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我们该怎样宣传他(她)?</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晒晒这些年我写过的农村教师</b></h3><h3><br></h3><h3><br></h3><h3>韩书花,女,今年42岁,泊头市泊镇学区姚安小学数学、科学学科教师,学校教学主任。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3次获得泊头市政府嘉奖,2次被评为泊头市优秀教师,多次在泊头市各类教学、教研评比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2013年获得沧州市说课比赛一等奖、沧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14年3月参加沧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并结业。同年10月,她的教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获得全国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成为泊头市小学科学学科获得过的历史最高奖项,填补了本市该学科在国家级比赛中的获奖空白。2015年获得泊头市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大赛一等奖,并被泊头市教育体育局聘为兼职教研员。<br></h3><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4年坚守农村讲台,始终不忘初心</b></h3><div><br></div><div>韩书花1994年毕业于泊头师范。当时,一同毕业的很多同学都忙着托亲戚找关系,力求留在市区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而她却毅然选择了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姚安小学。韩书花从小生活的村子叫做前辛村,与姚安村相邻。和市区学校相比,当时的姚安小学校舍破旧,交通条件也不好,但却是她儿时的母校。她的童年就是在姚安小学度过的,所以对这里有感情。从这次选择到现在,她已经在这所农村小学的岗位上整整干了24年。24年当中,有辛苦,更有幸福;付出了无尽的汗水,更收获了许多的快乐。</div><div><br></div><div>刚参加工作的韩书花,就挑起了班主任的担子。没有班级管理经验,没关系,跟着老教师一点一滴地学,先看人家怎么干,如果看不懂就问。一个学期下来,经历过了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自己也摸索了一些经验,终于不再是“门外汉”。有同事说她:“别看年轻,倒有股钻劲儿!”她听了,脸先是一红,随后笑了。因为当年选择考师范,她就立志当一名教师,而且当就当农村最需要、学生最喜欢的农村小学班主任教师。</div><div><br></div><div>当时韩书花是这样想的,24年来也一直是这样做的。</div><div><br></div><div>她的丈夫也是前辛村人。她参加工作后的第4年,两人经人介绍正式成为男女朋友关系。由于从小一起长大,两人的感情发展很顺利,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可是,当时她的学生马上面临期末考试,她实在不忍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的学习。她耐心地和未婚夫、和家人商量,决定把结婚这件人生大事安排在星期六。结婚的前一天,她还一直在给学生上课,至于婚礼的事,自己从没过问,都是丈夫一家和自己父母操办的,连嫁妆有什么自己都不清楚。别人结婚,红包袱里包的都是新衣服,韩书花的红包袱很特别,方方正正的,而且特别沉。丈夫觉得纳闷,打开一看,见里面包的全是课本和教案,就问她“这有什么说法吗?”丈夫一问,倒把韩书花问乐了:“哈哈!这些要是落在娘家,我星期一就没法上课啦!”这个包袱的故事,至今还是村上的笑谈。</div><div><br></div><div>婚后第三天就是星期一,韩书花果然一大早就出现在学校里,回到了课堂上。憨厚的丈夫苦笑道:“人家结婚讲究度蜜月,你连蜜周都没过完就上班了。”</div><div><br></div><div>有一次,韩书花的班里转来一个叫宋雨竹的学生,听说在原来的学校因为学习成绩太差,天天哭着不去上学,家长带她去看过心理医生,也没见效。刚转来的她,上课时始终低着头,不敢看老师。韩书花决定从重树她的自信心开始,尝试着慢慢走进她的内心。她发现宋雨竹写字虽然慢,可是很工整,于是就特意组织了一次班级书法比赛。宋雨竹果然名列前茅,得到表扬的她终于抬起了头,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课下,韩书花更是主动带着同学们和她一起玩,及时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帮她树立自信。很快,宋雨竹变得阳光、快乐起来,随着成绩一天天提高,她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步显露出来。韩书花就有意培养她,推荐她担任了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又推荐她参加了泊头市小主持人大赛。当第一次上台演讲时,宋雨竹怯生生地望着韩书花:“老师,我害怕。”韩书花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后来,宋雨竹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六年级的时候,还被评为了泊头市级“三好学生”。现在的她,在泊头一中上高三,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每次放假,宋雨竹都会挤出一点时间来看韩书花,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韩老师,要不是遇见你,我熬到小学毕业都很难。”</div><div><br></div><div>参加工作24年的韩书花,送过多次毕业班。孩子们毕业后都舍不得离开她,连学生家长都说:“孩子离开韩老师,就像离开亲妈一样不舍。”刚刚送走一届毕业生那段时间,每当大课间的音乐响起,韩书花就像丢了孩子的娘一样,呆呆地望着操场,再也看不到那群曾经朝夕相处的孩子做操的身影,眼神里满是失落。也正是这时,她才深深地体会到那句“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 </div><div><br></div><div>或许是农村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也或许是他们不太习惯为孩子的学习主动联系老师。但是,韩书花绝不放弃每一位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她常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辅导,一旦发现哪个学生学习不在状态,家庭作业完不成,就主动打电话联系家长。有时为了家访,要在学生家等很长时间才能见到家长。</div><div><br></div><div>韩书花对学生始终坚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很多学生一入学,家长就主动要求把自己孩子安排到她的班。一些转学的学生,也都是慕韩老师之名而来名。因家长忙生意,转学生赵某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连自己家长都控制不了;孟某原来在民办学校,因经常和同学打架被劝退……面对这样的学生,韩书花不抛弃,不放弃,而是耐心地用爱去感化,用心去交流,最终让他们在优良班风的熏陶下,都变得思想端正、积极向上了。村民都说:“让孩子跟着韩老师,咱放心!”</div><div><br></div><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被同事戏称“战神”,认准的事必须做好</b></h3><div><br></div><div><br></div><div>韩书花既教数学课,还兼任科学课。她的数学课有活力、有特色,能把枯燥无味的计算题课上成竞赛课,也把应用题课上成实践课。她积极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写个性飞扬的自主作业。她喜欢孩子们在课堂上争得面红耳赤,喜欢孩子们在课堂上兴奋地坐不住的样子。因为她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年,她一直在努力打造灵动课堂。</div><div><br></div><div>她的科学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每上一节课,她都会精心设计,自己提前做实验,准备很长的时间,把各种预设都做到心中有数,唯恐因为自己的懈怠而浪费了学生的40分钟,连身边的同事都觉得这样很麻烦。可是,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做实验的那股兴奋劲儿,韩书花觉得再麻烦也值了。她的学生汤思楠在征文《我最喜爱的老师》中写道:“韩书花老师就像魔术师,每节课都能让我们看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我们需要韩老师!”</div><div><br></div><div>2012年,学校决定让韩书花担任教学主任,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作为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她,觉得今后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同事们做好榜样,上好各类示范课和研讨课,帮助年轻教师更快地成长。她带领大家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尝试,对适合本校的“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她还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吃透新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河北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等教育报刊,不断夯实知识基础,拓宽知识视野。她个人积极地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教研评比活动,从泊镇学区到泊头市,再到沧州市、河北省,拿下了诸多的一等奖,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也许只有自己知道。</div><div><br></div><div>2014年,学校接到上级组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征集评比活动的通知,校领导又把这一重要任务交给了韩书花来完成。当时的她,正带毕业班的数学课,白天上课看作业,只有到晚上才有时间写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的查阅资料,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设计文稿,也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当这篇浸透了她辛勤汗水的教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经过了层层选拔,最终在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评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一等奖时,韩书花手拿着沉甸甸的证书,才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付出才会有收获”这句话的真正含义。</div><div><br></div><div>接连不断的获奖,而且大多数都是一等奖,这次还拿下了全国一等奖,填补了我市科学学科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空白。整个学校沸腾了!同事们都戏称韩书花为“战神”,她想攻克的难题没有攻不下来的,同事中谁有困难,谁需要韩书花帮忙,只要说一声,她都会竭尽全力。在学校,她成了同事们教学工作的“主心骨”,大家都说:“在学校,一天看不见韩书花,心里就空落落的。”</div><div><br></div><div>2015年,泊头市教体局在全市教师中选拔兼职教研员,经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韩书花脱颖而出,成功受聘。但是,她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div><div><br></div><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受得住婆婆的骂,更经得住婆婆的夸</b></div></b></h3><div><br></div><div><br></div><div>对工作如此痴迷,对学生全心付出,那韩书花如何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呢?</div><div><br></div><div>当年女儿出生时,学校给了韩书花2个月的产假,可是她刚出满月几天就上班了。她说把学生交给代课老师不放心,却把女儿交给自己的公公婆婆带。婆婆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经常儿媳妇:“你把孩子一扔就是一天。你说,这孩子和学生,哪个是你亲生的?”</div><div><br></div><div>还记得一个冬夜,韩书花正在给学生批阅试卷,就让4岁的女儿先睡,女儿在被窝里直喊冷,她就匆匆忙忙找了个暖水袋,倒上热水后放进女儿被窝里。</div><div><br></div><div>一会儿,女儿哭了。</div><div><br></div><div>韩书花急了:“你没看妈妈忙着吗?”</div><div><br></div><div>“妈妈,被窝里都是水了”。</div><div><br></div><div>原来,她心里只想着试卷了,暖水袋根本没拧紧。她一边擦着孩子委屈的泪水,一边说:“对不起,是妈妈错了!”</div><div><br></div><div>后来,婆婆知道了这事,对着韩书花大吼一通:“烫着孩子怎么办?你教学教傻了吗?”</div><div><br></div><div>其实,她何尝不想给女儿更多的爱,可看到学生一点点的在进步,后来全班的考试成绩又名列全镇第一,就觉得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身上是对的。女儿跟着爷爷奶奶,她也放心。因为爷爷奶奶是亲爷爷奶奶,孙女也是亲孙女。</div><div><br></div><div>从结婚到现在,韩书花两口子一直和公婆在一起居住。以前她女儿尚小,公婆身体也还壮实,多亏了二老帮她照顾孩子。后来,女儿渐渐长大,两位老人却都已年逾八十,她对公婆、对女儿也越来越感到愧疚,开始努力挤时间来孝敬公婆。她把二老看作是自己的父母,每天早晨起床后、放学回来时,都亲热地向他们嘘寒问暖,一边做家务,一边和他们聊上一会儿。老人偶尔觉得身体不舒服,她赶紧找医生,给老人看病,帮老人拿药,精心地照料着。</div><div><br></div><div>2006年,婆婆不幸得了脑梗塞,行动不方便,公公又患上了腰间盘突出,心脏也不好。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家务全落在韩书花一个人身上,照顾二老的饮食起居,做饭洗衣,给婆婆洗澡。为了更好地监测病情,韩书花学会了使用血压计,每天坚持给婆婆量血压。受病情影响,老人有时心情不好,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韩书花总是想尽办法哄老人开心。白天从学校到家里忙活一天,晚上也担心老人。在她家,暖气管子也成了通讯工具,婆婆爱失眠,经常半夜敲暖气管子,韩书花则马上穿衣服去老人房间,量血压、按摩头部、像哄小孩一样哄婆婆入睡,一做就是十年。婆婆心疼地说:“看你忙里忙外地照顾我们,我心里不好受哇!”韩书花笑笑说:“养儿防老,谁老了都这样,都需要孩子照顾。这也算我们应该做的,你心理上千万别有负担。”婆婆跟邻居们说:“要不是有俺小花伺候着,我早埋进黄土了”。邻居们都羡慕婆婆命好,遇上个好儿媳。村上评选模范家庭,全村一致推选韩书花一家。韩书花觉得,孝敬公婆是应该的,用不着表扬,更用不着四处夸耀。同事们开玩笑,说韩书花像个陀螺,在校围着工作转,到家又围着老人转。</div><div><br></div><div>可是,韩书花认为,人最大价值就在于——别人需要你。</div><div><br></div><div><b>*这篇文章写于2017年4月,2017年5月29日刊载于河北省《少年素质教育报(班主任)》。</b></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