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看导航地图,离目的地二百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四十年前从哈尔滨到"背荫亭",整整要走二天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备战备荒的年代,国家的重点企业要实行″进山、分散、钻洞",目地是准备打仗。</p><p class="ql-block"> 因此,年青的我们进入了大山,那里有一个保密厂,厂址就在"背荫亭"。</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密,"曙光林业机械厂","曙光无线电厂",″八二三三厂","917厂",这个工厂好几个名字。</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些名字都成了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如今″背荫亭"还在那儿,永远的"背荫亭"。我要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说走就走,加满油,准备好行囊,开跋。</p> <p class="ql-block"> "背荫亭"在长白山余脉张广财岭脚下,离五常县山河屯林业局永胜林场不远,在凤凰山旅游风景区附近。</p><p class="ql-block"> 跑G1211国道,先奔五常县,途经拉林镇,过山河屯镇,再钻进深山老林。</p> <p class="ql-block"> 五常大米全国知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片片稻田,</span>一路路广告。</p> <h3>广告</h3> <p class="ql-block"> 收费站上也是广告,原来除了劫道,还经商挣钱。</p> <p class="ql-block"> 快到拉林镇了,远远看到有点面熟的楼群和水塔,是曙光厂家属楼吗?</p> <p class="ql-block"> G1211国道不经过曙光厂,去那里要经过一段这样的乱泥路。</p> <p class="ql-block"> 终于找到了曙光厂大门。</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前,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迁,曙光厂迁出了大山,从“背荫亭"搬迁到了拉林镇。</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们的第二厂址。</p><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工厂大门已经面目全非,曾经的铁路专用线依然在门前横过。</p> <p class="ql-block"> 想当年,我们对这条铁路专用线寄以无限的希望,它将把我们生产的集成电路"芯片"和电子产品运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去支援全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p> <p class="ql-block"> 这里已物事人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想进厂里看看,</span>进厂要和保安协商。</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已变成了水厂,生产″名人"牌矿泉水。</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曙光厂技校宿舍</p> <p class="ql-block"> 我们曾住过的宿舍,在宿舍前面,远处白色的平房是机加车间。</p> <p class="ql-block"> 宿舍里,走廊还是那条走廊,破旧的门还是没变。</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了,现在的职工住的还是我们当年那个条件。</p> <p class="ql-block"> 右前方摆了蓝色瓦楞板的那个房子是厂俱乐部,当年员工的娱乐活动、思想教育、誓师大会都在这里进行,从这里曾走出过一批批生产骨干和劳动模范。</p> <p class="ql-block"> 工厂对面的大集体企业还在,当年有多少曙光厂子弟在这里就职,为事业,为生存,把青春奉献。</p> <p class="ql-block"> 走近再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 厂区的家属楼</p> <h3>工厂对面的商店。</h3> <p class="ql-block"> 当年曙光厂附近"最大"的超市:"黑瞎子岛小铺"已经没了踪迹,变成了荒草一片。</p> <p class="ql-block"> 告别拉林曙光厂,继续向"背荫亭"前行, "背荫亭"是曙光厂的原建厂址。</p><p class="ql-block"> 她在深山沟里,是备战备荒年代的"小三线"。</p><p class="ql-block"> 那里山峦重叠,人迹罕至,隐密荒凉,交通不便。</p><p class="ql-block">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原因,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条件。四十多年前建在深山里的那片工厂,如今怎么样了?虽然年代久远,但她一直被我们挂念。</p><p class="ql-block"> 继续沿G1211国道前行,途经五常县市区,这里的市容已经大变,柏油路置换了泥泞的土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了</span>红绿灯和斑马线。路旁高楼耸立,旧貌换了新颜。</p><p class="ql-block"> 跑出五常县就到山河屯林业局了。</p> <p class="ql-block"> 山河屯林业局,牌坊漂亮,有皇家古典味道。</p> <p class="ql-block">山河屯镇也是高楼林立。</p> <h3>走出山河屯镇,去往"背荫亭"的路很好,水泥路,路的两旁种满了鲜花。</h3> <h3>进山的路上,路旁有很多卖蜂蜜的蜂农和蜂箱,相信这里的蜂蜜质量不错,有花就有酿密的资源。</h3> <h3>三人班镇到了,继续前行。</h3> <h3>91公里的车站,要拐了,向右转!″917",就是从山河屯镇出来到这里是91公里,向右拐再走7公里就到了"背荫亭"厂区,当地百姓俗称 ″917"厂。</h3> <h3>放大了再来一张,当年的小铁路已经没有了,车站也翻盖一新,住上了一户山民,在这里问了路,才没走冤枉路,否则就直奔红旗林场了。</h3> <h3>去背荫亭的路上,要跨过一座桥,清澈的河水川流不息,河水带走了我们多少的回忆。</h3> <h3>原来晃晃悠悠的小木桥已经变成了水泥桥面,大货车也可上桥驶过。</h3> <h3>厂区山下的小屯,叫长征林场。原来的土坯平房,现在变成了漂亮的大院。</h3> <h3>国家的新农村改造把小屯的路,修成了水泥路面,看着干净多了。</h3> <h3>有的路段还在修建</h3> <h3>工厂家属区原有的房子还在</h3> <h3>家属房已和小屯融为一体,山民住在这里,休养生息,其乐融融,今年的雨水好,瓜果蔬菜长势茂盛。又是一个丰收年!</h3> <h3>此行之前曾受杨师傅的指点,详细介绍了行车路线,并介绍了原厂职工张忠,到小屯后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张忠的夫人,马上找到了张忠。见了面才想起来,当年我们曾一起打过球。</h3> <p class="ql-block"> 新农村改造的路,只修到这了。这里是工厂菜窖的位置,当年山区没有蔬菜供应,全厂近千名职工的吃菜全靠从山下用汽车拉上山,一袋袋的土豆干、茄子干,就在这堆放保存。山里气候多变,保存不好的菜干,成了蚊蝇的驻地。蛆虫经常会在饭菜里出现,久尔久之,习以为常,顺其自然。</p><p class="ql-block"> 这段路,虽然还没打上水泥路面,但车可以开到这了。</p> <h3>上山的路还是老样子,慢慢的走,渐渐寻找当年的记忆。</h3> <h3>原来的厂区,现在庄稼遍地</h3> <h3>这是原卫生所,房子还在,好像还有人烟。</h3> <h3>卫生所旁边的房子,原来做什么用我记不得了,好像当年哥几个曾在那儿买过酒,是工厂的小卖店!?</h3> <h3>侧面看</h3> <h3>再往上走,有个墙垛子,只有专业考古人士来辩认了。</h3> <h3>这儿还有这么多的墙垛子,是原来的厂部办公室,是全厂生产、生活的指挥中心。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只剩下了断壁残檐。</h3> <h3> 往前看,前边是九连的旧址,当年的第一批晶体管就从这里生产出来。 </h3><h3> 曙光厂建厂初衷,就是要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也就是如今所说的"芯片"。 </h3><h3> 回忆当年,这个工厂,可谓"高、精、尖",国家投资上千万,进口的仪器和顶尖的生产设备。全厂大系统配套,有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h3><h3> 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全厂职工的干劲热火朝天,挑灯夜战,攻克难关,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干群一心,不分贵贱。</h3><h3> 这里凝成的曙光精神,是心灵上曾经的震撼,她影响了我们一生,至今没变。</h3><h3> 当年这里曾笑语喧哗,而今只留下了空山寂寂。</h3><h3> 往昔如梦,难以说清的历史原因,不忍追忆的风云变幻,回看足迹,留下了多少无奈和感叹!</h3> <h3>这是当年大力和小顾上山采蘑菇,偶遇野猪,逃跑的出口,也是原厂技术科的旧址。</h3> <h3>这是十连车间的原址,已经种满了黄豆和玉米。</h3> <h3>食堂旧址,当年上千名职工在这里就餐。大碴子、高梁米饭、清炖土豆茄子干,是家常便饭。如果吃上一顿野猪肉,那就别提多幸福了!。原来食堂的痕迹现在已荡然无存,看着地上散落的一片片瓦砾,留下的只有永远的怀恋。</h3> <h3> 山那边是省档案库,在那边,七、八月份满山遍野的黄花菜。每当黄花盛开的季节,约上好友翻过山梁,采摘一筐黄花,晒干。再到门前的小溪抓一些林蛙,炖上一锅,举杯换盏。一饱胃肠,原生态的饕餮大餐。大山里封闭的生活,偶有孤独,但非常惬意,纯粹而平淡。</h3> <h3>厂区中间流过的小溪,河水潺潺。</h3> <h3>溪水比原来小了许多。</h3> <h3>再看另一面,溪水清澈而缓慢。</h3> <h3>当年,我们曾经在这里抓过林蛙。小溪旁,草丛间,肥大的林蛙一窝窝,连成片。备好铁丝,带上手电,顺藤摸瓜,抓着后串成串,原生态的美味,谁看见谁馋。</h3> <h3>时间就像小溪水,悄悄的流淌,默默见证了"背阴亭"曾经的灯火辉煌和她的似水流年。</h3> <p class="ql-block"> 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背荫亭",这就是我们的"小三线"?!</p><p class="ql-block"> "备战备荒为人民","抓革命促生产"……。</p><p class="ql-block"> 随风,仔细的听,当年人们的喧哗,歌声,仿佛还余音绕梁,轻轻的回荡在大山之间。</p><p class="ql-block"> 而今,燃烧激情的年代,随着历史的变革,早已时过境迁。</p><p class="ql-block"> 河还是那条河,山还是那片山。</p><p class="ql-block"> 寂静的树林,白云蓝天,凝固的空气,无垠的农田。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昔日的辉煌早已不见。</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里,五十多年,只是蹉跎岁月的一瞬间。</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前,我们在这里工作、生活。激荡而短暂的历程,一幕幕绚烂的场面,这里曾人声鼎沸,这里曾灯火阑珊,这里有过艰辛与欢乐,这里曾是我们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她是我们心中的一首赞歌!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间!时间不早,怀着不舍的心情,告别这里的白云,再见了曾经的群山。</p> <h3>再见了"背荫亭",这里是多少有志青年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台阶,是挥洒汗水磨练意志的熔炉,这里成就了多少精英才子,谱写了多少动人的诗篇,这里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这一代人怀念!再见了!永远的“背荫亭",我们还会见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