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个贵州山区小镇的赶场天,人头攒动,来自重庆的避暑人群,涌向这个农贸产品贫乏的集市,选择一点山货。</h3> <h3>卖刨絲刀的婦女</h3> <h3>蔬菜是从外地贩运来的,本地农村山多地少,连可供居民选择的瓜菜都种不出来。</h3> <h3>食油还是自己地里种的油菜榨出来的,绝对不是转基因食物。</h3> <h3>这么一点小番茄,也是从地里现摘来的,个头小,没卖相,因为绿色,城里人也争着买。</h3> <h3>农民自家喂的猪还是那么肥,膘有一巴掌厚,但绝对没有在饲料里加瘦肉精,就是城里人说的土猪,味道好,但肥膘让人望而生畏。</h3> <h3>叶子烟可能再过二、三十年都不会在中国农村消失,除非至少两代后的农村人都变成了新型农业生产者,才会被放进博物馆。</h3> <h3>三个老人守着自己的收成等人来买,她们一大早赶来,为了这一点不值钱的瓜菜,也许要等待整个上午,还不一定能卖掉。</h3> <h3>面容疲惫的老农靠着一辆豪車,等待有人来买他的草藥。他能享受点的只是一支叶子烟。从老人的目光中找不到一点希望。</h3> <h3>这位老人守着她的一袋土产,她在想什么呢’</h3> <h3>老奶奶带着孙子来赶场,给孙子买了盒饮料,孙子没有喝净,奶奶可捨不得扔掉,自己拿过来喝干净。那几颗絲瓜卖的钱也买不了几盒饮料。</h3> <h3>我们已经富裕起来,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也建起了几个避暑小区。镇街两边停放了许多当地居民的小車。一到赶场天,你就能看到这样不协调的画面,一輛锃亮的豪車旁,坐着一位衣衫不整,表情木然的老农,他(她)们面前的地上,放着一点点没有品相的土产或农产品,贫穷显而易見。这是我国贫富分化的缩影,让我有了记录的冲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