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居住在抚仙湖大沙咀的这个渔村,是看上去建筑时代化与建筑相对落后交叉相印的一个村落。这里有许多历史的记忆,也有当下时代文化的气息……</h3> <h3>这个村是以李姓和罗姓为主要成员构成的一个古老村落。</h3> <h3>这里的李氏家族祠堂至今完好,族人都很自觉维护它的完好性。老房子的居民也把自己的旧居保护得较好。</h3> <h3>据当地的村民介绍这些老屋有的族人已在此居住了八、九代人了。真可算得上老古董了!我们亲眼目睹村里的一棵黄葛树其树龄已高达了350年。可以判断村民们的祖宗在此生活的久远年代。</h3> <h3>这里的村民热情好客,非常友好。他们的生活节奏较慢,早饭一般都是在9~10点(游人除外)。他们非常迷信,村口用石碑刻有咒语,祠堂挂有阴阳图,家家户户都建有香台,清晨第一件事就是烧香,然后去湖边收网、收地笼等。他们门檐下沾贴的对联,不是我们常见到的大红喜气,热情洋溢,鼓舞人心,立志祝福样的门联,而是语言低调,多用于送人到阴间字语,让人感觉有点恐怖……这也许就是一方一俗的原由吧!</h3> <h3>村里有许多古老树种,至今保护较好。它们可是这个村庄沧桑变迁的历史见证者。</h3> <h3>好大一棵树!这棵已有350年树龄的黄葛树,让我们在这里片刻没有离去。</h3> <h3>它静静的屹立在这里,伴随多少代村民在这里守着祖业,不离不去,胸怀象蓝天,深情藏沃土。</h3> <h3>这又是棵已有240年树龄的黄连木树,它没有黄葛树的婆娑阿娜,却是那样的高大挺拔。</h3> <h3>它在主人的房门前静静的守护着。</h3> <h3>它真是‘’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苦也有乐……‘’</h3> <h3>‘’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这些树就这样与村民们世世代代相依为命,相互依存。</h3> <h3>在这棵百年树下我们与村民拉家常,知道了这个村的许多故事后,于是决定走访这个村落。因为我们当中,很多是当年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在广阔天地里锻炼了一番的知青。</h3> <h3>走进村落,一种过去的情结由然而生,记忆的闸门一下打开……</h3> <h3>‘’毛主席万岁‘’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语文书的第一课!在这里门檐上醒目写着,真是摸不去的回忆呀。</h3> <h3>眼前这些似曾相识场景,其实就是七十年代大多数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h3> <h3>这种乡土的味道,也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h3> <h3>这种土墙房在我们脑海的记忆深处,不可磨灭,一触即发。</h3> <h3>因为它记载了我们一个时期的真实生活。一代人的切身的体验,已经成了茶余饭后回忆话题……</h3> <h3>生活中虽不是时时浮现,但永远不会消失。它会在记忆的深处的一个角落静静等候。</h3> <h3>所以今天一走进它,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h3> <h3>我们从记忆中回到了现实。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个问题。</h3> <h3>为什么在仙境般的抚仙湖岸上,还要保留这土洋都有的落后村落,难道是村里还有一部分人不富裕?</h3> <h3>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以当年的‘’红军‘’为榜样,走起了亲民路线,去村里老百姓人家看看。</h3> <h3>与村民‘’套近福‘’,虚心学习,让他乐开了‘’花‘’。</h3> <h3>上门拉家常,平易近人。</h3> <h3>帮村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h3> <h3>看,还真象当年那样。</h3> <h3>一点都没变味,典型的‘’村姑‘’模样。</h3> <h3>这位当年下乡四川资阳县的知青,又干起了‘’老本行‘’。有贫下中农的气质吧!</h3> <h3>这位下乡四川威远县的知青也跟上了节拍。</h3> <h3>兄弟,那就去地里干活,出工吧!</h3> <h3>要得,出工,挣工分去。</h3> <h3>我也跟上你们,去地里。</h3> <h3>一会儿功夫,已是满载而归了。</h3> <h3>怎么样?还没有忘‘’本‘’吧!血液里还流淌着贫下中农的教诲。</h3> <h3>给避暑‘’家庭成员们‘’介绍收获的过程……</h3> <h3>村民大爷、大妈为我们的举动忙碌了起来。</h3> <h3>他们非常‘’感激‘’我们的‘’帮忙‘’。</h3> <h3>把烟叶传入烤房。</h3> <h3>村民告诉我们,这烟叶收割回来后,整理好进烤房脱水阴干。</h3> <h3>第二步,微火熏干。凉晒。</h3> <h3>第三步打捆待售。这里的烟叶质量非常好,不愁销路,全部被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包收了。</h3> <h3>这位老辈子在帮大妈翻土打窝。</h3> <h3>浇水淋地。</h3> <h3>帮忙摘茄子。</h3> <h3>这些农活一点没‘’难‘’住曾经是知青的我们。你看地里、家里干完后,我们又出发了。</h3> <h3>在田间查看抽穗情况。一招一式规范样板,真不槐为知青中的‘’姣姣者‘’。</h3> <h3>这位知青更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很是感人。</h3> <h3>一系列的生产劳动和亲民表现,得到了村民的赞扬。他们打开了话闸,解答了我们的问题。原来村中看上去比较贫困落后的房屋部分,其实是假象。生活在抚仙湖流域内的人民是非常幸福富裕的。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等,是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那些老房的存在,大部分是因烤烟的需要。</h3> <h3>他们让我们参观了村里的部分果树。</h3> <h3>沉甸甸的柿子挂满了枝头。</h3> <h3>又一个品种的柿子也长势喜人。</h3> <h3>青转红的石榴快要成熟,让人爱。</h3> <h3>象灯笼似的挂在枝头。</h3> <h3>好看吧!</h3> <h3>真想亲口尝尝它的味道。</h3> <h3>这核桃也长势喜人,一派丰收景象。</h3> <h3>核桃果实丰满吧!</h3> <h3>这又是什么?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h3> <h3>反正没有叫出它正确的名字。</h3> <h3>这果实,算我们猜到了,仙人果。我们如愿以偿的尝到了味道。</h3> <h3>这又是什么?这就太普及了,不用说了吧!</h3> <h3>劳动了一天,快给我照照留影一张。</h3> <h3>这是在做什么?是象当年田间劳动间隙时自娱自乐的表演的吗!看上去象是在摔跤扭扯……😁😁😁😁</h3> <h3>这一对在享受丰收的喜悦。</h3> <h3>这又是什么?告诉你吧,它是水中植物,做菜、做汤都很好吃哟。原来村民们除了向土地要丰收以外,还要向湖里要收获。</h3> <h3>看吧!他们在起网后,收获东西。</h3> <h3>是什么?走近看,亮峥峥的小鱼。</h3> <h3>哇!原来是抚仙湖中独有的鱼种------银鱼。</h3> <h3>村民们把湖中的捕捞作为了第二职业。</h3> <h3>将打捞起来的小鱼、小虾分类晒干后出售给当地餐馆或游客。</h3> <h3>这是待出售的分类小鱼。</h3> <h3>这是待出售的小虾。如今旅游给他们带来收入非常可观,成为了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h3> <h3>啊!原来在这里,只要你有一双勤劳的双手,这片肥沃的土地、湖泊,将回报予你丰盛的劳动成果和可观的经济收入。</h3> <h3>美丽富饶的抚仙湖,你的儿女因为生长在你的怀抱中而感到骄傲自豪!我们亲民的劳动在感慨声中结束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