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明天有空吗?有姑娘你要不要看看;餐桌上有个电话,李阿姨侄女的,人不错,记得打电话别人;明天晚上别瞎跑,另一个阿姨会带已个非常好的姑娘来家,你在家看看......"</h3><h3> 是的,没错,正如你所见。回家了几天,和母亲在相亲和被相亲之间各显神通的周旋着。</h3><h3> 在很多人看来,父母介绍的相亲对象,是最靠谱的 。诚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总是处处为儿女考虑,为了儿女的幸福,把第一道关,理论上总是会让人放心一些。</h3> <h3> 然而,实际上,父母和儿女之间,却是有边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儿女不会百分百地告诉父母所有的事,父母也没有机会知道自己儿女所有事情的进展,尤其是感情上的进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刚认识一个很不错的异性,很想发展一下,或者刚刚开始谈恋爱,并不想那么早公开。在这个时候,可能你最好的朋友都不知道,你父母又怎么可能知道呢?父母甚至连你的单身状态都无法保证,介绍给别人能靠谱吗?</h3><h3> 当然,大部分这样的相亲,只会表现得不热情。就像我遇到的那几例,不热情也罢了,反而颠倒黑白,欺骗一堆人,虽说不是特别常见,也是时有发生的。</h3><h3> 我还遇到过更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我妈的一个广场舞同伴,非要把侄女介绍给我,几次三番,三番几次地说。我想,既然这么有热情,那么就认识一下吧,于是那个阿姨就立刻去问了侄女的手机号,然后让我记了下来。在众人的催促下,我发了信息,自我介绍了基本情况,结果杳无音信。众人又催,我又发,还是没有回复。众人再催,我掏出手机打开信息,展示证据:不是我不联系,是别人不理我。</h3><h3> 于是,那个阿姨又找到侄女去问了手机号。原来,之前给的号码是错误的。好吧,这下有了正确手机号,总可以联系上了吧。然后加了微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位女孩态度冷漠,没多久就把我从好友中删除了。</h3> <h3> 一段时间后,偶然的一次,我才终于知道事情的真相。那位阿姨的侄女当时是有男朋友的,只是家里人都不喜欢他。主要是经济能力的原因,侄女是个家境不错的姑娘,男朋友只是居无定所的,他们认为配不上侄女。一大家子一合计,一定要为她找一个配得上她的男朋友。于是,不顾她已经有男朋友的事实,强行介绍。<b>好险,差点就当了回小三了</b>。</h3><h3> 可能你会觉得这是小概率事件。难道你没发现,有了男(女)朋友还相亲的,绝大多数都是父母的安排吗?</h3><h3> 所以,如果实在要走介绍相亲这条路,一定要坚决抵制住父母的介绍。实在是抵制不了的,也必须要谨慎对待。</h3><h3> 在我看来,不仅是父母介绍的不靠谱,长辈介绍的,也统统不靠谱。不是一个年代生的人,择偶观都完全不一样,怎么敢保证介绍的是合适的呢?</h3><h3> 比如说,那个年代的人普遍更注重家庭条件,不注重本人。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个中老年人这样给年轻人介绍对象:"他父亲是某某厅的处长,母亲是某某局的副局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很不错,我觉得你们很般配,你们见个面,合适的话就定下来。"</h3><h3> 看看!看看!几句话,别人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知道了,母亲做什么的也知道了,连爷爷奶奶的情况也了解了个大概。可是,我们主角的情况,却一无所知。年龄、身高、长相、学历、职业、个性、爱好,一点都没提及到。在老一辈看来,这不重要。</h3><h3> "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所以,当然是家庭更重要啊!至于本人,家庭好了,能差到哪儿去嘛?"这句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的观点。</h3><h3> 综合上述来看,如今的相亲与选宠物狗差别不大,都在重视"血统、品相、健康"。</h3><h3> 其实,回家几天,我也曾深切的感受到人生危机感,不说别的,联系一些朋友,不是孩子病了需要陪着,就是陪老婆看电影,兴致勃勃地挂电话大家垂头丧气的又挂了电话...晚上回家躺在只身一人的房间,突然想想这些年为了坚持理想过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生活,孤独感油然而生。</h3> <h3> 曾经和大伙儿吹牛说:有的人,去国还乡、满目萧然;再有的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我呢,势必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刻想想挺扯淡的,再这么黄沙百战的,估计我也是个老来得子倍感欣慰的主儿了。</h3><h3> 是的,今天没有无意跑题只是想在开篇说点儿真实的想法,还是得谢谢各位的宽宏大量,乐意坚持看我的废话连篇。</h3> <h1> <b>今天跟大伙儿说说《我眼中的香港》职业篇<br /></b><b> 香港最帅的打工仔:搬运工</b></h1><h3> 香港有很多有趣却不为人知的职业和职场现象,很值得聊聊。比如说问一般人觉得香港从事哪种职业的男人最帅,十个人里面有九个半会说是金融业的金领。为何?西装笔挺衬衫齐整,发型精致脑门铮亮,大牌眼镜下眼光呈45度上飘,一条数千元的领带如尚方宝剑竖在胸前把整个人的锋芒带出来,足以亮瞎我的钛金狗眼,没有杀气也有锐气,还不是最帅!?</h3><h3> 很可惜,这种帅实在太过雕琢,有种制服式统一的刻板和浅显,说到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打工仔,我的答案可能会出乎你的预料:最帅的香港打工仔,必须是搬运工人!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三个金融仔,赛过一个陈冠希;三个陈冠希,比不上一个搬运仔!</h3><h3> 我不是说每个搬运工人都很帅,而是说帅的搬运工人真的很多,而且各有自己独特的帅法。首先他们都很年轻,身强力壮,健康饱满的体魄无时不散发着夏日骄阳的气息,走起路来有种雄赳赳的自信和无所畏惧的冲劲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受教育程度偏低造成的假象,但这份雄性气魄必须是中环的小白脸们身上所绝迹的。</h3> <h3> 虽然来自中下阶层,但沾染了多元发达社会的习气,他们的外貌打扮潮得很,又因为工作特殊性而无所约束。比方说发型,怎么潮怎么in就怎么来,红的黄的白的绿的,跟内地小学生"春天来了"的命题作文似的,"百花齐放五颜六色"。如果是短小精悍的圆寸、板寸,他们会在头的两侧压深剪除部分头发,形成各异的纹路图案;如果是背头造型,他们会做成大背头,并用发箍压出沟壑,脑后甩一根长马尾,工作时候晃来摆去,风骚得紧;莫西干自然是小意思,各种朋克风格的发型都可尝试,像艾弗森一样织成小辫子,打成轮胎一般的纹路,那才叫酷总的来说,见到他们你会以为自己到了东京池袋西口。</h3> <h3> 衣着方面倒不是那么特别,也可说很特别一件无袖白色贴身背心、牛仔或卡其七分短裤,加上白色板鞋或CAT户外皮靴,算是标配。当他们从货车上如飞虎队般一跃而下,动作娴熟地操作板车,而后汗水浸透T-shirt,湿粘粘的黝黑肌肤上发射着妖媚的光,你会发现走过的女孩眼睛都直了,脚也酥软了。</h3><h3> 因此走在香港街头,当身边停下一辆瓶装水货车、肉类雪柜车或超市补给车时,我总会特别留意。一段时间过后,虽然没被掰弯,但总免不了几回心神荡漾。</h3> <h1><b>港式小吃店老板娘,丰腴胜过杨贵妃</b></h1><h3> 大部分去过香港的内地游客都吃过香港小吃,在旺角、尖沙咀、湾仔、铜锣湾等游客汇集的地方,多少内地游客在排队等一碗碗仔翅、清汤牛腩或咖喱鱼蛋,一份麻酱肠粉、香菇烧卖、鸡蛋仔,或煎酿三宝,一袋烧烤串串鸡胗、牛脷、羊肉粒、鱿鱼或者烤全翅。</h3><h3> 香港小吃店的出品多样,店面稍大的甚至还会卖奶茶果汁,或者车仔面、糯米鸡等餐点,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闹市简单却不粗暴地满足口腹之欲,让游客方便却不简陋地感受地地道道的香港味道。</h3><h3> 然而小吃店吃过不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留意小吃店的服务人员,其中大多数是店里的老板、老板娘。经过反复细致观察,我觉得他们身上其实很有种特别的市井魅力。首先他们说话很爽利,吐字用词简短却有力,在你点完东西后瞪着你嘴里快速重复一遍,跟铜豌豆似地直蹦你耳里,如"鱼蛋、加辣!""腩、走葱(不加葱)!""肠粉、拿走(外带)!",在喧喧闹闹的闹市之中,他们的声音如准确的报站器一样,一字不多地报读着你的每一站美食驿站,让你一站接一站地驻留。</h3><h3> 其次他们动作非常利索,这边操起大剪刀喀嚓喀嚓地剪妥牛杂大肠,抡起铁铲把它们推进袋子,随着挥起调羹、调料瓶加入胡椒粉、辣酱或者蚝油,"啪"地一下撞进你手里,"下一位"!那边一大桶炮制好的碗仔翅倒入加热锅,用大勺子大幅度搅动,一碗接一碗地倒入一次性碗中,如杂耍似地四五个瓶子在手轮番加入红醋、麻油、辣油和胡椒粉,"唰"一下香味四溢地又推到你鼻翼前"下一位"!</h3><h3> 流水的食客铁打的小吃店,看着在炎热的天气中大汗淋漓、只能在脖子上围着条毛巾擦拭汗水的小吃店老板、老板娘,我心里总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并且越看越觉着他们耐看。你看老板那唏嘘的须根、忧郁的眼神,手里捧着重重的铁模子上下翻飞,神乎其技地烤出一板甜香芬芳的鸡蛋仔,都深深地出卖了他他卖的不仅仅是鸡蛋仔,而是潇洒。</h3> <h3> 而身材丰腴的老板娘,嘴唇上涂着艳丽的口红,身着圆领低胸背心毫不吝惜地展示深深的事业线,粘湿的汗液将她古铜色的皮肤裹得油光闪亮,不仅是游客,连路过的老街坊也忍不住多买几份小吃,好跟老板娘多寒暄几句。丰腴胜过杨贵妃的老板娘,又常常有位也在店里帮忙、貌美不下潘金莲的女儿香港的年轻人继承父业的很多,要真遇上了,给自己行行好,多买两串鱼蛋吧</h3> <h1><b>怨念爆棚的香港的士司机</b></h1><h3> 我不能说得很夸张,但身边在香港坐过的士的内地朋友对香港的士司机有意见的确实不少。豆瓣小组"在香港赚米的大陆豆子"里,一个吐槽香港出租车司机的帖子盖了100多楼,各种奇葩司机都有。比如有一位网名叫"椰子红糖"说,有一次跟一位的士司机开始聊得很好,结果说到2008年金融危机她对的士司机的看法表示不认同,司机立马换了一副嘴脸直接用脏话骂她,到了目的地还死活不给她下车。她最后付了钱直接跳车,把她吓得够呛。</h3><h3> 还有一位网友"与大人"有一次带着北京的老板打车,路过中银大厦时跟老板介绍:这一片就是中环结果司机大佬突然回过头来恶狠狠地说了句:这是金钟不是中环,不知道就别乱讲。当时那个气氛顿时无比尴尬。</h3><h3>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有两件事我是再也不敢对香港的士司机做的,一是打车路程短,二是没有零钱。好一点的司机可能会低声发牢骚,脾气差一点的就直接爆粗了:"***,有没有搞错啊!"听不懂广东话的就当没听到了,不然听其如此肆无忌惮地抱怨,真不知作何反应是好。另外给点提示,当你听到香港司机在对讲机里说,"唉,排咁耐(这么久)队都系咸鱼一条,十五二十!"你就知道你打车的路程太短了,害他在的士站久等才赚那么点。数年前的士起表价为15元,"十五二十"意味着这趟车最多跳到20元他很郁闷。而"咸鱼",对了,指的就是你。</h3><h3> 说好听点的士大佬是"躁底"(脾差),说不好听点叫服务态度有问题。当然,他们的怨念不是无来由的。根据香港运输署提供的文件显示,香港市区的士司机这几年每月平均运营收入为24944港元,运营成本为12818港元,每月平均利润仅为12126港元。加上通胀、各种交通风险,的士司机的收入水平确实日益下降,生存压力之下也难怪他们怨气冲天,脾气暴躁。</h3><h3> 然而怨念归怨念,对待乘客还须忍让。几个月前有位香港的士司机跟内地乘客起冲突,把人家行李扔到臭水沟,最终被判监禁10周。发生这样的事情,就不能再怨天尤人了。</h3> <h1><b>香港记者拿红包等于砸掉这几的饭碗</b></h1><h3><b> </b>我接触过的香港各行各业中,除了出卖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如地盘工人、码头工人、清洁工人等,记者,尤其是报纸记者,比起其他普通的白领、上班族、知识分子,衣着外表往往给人最寒酸的感觉。<br /> 一来因为本土经济有侧重性,香港从业人数众多的金融、法律、投资、地产、经贸等行业的专业人士非常注重职业形象塑造,往往身着笔挺正装待人,审慎对待自己外在的种种细节,尽可能展示专业严谨的职业人形象,以获得外界更多的认可。相反身为"无冕之王"的记者可不那么讲究,没有统一制服或者上档次的着装code,怎么高兴怎么来。见过几次香港记者发布会,当记者涌上前提问时,就像一群拼抢超市限量大减价货品的大哥大姐,很难让人联想到《新闻编辑室》里记者的专业形象。<br /> 但关键还不是穿得随便比如牛仔裤帆布鞋T-shirt的标配,而是衣着打扮的整洁度实在不敢恭维,尤其是男性。</h3><h3> 最典型的香港男记者往往穿着一件皱巴巴的黑色风衣,背着一个黑色没有任何标签的外贸单背包;蓝得假假的牛仔裤一看就是廉价冒牌货,帆布鞋的白边脏成了黑边,头发乱得像鸡窝,一双贼呼呼的眼睛透过黑框眼镜看向采访对象,看得人家心里发毛。</h3><h3> 为什么香港记者的形象如此不堪?有言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香港记者屌丝形象必然是由他们屌丝级的收入所决定的。记者的薪酬待遇在香港属于中下水平,刚入行的新人一般只有9000港币月薪,不按稿子多少,拿固定工资,而一位熟练的洗碗工月薪最起码也要8000以上。记者平均月薪则只有1.2万至1.5万港元,即使拥十年或以上年资的,薪酬也只有2万港元左右,与其他行业相比少得可怜。加上较长的工作时间,有的报社几乎要违反香港最低时薪限制。</h3><h3> 香港《亚洲周刊》资深记者呙中校就曾说,对"杯水车薪"的香港记者而言,生活的骨感化和待遇的蓝领化,让他们常常与体面生活无缘"很多记者长期租住廉价公屋,大小仅仅能容下一张床"。</h3><h3> </h3> <h3> 然而虽然收入薄微,香港记者那根"穷骨头"却很硬。在香港采访,就算是商业性活动,记者也不会收到或接受任何车马费。除了自律性高以外,礼品超过500元就要上报的规定非常严格,采访中不能接受对方的红包、礼品、有价证券,如果接受了对方的钱物,不仅要留案底,连工作都很难找,因此拿红红包等于砸掉自己的饭碗。这样说来,虽然看起来很屌丝,但香港记者可算得上屌丝中的战斗机了。</h3> <h3><b> 好的,照旧先到这吧,待续,还是那句谢谢各位的观赏,如果觉得不错,来点儿打赏,我依旧在远方和你做着同一件事,追逐着那个体弱多病的梦想,大伙儿,安康!</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