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美国一一尼亚加拉大瀑布篇

特立独行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加拿大和美国交界跨国瀑布 ,</b><b>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瀑布源头为尼亚加拉河,主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是瀑布的最佳观赏地;在美国境内瀑布由月亮岛隔开,观赏的是瀑布侧面。同时,该瀑布也是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尼亚加拉河的水流冲下悬崖至下游重新汇合,在不足2公里长的河段里以每小时35.4公里的速度跌荡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的漩涡急流,经过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顿、右岸美国的利维斯顿,冲过"魔鬼洞急流",沿着最后的"利维斯顿支流峡谷"由西向东进入安大略湖。<br /></b><b> 尼亚加拉瀑布与伊瓜苏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b><b><br /></b><b><br /></b><b><br /></b><b><br /></b></span></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河水从高处伊利湖流入安大略湖,经河床绝壁上的羊岛,分隔成两部分,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观景塔,俯视着美国瀑布,像一面白色纱幔,悬于蓝天白云……</b><b><br /></b><b><br /></b><b><br /></b><b><br /></b></span></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这是北美最宽的瀑布,在伊利湖下游,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位于纽约州最西边。如果你参加美东游一般都会去。在美国一侧有伸出去的观景台,暖和的日子还可以做游船靠近瀑布下方……<br /></b></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br /></b></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br /></b></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br /></b></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br /></b></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br /></b></span></h1><h1><br /></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尼亚加拉瀑布"也直译作拉格科瀑布,"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说话的声音。<br /></b><b>在他们实际上见到瀑布之前,就听到酷似持续不断打雷的声音,故他们把它称为"Onguiaahra" (后称Niagara),意即"巨大的水雷"。</b><b><br /></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新大陆之前,尼亚加拉这一奇迹一直不为西方人所知。直到1678年,一位叫路易斯·亨尼平(Louis Hennepin)的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发现了这一大瀑布,禁不住为它"不可思议的美"赞叹不已,并细心地记下了自己的见闻 ,对这绝妙的人间仙境做了传神的描述,把这一胜景介绍给了欧洲人。</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1625年,欧洲探险者雷勒门特第一个写下了这条大河与瀑布的名字,称其为"Niagara" (尼亚加拉)。<br /></b><b> 但让尼亚加拉瀑布真正声名鹊起的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兄弟吉罗姆·波拿巴,当时吉罗姆带着他的新娘不远万里从新奥尔良搭乘马车来到尼亚加拉瀑布度蜜月,回到欧洲后在皇族中大肆宣扬这里的美景,于是,欧洲兴起了到尼亚加拉度蜜月的风气。时至今日,到这里度蜜月仍是一种时尚。</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span></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1812战争,历史上,为了争夺这块宝地,美、加(当时属英国)两国曾于1812年至1814年间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战争结束后,两国签定了"根特协定",规定尼亚加拉河为两国共有,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span></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从那时起,两国在瀑布两侧各建一个叫做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个隶属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加一个隶属于美国的纽约州,两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桥连接,桥中央飘扬着美国、加拿大和联合国的旗帜,星条旗在南,枫叶旗在北,联合国旗居中。<br /></b><b> 两国在此不设一兵一卒,人民自由往来,无需办理过境手续。和平的环境也使尼亚加拉瀑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两国带来了更多的的回报。除发达的旅游业及随后兴起的赌博业外,食品加工、化学制品、汽车零件、金属、纸张、酿酒等也发展起来。<br /></b><b> 尼亚加拉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开发自然资源的典范,也验证着中国"和为贵"的箴言。</b><b><br /></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地理环境,</b><b>尼亚加拉瀑布实际由3部分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马蹄型瀑布(Horseshoe Falls))、美利坚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Veil of the Bride Falls)。<br /></b><b> 马蹄形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其形如马蹄;美利坚瀑布在美国境内,由山羊岛隔开;新娘面纱瀑布,也在美国境内,由月亮岛隔开了其他两瀑布。事实上,在美国境内看到的只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侧面,而在加拿大可以一览全貌。</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地质构造:瀑布的形成在于不寻常的地质构造。在尼亚加拉峡谷中,岩石层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仅下降19-22英尺。岩石的顶层由坚硬的大理石构成,下面则是易被水力侵蚀的松软的地质层。<br /></b><b>水流能够从瀑布顶部的悬崖边缘笔直地飞泻而下,正是由松软地层上的那层坚硬的大理石地质层所起的作用。<br /></b><b> 更新世时期,巨大的大陆冰川后撤,大理石层暴露出来,被从伊利湖流来的洪流淹没,形成了如今的尼亚加拉大瀑布。<br /></b><b> 通过推算冰川后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则有可能是在2.5万年前形成的。当时瀑布应该位于安大略湖的南岸,高度应在100米以上,声势之大,应远非今天所见瀑布之能比拟。<br /></b><b> 尼亚加拉瀑布及由它冲出来的尼亚加拉峡谷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目尼亚加拉瀑布所在地的表层岩石属于古生代志留纪的白云岩,抗侵蚀能力极强,但这层岩石之下却是脆弱的页岩和沙质岩层,瀑布的常年冲蚀,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断坍塌,致使尼亚加拉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后退。</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span></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观景平台上欣赏瀑布,仿佛置身于瀑布之中。这也是欣赏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极佳观景点,人在云端上,在伸手即可触摸到瀑布的地方,瀑布的雄伟英姿离游客只有咫尺之遥,而瀑布的波澜壮阔更是令游客无不叹为观止。</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平均每年后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渐减小,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br /></b><b>为了挽救尼亚加拉瀑布,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美、加两国政府耗费巨资采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后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厘米。<br /></b><b> </b><b>瀑布水流无沉积物,清澈的水质为瀑布增添了秀色。<br /></b><b>安大略省和纽约州深知这一自然奇景的重要性,因而保留或获得了瀑布毗邻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将这些土地辟为公园。</b><b><br /></b><b> 尼亚加拉瀑布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br /></b><b> 尼亚加拉河横跨美国纽约州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边界,是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条水道,河流蜿蜒而曲折,南起美国纽约州的布法罗,北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杨格镇,全长仅54公里,海拔却从174米直降至75米,上游河段河面宽2~3千米,水面落差仅15米,水流也较缓。</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span></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夜观大瀑布,如果住在瀑布城酒店,有时间到河边观看夜景。尼亚加拉瀑布入夜后则是另一番景象。在红日西坠时,珠幔般的水花,在夕阳映照下,七彩虹霓,灿然入目。当夜幕降临之际,瀑布水色渐显灰黯,此时围绕的瀑布周围的巨型聚光灯,突然齐放绿光,使原已灰黯的瀑布,顿时大放光彩,变得晶莹透澈,栩栩生辉。尤其是站在嘹望塔望出去,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灯光,瀑布的景象比白天更加多姿多彩。</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瀑布水流无沉积物,清澈的水质为瀑布增添了秀色。<br /></b><b>安大略省和纽约州深知这一自然奇景的重要性,因而保留或获得了瀑布毗邻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将这些土地辟为公园。<br /></b><b> 尼亚加拉瀑布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br /></b><b> 尼亚加拉河横跨美国纽约州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边界,是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条水道,河流蜿蜒而曲折,南起美国纽约州的布法罗,北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杨格镇,全长仅54公里,海拔却从174米直降至75米,上游河段河面宽2~3千米,水面落差仅15米,水流也较缓。</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b><br /></b></span></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从距伊利湖北岸32千米起河道变窄,水流加速,在一个90°急转弯处,河道上横亘了一道石灰岩构成的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陡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形成了尼亚加拉瀑布。<br /></b><b>尼亚加拉瀑布的水流冲下悬崖至下游重新汇合之后,在峡谷里继续翻滚腾跃,在不足2公里长的河段上以高于大瀑布的流速每小时35.4公里跌荡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最恐怖、最危险的漩涡急流;又冲进深38米的漩涡潭,然后一个蛟龙翻身,经过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顿、右岸美国的利维斯顿,冲过"魔鬼洞急流",沿着最后的"利维斯顿支流峡谷"由西向东进入安大略湖。</b></span></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尼亚加拉瀑布总的最大流量可达每秒6000立方米,但是只有30%的水量流向尼亚加拉河河谷断层处,形成瀑布,其余70%的水量被用于发电。为使旅游开发和水力发电更好的相协调,1950年加拿大和美国签订了协议,双方商定在旅游旺季必须保证瀑布有足够的水量,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平时可保持在1500立方米/秒的流量。</b></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尼亚加拉瀑布其实不是一个瀑布。有人说它由两个瀑布组成,"加拿大瀑布","美国瀑布"加拿大人多半这么说;如照美国人的说法,则是三个瀑布:"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就是"加拿大瀑布",它状如马蹄)、"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Bridal Veil Falls)。"新娘面纱"在宽阔的"美国瀑布"旁边,尽管只细细一缕,却自成一支,所以美国人"宣告"了它的"独立"。尼亚加拉的三条瀑布流面宽达1160米(如果加上两个岛屿,宽可达1240米),虽然分成三股,却是同一水源,同一归宿尼亚加拉河。</b></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湖水经过河床绝壁上宽350米的公羊岛(Goat Island),分成两部分,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形成三个瀑布:<br /></b><b> 美国一边较大的瀑布称为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在美国纽约州境内,高达50米,瀑布的岸长度305米,在美国瀑布旁边有一个鲁纳岛,水流又被其一分为二,分出了一条宽80米,落差50米的小瀑布,因其水流较小,飞落化雾如同一位带着面纱的新娘,故称"新娘面纱瀑布"。<br /></b><b> 最大的瀑布在加拿大一侧,称为加拿大瀑布或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境内,高达56米,岸长约675米。不过这两个瀑布的高度和幅宽是随水量的变动而变动的。两个瀑布的水源来自同一处,可是只有6%的水从美国瀑布流下,其他94%的水是从马蹄瀑布流下。<br /></b><b> 马蹄瀑布的水量大,水冲到河里呈青色,而美国瀑布的水则呈蓝色。尼亚加拉瀑布的水在尼亚加拉河下游形成了一个长湖,主航道是加美领水分界。这两个岛屿分别是山羊岛和鲁纳岛。它们像两尊中流砥柱将瀑布一分为三,岛上绿树成荫,景致优雅。传说印第安人曾把山羊岛视为圣地,将已故首领安葬在岛上,以求升入天堂,称其为"快活岛"。后来,欧洲殖民者入侵这里,"快活岛"也难逃厄运,墓地被盗掘一空,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只有一群山羊留在岛上。严冬到来时,大群山羊被冻死,唯有一只公羊活到了第二年春天。因此这个岛屿的名字就改成了"山羊岛"。</b></span></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而紧挨"美国瀑布"的"婚纱瀑布"则极为宽广细致,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水量又不大,因此水流呈漩涡状落下,跌到无数块硕大的岩石上,卷起千堆雪,与垂直而下的大瀑布大异其趣。它有流水潺潺、银花飞溅的迷人景色。同旁边蔚为壮观的瀑布相比,它显然别具一格,另有一番风韵。似一片月光,柔和地洒在绝壁之上,令游客陶醉。因此尼亚加拉瀑布也成为了一个情侣幽会和新婚夫妇度蜜月的胜地。</b><b><br /></b><b><br /></b></span></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美国瀑布水线长335米、落差54米,与窄窄的新娘面纱瀑布以岩壁上的一块凸起相隔。这块凸出的岩石叫"月亮岛"(Luna Island),据说从前,在满月之夜,水雾中会出现月光彩虹,因而得名。如今如此浪漫的景色没有了,夜间从加拿大一侧照射过来的强光灯,制造了另一种人工的旖旎。月亮岛也有岩石松落的问题,也曾几次加固,否则新娘面纱与美国瀑布早就合二为一了。岛上还有一个竖井,可以让游客下到瀑布底下仰望。</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两个瀑布虽然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美国,可是两个瀑布都是面向加拿大,如果要一睹瀑布的真面目,都要到加拿大这一边,或者坐船到瀑布底下的尼亚加拉河才能看得清楚。冲向美国瀑布的那一段尼亚加拉河是由美加两国分享的,河上筑有一座彩虹桥(Rainbow Bridge),这座桥也根据河内边界而划分,一端属于加拿大,一端属美国。游客在桥上分界处,一脚踏一边,可以得意地说:"我同时踏在两国的国土上了。</b></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银河倾泻的心灵震撼一一壮美的尼亚加拉大瀑布。</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加拿大境内的尼加拉瀑布霍斯舒瀑布。<br /></b><b> 美国瀑布与马蹄瀑布的高度是随水位的高低而变动的。水从30多公尺的高处冲下,到了河底,溅起的浪花也有30多公尺高,尤其是马蹄瀑布,由于水量大,真是以雷霆万钧、波涛万顷之势直冲而下,溅起的浪花和水汽,有时高达100多公尺,如果你走到瀑布的近处,浪花会溅的你"满头雨水",同时那浪花和水汽也会令你对马蹄瀑布有"高深莫测"的感觉。</b><b><br /></b><b><br /></b><b><br /></b><b><br /></b></span></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公园,也是尼亚加拉大瀑布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开发利用、电力开发。<br /> 发电引走瀑布上游大量的水,已减低了侵蚀的速度。上游各种巧妙设计的控制工程维持了美、加两边瀑布流量的均衡,而瀑布的水帘也未受影响。瀑布上游一大部分水流被引入四条大渠道中,供下游各发电厂使用。因为担心发生大型岩石坍塌事故,1969年时曾将河水引离美利坚瀑布,对基岩进行加固,并实施了一项广泛的钻孔和采样计画。同年11月,河水再度引回美利坚瀑布。有关方面决定应该对前来参观的公众实行安全防范措施,而企图阻止自然进程的措施则既耗资巨大又毫无必要。<br /></b></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824年古巴诗人玛丽·何赛·埃雷迪亚因反抗西班牙殖民暴政争取独立而被迫流亡,流亡中的她来到尼亚加拉大瀑布旁,写下了一首《尼亚加拉瀑布颂》:"哦,狂潮!令人心悸地奔腾,一如命运不可抗拒的怒涛……尼亚加拉,可敬的瀑布呀……"</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美国与加拿大的连接桥一一彩虹桥,每天有大量的游客,从美国来到加拿大、也从加拿大到美国观赏位于两个国家的大瀑布。</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两国都有游船开到瀑布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坐着游船,体验气势恢弘的大瀑布带给人们的震撼,近距离观赏瀑布的唯美画面。</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对岸加拿大的建筑</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美国瀑布水量虽小一些,却因瀑布底下巨石成堆,从而使跌落的水流&quot;卷起干堆雪&quot;,别有一番景色。</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置身于尼亚加拉大瀑布心脏部位,聆听她回荡在峡谷生生不息的咆哮声,着魔她万马奔腾的澎拜气势,任凭弥漫的雾水纯静灵魂,不怪乎每年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国家有那么多膜拜她的人们或是乘木桶滚下,或者飞身而下来表达对她的爰意,也不怪乎文人狄更斯激动的说道:"尼亚加拉瀑布、优美华丽,深深刻上我的心田,铭记着,永不磨灭,永不迁移,直到她的脉博停止跳动,永远,永远。"</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少女号游船靠近瀑布,水雾弥漫,惊心动魄,如下大暴雨一般。</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禁不住内心的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少女号游船在马蹄瀑布中行驶,瀑布近在咫尺,通过水雾看见从天而降的大瀑布,加上阳光与水雾形成的彩虹,让人宠辱偕老忘,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躁动,与大自然共鸣。<br /></b><b> 今生有幸如此近距离的感受这无以伦比的人间奇景,感受人之渺小,自然之伟大,期待过、经历过、潇洒过、幸福过!</b></span></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壮观的气势,一收眼底。</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狄更斯在《美国札记》中描绘到:"我们走过瀑布地区的每个角落,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即使特纳在其全盛时期创作的最好的水彩画,也未能表现出我所看到的如此清灵,如此虚幻,而又如此辉煌的色彩,我感到我自己象是腾空而起,进入天堂</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震耳欲聋轰鸣的声音、壮观的瀑布、蔚蓝的天空,把我的心拉向了无限辽阔……</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尼亚加拉大瀑布是一幅壮丽的立体画卷,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有不同的感受。</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们乘坐"少女号"游船,从下方往瀑布深处探访,充分领略到了尼亚加拉大瀑布万马奔腾的宏观气势。</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坐在摇晃的船上,穿出湍急的河面,直达瀑布下面的水域,真切感受到瀑布狂泻直下而产生的巨大水汽与浪花,水势汹涌犹如千军万马,惊心动魄,震耳欲聋,眼前是如注的水流和迷蒙的水雾,浪花扑面,飞珠落玉,尽管穿上特备的雨衣,几乎是衣衫尽湿的落汤鸡。</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此景此情,震撼、刺激,让你终生难忘。</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与其说是观赏瀑布,不如说是亲身体验瀑布。</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夜色下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更具独特魅力!</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不断变幻的瀑布,仿佛挂在天边的神秘面纱!</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直闯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震撼地带,那种美不是"疑是银河落九天"和"瀑布之水天上来"可以形容的,也不是简单的"震撼"可以概括的。如果诗仙李白还在见此情景,该喝多少壶酒才能表达心中的豪情呢?</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夜幕降临之时,这里华灯升起。成千上万的五彩灯光把瀑布照亮出了另一番景致,与白天的雄伟壮丽相比,夜色下的瀑布更显得格外娇柔妩媚。</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分明是人间仙境!</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晶莹剔透的水花与彩虹交相辉映,为壮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增添了了一道别样的风采。</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公园看了四十分钟的IMA电影,讲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传奇故事,富有浓厚色彩的情节把我们的思绪带入到遥远的传奇故事中去。</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电影里一个情节特别有意思,1901年,密执安州女教师安妮将自己和爱猫装进一个木桶里从瀑布上冲下来,希望为学校集资,她和自己的小猫毫发无伤,可也没获得多少资助,IMA X播放的是眩晕的安妮老太太从木桶里爬出来后,大家从木桶里抱出了那句瑟瑟发抖的猫,非常诡异的是,这只猫进桶时是黑猫,现在已吓到变成了白猫了,当大家反应过来时,剧场一阵爆笑……</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浩荡水流,气势磅礴,云雾迷蒙,声如雷鸣,何等狂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大自然的传壮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气势只有亲临才能体会,波浪汹涌,瞬间跌落,让人心颤!此生,必来!</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