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神农氏的选择与物种多样性

吉言

<h3>  农业的诞生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中最具深远意义的大事件。据已有考古成果看,伴随最后一次大冰期结束,在全球数个古文明发祥地几乎同时出现了农业,人类从此结束了渔猎采集的艰难生活方式,迈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进程。然而,农作物和牲畜的成功驯化又是农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在中国,人们根据史前传说,认为炎帝神农氏在神农架培育了中国最早的农作物、蔬菜,驯化了最早的牲畜(特别是耕牛,这可以从他牛首人身的形象得以佐证),尝试鉴别了无数中草药……尽管人们还把烧制陶器、纺织布匹等重大发明都归功于他,但驯化动、植物,识别中草药无疑是他对华夏子孙最杰出的功绩。</h3><div> 有意思的是,神农氏并非诞生于湖北神农架地区。那么,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他为什么选择了神农架,而不是其它地区呢?</div> <h1><b>一、丰富的物种</b></h1> <h3>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733平方公里,缓冲区415平方公里。在如此小的一个地区,却是中国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h3><h3><br></h3><h3><b>(一) 丰富的地衣与真菌</b></h3><h5><b><br></b></h5><div> 目前已发现地衣、真菌共926种。</div><div><br></div><div>1 地衣</div><div> 天燕景区彩虹桥下方悬崖上拍到的地衣。地衣从内向外生长,呈现出罕见的牡丹花瓣形态。</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 生长于天燕悬崖上的地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 呈牡丹状的地衣(天燕景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 形态罕见的花瓣状地衣</h3> <h3>2 真菌</h3><h3> 神农架真菌种类丰富,尤其山谷溪流附近潮湿的树林里,枯朽的树干上蘑菇、木耳、灵芝随处可见。在游览香溪源返程的短短数百米的石径旁,就拍到六七种真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 与地衣、苔藓共生的黑木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 腐朽树干上的白色菌菇(金猴飞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6 不知名的小黄菌(香溪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7 有毒的满天星菌菇(香溪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8 刚出土的小红菌菌菇(香溪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9 长开呈伞状的小红菌(香溪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0 酷似黄牛肝菌的蘑菇(香溪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1 簇生马皮泡(香溪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2 长在樱花树上的灵芝</h3> <h3><b><br></b></h3><h3><b>(二) 广布且多样的苔藓植物</b></h3><h3><br></h3><h3> 神农架已发现苔藓植物约有55科、136属、245种(约占中国科数的51.88%,属数的28.33%、种数的11.67%)。</h3><h3> 这里的苔藓无处不在,高达三千余米的神农顶上可见,低到一千余米的香溪源附近更是铺岩盖石,散布于白色的瀑布水间或两岸,为溪流呈现出静态的生命力。有时干枯的树干上也被满了绿黝黝的苔藓,树干的苍老与苔藓的鲜活诠释了生命的轮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3 枯树干上的苔藓(天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4 白云岩石表面上的苔藓(神农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5 瀑布边上的苔藓(天生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6 瀑布两侧的苔藓(金猴飞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7 溪流间巨砾上的苔藓(金猴飞瀑)</h3> <h3>  </h3><h3> 上面的图片让人见识了神农架苔藓的多,下面的图片则将展示苔藓作为严酷生境先锋植物的重要意义。这一组照片摄于神农顶板壁岩景区,这里是以碳酸盐岩为基岩经喀斯特作用后形成的石林地貌。碳酸盐岩本身成土物质少,石峰上更是缺土少水,大型植物很难直接在其表面生长。但地衣、苔藓可以大规模侵占此地,并通过自身的生长积累营养物质,储存水分,加速岩石风化,为其他草本植物的定居创造条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8 苔藓中开始长出小草(板壁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9 大叶草本植物开始入侵(板壁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0 叶片酷似金丝荷叶的草本植物(板壁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1 大叶及小灌木开始入侵(板壁岩)</h3> <h3><b>(三) 丰富的蕨类植物</b></h3><h3><br></h3><h3> 蕨类植物约有34科、75属、297种(约占中国科数的65.38%、属数的36.76%、种数的11.42%)。蕨类科目数占了全国半壁江山有余,可见此地在物种自然遗产的重要价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1 (板壁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2 叶片酷似铁线蕨(板壁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3 (板壁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4 苔藓被其它植物挤出自己改造好的环境(板壁岩)</h3> <h3><b>(四) 丰富的高等植物  </b></h3><h3><br></h3><h3> 保护区高等植物约254科、1008属、3084种。其中,种子植物科属中,裸子植物有6科、18属、30 种,占中国科数的60.00%,属数52.94%,种数12.61%,被子植物有159 科,779属,2512种,占中国科数的54.64%,属数的26.50%,种数的10.34%。</h3><h3><br></h3> <h1><b>四 大器晚成的水果之王</b></h1> <h3>  猕猴桃(学名:<i>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i>),也称奇异果。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h3><h3> 猕猴桃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除含有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被誉为“水果之王”,备受人们喜爱。</h3><h3> 猕猴桃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秦岭、神农架地区。在中国的人工种植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直到1904年,一个美国人从宜昌,甚至很可能就是从神农架将野生猕猴桃植株带到新西兰进一步驯化,并在新西兰逐步推广种植。大约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在全世界更多的地方大面积种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00 天燕景区的野生猕猴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01 木鱼镇农民种植的猕猴桃</h3> <h3>  猕猴桃是人类植物驯化物种中的大器晚成者。与小麦、水稻、粟等农作物七八千年前的驯化时间相比,猕猴桃真正意义的驯化时间仅有百年。很多时候,人们很少会认真思考野生植物于我们何用?而生态学家呼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又不被公众理解和关注。从人类自私且短浅的角度说,许多物种对于人类是有用的,甚至具有拯救人类的能力。譬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超级水稻就因为一株1970年在海南三亚发现的野生稻“野败”而培育成功。又譬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稻枯叶病的解决,是得益于植物学家在印度一个河谷里发现的具有高抗枯叶病能力的野生稻及其其抗性基因。猕猴桃是一个与神农架有关的例子,即在人类农业诞生了七八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还不断索取大自然,不断丰富我们的食物。</h3><h3><br></h3><h3> 神农氏尝遍了无数植物的根、茎、叶,识别出能治病救命的中草药。但这样的尝试直到今天依然在持续。例如,从号称“植物大熊猫”红豆杉中提取出的抗癌药剂紫杉醇就可以挽救无数人生命,从青蒿中提取可治疗伤寒、疟疾的青蒿素等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不过我们很少会关注这些救命药物的来源,殊不知都是些不起眼的野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00 红豆杉叶及果实(天燕景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00 成熟了的红豆杉果实(来自互联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