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79年3月,我从二二三团十连调入驻军安徽省繁昌县的南京军区后勤第十四分部政治部宣传科工作,成为师级军事单位的机关干部,历任干事、副连职干事、正连职干事,行政级别从23级逐步调整到21级。在繁昌县分部机关呆了5个年头,宣传干事的工作从十分生疏到比较熟悉,从负责内勤开始,从当学徒起步,后来到负责部队政治理论教育,承担分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记录等。记得刚去当干事,写个材料不上路子,曹副科长一字一句修改,有的稿子改了很多,自己看了羞愧的脸都红了。写作是靠多年的实践学习炼就的,也是逼出来的。</h3> <h3>1979年至1983年每年的3月,根据上级要求组织所属部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作为政治工作及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及时编写活动简报,下情上达,跟随工作组下部队检查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推广经验,搞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富有成效,推动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提高。</h3> <h3>1979年至1983年这五年时间里,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理论学习气氛很浓。南京军区和军区后勤部多次举办团以上干部读书班和理论集训班,将部队团以上领导干部和政工干部轮训一遍。因我负责部队理论教育,曾多次参加南京军区和后勤部理训班的培训,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邓小平文选》等,先学一步,回到分部机关再组织部队理论学习。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时,领导还安排我给分部机关干部讲课,第一次在师级机关讲课,还是有点胆怯的,因为下面还坐着一些头发已经斑白的老革命和师职领导呢,不会是"班门弄斧"或出洋相啊。说是讲课,其实大多无非是把上级理训班的东西"贩卖"一下,当然也有用自己的语言说了自己对一些观点的理解与学习体会。</h3> <h3>1980年6月,在参加南京军区第四期理训班学习期间,与南京空军、驻宁院校负责人和南京军区第四期理训班学员一起受到了中共中央叶剑英副主席的接见,并集体照了相。2012年,我写了《一幅极其珍贵的照片》一文,回忆这次接见。</h3> <h3>结合工作搞报道,是领导不断提倡的。1981年9月1日《解放军报》2版,刊登了我写的《某部机关对来自上级和基层的同志一样热情相待》的稿件,这是我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的第一篇文章,其实没有孙战友的帮助是很难登上解放军最高新闻媒体《解放军报》的。也许有了这第一篇的开始,在以后不断有文章在《解放军报》上刊登。由于坚持业余搞报道,被分部评为通讯报道一等奖和被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评为二等奖。</h3> <h3>那几年部队抓好干部的文化教育,开办学历培训班,让小学文化的升到中学文化,有中学文凭的拿到高中文凭。我已经是大学文凭了,为加强文化知识,由部队统一组织,参加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和南京大学的自学考试,坚持在职学习。经过二年多的时间,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南京大学)自学考试首届毕业生。从此,被人们称之为"双料"大学。</h3> <h3>现在与那个年代对比一下,那时部队还是比较纯洁的,没有更多的被商品经济负面影响。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严格,几乎没有听说收受贵重礼物的,干部回家探亲最多带一些土特产让大家品尝,可以说官兵关系和同志之间关系都是比较单纯的,正常的。在繁昌分部机关工作时,我和一些同志都是"单身汉"。逢年过节和科里哪个干部家属来部队探亲,曹科长都要请到他家吃饭。</h3> <h3>让我永远难忘的是,1980年,我的结婚仪式就在繁昌分部机关简单而不失隆重举行的,政治部几个科的同志和几个同乡来参加仪式,何科长担任主婚人,结婚仪式上的一幅对联是徐干事写的,所谓的结婚照片就是在司令部大楼前面的绿化带边由吴干事帮助拍的。我的儿子在他出生满月还是襁褓中和他的妈妈也来到过繁昌县分部机关,现在的他肯定没有这一记忆的。</h3> <h3>那个年代早期还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与手机了。除了部队组织看电影,文娱活动比较少。吃过晚饭后,一些"单身汉"的机关干部到部队大院对面的田间小道散步,或去繁昌县城逛逛街,三五成群或一队一队行走着,成了一道闪亮的"风景线"。当地的老百姓都很敬重解放军,也很羡慕军人。当我们走在田间小道上,而有的老百姓还在田里干活,也使我们心里不自在起来。</h3> <h3>在皖南工作,总想看看风景如画的黄山和佛教圣地九华山,可那时交通不便,机会不多。记得第一次去九华山,是陪同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试点工作组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去游览了一下。第一次上黄山游览是跟随解放军第86医院的一批老同志一起去的,沾了他们的光,带队的是刘政委,因比较熟悉,他也叫我一起去。事实上我去了也真帮上了忙,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有好几个年纪较大的老同志下山时腿抖动的厉害,完全不听使唤了,我与几个跟随的工作人员一起搀扶着走下了山。</h3> <h3>在十四分部机关工作的五年时间里,负责组织过干部轮训班,用大学和军区理训班学到的知识,给分部机关干部上课辅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内容;配合后勤部政治部工作组,到南陵军需仓库组织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试点;多次跟随领导到驻军在南陵、铜陵、宣城、芜湖、马鞍山、当涂、枞阳等县市的部队搞调查研究;参加了一些较重要文件材料的起草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自己的政治工作尤其是宣传教育工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曾被评为优秀干部、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受到通报表扬。</h3> <h3>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国家建设中心转移以及军队体系改革,二二三团和十四分部机关先后被整编撤销,十四分部所属部队划入其它分部管辖。</h3> <h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离开皖南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往事连连,不断在我脑海里浮现。从九连打坑道到十四分部宣传科,从工程连队到师级机关,我先后在皖南工作了9年多时间,这个曾发生过"皖南事变"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在繁昌县登陆等历史故事的土地上,我呼吸了这里"革命的空气",吮吸了这里"革命的乳汁",经历了多方面的学习与磨练,使我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从只有朴素觉悟的农村青年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一名中学生成为一名大学生,从一名农村社员成为解放军正连职军官,而且从此起步,走向南京、无锡、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我的人生道路不断向前向上发展。</h3> <p>回忆皖南军旅生活及成长的经历,深切地认识到皖南是我将青春献给国防事业的第一站,是我吃苦磨练、打好基础、成长起步的地方。我从心底里感谢皖南这块土地,更感谢各级领导的培养教育和许多同志的真诚关爱,是他们给了我实际知识、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给了我发展的机会,是他们不断滋润我茁壮成长,使我从一株嫩小幼苗成长为军队与国家有用之材,许多领导和同志似贵人般的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p><p> </p><p>附:2012年9月发表的《一幅极其珍贵的照片》。</p><p> </p><p> </p> <p>一幅极其珍贵的照片</p><p>家里保存着许多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有全家福,还有许多集体照。这些照片,记录着流逝岁月中的瞬间,看到照片,让人增强记忆力,让人想起当时的情景与往事,让人在幸福的回忆中思绪万千,让人在沉睡的回忆中激荡流金岁月,有的照片会让人心潮澎湃,更加奋进。</p><p>在众多的照片中,其中有一幅略有发黄了的黑白照片,使我爱不释手,疼爱有加,倍感亲切,这就是 1980 年 6 月 22 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接见我们时的合影照片。</p><p>时间过去三十二年了,但这次接见与合影,使我永生难以忘怀。记得 1980 年 6 月,我参加南京军区第四期理训班。参加理论训练班是各师以 上部队政委、政治部主任及宣传部门的师团领导和理论宣传工作者,集中学习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通过分批理论轮训,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与理论统一军区部队干部战士思想。在理论训练班期间,6 月 22 日上午突然接到通知说,下 午中央首长要接见我们理训班全体学员。我忍不住就问别的同志,是哪位中央首长啊?在哪里接见啊?问了几个都说不知道,原来事先都是保密 的,“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是保密守则规定的。何况那个年代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一丝不苟啊。当然在我们这个大班里,还是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猜测水平。有的说,保密等级越是高,来的首长越大啊。</p><p>吃过午饭不午休了,我们身穿军装,整装待发。我们乘坐汽车从南京军区招待所出发,经中山东路往中山门方向行驶,出了中山门,一直到了孝陵卫。下车时,别人告诉我这里是军区教练场。</p><p>下车后,我们在原地休息“待命”。看到一辆一辆部队的汽车,一批 一批的军人下来,还有空军部队的军官也来了。那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服装是,陆海空三军兵种军装是绿、蓝、白三色明显区别的,所有军人军帽 上帽徽是一颗红色五角星,衣领上左右各一幅红领章,即所有军官清一色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单从军装上是看不出官大官小的。 我们等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整队集合,进入了一个室内大运动场,按照事先发来的位置号,一一列队站好。除第一排是首长坐的,后面分三排站立。我们列队翘首以待。 等了一会,首长来了,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叶剑英副主席在南京军区老司令员许世友和总后勤部政委王平等领导的陪同下,神采奕奕地面向我们走来,有时挥手、有时鼓掌,当叶副主席说“同志们好!”的时候, 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我一边拼命鼓掌,一边尽可能地伸长脖子、踮起脚尖,想多看一看首长的身影和风采。是年,叶剑英同志担任中共中央副 主席等职务,已经是 83 岁高龄的老人了,殚精竭虑,不辞辛劳,来江苏、浙江等地视察工作。南京军区政委杜平主持讲话,并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叶副主席致敬与感谢。合影时,整个会场上静悄悄的,鸦雀无声,只听到摄影师“咔嚓、咔嚓”不断按下快门,叶剑英副主席精神矍铄地坐着,高兴地与我们合影留念。</p><p>除前面的集合与等待时间长点,接见和合影的时间实际上是短暂的, 但给我心里留下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深远的。</p><p>没有过几天,我们每人拿到了一幅合影照片,照片上方写着一行大 字:“叶副主席接见南京军区空军、驻宁院校负责同志和南京军区第四期理训班学员时合影”。当我拿到照片,在近三百人中寻找到照片中的自己 时,因我个子不高,而且前面有一位个子较高的人遮挡了我的部分身体, 没有站好位置,真后悔当时没有考虑到摄影机往上拍摄时的角度会挡住更多这一因素。</p><p>这次接见与合影,是我们参加南京军区理训班额外的收获。当我回到所在部队时,部队领导和战友知道我见到叶剑英副主席,都为我高兴,争着看我们合影的照片,个个都羡慕不已啊。</p><p>岁月如梭,32 年弹指一挥间。这次接见与合影过去已经三十二年 了,照片在而叶剑英元帅已逝世多年,但他接见时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回忆起来心情还是有点激动。因为毕竟是一次很难得的接见与合影,是一次近距离的见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也是我至今那么近见到 并合影的最高级别领导的最好一次机会。我为此感到自豪和荣幸。</p><p>看到这幅照片,让我不禁缅怀叶剑英的丰功伟绩,作为后人要学习他 的光辉思想和革命品质。当年毛泽东主席评价叶剑英同志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中共中央作了高度评价:“叶剑英同志是久经考 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 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叶剑英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兢兢业业,英勇奋斗,建立了丰功伟绩。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之一,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一位杰出领袖。”</p><p>叶剑英被称为“儒将”,写下许多光辉诗词。他写作的“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笃信马列依真理,不移不屈不苟同”;“全心全 意一为公”,“老骥仍将万里行”;“应向青年寻后继”,“长征接力有来人” 等诗篇,都深含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对我们一代一代的后继者都具有深刻的教育、启示和鞭策作用。</p><p>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光辉业绩、宝贵思想、崇高风范、浩然正气,将长留天地,永垂史册,成 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永远延续和闪耀在我们不断发展的伟大事 业中,永远激励我们夺取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胜利。”</p><p>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工作地方的几多转换,多次搬家迁居,“南征北战”,但这幅叶剑英副主席接见时的合影照片,我一直作为最贵重的物 品珍藏着。家里人有时开玩笑地说当“宝贝”啊,是的,这比“宝贝”还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毕竟是我机不再来、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中的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一直激励我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争取更大成绩、不断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源泉之一。</p><p>(刊登于2012年9月12日第17期《浙江能源报》,2012年10月10日第 3 期 《乐清湾》)</p> <h3>作者:金正勇</h3><h3>编辑:佳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