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笔记

泾渭分明

<h3> 《毛泽东传》【俄】亚历山大•潘佐夫出版于2015年8月出版。记得在渝时新华书店就主推了这本书,当时读了蒋介石传,无奈洛阳纸贵、旅途劳顿需轻装上阵,当时割舍了这个期望。好在到鹏城图书馆找到了该书,之前无知直到12年到弟弟家看到其电视柜放了多本贴有条码,类似图书馆的书。我之前无知以为只有大学、单位有免费的书籍可借,弟告知所有城市都有图书馆可免费借阅。于是乎后来的阅读基本上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解决了洛阳纸贵、任重道远的问题。同时一定时期要归还,促使自己养成一定时间内读完的习惯,也改变着我读书慢的缺憾!说到书店我在10年前就有过感悟,记录了一篇《城市与书店》可见当时的主要渠道,这篇后附上。而今让人深感亲切的是鹏城的图书馆,通过微信可以将你要阅览的图书搜索出来,然后可以选择就近的社区移动图书点进行 “预借自取”,甚至可以快递到家,快递到家到是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社区图书点就分布在你的附近。同时这个周期确实快一般两天一定给传输到。极大的方便得了读者。同时鹏城读者证押金50元可借5本,其它城市基本上都是100元4本,虽不是钱多少的问题,但却是这个城市温暖指数、市民幸福感高的体现。哈哈,就不在掰惑图书馆了。<h3> 潘佐夫以独特局外人的眼光详细客观记录了领袖的一生,读后确实让人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进一步深刻了解,特别是我这个理工科。感触颇深的提到苏维埃对延安的支持,我一度在琢磨数以万计的革命军人他们的给养从何而来?虽然是小米加步枪,可这些小米不可能完全是税收而来(毕竟人民军队不是土匪);步枪就更不用说中国当时的工业几乎没有。看书后方知道了那个年代苏维埃每年都拿出300万以上美刀支持延安。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说勒紧裤带给苏联还账,我们没得吃但把物资送给苏联还账,一车皮一车皮的苹果、鸡蛋、大肉等送到中苏边界,苏联人用铁圈过苹果,刚好卡住为合格,过小掉下去、过大卡不进去都不合格;鸡蛋同样有大小要求;大肉有卡尺量膘的尺寸... ...。大人们说不合格的苹果、大肉直接就倒在了边界线上扔掉,中国人有骨气。这种刁难确实也拉近了对苏修的仇恨。当时我就在纳闷怎不带回来自己吃呢?还账这个问题该书确实没有提到,从别的书印象是1960年中苏关系决裂,苏联撤回了专家。客观的讲没有苏联十月革命也不可能有我党革命的胜利,着实应该感激大哥。而今中俄还是好兄弟,进行着大范围的军事联盟及经济合作,也是制约西方美帝忘我不死之心的砝码。</h3><h3> 至于领袖的丰功伟绩自不必说,他是千百年来唯一一个能按照自己意愿改变社会的人,他不是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他是主宰着全球30%人口的命运,估计千百年后CNY上依旧是领袖的图像;至于那些灰色的年代(文革、大要进、批林批孔... ...)还是不敢详评,毕竟是政治上的东东。领袖的一生功过得失自不用说,相信千百年后人们依旧会记住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其影响力应该堪比尧舜!</h3><h3><br></h3></h3> <h3></h3> <h3> 《生命册》茅奖作品,是李佩甫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这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史。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书写出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在时代与土地的变迁中,人物的精神产生裂变,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这些无奈和悲凉中,在各种异化的人生轨迹中,又蕴藏着一个个生命的真谛。</h3><h3> “见字如面”把一个硕士毕业大学教师的丢“烦”到了辞职北上,一直也不明白为何丢不给父老乡亲们去解释下,自己到底能办多大事?还是欠无梁村的情太深,无法割舍屡屡去超能力完成。也不怪乡亲们“烦”,毕竟不是很了解外边的事,读书做官是千年封建社会的惯例,求人办事是百年中国人的习性!记得又一次和一个司机发生了剐蹭,明显对方全责打112报警,来了一个需要警校回炉的小交警,居然没有给出结果让去队里快速理赔处理。理赔处理的老交警更是理直气壮:他到现场都没有定责成功让跑到这儿来定?无奈和这一家子要搞到大队去,后经协商对方赔我200元。随后他们车上一起的老师傅号称驾校教练的,竟然说我看你们也是没人,索性就给两百了。我一直在纳闷为什么要找人呀?我错了警察来定责该赔对方的有保险公司,何况是对方的错。即使找人难道让别人搞违反纪律的事情?人家也有前途事业,也要养家糊口,何况欠的人情债怎么还?</h3><h3> “阿比西尼亚玫瑰”:最美的玫瑰终究找到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摧残最终枯萎了!是“我”导致梅村每每受伤的爱情、屡屡破碎的婚姻?貌似也不全是这样,一切一切的美好愿望只是思想情感上的憧憬犹如阿比西尼亚玫瑰,然而当憧憬着陆现实时终将成为平淡尘埃,甚至落入庸俗世故。美好只是一种愿望罢了!</h3><h3><br></h3> <h3></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于鹏城</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7-8-6</h3><h3><br></h3> <h3> 后附:2008初《城市与书店》</h3><h3> 由于工作性质近几年经常要出差,每到一个城市都要找找住的地方附近有没有书店,到不是我的文学爱好多么执着,上进度志多么高昂,只是为了周末闲暇时僚以畏忌时光,故此对呆过城市的书店有了印象。</h3><h3> 西安:先说说自己安生的城市,居住在东郊确实书店很难找到,当然学校附近是能够看到几家,毕竟对象是新生代的不大和大众的胃口。东郊长乐路上有家卖盗版书的小书点,在家时那是我和女儿经常光顾的地方,我目前还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管在哪儿(网上、别的正规书店等)看好的书,都跑到这儿来买,老顾客老板还能在盗版价格的基础上便宜上2~3块钱。毕竟书价也涨的超过了我工资涨幅,好在目前孩子还小不懂得版权什么的,我时常考虑孩子大点就减少来这类店。</h3><h3> 总体看西安的书店分布还是较少,厚重的长安城墙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没想到书店不多,为之汗颜!</h3><h3>宁波:在到过的城市中宁波的书店最多,鼓楼以北不到400米范围就有四家正规书店,近在咫尺的一条街上能存活两家书店说明了什么?宁波也是古时建州的地方,想必文化底蕴也不潜,之前的文化我不大了解妄加评论一番,单从宁波书店的布局看宁波是一个学习型勇于进去的城市。</h3><h3> 昆明:没怎么观察,住在步行街正好有一个大的新华书店,好像这个书店是昆明最大的书店,好几层楼书籍比较全。昆明是个多民族的城市,没看到有关少数民族的书籍。书店经营的很人性化,有明显的引导方式:最新书、月/周销售排行等。同时为了宣传普洱茶还专门设置有关茶书区域。</h3><h3> 湖州:湖州的书店人很多,周末大多学生较多,看书的席地而坐场面相当壮观,湖州城市不大但推销自己当地作家名人的方式很突出,有本地作家专柜,书店不远处有好多卖湖笔的店,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正所谓:笔墨江南,清丽湖州!</h3><h3> 齐齐哈尔:书店还是比较多,里边的书大多不让长时间拿来读。想必在寒冷的北国,外边的活动也少了不少,围着红彤彤的炭炉拿本书看看好不惬意!</h3><h3> 九江:好像自己住的偏僻没找见书店。</h3><h3> 杭州:延安路南段上那家新华书店我经常光顾,书店规模挺大,看书的人也很多,小的书店还是没怎么发现。</h3><h3> 台州:台州商业街附近的新华书店建造也是很具规模,书店的环境也不错,周末人也是比较多,大多以学生为主,大人女的多于男的,少的多于老的。</h3><h3> 当然,在电视、网络的冲击下;在网络文学、电子书刊的排挤下;在一切向钱看、经济为中心的观念下书店是否会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我不敢断言,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食粮的匮乏将会是未来我们为之担忧的课题!</h3><h3></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008-3-1</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