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般的奇迹——三文鱼回游

美友931195

<h3>  不可思议三文鱼回游堪称自然界奇观,到今天科学家也不能准确地解释这一现象。三文鱼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洄游几百或上万公里返回自己原出生栖息地-内陆淡水小溪,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生生不息地繁衍后代。</h3><div> </div><div> 尤其是当你了解了这个神奇,伟大又有些悲壮的生命循环后,你不光会因为这样的自然现象而惊叹,更多的是他们一路向上,拼搏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也不得不肃然起敬!</div><div><br></div> <h3>  三文鱼出生在陆地溪流,春天来临时,幼鱼便顺流而下,进入淡水河,在河中度过大约一年的时光,循着流向海洋的溪流江河,边生活边成长,大约一年后就游进太平洋。</h3><div><br></div><div> 在河中的时候,尽管东躲西藏,但大多数幼鱼依然逃不过被捕食的命运,每4条进入河中的幼鱼就有3条被吃掉,只有一条能够进入大海。</div><div><br></div><div> 三文鱼通常3年长大成熟,临近产卵期的三文鱼,蓦地想“家”了,就开始回游。每年7月至10月是它们回“家”的高峰季节,它们成群结队,游历数百公里。由于独特的遗传,即使离“家”再远,凭着本能和内置的生物定位系统,三文鱼也能找到自己的出生的河流,一种内在的使命感召唤它们,开始了回家的旅程。这才是它们生命最辉煌最悲壮时刻的开始。</div><div><br></div><div> 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完成生命的最后壮举——产下自己的后代,然后死去。千百年来,三文鱼就是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一代又一代,谱写壮烈而感人的生命之歌!</div><div><br></div> <h3>  它们的回游之路真可谓一路艰险。一旦进入淡水水域,三文鱼便停止进食,凭着身体脂肪中储存的能量,成群结队,用十几天的时间克服回游路上种种艰难险阻,急流和险滩,甚至还要跳跃和冲撞数十英尺高的障碍。</h3><h3><br></h3><h3> 有时三文鱼群几乎挤满了一些河段,河道如沸腾了一般,翻着白泡的浪花夹着三文鱼的红色,哗哗作响,非常的壮观。</h3><h3><br></h3><h3><br></h3><div><br></div> <h3>  一路上的逆水搏击, 三文鱼银白色的身体在回游过程中逐渐变成猩红,据说这是因为用力过猛,崩裂了血管,殷红的鲜血浸透全身肌肤所致。</h3><h3> </h3><h3> 为了闯过一个个急流和险滩,它们要一次又一次地从水面跃起。有些鱼跃到岸上,变成了其它动物的美味;有些鱼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力竭而亡。和它们一起死去的还有肚子里几千个鱼卵。</h3><h3><br></h3> <h3>  每年三文鱼回游的时候都是人类,熊和其他食肉动物的盛宴。熊本是有极强的领地占有性的动物,平时如果有另外一只熊在其领地,它会拼死捍卫自己的领地。而每年一度的三文鱼回游盛宴却奇迹般的让这些领地熊济济一堂,和平共处,一同享受这场天赐的盛宴。</h3> <h3>  除了被捕食外,自然界中出现的意外,如山体垮塌阻塞回游水道,更是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 这个过程也会因为人类活动,比如修建道路桥梁把碎石废土倾倒河中,使得河床抬高或阻塞,或者因为气候原因产生枯水,形成鱼群回流的新障碍,使得鱼群不得不做出额外的努力以便能够前行。很多的鱼不及到达栖息地而死在途中。</h3> <h3> 逆流而上的回游路程十分的艰辛和危险!</h3><div>在最初那条雌鱼产下的每4千个鱼卵中,只有两个能够成活长大并最终回到最初的出生地产卵。</div><h3><br></h3><h3> 到达出生地后,它们就会完成逆水回游的最后使命—— 在那些它们生活过的清澈溪水和布满砂砾和鹅卵石河床上,开始成双成对地产卵授精。为了得到更好更安全的产卵地,鱼与鱼之间进行着激烈的争夺。</h3><h3> </h3><h3> 产卵授精完毕之后,三文鱼精疲力竭,便静静地停留在故乡溪水中,在慢慢等待中死去。把生命留在了生它的第一故乡中, 结束了只为繁殖下一代而进行的死亡之旅,完成了它奇迹般而又悲壮的生命循环。</h3><div><br></div> <h3> 晚秋时分,河水中到处漂浮着死去的三文鱼。那些死去的三文鱼,鱼肉慢慢的散开,由于秋冬季天气温度很低,溪水又因为是高山融化雪水,冰冷刺骨,死去的三文鱼不会腐烂,那些散开的白白的小碎肉就成了孵化出来的小三文鱼的食物。</h3><div><br></div><div><br></div> <h3>  第二年春天,小三文鱼孵化后在淡水河溪中一边吃着父母为他们献身的食物,一边生长, 一边本能地顺着小溪向海洋方向游去。生命的替代循环过程就在这种悲壮的牺牲中完成。</h3><h3><br></h3><h3> 一年后,长大到1英尺长的三文鱼游到大海中生活。3-4年后,成年的三文鱼凭借本能,逆水回游,精准地又回到当年出生的小溪继续完成这个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h3><div><br></div> <h3>  据加拿大渔业海洋局编写的宣传材料,每对三文鱼平均可产下4000颗鱼籽,经过一冬天的飞鸟啄食或别的鱼类吞食或别的原因损耗,来年春天约有800条小鱼被孵化出世;游向湖泊和大海途中又大量被伤害,大约有200条能够到达大海;4年后能够回游的只有10条,其中8条被人类捕捉,最终到达出生地的只有2条。</h3><h3><br></h3> <h3> 为了回家产卵,三文鱼经历了“逆水搏击”的艰辛、“跳高门槛”的磨难、“面对捕食”危险和“献出一腔热血”的牺牲,这种精神令人感动。</h3><div> </div><div> 三文鱼回游的过程是艰难痛苦的,然而,正是这种难以想像的艰辛和忘我,才使其得以繁衍生息。这样做也许是遗传和基因使然,并不是一种自觉的精神意识。但在我们人类来看,这一现象依然令人感动,让人们思索和振奋。</div><div><br></div><div> 面对三文鱼悲壮的生命和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想必很多人的内心都会受到深深的震撼,敬畏之情也油然而生。</div> <h3>  新东方的俞敏洪看过三文鱼回游后,不禁为三文鱼的精神所感动,他曾经为此专门有一个分享。</h3><h3><br></h3><h3> 他认为三文鱼的一生贯穿着明晰的生命主线:</h3><h1><b><font color="#ed2308">成长:</font></b>不顾各种艰难险阻地成长;</h1><h1><b><font color="#ed2308">体验:</font></b>不管大海多么不可预测,也要去体验从平静湖水游向大海的过程;</h1><h1><b><font color="#ed2308">使命:</font></b>不管遭遇多少险阻都要完成一生的使命,返回出生地去繁衍后代,就算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h1><h3><br></h3><h3><br></h3> <h3>  三文鱼的一生因这条生命的主线而变得慷慨悲壮、震撼人心。</h3><div><br></div><div> 观看三文鱼生死搏击的同时,我们是否能从它们身上得到一点点感悟,并且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生命历程呢?</div><div><br></div><div> 我们的一生也应该有非常明晰的生命主线。我们应该努力成长,不惜一切代价使生命变得成熟;为了成熟我们应该去体验,由此使我们的生命臻于完美;我们更需要使命感,因为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生命的背后有使命存在,这些使命也许各不相同。</div><div><br></div><div> 也许我们不需要像三文鱼一样以生命为代价,但完成这一使命的精神,却应该比三文鱼的回游产卵更加严肃和不可动摇。</div><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当所有一切都已看平淡,是否有一种坚持还留在心间?</b><b><br></b></font></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