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川西之行三(青海热贡加仓玛村,尕则敦村六月会)

高兴 (^_^)

<h3>  &nbsp;2017年7月14日上午,我们参加了青海热贡加仓玛村六月会。 青海热贡艺术发祥于青海省同仁县地区,六月会是藏族、土族村庄特有的传统文化节,已流传1400多年。每年农历六月,热贡地区的广大藏族、土族村庄都要举行当地民间祭祀活动。这是一种原始宗教氛围浓烈、文化形态与文化内涵复杂而丰富的人文现象。</h3><h3> 它包括祭神、请神、迎神、舞神、拜神、祈祷、送神、军舞表演、神舞表演、龙舞表演等内容,是一个热贡地区藏族、土族共同参加的盛大的宗教性节日。舞蹈活动在这一盛大的宗教性节日中自始至终起着支撑的作用。</h3><h3>2006年5月,青海省同仁县申报的热贡六月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土家族人拿着贡品,喜气洋洋</h3> <h3>他们将贡品放到祭坛里面烧,那么好的绸缎也烧掉了,可见他们的诚心。</h3> <h3>加仓玛村土族的龙舞</h3> <h3>老少爷们齐上阵</h3> <h3>步调一致,整齐划一</h3> <h3>踩着鼓点</h3> <h3>翩翩起舞</h3> <h3>跳的投入</h3> <h3>这里还有女子的舞蹈。每家年龄在18 岁以下、未婚的女孩子都要参加。男女分为两列,沿顺时针围成圈,外圈的是男子,里圈的女孩子手捧哈达,微微颔首,神情庄重,在轻轻锣声伴奏中缓慢前行。</h3> <h3>在一片热烈的鼓乐和舞蹈声中,大师在为人们祈福。</h3> <h3>看把大师累的,擦擦汗吧</h3> <h3>又一位大师跳到祭坛上,看,大师发威了。</h3> <h3>大师站在祭坛上把祭品倒入祭坛,祭祀活动达到高潮,全场充满了喜悦的呐喊声。</h3> <h3>忘乎所以的摄影人</h3> <h3>加仓玛村的小姑娘们</h3> <h3>瞧这一家子</h3> <h3>我要学打鼓</h3> <h3>给哥哥尝尝,尝完之后妹妹哭了,哭的很伤心,头饰都掉了。因为哥哥尝完,一点没剩。</h3> <h3>那是什么?</h3> <h3>加仓玛村幼儿好奇的看着我们</h3> <h3>7月14日下午2点半左右,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尕则敦村的山坡上传来鞭炮声,呐喊声,烟雾缭绕,原来这是在进行开山仪式。 青海热贡是艺术之乡,发祥于青海省同仁县地区,这里不但有原生态的艺术,还有原生态的祭祀仪式和歌舞。插口钎是一种神秘的祭祀活动,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是幸福快乐的象征,过去是六月会跳龙舞必做的仪式,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每一位男子,一生中至少要做一次插口钎,算为成人的标志。插过口钎之后的男子今后就要对家庭、对朋友、对村寨承担起应尽的责任。青海热贡是艺术之乡,这里不但有原生态的艺术,还有原生态的祭祀仪式和歌舞。</h3> <h3>尕则敦村由开过山的大师为男人们插口钎</h3> <h3>  插上口钎的男子们正在休息,准备一会的舞蹈 。</h3> <h3>尕则敦村插完口钎休息的小伙子</h3> <h3>准备跳舞</h3> <h3>尕则敦村的男子们在跳神舞</h3> <h3>舞蹈进行中</h3> <h3>尕则敦村观众</h3> <h3>我有一个小弟弟</h3> <h3>舞蹈完毕大师在为男子取口钎</h3> <h3>今天我们的收获真是不小啊,吃完晚饭,我们又来到了广场散步,大家还沉浸在白天拍摄的喜悦中,还和藏民一起跳起了广场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