许它将告诉你,红军是怎样的一份职业!</span></b></h3><h3><br /></h3> <h3><b>  一年以前,也是这样的寒冬腊月,毛泽东作出了一个无奈而又必须的选择,同朱德、陈毅一起率领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因为他们的力量难以打破湘赣两省敌人的"会剿"。</b></h3><h3><b> 那是一次充满艰险的征程。在向赣南转移的半个多月里,部队连续遭受敌人包围袭击,屡战屡败,几至陷于绝境。直至瑞金大柏地绝地反击赢得胜利,才改变了被动的局面。此后毛泽东率部掉头东向,向闽西进发。</b></h3><h3><b>  那时候,36岁的毛泽东对于未来去向和归宿并不明朗。他的哲学是在斗争中学习斗争,在实践中探求生存与发展之路。</b></h3> <h3><b> 红四军入闽一举击溃福建军阀一个旅,夺取汀州,开启了创建中央苏区的第一幕。在以后短短六七个月,行动节节胜利,连克龙岩、 永定、上杭,创建了中央苏区最初的版图。</b></h3><h3><b> 在闽西80万农民"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庆声中,在红军迅速发展攻城略地捷报频传的日子里,红四军党内关于红军自身建设,特别是关于党对军队领导以及如何领导等问题,产生了分歧。</b></h3><h3><b>  毛泽东意识到了这些意见对于红军建设的伤害,甚至感受到了面临的危机!究竟红军要不要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他认为,这是必须且不容置疑的原则问题。</b></h3> <h3><b>  毛泽东陷入了沉思,发现自己的主张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甚至感到有些沮丧。</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个多月来,他都在思索</span></b></h3><h3><b> 从红四军成立一年多的历史里,他看到了党对红军的领导逐渐增强,引领红军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发展路径。但正因为党的权威的加强和领导的巩固,个人主义、形式主义、极端民主化等错误,日益受到束缚而感到"从来未有的痛苦",再加上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和从"远方"到来的"形式主义理论",导致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抬头。</b></h3> <h3><b> "七大"落选前委书记后,毛泽东身心俱疲,离开红军到地方指导闽西苏区的工作,但随之而来的恶性疟疾又把他击倒在病床上,开始了在担架上和丛林中颠沛转战的艰难岁月。</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事实上,毛泽东仍然在思索,在战斗</span></b></h3><h3><b> 虽然身处与外界隔绝的大山深处,他却始终把握着中国革命的脉搏和前行的方向。在那样艰难和孤寂的日子里,颇具诗人气质的毛泽东还写下了心情畅快、意气豪迈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237, 35, 8);"> 三四个月过去,已是初冬时节</b></h3><h3><b> 朱德、陈毅接连派专人前来,传达中央重要指示,催促正在上杭苏家坡休养的毛泽东重返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毛泽东从中央"九月来信"中获知,中央完全支持他关于红军建设的各项主张,指示毛泽东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召开党的会议,纠正红军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确立党对红军的领导,担负起中国革命赋予的重任。</b></h3> <h3><b>  毛泽东收拾行装,立刻出发,重回集结在汀州的红四军,与朱德、陈毅会合,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b></h3><h3><b>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毛泽东、朱德率领部队转入思想整顿和军事训练,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的预备会,全面贯彻中央九月来信精神!</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毛泽东完成了《古田会议决议》的起草</b></h3> <h3><b> 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中指出!</b></h3><h3><b><br /></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30年毛泽东发表了《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span></b></h3><h3><b> 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进军福建,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12月在古田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亲自为大会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决议案。会上决定重返江西,开辟更广大的红色根据地。年底,毛主席率领红军从古田出发,经过连城、归化(今明溪)、清流、宁化,准备翻越武夷山脉,向江西进军。《如梦令·元旦》,就是写于向武夷山脉进军途中。</b></h3> <h3><b>  1930年冬,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后,皖西地区党组织积极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蒋、阎、冯军阀混战蒋介石获胜,使蒋介石有了"围剿"红军的力量和时机。于是,蒋即着手部署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b></h3> <h3><b>  从1933年9月25日至1934年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10万闽西儿女参加红军,在发展壮大红四军的同时,先后创建了5个军;在峥嵘岁月里,有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共和国众多将帅都在闽西战斗生活过;从战火中走出来的闽西儿女,有4位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71位成为开国将军,闽西是红军故乡、将帅摇篮。</b></h3> <h3><b>  参加革命军队的闽西儿女,在中央主力红军86000多人的长征队伍中,有近3万的闽西儿女。他们在征途中担负着前锋殿后、政工后勤、侦察救护等特殊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等战斗中屡建奇功。</b></h3><h3><b> 闽西子弟组成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6000余人,在长征中担任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的后卫,大部分将士血染湘江,英勇战死。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2000余人,在甘肃高台战斗中,大部分壮烈牺牲。</b></h3><h3><b> 到达陕北时,参加长征的闽西儿女仅剩下2000余人。可以说,红军长征每走一里路就牺牲一名闽西人,这是何等的代价、何等的壮烈。</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就是红军职业!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耶,阿妹等你回!</b></h3> <h3><b>作者:方晓云</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