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专

甜甜圈

<h3> 我的中专</h3><h3> 林盛贵</h3><h3><br /></h3><h3> 不知不觉,中专毕业回家工作已20年,自己从一个中专毕业时只有20来岁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40岁的中年人。年龄越大越怀旧,当今年有中专同学提议毕业20周年聚一聚时,我便积极响应,而且提前订好了来回的车票、机票。随着聚会时间的临近,想想即将回到阔别20年的母校、即将见到分别20年的同学,心情甚是激动。20年了,熟悉的母校是否已模样大变?承载记忆的各式建筑和树木是否依然存在?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的同学是否风彩依然?这几日我都展转难眠,中专生活历历在目,趁现在记性尚好,得赶紧梳理梳理,记录下来,将来岁数大了再拿来回味回味,或者等儿女长大了和他们加上QQ或微信好友让他们看看他们父亲的中专生活,说不定还很有意思。当然,也忘了很多,只好把最深该的记一记。</h3><h3> 一、中专考试</h3><h3> 1993年,那时我们那里的部分初中毕业生要经过两场考试,一是毕业会考。毕业会考成绩是读高中的依据,我当时的会考成绩考是735分(总分好像是760分),是全区的前三甲,如果不考中专,这个成绩读当时全县最好的高中是没问题的。二是中专考试。如果成绩好点的,都会去参加中专考试,试试运气。对那时的农村娃来说,考中专跳农门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考取了中专就意味着跳出了农门,毕业了就能当国家干部,吃国家粮。那年的中专考试是7月中旬在县城考的,考3天,要住3晚旅馆。对于我们这种偏远乡镇的学生来说,少有住过旅馆,甚至不知道怎么找旅馆,好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了住宿,找了一个离考点有10来分钟路程的旅馆住下,几个人住一间。房间内只有一个小风扇吹着热风,热得让人彻夜难眠。加之当时《新白娘子传奇》风靡,实在睡不着就只好看完电视剧再睡。尽管睡眠不足,但考试还是认真的,那年的题真的很难,平时考试都提前交卷的我,也是抠着脑袋到点后才不自信的交卷,尤其是化学和物理,考完了就想哭,感觉答的题都不确定是对的。</h3><h3>三天的中考终于结束,等成绩的日子也是一种煎熬,既抱着些许希望又不敢奢望,要知道当时的中专太难考了,应该说比现在的一本都难考,我们学校前两年每年只考取了一个,往前数还有打光脚板的年份,虽然我时常拿全年级第一,但能否考上真的没有信心。唉,想多也没用,考不上如果家里支持就读高中吧,如果不支持,干脆就当农民或外出打工,总之,饭应该还是有吃的。</h3><h3> 拿成绩通知书时,我没有去,是父亲和一个同学的父亲去的,我在家里干农活,徒手为玉米脱粒。父亲回家时,满脸笑容,第一句话是"考上了,497分"。我拿过成绩单,仔细看了看,语文87,数学94,英语93,物理83,化学69,政治71,这个成绩是初中那些年所有考试中最少的一次总分,居然还考上了,是全校唯一上了省属中专线(比省属中专线多了30多分,比市属中专线多了60多分)的考生。全家非常高兴,好消息也迅速传遍了附近的乡亲,大家纷纷前来道贺,有的还10块、5块的给我奖励,那种感觉真的有点爽。</h3><h3> 二、填写志愿</h3><h3> 成绩出来后,接下来的事就是填志愿了。对于我这个全家都是农民的农村考生来说,对如何填写志愿没有人能给出好的意见和建议,16岁的我也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拿着招生报纸,找来找去也不知道该填那所学校,拿着超过省属中专线的成绩如果将市属中专作为第一志愿来填又觉得有点亏。犹豫不决时,目光落到了广州林业学校,干脆填这个学校吧,心里面给了以下理由:一是广州是当时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代表着先进与发达,如果到那里去读可以见见世面、开拓视野。二是勤工俭学的机会更多,可以在学习之余打打工,找点钱。三是自己姓林,如果能读林校也是一种缘分。想着上述三个理由,就把广州林业学校作为了第一志愿(当时学校只在自贡招一个),想不到后来真被录取了,也开始了与学校和即将奔赴学校的同学们结下了缘分。</h3><h3><br /></h3> <h3><br /></h3><h3> 三、奔赴学校</h3><h3>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临近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对于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我来说,父母是相当不放心的。那时的交通不发达,要坐上从成都到广州的直达火车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那时南下打工的人太多太多。好在有位亲戚要返回广州务工,正好和他一同前往,为了保险起见,父母还喊大哥随同前去。要出发时,母亲是千叮咛万嘱咐,将从农村合作基金会贷的利息高达1分5的学费和生活费缝在皮带下面的裤腰里。一切收拾妥当,我和大哥及亲戚提着大包小包的编织口袋坐上了自贡到内江的汽车,到了内江再转乘火车。</h3><h3> 不远的距离,用了好几个小时才到达。到内江火车站时,见到的都是黑压压的人,都是提着编织袋准备外出务工的老乡们。结果不出所料,到广州的火车票早已售完,没办法,只好又排几个小时的队买了到重庆的火车票。第一次坐火车有点兴奋,尽管绿皮车设施陈久,炎炎夏日也没有空调。我记得,当时车箱内的人比现在早晨上班的公交车都还多,很难移动,上个厕所也非常难,所以火车上我们都尽量不喝水。没有买到坐票的我们站到了重庆。在重庆一样没买到直达广州的票,仍然只有去转车。又排了几个小时的队才买到几张到武昌的票。在重庆等火车的时段还发生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小插曲,由于火车站厕所紧张,我又急得难受,就一个人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解决问题(好些人也是这样的),可我刚把问题解决完,身后就站着两个大汉,心里紧张极了,传说中的抢劫事件要发生了,果然,其中一个大汉说,随地小便要罚款,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我心想,小便罚款还要将身上的钱都拿出来?心里这样想,嘴上可不敢说,颤抖着把身上的几块零钱拿了出来,两个家伙不相信我只有那么点钱,又把我身上仔仔细细地搜了一遍,见无所获就把我放了。和大哥他们会合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真感谢母亲的先见之明,将学费和生活费隐藏得那么好,不然真得去要饭。</h3><h3> 在重庆等待了几个小时坐上了到武昌的火车,经过一天多的煎熬到了武昌,到达武昌已是晚上,买到了第二天早晨到广州的火车票。舍不得钱住旅馆的我们,买了几张报纸铺在火车站的广场上,枕着编织袋和衣而睡,还不能全睡,得轮流睡。反正我是睡不着的,躺在报纸上,翘起二郞腿仰望星空,数着低空飞行的飞机,憧憬着未来:要是以后能坐上飞机,买火车票不用排队,火车上有空调且一人一座或者坐上卧铺那该多好!(当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愿望都实现了,感谢伟大的党带领我们奔小康)。</h3><h3> 从武昌又坐了一天的火车到了广州,因我们是提前出发的,还没开学,学校也没派人来接,到广州时已是傍晚时分,只好去投奔亲戚的亲戚。亲戚的亲戚在佛山南海市,两年前全家从自贡搬到了那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广东人。他们家从此也成了家乡人的办事处,到广东打工暂时没有着落的亲朋好友都会到他家落脚,然后再慢慢找工作。说来也巧,亲戚的亲戚的女儿还和我在家乡同过一年的学,也算得上是同学。到达南海市已是深夜,在去她家的路上,还碰到了几个当地的联防队员,他们叫住了扛着编织袋、蓬头垢面、一身味道的我们,用手电在我们脸上晃来晃去,用审问的语气盘问着我们这些疑似盲流的人员(当时外出务工要办这样证那样证,没有的就是盲流),亲戚亮出了他的务工证件,并告知他们我是中专生,是到广东的学校来报到的,其余是陪同人员。联防队员认真地查看了他的务工证件和我的报到证后,才给予了放行。同学家里之前接到了电话,一直未睡觉等着我们的到来。到达后,几天的辛苦历程让我疲惫不堪,尤其是长时间站立,小腿肿得已是平常的两倍。同学一家很热情,我们洗漱完毕后端来了非常可口的饭菜,吃饱饭我就躺在有风扇吹着的床上美美地睡着了。第二天起床,餐桌上备好早餐,同学母亲正在清洗</h3> <h3>我们昨天换下的衣物,这一幕令我感动不已,至今记忆犹新。在同学家休整两天后,就到学校去了。</h3><h3> 四、学校生活</h3><h3> 林校是一个环境优美的森林式学校、是广东省最大的中等专业学校,绿化面积很大、空气很好。报到后,我被分到园林932班,班上除了来自四川的5位同学还有浙江、安徽、湖南、福建、江西以及广东本省的同学共四十余人,外省和广东本省的同学各占一半。报到后,就正式开始了中专生活。</h3><h3> (一)老乡</h3><h3> 如果你在国外遇到国人,你肯定会感到亲切;如果你身处省外,能遇到本省、本市甚至本县的人,那就是亲人的感觉。经了解,从1987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会在四川(当时重庆还未直辖)招10名学生。到校后,高年级的老乡师兄师姐们就把我们召集在一起认识认识。我记得当时主持老乡会的是90级的荣县老乡吴大哥,吴大哥身材魁梧,对于我们这些身材弱小的小老乡来说,和他在一起你就会有种安全感。毕业后我们都回到了自贡,现在都还时常联系。有了老乡们的关照,我们就少了许多孤独感,心里也就更加踏实。</h3><h3> (二)学习</h3><h3> 对于学习我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还当过学习委员,后来由于要自学考试就主动请辞了。学习上没有啥特别深刻的,但有两件事印象还很深。一是体育拖后腿的事。读书期间的文化课成绩还可以,可每次评比只能拿"成绩优秀生"称号,不能拿"三好学生"称号,原因是我的体育课每次都上不了80分。中专三年级时,我下定决心要当一次三好学生。为了提高体育课成绩,我每天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每天下午放学后就围着学校和旁边的林科所跑步,坚持了半年就取得了良好效果,在1500米长跑考试时,其他同学都累趴了,而我还能轻松自如的跑下去,那一年我的体育成绩上了80,如愿以偿评上了"三好学生"。二是和同学共同进步。有位广东同学和我比较有缘,平时读书不怎么用功,可要考试了却很专心,经常向我请教,大家互帮互助,经过努力每次的考试成绩都还不错。他家庭经济条件应该比较好,有时还会请我去操一下高档酒店,品偿一下高档菜肴,让我这个从落后地区来的穷学生见识不少。在学好中专课程之余,我和有些同学还参加了大专自学考试,我自考的是英语大专,每次都是骑着自行车到天河区报名、考试。中专毕业时,我的英语大专仅剩三科,其后转回四川才继续考完。</h3><h3> (三)伙食</h3><h3> 如果以现在的物价来看,我们进校时的伙食费是相当便宜的,我至今都保留着伙食费的记录,当时我每天的伙食费是两元钱,而我们的助学金每月就有50元。当然,这是我们这些外省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的伙食标准。上中专后,家里除了在农村合作基金会贷的钱就没再为我提供钱了,而是由在广东打工的二哥拿钱供我读书。二哥初到广东工资也不高,但给的钱加上助学金吃饭也是没问题,但也必须俭省着用,不敢大鱼大肉,吃饱就行,给自己定的标准是一周两次肉了,要知道在家里我们是一个月也吃不了两次肉的。也有情况类似的外省同学,很多时候我们就多打点饭,打一个小菜将就吃;如果打荤菜,我们就把荤菜放在饭盒的角落,看着它,先把饭吃得差不多了再"奢侈"地就着荤菜把饭吃完。后来,食堂来了位四川成都的老乡,从此他打饭菜的窗口四川学生就特别多,因为老乡不会像其他窗口的人有"帕金森综合症",他的手稳不会抖,要知道原来打饭时好不容易看到勺里有几块肉,可又被有病的师傅给抖回去了。老乡每次看到我去打饭都会把饭菜打足,让我吃得饱饱的。</h3><h3> (四)打工</h3> <h3>  能在经济发达的地方打工挣钱,是我到林校的目的之一。四年中专生活,每个假期我都没回家,都在学校及周边单位打工,对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很熟悉。其实,那四年,我非常想家,经常做梦都是回家,但考虑到钱和坐车的苦恼就放弃了。在学校期间,我还打了不少工,挣的钱也让我手头宽裕了不少,甚至还向家里寄过两次钱。回想起来,具体做了以下工种:1.巡逻。学校每年都会安排留守学生一些工作,一来弥补人手不足,二来可以让留守学生获得一些收入。我们和其他留守学生一起编成巡逻队,三班倒进行巡逻。由于每个假期都参加巡逻队,使得我和学校保卫科的老师混得很熟,特别是保卫科有位姓罗的老科长对我很关照,不仅给我工作,还叫我搬到保卫科那栋楼去住单间。在中专二年级时,在工作难找的情况下,我还把二哥介绍到学校当保安,使二哥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我们在保卫科宿舍自己煮饭吃,从此,我就吃上了饱饭。2.扫地。放假期间,我们几个留守学生就把学校的卫生承包了,通过扫地也有份不错地收入。3.装袋。我们会到外面的苗圃去装育苗袋,几分钱一个,累死人不找钱。4.干技术活。学了园林技术后,我们的老师在外面帮忙接活干不完的,就找我们这些穷学生帮忙,干些测量、画效果图之类的活儿。记得有一年,老师喊我用1毫米乘1毫米的小方格算面积,一个假期下来,不近视的眼睛就近视了,一闭眼全部都是小方格。有时,我们还会到林场去测量树木的胸径,一大早起来带上水和十多个馒头就到林场去,树丛中灌木多,天气很热我们还得穿得严严实实的,不然全身都是伤;有时遇到蜂窝,那就惨了。还记得有一年,林科所的老乡喊我去树林中开垦一块荒地用于育苗,那也是一个大热天,为了处理锄的草,我就用火烧,虽然我建了一个防火带,但防火带有点窄,火苗窜上了旁边的松枝,我连忙用衣服把火捕灭了。现在我想起都后怕,要是烧起来了,整个林校几千亩的森林全部都要烧毁,还有那么多科研院校,说不定自己也被烤焦了。所以,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当然什么安全都要注意。</h3><h3> (五)娱乐</h3><h3> 1.看电影。学校每周六都会放电影,老乡们都会把我们这些小老乡召集在一起,买点零食边吃边看,很有意思。当然,如果是耍了朋友的,看起电影就更安逸。</h3><h3> 2.出游。有一学期的周末,由我牵头组织了十来个同学到南海市的金沙镇的沙滩去游玩、烧烤。当时,还有幸请到了在南海的初中同学陪同,而且同学还把她的同学请来了,好像姓李,李同学的家就在金沙滩附近。那天晚上我们在沙滩上玩得很嗨,还准备边烧烤、边喝酒到天亮。可惜天公不作美,晚上11点左右居然下起了雨,躱雨的地方又少,天气又冷。正当大家,感到无助时,同学的同学热情地邀请大家到他们家去,要知道我们是十多个人,又那么晚了,去打扰她们一家是很不方便的。那时候,没有想那么多,找个地方躲雨、休息是大事。李同学还打电话叫她们家派了个车接我们。李同学家很宽,家人都很热情(或许那是看在我初中同学的面子上)。我们在李同学家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初中同学又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们家去做客,我们真的是不客气,竟然都去了。同学母亲做了满满两桌川菜,让同学们大饱了口福。</h3><h3> (六)写信</h3><h3> 初中毕业后,在初中玩得较好的同学都各奔东西了,但彼此间又十分挂念。所以我们常常书信来往,大家互相说一下自己的情况,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我记得当时有几个同学常有书信来往,写信收信也就成了中专生活的一部分。如果那些信都还保留着,现在读起来肯定很有意思。</h3><h3> 没有文采,用一些口水话记录了一下自己的中专生活,为的是留住那份记忆,要知道年龄大了记性真的会不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