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行之二------加机篇

康庄大道

<h1>  <b><font color="#167efb">  2061次列车23日早5.57分正点从齐齐哈尔火车站开出,奔向我此行的目的地——美丽山城加格达奇。感谢齐市的所有朋友,是你们让我们亲自感受了加机人的热情;同甘共苦的情谊;又一次体会到相聚的欢乐,离别的痛苦。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享受人生。</font></b></h1> <h1>  <b><font color="#167efb">车窗外是久违了的松嫩平原的蓝天、白云、绿草。但我们四个老人无暇顾及,齐市两天的活动已经非常疲惫,回加格达奇的活动安排又非常紧凑,我们必须充分休息,养足精、气、神。庆幸我们千方百计</font></b><b><font color="#167efb">搞到四个下铺,开车不久开始睡觉。</font></b></h1> <h1>  <b><font color="#167efb">列车一过嫩江,已经进入原加格达奇分局管内。距离加格达奇车站187公里。是我们熟悉的嫩林线。我们开始观察它的变化。铁路两侧是大片的土豆地和黄豆地,长势不错。哈达阳到了。这里过去是分局的农场,房子多了一些,颜色有些变化,但总体上变化不大。大杨树到了。它是加嫩间最大的中间站,距离加格达奇已经不足百公里。朝阳村到了。它是加格达奇内燃段的农场,那时我们经常来这里劳动,从车窗远远望去变化也不大。乌鲁布铁、白桦排、额尔格奇,望着车窗外我熟悉的一个个车站名,在脑海中搜索着记忆中的站舍。已经到了加南,再拐三个大弯就是加格达奇了。我的精神紧张起来,赶紧吩咐老伴,准备好手机,只要拐过山口,两侧就是东南屯和东山坞,听说这里变化特别大,抓拍些照片。</font></b></h1> <h1>  <b><font color="#167efb">线路依山而修, 列车依山而行。在我的记忆里,列车进站前依东山山势走一个蛇形弯。一拐过东山山口,远处可以眺望到久别了的加格达奇甘河两岸。近处,列车前进方向左侧是东南屯。右侧是我们曾经居住过的东山坞红砖排房。在加机微信群中已得知此处变化很大,在东山口前约2公里,就开始全神贯注的观察和拍照。啊!简直不敢想象。过去东南屯的板夹泥房子已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崭新的,整齐有序的住宅楼。向远处眺望,也是高楼林立。1号图就是甘河北岸景观大道北侧的建筑,大楼就是地区公安大楼。2、3、4号图就是原来的东南屯位置。</font></b></h1> <h1>  <b><font color="#167efb">这张拼图是拐过山口北侧的东山坞。这里过去是机务段在1974年给职工建的红砖排房,大约有三十几栋。那个年代倡导的是“先生产,后生活”。嫩林线已经开通运营,但职工住宅非常紧缺。只是在原铁路商店北有铁道兵盖得几十栋红砖房老职工居住,其它地方几乎全是塔头甸子。大约在71年,分局在原八栋楼北侧,开始新建俗称大白块的职工住宅。塔头甸子就是原始湿地,冻害非常严重。在塔头甸子上盖房子现在看似乎非常简单。但那时施工机械、建筑材料还十分落后,北山铁道兵盖得红砖房多数已经起冻害,这是再新建住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记得那时候施工单位采取了钻孔深打桩,高离地面打圈梁,圈梁上边砌白块,基本解决了房屋起冻害问题。由于住房紧张,采取了并户的方式。就是一户住宅分给两家住。我们和北京铁道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分到一户,他们分到大屋,我们分到也就有7平米的小屋。东山坞住宅建好后,我们在75年搬到这里。从照片上看,东山坞也都改建成住宅楼。后来实地考察一下,原来的红砖排房还能看到一些,但已经破败不堪。</font></b></h1><h3><a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361b90100fndx.html"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说说我分到的房子</a></h3> <h1>  <font color="#167efb"><b>  2061次列车正点驶进加格达奇火车站。一走出车厢,就看见来接我们的尹军、关淑霞、刘玉香、刘国梁。春福玉满夫妇由机务段运转车间他的师父接走。按照事先的安排,在加格达奇的活动我们见的同事、亲朋不同,分开活动。他们提前一天飞回北京。<br></b><b> 加格达奇车站全貌已非26年前样子,我们忙着和接站的同学、朋友问候,没有留下一张接站时的照片。</b></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b>1号照片是我们下榻的“酒店”。在加格达奇活动了整整四天,我们老两口吃在这里,住在这里。每天清晨起来,每人一碗保健的冰糖柠檬水。早晚餐从不重样,小米南瓜粥、牛肉小包子、面包蓝莓酱加时令小菜等等等等。住的是90 平米的二楼,厅、卧、卫浴宽敞舒适,24小时供应热水。这就是我们的同学、同事刘国梁、刘玉香夫妇提供的免费酒店,他们在和谐小区的家。<br></b><b> 说来也是我们夫妻有福。最初是路遥给安排的房产段免费招待所。后来尹军给安排了免费的原分局招待所。当刘玉香得知我们回加格达奇后,正好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女去哈尔滨训练。力排众议让我们住她家二楼,不然就断交。于是,我们回加格达奇的吃、住、行、游等尹军和他们两口全包了。详情请往下看。</b></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b>  在刘家门口小院里,尹军、关淑霞、刘国梁、刘玉香和我们畅谈分别、变化、感受。特别是尹军,专程从北京赶回加格达奇安排接待有关事情,用“感谢”两字显得太俗。他具体问我们这次回来几天的安排,想见谁?想看看那?想办什么事?我说回来主要就是探亲访友。人主要是看看我制动班组的张吉孝、李雪年、王福信师傅;我统计室的同事戴明星、黄均和;以及学长、同学和老朋友。想看的地方就是机务段、东南屯、东山坞、分局、职工学校、北山公园等。想办的事就是给长眠在大兴安岭的我的好同学、好兄长王振燕扫墓。尹军当即表示:几个师傅在加格达奇能请到的我都给你请到,明天中午三鲜饭店我做东聚会。下午我去看望春福兄他们。后天中午还有聚会。国梁玉香赶紧说:老弟太忙,走走看看的事我们俩负责。<br></b><b> 安排好后,看到时间尚早,日程非常紧,我们六人一同步行到铁路住宅区,尹、关回家,二刘陪我们去探望老大哥张德金老两口。</b></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b>23号下午冒雨看望了德金大哥和张嫂。24号五点半起床后,刘国梁陪我们老两口观看东南屯、东山坞的变化,浏览了甘河北侧的景观大道。走了一个半小时。回到国梁家刘玉香已经准备好可口丰盛的早餐。饭后立即去看我的同学周继先张敏杰夫妇。从张家出来直奔机务段。<br></b><b> 机务段原来的西门早已经封死。在原西道口处新建地道,供去往铁道南的车辆人员通过。我们从64户楼侧穿过来,斜对面不远就是铁路天桥(1号图)。是专门为车辆段职工上班修的。机务段职工也可以走这里。从桥上往西看,加格达奇车站站场尽收眼底(2号图)。原林海路两侧全是新建的住宅楼。在天桥上向东看,机务段全貌展现眼前(3号图)。远处就是东山。</b></font></h1><h3> </h3> <h1>  <font color="#167efb"><b>终于踏上了离别26年的加内燃段土地。熟悉的架修库、轮修库、调车场、机车等等。整个厂房整体变化不大,在紧邻架修库南新建一厂房,应该是电机车间。原来的水阻台不知搬到何处。<br></b><b> 走进架修库,已经不见昔日的繁忙景象。映入脑海的是我曾经为之流泪、流汗,奉献青春的记忆。</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加格达奇内燃段地处高寒禁区,机车在零下四五十度的条件下运用,环境十分恶劣,建段初期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我们1968年9月份到段时,已经穿上了皮袄。职工宿舍还没有交工,我们和不少大学生及从齐齐哈尔铁路局各单位调来的工人、干部就住在架修库二楼的办公室。搭的是通铺,铺的是草甸子。记忆中好像住了将近一年才搬到第一宿舍。那时,除少数骨干去西南的内燃段进行过短期培训外,内燃机车对其他人都是崭新的事物。机车的检修和运用遇到了相当多的的技术难题。当年的加机人,白手起家,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汗水、泪水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用团结拼搏的精神和聪明才智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使我国的东风型内燃机车在高寒禁区站住脚,扎下根。不但给内燃机车在东北寒冷地区的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全路内燃机车检修方面超越老牌的北京内燃段等老段、大段,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解决了“高寒地区牵引电机整流子、电刷过磨损技术难关”;研发了“防火型消音器”;首创了“牵引电机检修流水线”;率先开展了“状态修”等等先进检修理念。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热爱党,胸怀大局,敢于拼搏,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我记得刚开始试架修时一个多月交不了车。车间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不计报酬,加班加点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到后来,架修库两傍道同时进车,周六下班进车,下周四出车水阻试验,周六一次交车。你可以想象架修库的繁忙景象。我的老伴就是架修库30吨吊车的第一任司机。</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由于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业内领先的加格达奇内燃段已经成为过去时。繁忙的景象也不复存在。库内见不到几个人影。老伴爬上她曾经战斗过的30吨天车梯上,想一展当年的风采,但必定已是近七十岁的老人,在梯上照了一张相就缓缓爬下来。由于着急赶去三鲜酒店聚会,来不及去到库内其它地方走走,匆匆忙忙在停在架修库的东风四型机车前留了几张影后,就急急忙忙赶往三鲜酒店聚会,留下甚多遗憾。</b></font></h1> <h1>  <b><font color="#167efb">在略显空荡的架修库,</font></b><font color="#167efb"><b>我和老伴在东风四机车前留了一张影,把它作为永久的回忆。</b></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b>  走出架修库外,轮修库前停放着不少的不知是报废还是非运用机车。北侧原来的菜窖位置靠东是新建的办公楼,撤段后已经改为培训基地。原来上班的老东道口改为机务段的正门。从正门出去过铁道就是通往八粮店的路。只不过路两侧的白大块早已不见,代之而起的是职工住宅楼。</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距离约定的聚会时间还有20分钟,无暇观察路两侧的变化,甚至走过我们居住的东湖2号楼都没有驻足,大步流星走向三鲜饭店。</b></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b>果不其然,东道主尹军早已在三鲜饭店门前等待。</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三鲜饭店位于拐把楼和东湖2号楼中间去东山坞的那条路上。过东湖公园不远在路的右侧。现在已经修成标准的水泥马路,只是不知叫什么路。陆续到来的朋友在饭店门前留影。</b></font></h1> <h1><b>  </b><font color="#b04fbb"> </font><font color="#ed2308"> <b>此次回第二故乡老加机人一共举办两次大型宴会。24号尹军做东三鲜饭店一次。25号米宝山携夫人小徐做东地区上马饺子酒店一次。您看照片,小徐多年轻。记忆里她是段上知青社的。参加聚会的朋友加我们老两口共计21人。</b></font></h1><h3> </h3> <h1>  <font color="#ed2308"><b>参加聚会的有老领导朱宝荣和夫人张大夫。他们已经来加格达奇几日,住在老年公寓探亲避暑。加机最后一任段长钟艺坤亲自到会。</b><b> </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 女宾有刘玉香、关淑霞、任凤英。</b></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师傅、同事、同学有:<br></font><font color="#ed2308"> 制动班组的李雪年和王福信师傅;电机班组的师弟徐芳琪;统计室的同事戴明星;同学刘国良。<br></font><font color="#ed2308"> 王师傅是我正式分配到制动班的第一任师傅,是从海拉尔机务段调来的。为人实在,技术过硬。跟他主要学习风泵检修技术。制动班带我的师傅还有陆善银、郭开训。陆善银师傅没有联系上,郭师傅多年前已经过世。<br></font><font color="#ed2308"> 徐芳琪是我在电机班的师弟。戴明星是我统计室的同事。</font></b></h1><h3> </h3> <h1>  <font color="#ed2308"><b>还有检修车间的李俊弟、张学斌。原设备车间的孙跃祥、李文、李春祥。李俊弟在检修车间搞柴油机,后调山海关。张学斌老包修组的。李文、李春祥都是段宣传队的老人,都很熟悉。孙跃祥是设备车间老人,虽没在一起共过事,但也比较熟悉。</b></font></h1><h3></h3> <h1>  <b><font color="#ed2308">我们老两口没拍特写头像,放上一张在地区文化广场的留影。</font></b></h1><h3></h3> <h1>  <b><font color="#167efb">师父王福信正忙于家中装修,风尘仆仆的赶来参加24号的酒会。王师傅和我同岁,但身体特棒,去年还在外边打工卖手艺。说好了第二天酒会后去他家看看嫂夫人。十分遗憾的是他家装修正在关键时刻,第二天他未能参加酒会,去看嫂夫人之事时间确实安排不开没能成行。盼望我们还能相见。</font></b></h1> <h1>  <b><font color="#167efb">东道主尹军、米宝山都发表了祝酒词,热情、简洁、真情实意。朱大哥夫妇的祝酒词讲到了此刻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快乐心情。钟段等朋友们也争先恐后的祝酒。</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24号尹军祝酒</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25号米宝山夫人徐淑琴祝酒</font></b></h1> <h1>  <b><font color="#167efb">朋友们的祝酒剪影</font></b></h1><h3></h3> <h1>  <b><font color="#ed2308">二十六年了。和众多领导、师傅、同事、同学、朋友相聚在我的第二故乡。高兴!激动!泪奔!用什么来表达?唯有杜康!!!我高举酒杯,一饮而尽。</font></b></h1> <h1>  <b><font color="#167efb">我给制动班组的福信师傅、雪年师傅斟酒敬酒。祝愿师父们健康、快乐、长寿!家庭幸福。</font></b></h1> <h1>  <b><font color="#167efb">酒过三巡,借酒当歌。菜过五味,人生几何。宝荣大哥带头清唱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艺坤老弟满怀深情的唱起老红歌“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任凤英翩翩起舞。徐芳琪、李雪年、李春祥、任凤英分别演唱了老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前门情思大碗茶”等。我也借酒兴唱了一段现代京剧“临行喝妈一碗酒”。</font></b></h1><h3></h3> <h1><b><font color="#ed2308">24号宝荣大哥演唱老电影冰山上来客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歌伴舞“北京的金山上”</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24号徐芳琪演唱“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font></b></h1> <h1>  <b><font color="#167efb">两次酒会的部分留影</font></b></h1> <h3></h3> <h3></h3> <h3></h3> <h1><b><font color="#167efb">  转眼间第二故乡行回京已经一月有余,由于拖拖拉拉、忙忙活活,今天才完成第二篇。在编制美篇第二故乡行——加机篇中,脑海中会经常浮现出建段初期的那些人、那些事。特别是那些做出突出贡献却已离我们而去的师长、战友——李永鹏、于永昌等等等等。我们加机人永远不应该忘记这些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font></b></h1><h1> <b><font color="#167efb">结束此篇之际,把在25号的酒会上满怀深情朗诵的“真情加机人”奉献给朋友们。</font></b></h1><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真情加机人</b><b><br></b><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加机战友情谊真,<br></b><b>走到天涯是亲人。<br></b><b>举杯忆起当年景,<br></b><b>高寒禁区聚群英。<br></b><b>塔头墩上建住宅,<br></b><b>一户居住两家人。<br></b><b>为我中华内燃业,<br></b><b>靓妹俊哥洒青春。<br></b><b>姐妹天车吊运忙,<br></b><b>兄弟地沟排隐情。<br></b><b>战天斗地成伟业,<br></b><b>个个都是真英雄。<br></b><b>兴安一别二六载,<br></b><b>故地重返热泪盈。<br></b><b>久别方知思念苦,<br></b><b>相见更怕再难逢。<br></b><b>举起金樽恭祝愿,<br></b><b>健康快乐伴君行。</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