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孤独的聂隐娘

张艳

<h3><br /></h3><h3>在戛纳电影节荣获"最佳导演奖"后,台湾导演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终于在万众期待中上映了。</h3><h3>那一天,正巧独自一人,正巧有空闲,下午场,观众并不多。拿着随意指定位置的电影票,坐在了最后一排的情侣座,两排情侣座,只有我一人,正好对上了电影里的话"一个人,没有同类"。</h3><h3>我想说,这一场电影,我看的很累,甚至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有一种要虚脱的感觉,影片里人物无表情的脸交替出现,这种独自观影后倍感孤独的感受在多年的观影经验里很是罕见,我好像并没有看懂。</h3><h3>实际上故事很简单,用编剧朱天文的话,"它讲的不过是一个孤独的少女杀不了心爱的人,最后只能离开的故事"。节奏极为缓慢,台词极为精简,半文半白的,有些没有听懂。故事里,每个人都满腹心事,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压抑、内敛到极致。孤独,贯穿影片始终,几乎没有人不是孤独的,舒淇、张震是孤独的,张震的妻儿和宠姬也是孤独的,看不出的爱恨情仇都隐藏在深深的沉默中。唐风应该是怎样的,没有人清楚,"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密雷特"。侯孝贤在多年研究唐文化后,呈现给我们的是唯美的画面和隐忍内敛的气质,打动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委,却不一定能让观众理解,侯导打造了一座冰山,观众看到的只是一角,有多少人能看到海面下隐而不见的部分呢。</h3><h3>其实之前对侯孝贤的电影并不陌生,就像早已做好心理准备,想去尝一份口味清淡的佳肴,怎知根本没有放盐。</h3><h3>所以影评遭遇如潮的评论,两极分化居多,赞颂者高高在上,鄙视大众审美的能力和观影者的素质,他们自己设置了观影的门槛,《小时代》热映时,他们痛心疾首,为这个国家的观众审美大哭,终于《聂隐娘》杀过来了,他们又痛心疾首,说那些不配看大师作品的观众只配去看《小时代》,他们很清晰的把自己和那些庸众区分开。差评者说影院须为观众备一只枕头,才可让观众睡得舒服一些,他们不在乎专家的意见,只在意自己的观感。更有不少人觉得还是值得一看,一遍不懂,可以再看两遍三遍,或者将相关的文字做一番通读,既然是大师作品,总有其隐秘的美好,不至于白白受口水之战的纷扰。</h3><h3>了解侯孝贤的一定知道,侯导可算是有着不寻常的过往,那些打架的少年岁月,也是他绕不过去的话题。当初的坏孩子不仅爱打架,还爱看电影,长大后也拍了不少商业片,不知怎的,就转向文艺片了,极致文艺的那种,几乎成了台湾文艺的标杆。只能说,一个蛊惑青年的转变,往往是颠覆性的。</h3><h3>关于聂隐娘,差不多是侯孝贤十多年的挂念,舒淇和张震的组合更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他们俩十年之后再次合作,至少在画面呈现上确实给人"任是无言也动人"的效果,这对荧幕情侣的内心冰山,想必侯孝贤是了然于胸的,爱而不能,杀而不能,正好和他们的人生相契合。</h3><h3>青鸾舞镜,孤独至死。这就是一个没有同类的电影,孤独,是它的宿命,更是它的追求。《聂隐娘》,在热闹的话语环境中,保持着它的孤独,就像它的导演,68岁的侯孝贤,票房、口碑,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