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说说住宿。<br></h3><div> 我曾经有过一次不愉快的住宿经验,自此落下了毛病,只要不是在家里过的夜,回到家来一定里里外外仔细清洗一遍,总觉得携带了无数肮脏细菌回家。<br></div><div> 8月1日晚9:30的西宁,我们一行人由张掖跋涉而来,满载了一路的秀色,却腹中空空。先吃饭还是先住宿这是个问题,讨论后大家觉得先住宿比较靠谱。于是开始一家家寻找酒店。没想到诺大的西宁却找不到一个满意的住宿的地方,只剩下青年旅舍与高端酒店,中端酒店已经全部住满,无奈,子夜,忍无可忍的大家终于有了落脚点,我已经是头疼欲裂,想吐却胃中空空。我们的落脚点在万达国际大酒店46楼,服务非常好,酒店门口有人专门给安排车位,有服务生专门为我们提送行李。我们的房间是个大床房,还未到房间,安排加张单人床的服务员已经等在门口,工作效率可见一斑,要知道当时已经是夜里12:00了。以上所说服务人员都是西装领带,身姿挺拔,发型干练,表情恭顺,一看便知是接受到统一训练的。洗漱间内有一枝新鲜的鲜花,有泡澡的大浴盆,沐浴和厕所都是独立的小单间,一应用品齐全并且有着很好的质量。被褥雪白,味道新鲜,床垫也非常高档,一切都很舒适惬意,那一夜睡得真想不再醒来,竟然忘了昨天只吃了一顿早餐这样一个严重的事件。除了有一件事让我有点担心,那就是我从来没有在这样高的空中停留过如此长的时间,不知道万一掉到地面会是怎样。第二天才知这酒店住宿费接近我工资的1/3,而且是淡季价格的2倍以上。旅游城市,这种现象太过普遍,不趁旺季宰游客又如何去完成营业额?但是高价格换来家一般的体验,是不是也很划得来?这一晚我竟一丁点都没有想过细菌这回事了。<br></div><div> 所以,《增广贤文》说“良田千顷,日仅三餐;广厦万间,卧眠七尺”。这两句话虽道出中国人最朴素的生活观。但是在今日,这话还是有了一点偏差。我们生活的底线已经不仅仅是卧眠七尺那么简单,我们要的这七尺之地要有丰沛温暖的洗澡水,要有近乎无菌的卫生状况,要安静,要长驱直入的风……简单说来就是高炭消耗量。如果这七尺之地是打算做为一个家,那么条件就更多了,比如是否学区,治安如何,人居层次,以及物业服务。我们以这七尺之地来标明自己的价值层次,如故宫之侧和华尔街以及香港半山别墅,和住在嘈杂的高层会是不同的阶层。使用金丝楠和使用复合木板家具的,会是不同的阶层。就连床上使用纯棉制品和使用真丝制品的,也会是不同的阶层。因为这七尺之地的不同,决定了这些人眼中的世界和世界眼中的这些人也决然不同。现代人已经把一个简单的住处思考成了一整套系统,你以为我们那一晚在这两个多小时的惶惶奔波中在奔波些什么?不过在找个适合的地方,就这么简单却那么不简单,最后大家宁愿对价格妥协也不愿对居住环境妥协,是因为现代人已经不再认为饱睡一觉仅仅只是卧眠七尺那样简单了!否则我们何不找个火车站的候车室解决一晚。</div><div> 《明心宝鉴》中有“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的偈子。人们读起来只觉清心淡雅,但是,按照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是不是很难做到?我们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样?商品社会消费指向使然,我们都在为货币流通做着贡献。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