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渐渐深了。昨天一场秋雨,真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出门要穿长袖了。今天再看街面,江城如画里,萧萧梧叶送寒声,晴空如洗,秋色满目。</p> <p class="ql-block"> 说秋天,当然要从立秋说起。立秋属于中国历法中的一个节气。</p> <h3> 历法源于先人们长期的农业活动,以及随后人类对天文和气象所作的观察和不断的总结。从所积累的若干关于“时间”的理性认识中,人类逐步提炼出了所谓的“历法”。</h3> <h3> 简单地说,历法即认识时间的方法和原则。历法刻画了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其可用于判断气候的变化,预告季节的来临以及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h3> <h3> 据说,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耶。”奏毕,梧桐应声而落下一两片叶子以报秋,其寓意在以小知大,知微见著。<br></h3> <h3>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h3> <h3> “秋”字, 从禾从火, 是谓禾谷成熟之意。 秋季至, 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凉风之习习, 秋意之凄清。 始进入由凉转寒之过渡性季节。 时至秋日, 梧桐树开始落叶, 因此又有“落叶知秋”之说。</h3> <h3> ”立秋”也相应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立秋既是万物成熟的收获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也成了人们不可忽视的养生季节。</h3> <h3>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h3><h3> 一场秋雨一场寒;</h3><h3> 十场秋雨要穿棉;</h3><h3> 上面这些谚语都是在说立秋后,天就凉了,应注意秋天的饮食起居。</h3> <h3> 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这也是在说秋天应该收敛人的情绪,人的日常起居要和节令共鸣。</h3> <h3> 秋日,要记得记“秋不食辛辣”,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的养生之道。</h3> <h3>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立秋时节, 三伏的余热尚未消逝殆尽, 但其实万物已经开始悄悄进入了阴阳的轮变, 往后的日子炎热渐消, 秋意趋浓。 中国人在这种四季轮回的时令节点, 最易伤春悲秋。</h3> <h3> 惟伤春悲秋所流露的心绪, 也未必不是一种日子中的情怀, 通过下面这些关于立秋的古诗, 去感受一下古代诗人们对秋天的理解, 或许也能唤起你对秋天的某些回忆。</h3> <h3>新秋 </h3><h3>唐·齐己</h3><div>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div><div>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div><div>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div><div>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div><div><br></div><div>赏析: 到了立秋, 预示着三伏天快要结束了。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 早起看晨露朝霞已经有了些冷意, 傍晚看云山之间的景色更加奇美; 田垄上的禾稼已经半熟, 田野远处的绿草, 也显出了微微衰枯之意。 最后说到, 秋天如此清朗皎洁, 又何必要去悲秋?</div><div><br></div> <h3>立 秋</h3><h3>唐·刘言史</h3><div>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div><div>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div><div><br></div><div>赏析:这首诗道出了立秋后,气象所呈现出的那种美妙的变化。“流火”代指农历七月,“商飙”代指秋风。农历七月虽还处在伏天的末端,但从早上开始,秋风已经在蠢蠢欲动,暑热也在渐渐退去。天上的云朵从夏时的积雨云摇身一变,而成为了舒舒缓缓的卷云。天高云淡,夏色收敛,树叶也开始摇摇欲坠了。梧桐树每逢立秋则落叶,这或就是古人所谓之的“一叶而知秋”。</div><div><br></div> <h3>城中晚夏思山</h3><div>唐·齐己</div><div>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div><div>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div><div>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div><div>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div><div><br></div><div>赏析: 一路行走, 葛衣上沾满了汗液, 感觉自己脚力还健, 但是用纸扇给自己扇风却发现自己力气小了。 一直遗憾因为暑热无处散步, 因此对立秋时的微凉感到欣喜。 在竹轩中静静地看蜘蛛挂网, 到长有莎草的小路上听蟋蟀搬家; 觉得天外之山就是我的归宿, 不会像游子一样每逢傍晚就不知落脚何处。</div><div><br></div> <h3>立 秋</h3><div>宋·刘翰</div><div>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div><div>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div><div><br></div><div>赏析:夜色转凉,出窝不久的乌鸦好像已经耐不住寒意,啼叫着飞散了,只留下寂寞的玉屏立在那里。夜寂静下来,枕边吹来一阵一阵清新的凉风,像是扇子在一下下的搧动。从睡梦中起身,来到寂静的院子里,沉睡中依稀感觉到的秋声却是无处可寻,只见明媚的月色下,满阶的梧桐落叶。</div> <h3>立秋夕有怀梦得</h3><div>唐·白居易</div><div>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div><div>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div><div>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div><div>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div><div>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div><div>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div><div><br></div><div>赏析:簟席上的荻草竹条在夜露下显得清凉,手中蒲葵做的风扇轻摇,自从与好友分别,又听到秋蝉嘶鸣,立秋日凉风乍起,在清闲的环境中别有幽情,移灯时看到栖息的鹤鸟,隔着竹林听到笙乐传来,喝上两杯夜茶,吟咏几句秋诗,我所思念的好友在千里之外的长洲城!</div> <h3>立秋前一日览镜</h3><div>唐·李益</div><div>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div><div>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div><div><br></div><div>赏析:立秋前,作者看着镜中的自己,感慨身外万事都已成空,只看到生涯茫茫无果。斑白的两鬓还要面对明日秋风,禁不住黯然神伤。作者在立秋时节,倒是有些悲秋之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