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在涧峪岔》有感 作者:焦丽丽

贺烨红

<h3><br /></h3><h3> 刚刚在朋友圈,看了祁玉江写的《家在涧峪岔》一文,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h3><h3><br /></h3><h3> 从文中体味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和为家乡建设所作的贡献,深表赞许。也对高家岇村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充分享受改革红利,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由衷的感到高兴。同时深感高家峁何其幸,而我的家乡焦家河何其不幸!</h3><h3><br /></h3> <h3><br /></h3><h3> 我的家乡在子长县马家砭镇焦家河村,四面环山,位于子长、清涧、延川三县边界,被我们戏称"金三角",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和高家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改革开放下,高家峁变化之大,和我的家乡焦家河却有天壤之别,我的家乡焦家河至今还是晴天黄土漫天飞扬,雨天泥水积道,泥泞不堪!</h3><h3><br /></h3> <h3><br></h3><h3> 追溯往昔,焦家河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人才辈出!焦家河是民族英雄一一一焦维炽的故乡,他曾担任陕甘宁边区团省委主要领导,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与谢子长、习仲勋一起出生入死。焦维炽短暂而壮烈的一生,对西北地区党团组织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村中至今立有1949年4月,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政府、中共子长县委和政府为其修建的纪念碑一块。</h3><h3> 在和平建设时期,涌现出了焦志信,焦志俊,焦宏奋,焦风祥,焦风雄,焦满旺等一批领导干部,焦志信、焦志俊,焦树银,焦风祥,魏润祥(焦姓之子)曾多次为焦家河修路、架桥、通电、建学校四处奔波,筹措资金,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了最大努力。</h3><h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了"脱贫攻坚"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面奔向小康的宏伟目标,可见党中央对脱贫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我的家乡却至今连最起码的"三通"也仅是通电而己,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更是无从知晓,去年合并村,又与李家畔合并,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不便的原因,村部设在李家畔,听村干部讲,前些年将我们村定为"移民搬迁"村,多年来的现实是没有被"移民",倒是被"遗弃"了</h3><h3>前段时间,和老家的焦奋明大爷聊天,他说,我的梦,就是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咱村通上柏油路。</h3><h3>听了老人的话,我五味杂陈,我们村错过"村村通"的大好机遇,现在,又与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擦肩而过吗?</h3> <h3>  读罢《家在涧峪岔》,我有感而发,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社会有识之士及新闻媒体,能够多多关注我的家乡一一一焦家河,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