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6年初春,南方正直梅雨季节,小雨淅沥沥,一连下了二十余天,丝毫没有停的迹象,真想找个阳光明媚的地儿,在太阳下将自己彻彻底底暴晒一番。</h3><h3> 恰巧,接到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发的通知,组团前往山西采风及商务考察。</h3><h3> 一米阳光,及时!</h3><h3> 山西?!正合我意,不禁喜出望外!</h3><div> 本次采风考察的对象是山西省的河曲县及偏关县,重点探访古堡、栈道、边墙、民俗等。</div><div> 河曲,古称隩洲,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与陕西、内蒙隔河相望,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之地,大移民走西口的故地,偏头关亦是一座文化丰厚、故事多多的边城,是走西口的口子之一。</div><div> 这片土地历史厚重,文化多重,人文荟萃,集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边塞风情于一体,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还是元曲大家白朴的故里,一门忠烈杨家将的旧籍。</div> <h3> 曾读到过这样一段文字:“ 山西的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影响深远。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h3> <h3> 山西是李锐笔下的《厚土》。用作家李锐的话说“山西是一个成熟的太久的秋天。”当然, 山西更是强歌心中的文化高地,仰慕之情不言而喻。 </h3><h3> 强歌的青少年时光是伴着“文革”走过的,书读得不多,红歌学会不少。准确的说,初识山西是从歌唱家郭兰英、马玉涛开始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 星儿闪闪缀夜空,月儿弯弯挂山顶,老房东半夜三更来查铺,手儿里捧着一盏灯…… 。” </h3> <p> “ 文革”之后,强歌“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疯狂的汲取各种文化养分,其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历史文化名人,山西的就不少。古代政治家:尧、舜、禹、晋文公、李世民;思想家:荀 子;名医:扁鹊;晋商:乔致庸;文化名人:王之涣、王 勃、王 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罗贯中、关汉卿、白朴;国民政府时期的风云人物:阎锡山、孔祥熙;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p><p> 后来山西又出现了柯云路、张石山、李锐等文化大家,以及歌唱家阎维文、谭晶等,可以说强歌对山西是植根于内心的顶礼膜拜, 崇敬无比。 </p><p> 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维的《使至塞上》等印象就十分深刻,每每吟诵,总是热血沸腾,荡气回肠。</p> <h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强歌钟情于自驾旅行,热爱人文地理。掐指一算,单车独行也有一百多万公里了,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而唯独山西仍是强歌心中的一块净土。</h3><h3> 十多年前,为圆“长征梦”,强歌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自驾走完全程,来到延安宝塔山。之后又顺道北上,走访了榆林的镇北台、成吉思汗墓和鄂尔多斯。强歌曾站在黄河西岸,看大河东流,眺三晋大地,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h3><h3> 大气磅礴,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正是在1936年2月,毛泽东帅部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时留下的不朽诗篇。</h3><h3> 三晋大地,犹如强歌心中的一座圣殿,即便行至“殿堂”之前,又岂敢轻易迈入。朝圣,既要有万般的勇气,还要有无限的虔诚与敬畏,当然,这取决于自身内功修炼的程度。</h3><h3> 强歌深怕因自己的浅薄和无知,触痛她饱经风霜的肌肤,惊扰她宛如秋水的沉静。</h3> <h3> 终于成行了。由于河曲地处晋陕蒙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发展滞后。友人建议,自贵阳出发,最好经重庆转机至鄂尔多斯,然后再转乘汽车东渡黄河到河曲、偏关,这样相对容易些。</h3><h3> 好事多磨,因贵阳飞机晚点,误了当日唯一从重庆飞往鄂尔多斯的航班。几经周折,于第二天中午,降落鄂尔多斯东胜机场。</h3><h3> 河曲摄影家协会主席聂新光特意安排河曲宏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惠先生(摄影家协会会员)亲自驾车一百八十公里来机场迎接强歌,见到薛惠的那一刻,紧紧拉住兄弟的手,热切相拥。与组织接上了头,心中踏实多了,真是 “背起行囊是过客,放下包袱是故乡”啊!</h3><h3> 我们立马启程向河曲、偏关进发。 </h3> <h3> 薛惠,四十开外,中等个头,随和健谈。他身板硬朗,像一座铁塔,一看便知是黄土地的“娃”。 </h3><h3> 公路上人车稀少,薛惠一边驾驶着沃尔沃,一边操着山西味的普通话介绍着自己。他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太原结婚生子,后到河曲创建了现在的机械加工厂,为周边的企业配套加工各种铜制零部件。</h3><h3> 他滔滔不绝地说起河曲,讲娘娘滩、太子滩、汉文帝、薄太后,讲偏关桦林堡、罗圈堡、弥佛洞,讲长城的故事、黄河的传说,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讲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思考,讲“煤电经济”的利与弊……,我就这样被他牵引着走向河曲、偏关。</h3> <p class="ql-block"> 这种填鸭式的预热、恶补,正是我所喜欢的接风洗尘方式,我这个“文科生”从他这个理科出身的企业家身上学到不少历史及社会文化知识,体会到了他身上那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厚重的文化内涵,对他的博学和忧患意识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可他却说,他只是黄河中的一滴水,黄土高原的一粒沙。 </p><p class="ql-block"> 三晋大地历史厚重,人才辈出啊。 </p> <h3> 窗外,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草原、牛羊,黄土、窑洞,长城、黄河,从眼前飞驰而过,一路风尘一路歌,引来遐想阵阵……。终于,我们在农历二月十八的中午二点到达河曲县的文笔镇。</h3><h3> 北京的霍玮及江苏的殷正观、辛长宝、李仁先生已按原计划准时到达河曲,还有武汉的彭向东也正在赶往河曲的途中。 </h3> <h3> 当地的另一位企业家(摄影家协会会员),河曲同利砼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军旗先生在他厂里的工人食堂准备了一桌乡土特色浓郁的饭菜。有:蒸南瓜、蒸土豆、蒸红薯,凉皮子、腕托、酸饭,炖羊肉、炒土鸡、小米粥等,全是本土绿色健康食品,热乎、可口、开胃、营养,当然摄影人相聚离不开烧酒,难免小酌几口。</h3> <h3> 期间,河曲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二明同志特意前来看望大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河曲的历史文化,地形地貌,民风民俗,以及当下河曲的经济文化现状和今后河曲经济文化发展方向,并与大家一道商量接下来几天的计划安排。</h3><h3> 他希望我们深入乡村、工厂,贴近生活,积极推介和宣传河曲、偏关,为这里的经济结构调整,绿色观光农业及文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献计献策。</h3><h3> 因要赶去北京开会,他不能陪同大家采风考察,告别前,特意叮嘱县委宣传部张少华副部长和河曲摄影家协会聂新光主席,活动一定要接地气、重实效。 </h3> <h3> 采访团团长霍玮与大家仔细研究斟酌后,决定以黄河、长城、边塞、戏曲、窑洞等文化现象为主题,以桦林堡、弥佛洞、土沟乡为重点进行采风考察,并针对性的走访参观一些企业,聂新光主席全程陪同。 </h3><h3> 聂新光不仅是河曲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更是当地的一张活地图,上下贯通,左右逢源。他摄影功底扎实,人文情怀浓郁,为人质朴厚道,思维敏捷,豪爽利落,六十多岁的年纪,坐如钟、行如风。</h3><h3> 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摄影专著《龙行河曲》后,更是肃然起敬。一张张散发着黄土气息的照片,一段段激情飞扬的文字,倾注了他对河曲、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炽热情怀和深深眷念,对强歌深层次地认识了解河曲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h3><h3> 有这样一位行家里手的陪同,采访团的同仁们对这次考察活动充满信心。<br></h3> <h3> 农历二月十八日的下午,在聂主席的陪同下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采访团一行驱车来到了偏关桦林堡。</h3><div> 桦林堡,地处陕晋蒙交界的偏头关,素有“ 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 的美誉,桦林堡地处河曲与偏关之间,原隶属河曲,1953年后划归偏关。</div><div> 这里的明长城与北京的八达岭和箭扣长城有所不同,属于外长城,又称边墙,桦林堡地段的边墙沿河而建,是偏头关现存边墙最好的地方,全长有二十余公里,与内蒙古遥遥相望。 </div><div> 桦林堡原本是边城内的一坐古堡,因长城的存在,凸显其文化历史的厚重,充溢着威严、沧桑和蹉跎的味道。经城堡的缺口走进村里,一座高大的城门映入眼帘,这是南门。南门修建于明宣德四年,是砖砌城门,虽有些破旧,但主体尚存完好。城门坐北向南,门楣上还嵌有一块“桦林堡”的石匾。</div> <h3> 城门上搭有一座仅一人高的小庙,进门须弯腰,供奉的是观音娘娘。</h3><h3> 由于这些天村民们在庆祝观音娘娘的生日,庙前人如潮涌,烟雾缭绕,参拜的香客们不分男女老幼,双手端着大托盘,盘中放着各类不同的贡品,贡品大多是牛羊肉、馒头包子、纸钱香烛等,但最吸强歌眼球的是一位大娘搪瓷托盘中的彩色面塑,都是些生肖小动物,个个做工精致,生灵活现,栩栩如生。</h3><h3> 香客们衣着正式、整洁,虔诚地祈求观音娘娘降福施恩,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平安祥瑞。</h3><div> </div> <h3> 进入拱门,抚摸着饱经战火的城墙砖,久久凝视,思绪万千。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走向前来,指着拱门上的几块砖对强歌说:“抗战那会儿小鬼子攻破了城门,那上面还有他们攻城时留下的枪眼。原来城门上还有一个城楼,被小鬼子烧了,现在只剩南门和东门两座城门了。”</h3><h3> 后来,他自我介绍他姓边,自幼生长在桦林堡,打小就听爷爷讲城堡的故事。他现在就职于包头一家煤炭企业,这次返乡是来给观音娘娘祝寿、看望老人,顺便把亲事确定了。</h3><h3> 我笑着说“新生代走西口的?既然已经进城了,为何不在河对岸安个家?”他羞涩且自豪地说“娃娃亲。这里是我的故土,根在这里,再说咱山西女子英秀善良,美得很。”</h3><h3> 是啊,看得出,他的确“美得很”!</h3> <h3>新生代的“走西口”。</h3> <h3> 这里的村民不少是明朝以来戍边者的后裔,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经历,无论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心中装着不少传说和故事,对于那些如烟的往事都能娓娓道来,甚至唱上几句。 </h3><h3> 在我的请求下,他给我哼了一段通常只有女子才唱的小曲儿:“月亮上来风头儿长,咱问哥哥凉不凉。点起油灯满炕炕明,哥哥上炕暖一暖身。双膝膝跪下单膝膝起,酒盅盅满酒迎候你。” </h3><h3> 好曲儿啊,黄土地的味道,不愧为民歌之乡的后生!我听得如痴如醉,真希望他继续唱下去,这里的男人好福气。是啊,自古三晋出美女,“闭月羞花”的典故不就出自山西,出自貂蝉和杨贵妃吗? </h3> <h3> 城门内新老窑洞交织在一起,刻着不同时代的印记,视觉反差很大。所谓的新窑洞,实际上只是模仿老窑洞的样式修的新砖房,有的还在外墙上贴上了瓷砖;而大多的老窑洞都已破旧不堪,残垣断壁。有的门窗脱落只剩一个土洞,有的窑顶已经坍塌只有一座拱门或一堵孤墙,有的简单修理一下,用于圈养牲畜,仍在用作居住的已经不多了。</h3><h3> 小边指着一处院墙说:“从前村民们很穷,又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少人把城墙砖搬运回家,垒猪圈、盖鸡窝、围粮仓,不少窑洞的院坝也是用城墙砖修的,还有人干脆在城墙的墙体上掏个洞,以此为家。”</h3> <h3> 真的很心痛,这些城墙、烽隧、老窑洞,无不经历过数百年的血雨腥风、兴衰荣辱,它们自刀光剑影中走来,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一部分,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早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应重点加以传承和保护才是啊! </h3><h3> 走着走着,终于在北墙脚下看到一较为完整的老窑洞。院里杂草丛生,门窗破损,但框架还在,窗台上散乱着一些砖头碎渣和瓦砾,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锈蚀的农家耕作用具,一只小猫在窗前慵懒地晒着太阳,因为强歌的到来,惊恐地一跃而下,遛进了草丛里。显然这里已很久没有人居住了。</h3> <h3> 在小边的引导下,我们登上了古堡南面的边墙,站在厚实高耸的墙头上,整个桦林堡尽收眼底。</h3><h3> 放眼望去,山峦起伏,黄河岸边外长城、烽火台清晰可见,山坳里沟壑纵横,有窑洞星星点点散落其中,山坡上牛羊在闲散地吃草,十里八乡的村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三五成群正从崎岖的山道上向古堡走来;俯首看来,老人们排坐在边墙下晒着太阳,孩童们在古堡里嬉戏打闹,小猫小狗在庭院里信步游荡,耳边不时有音乐声、锣鼓声飘过,飞向远方……。</h3> <h3> 这里汇集了偏头关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之精华,沧桑古朴之中可见安乐吉祥之态。</h3><h3> 走下边墙,与小边告别后已是下午五点多了,寻着锣鼓声走近一瞧,两拨民间艺人正在打擂台。</h3><h3> 两辆双排座搭成了临时戏台,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台上演得疯狂,台下看得痴迷,不时有人高声喝彩,互动热烈,喧闹无比。</h3><h3> 最令我吃惊的是,两个乐队都分别只有四五个乐手组成,同时还兼做歌手,仅用电子琴、唢呐、二胡、木鼓、铜锣等简易乐器,竟可奏出凝重的交响,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的电视主题曲演绎得恢宏壮丽。</h3><h3> 高手在民间啊!正看得发呆,薛惠的电话打来了,催促上车•••••• 。 </h3><div> </div><div> </div> <h3> 晚饭后,去观灯会。</h3><h3> 会场设在桦林堡的东门外,有两个篮球场大小,从高处看,犹如一个迷魂阵,通道与通道之间,燃着各色油灯,星星点点串连成线,形成隔离带,蜿蜒向前。人流须按顺时针方向前行,绕行中心龙柱,回返。</h3><h3> 村民们说,走这一圈能使你逢凶化吉、福星高照、家庭和谐、人丁兴旺。特别是摸到龙柱的人,将会顺风顺水,男人健壮、女人健美,生娃如流水。到了桦林堡不走一圈灯会,就像去了北京城没有看见天安门。</h3><div> 后来得知,这个“迷魂阵”初始于当年抵御外敌的“黄河阵”,是一种戍边军民排兵布阵的“战法”,后来演变成一种民间游戏。 </div><div> 已是晚上九点多了,这里仍然人声鼎沸,拥挤不堪。由于参会的人太多,又是晚上,不留心与同伴们走散了。正在阵口四处张望,却被一伙嬉戏的少年卷入阵中,身不由己,只有随波逐流了。</div><div> 人流在灯火间游走,如一条火龙蠕动向前,烟雾弥漫,尘土飞扬,孤立无援,却在阵中遇见薛惠,我们相伴而行,走完全程,缘分。 </div><div> 几天来,一路鞍马劳顿,左右逢源,体力透支严重。回到住处已是晚上十二点多了。</div><div> 床是最温暖的港湾,一头载上去,睁眼即是天明。原来,睡觉也可以这般酣畅淋漓。</div> <h3> 第二天一早,采访团又匆匆奔向南门外的主会场。</h3><h3> 会场入口处已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人头攒动。村民们自发组成的“闹红火”的队伍,正浩浩荡荡从城墙根下载歌载舞走进会场。</h3><h3> 他们身着各式传统服装,画着夸张的脸谱,在人流中尽情挥洒着。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关公,顽皮搞笑的孙猴子,英姿飒爽的穆桂英,英勇威武的飞将军……。</h3><h3> 走高跷的、划龙船的、骑毛驴的;扭秧歌的、背媳妇的、推车挑担的;打情骂俏、扮鬼脸的,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尽显汉唐气概,大明遗风,可谓人间万象,好不热闹。</h3><h3> 只听快门声夹杂着锣鼓鞭炮声此起彼伏。四处寻找几位影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h3> <h3> 七十多岁的李仁老兄正躺在入口处仰拍高跷队。他以逸待劳,守株待兔,不时的点“摄”,“上来一个消灭一个”,完全不在乎游行队伍会不会“马失前蹄”从他身上踩过,况且他的心血管中还撑着多个支架呢,真是玩命啊。</h3><h3> 殷正观先生正在上串下跳,神情专注地寻找有利位置,拍着热闹的场景和人物特写,这是运动战。他不停地“打着连发”,绝不放过任何机会。看来他早有准备,弹药充足。不愧是老司机啊,又要出大片了!</h3><h3> 霍玮呢,霍玮去哪里了?原来他正在外围咬牙切齿地拍着神态各异的村民、戏迷,记录着每一个出神入化的细节。那可是百面人生、“画外音”啊!不愧是专家大师,另辟蹊径,独具慧眼。</h3><h3> 唯独辛长宝先生遇事不惊、坐怀不乱,悠哉悠哉地寻找着“猎物”,稳健地“举枪点射”。这是他的个性,也是他的风格,睿智沉稳,泰然自若,弹不虚发。</h3><div> 一直不见彭向东的身影,寻觅许久才发现,这位老兄正混迹在游行队伍里,随着涌动的人流,抓拍“决定性瞬间”呢!</div><div>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毫不夸张地讲,摄影人,就是一些个“奇葩”,拿起机器精神焕发,狗都撵不着;放下机器哼哼唧唧,风都能吹倒。</div><div> 显然,这是采访团硕果累累的一天。</div><div><br></div> <h3> 第三天早上八点,采访团一行准时自文笔镇出发,在罗圈堡稍作停留后,又一路杀向偏关县的桦林堡。聂主席出新招,要安排大家拍摄“戏剧人生”,机会难得,个个都摩拳擦掌,情绪亢奋。 </h3><h3> 又一次来到桦林堡,感觉熟悉了许多,头两天拍了一些片子,如边墙、民居、地戏等,今天重点拍摄“山西梨园青年晋剧院”的晋剧表演和“红旦净末丑”的组合写实,心中有了数,也就更加自信了,这叫有的放矢。 </h3><h3> 演员们还在南门口的戏台上化妆,尚有一些时间到村里转转。随即沿着一条小道向村东头走去,见一处院门敞着,便驻足向院内张望。一位大爷正拿着一支大扫帚慢悠悠地扫着院坝,一只小狗尾随其后,见来了生人,立马叫了两声,随后翘着尾巴矜持地瞪着我,然后又看看它的主人,萌萌的,甚是可爱,好一个聪明的小精灵。<br></h3> <h3> 大爷热情地招呼我进门,问我:“有甚事呢?”,我笑着说:“随便走走,了解一些偏头关、走西口的故事”,大爷乐了:“我的故事可多哩!想听,慢慢说给你。”</h3><h3> 我们就这样聊了起来。他说他姓刘,生在黄河边,长在长城根,在这片厚土上已生活了七十多个年头,大爷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偏头关、桦林堡戍边的前辈们英勇抗击匈奴、蒙古骑兵和抗战期间打小鬼子的故事,绘声绘色,精彩不断,的确“可多哩”••••。 </h3><h3>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但大爷的故事却仍在继续。大爷还讲到庙会,这样的庙会是十年一大庆,五年一小庆,通常持续三天,说我运气好,逢的是大庆。</h3> <h3> 他看我很专注,肩上还挂着一个大机器,拿我当“名记”了,一定要我随他去东门再看看,还有故事。 </h3><h3> 东门实际上是一个矮小的拱门,门洞上方也镶有一块石匾,刻着“岔口”两字,石匾上方的砖雕花纹漂亮精致,只是两侧的城墙砖大多剥落,裸露着厚厚的黄土层。</h3><h3> 他说:“从前这里有条偏关河,与黄河一道形成了天然屏障,守护着偏关城。而桦林堡就是防止河套匈奴进犯偏关城的桥头堡,战略意义重要。尤其到了冬季,黄河封冻,桦林堡的长城守军便加强防务,时刻警惕匈奴骑兵踏冰渡河…… ”。</h3> <h3> 停顿了片刻,他又补充说,这里也是当年走西口的口子之一,二人台《走西口》就诞生在这片土地,那时这里山荒岭秃,收成惨淡,加之外族侵扰,战乱不断,男子走西口,女子挖苦菜,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艰难。</h3><h3>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h3><h3> 这首歌流传甚广,打儿时就听过,只觉得好听,却不知歌曲背后的故事,竟然饱含了这多离散之苦,相思之情。 </h3> <h3> 他讲的投入,我听的动情。岁月流逝,往事如风,雄关依就在,几度夕阳红。 如今,古老的城墙已成残垣断壁,化为历史的印迹,但她昨日的辉煌与雄魂必将谱写出一曲曲戍边军民泣血的颂歌,唱响在华夏儿女的心中。 </h3><h3> 忽然间想起来,还要去拍“戏剧人生”呢,时间不早了,便依依不舍的与刘大爷分手,奔向南门。 </h3> <h3> 晋剧属汉民族地方戏曲,又名山西梆子,是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h3><h3> 清末明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高峰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对晋剧颇为偏爱,对扶持和推广晋剧倾注了不少心血。</h3><h3> “红旦净末丑”是晋剧中的五大角色人物,晋剧的经典曲目有:《下河东》、《十五贯》、《玉蝉泪》、《三下桃园》等几十上百个,大多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演绎而成。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h3><h3> </h3><h3><br></h3> <h3> 艺术家们很敬业,配合我们分别以城门、窑洞、黄土高坡为背景拍了不少造型及人物组合特写,大家都拍得很开心,最为激动的是霍玮,他说多年来一直想为家乡的晋剧做一些推广宣传,想拍一些剧照珍藏,特别是晋剧的“红旦净末丑”全家福,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h3><div> 他还兴奋地拉着同仁们与全体演员一起合影留念,看着他一脸欣慰的笑容,我也不无感慨。 </div> <h3> 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艺术家们正在山岗上依次地配合拍摄,轮到花旦时,人不见了,回眸时,只见她正蹲在十米开外的土路边刨着什么。</h3><h3> 我们走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她正在用双手捧着黄土掩埋一只死在路边的羊羔,羊的一只小腿还裸露在外,她一边埋着,一边自言自语道:“怎么也是一条生命啊,它也有感情,怎能让它暴尸荒野?还是入土为安吧。”她的慈悲心肠感动着采访团的每一位成员。</h3><h3> 艺品看人品,这才是德艺双馨啊!从她的行为点滴,折射出黄土高坡的人们善良厚道的美德。戏如人生,人生如戏。</h3> <h3> 由于要在中午前赶到土沟乡去参观一家民营企业,我们与晋剧表演艺术家们匆匆话别了。 </h3><h3> 土沟乡地处晋北黄土高原,在河曲县的东北面,距河曲县城约七十公里,海拨一千余米。</h3> <p> 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几个小时,采访团一行在聂主席及当地企业家的陪同下,来到了土沟乡“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车时,董事长尤金莲女士已携企业员工们列队在公司门前迎候了。 </p><p> 土沟乡雄踞高岗,两侧皆临深沟大壑,地势险要, “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山岗上。</p> <h3> 该公司实际上是一个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实体企业,结合这里的水土、海拔及气候特点主营亚高原富硒谷类及豆类生态产品,如:大米、小米、燕麦、藜麦、黑豆、绿豆、红芸豆等。 </h3><h3> 大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厅、职工宿舍。特别是当我们走进生产车间,看到一条集初加工、精加工、包装等全自动生产线于一体式时,深感震撼,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居然还有如此现代化的设备。</h3> <h3>尤金莲董事长(右一,女),推介企业自产的绿色健康食品。</h3> <h3> 据尤董介绍,企业以“农民增收、国民增寿、企业增效”为使命,以原生态环境下生长的富有机硒健康杂粮为起点,提倡“良食养生”,三年内将“莲芯硒美”打造成山西省发展农业绿色经济最佳典范,五年内将养殖、种植、生产基地扩大到全国范围。 提起清代晋商乔致庸,可谓商界典范,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更使乔致庸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h3> <h3>企业部分产品。</h3> <h3> 大家一边参观一边询问,一边讨论,后来才知道,这都是尤金莲董事长用原先起早摸黑做生意、卖土豆的收入一分一厘积攒起来后逐渐添置起来的家当,现已投资人民币一千三百余万元,并且还储存了近八百万元的谷物,产能为一个班次三十吨,已建立电商平台,产品热卖,供不应求。为今后扩产的需求,设计时还给这个生产车间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除此之外,还建成了多个种养殖基地,这一切无不倾注各级政府、仁人义士的关怀和扶持。 辛总是工程师、企业家出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不时和尤金莲董事长一起讨论着什么。</h3> <h3>采风团在工厂展厅参观学习。</h3> <h3> 乔致庸智慧、善良、果敢,独创了许多当时业界瞠目结舌的经营模式,最为典型,且影响深远的即是当时的“票号”,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据说当时八国联军向清政府索要“战争赔款”时,慈禧太后都曾向他借过钱。晋商在中国的建筑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建筑遗产有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这些都是后话。 而当代“晋商”的代表人物则非李彦宏莫属,他已是享誉中外的网络大亨。前有乔致庸,后有李彦宏,再后来呢?真希望尤金莲能奋起直追,成为河曲商界的骄傲,成为山西的又一张名片,我们拭目以待。</h3> <h3>辛长宝董事长(右一),强歌(中)与尤董(左一)</h3> <h3> 中午时分,尤董在职工食堂备下酒菜,热情款待我们。桌上摆着丰盛的佳肴,色香味俱全:有羊肉、猪肉、鸡肉、兔肉,红薯、土豆、青菜,小米粥、藜麦粥、馒头、油麦面,包括葡萄酒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既是吃饭,又是产品展示,这一切均出自员工们勤劳的双手,出自这个民营企业自身。品着这些还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绿色食品,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什么叫“晋商”精神。眼见为实,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信仰丢失,精神颓废。 </h3><h3> 一边吃饭,大家一边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考察后的感想,辛长宝先生率先表态订购一批绿色养生杂粮食品,霍玮、殷正观、李仁等也表示返回后一定花大力气推广宣传“莲芯硒美”的绿色养生杂粮食品,“莲芯硒美”一定会做强做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大家讨论热烈,态度积极。</h3> <h3> 如何将黄河文化、黄土文化、长城文化、边塞风情等这些具有典型地域特点的珍贵文化元素传承、保护、利用、整合好,为河晋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文化的振兴与发展服务是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光辉使命, “莲芯硒美”现象激发了强歌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些思考。</h3><h3> 通过市场运作,把文化旅游、生态观光农业等朝阳产业打造成当地的又一个支柱产业,从而“推动餐饮、住宿、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方向发展,推动信息、物流、中介、金融和旅游商品、名优特产等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是今后若干年应予以坚守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h3><h3>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采访团当即建议学会总部将河曲、偏关定为永久性的摄影采风基地,为企业家们、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搭建一个走进晋西北的平台,为这里美好的明天尽一点微薄之力。 </h3><h3> 时间不长,收获巨大,带着一份思考、一颗感动的心,离开了土沟乡。 </h3><h3> </h3> <h3> 下一站,石径禅院,弥佛洞,黄河栈道。 </h3><h3> 石径禅院与弥佛洞位于城东北约二十五公里处的黄河绝壁上, 每逢农历正月初八、农历二月十九举行庙会,禅院里供奉有释迦牟尼、地藏菩萨、四大天王、八洞神仙…… , 禅院修建依山就势,布局考究合理,院里清风素雅,庄严宁静,先期到达的同仁们已开始参观拍摄了。 </h3><div> 弥佛洞:头顶,峭壁直刺蓝天,脚下,大河奔流不息,对面是广袤的内蒙古高原,不远处一座新建的黄河大桥飞架南北,将三晋大地和内蒙古首尾相连。由于下游的龙口电站大坝截流导致黄河水位升高、流速放缓,原来咆哮奔腾的黄河水形成了一个如镜的湖面。 </div><div> </div> <h3> 曲径通幽,层层叠叠,走下石阶,穿过洞穴,可见黄河绝壁上的古栈道,栈道一直沿着绝壁向前伸展数千米,渐渐融化在大河与白云之间。 </h3><h3> 有诗道:“峭崖对出龙门开,弥佛笑坐莲花台; 俯瞰谷底翠玉嵌,万般皆由水中来”。 </h3><h3> 是啊,“万般皆由水中来”,一路向东的黄河水在流经河曲、偏关时又折回西去,后又回首向东,再顺势南下,依依不舍地划出一道优雅的曲线,原本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黄河水,终于在这里妩媚娇柔了一回。黄河不仅在此留下许多美好的传说,也留下一个美丽的身段,怪不得人们说:“河东的女人长得美,都是因为黄河水”。 </h3><h3> 黄河,古代称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一路向东,流径中国的西北、西南、华北、华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她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华夏儿女的母亲 。</h3> <p class="ql-block">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采风考察时间短、任务重,以点带面,深度亦有所欠缺,但内心的震撼是巨大的。即将告别三晋大地,告别河曲、偏关,告别几天来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难舍黄河母亲、长城儿女,难舍脚下这厚厚的黄土地。 </p><p class="ql-block"> 曾记否,这里曾是胡马长嘶、烽烟弥漫的战场,多少英雄事,尽在不言中 ,只有蜿蜒的栈道、高耸的绝壁、汨汨流淌的黄河水随风飘洒着遥远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看大河奔流,望雄关漫道,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毛泽东一九三五年二月在长征途中写的一首词,回响耳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忆秦娥• 娄山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p><p class="ql-block">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p><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p><p class="ql-block">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图文 强歌(王文强) </p><p class="ql-block"> 2016 年4 月15 日于贵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以下为采访花絮。</h3> <h3>李仁</h3> <h3>殷正观</h3> <h3>霍玮</h3> <h3>霍玮 殷正观</h3> <h3>李仁 聂新光</h3> <h3>郝军旗 薛惠</h3> <h3>彭向东</h3> <h3>薛惠</h3> <h3>殷正观 李仁 强歌</h3> <h3>采访团成员与当地新闻工作者、群众演员合影</h3> <p class="ql-block">采访团成员与晋剧表演艺术家合影</p> <h3>强歌工作照</h3> <p class="ql-block">采访团成员: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霍 玮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 </p><p class="ql-block"> 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殷正观 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副会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辛长宝 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副会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文强 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副会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向东 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 仁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强歌工作照及部分合影由采风团集体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