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ONY的WM-DD系列直驱机型磁带随身听可谓是一代经典,其采用马达直接驱动主导轴方式,从而使磁带的抖晃率达到了随身听的极限,由此诞生了一系列经典型号。听过DD系列之后,再听皮带驱动的机器就知道什么叫走带稳了。 </h3> <h3> DD家族精品辈出,巅峰机型代表作就是著名的WM-DD9、WM-DD100(武道馆)以及WM-D6C,还有WM-DC2。</h3><h3> 因为本身过于追求技术极限,DD机型都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大齿轮会因为长期的张力问题而裂开。现在有热心的随身听爱好者制作出了可以完美替换的齿轮,使用3D打印机或者重新开模制作,采用高品质材料,制作精良,尺寸精密,韧性好,耐用。</h3> <h3> SONY/索尼DD系列机型多达十几种,机芯有直驱和非直驱之分,非直驱在此不做介绍,主要说下直驱机。</h3><h3> 直驱机芯是由电机通过齿轮、惰性胶圈等直接带动主导轴工作的机芯,速度稳定、抖愰低,带来的好处就是声音稳定,不走音、不变调、不颤音。缺点是机械部件较多,机芯设计复杂,成本高。</h3> <h3> DD系列直驱机型为索尼随身听中最顶级的系列。</h3><h3> DD系列中有音效电路的型号:如DD9,DD30,DD33,DD100,DC2等。</h3><h3> 有些机芯是石英锁定带速的,比伺服控制更精准一些,如:DDIII,DD22,DD30,DD33等。</h3> <h3> 皮带传动机型:DD10,DD11,DD22做工一般,非直驱,但没有大齿轮的问题,机芯用料普通,属于DD系列中的普通机型。</h3> <h3> 主导轴转速采用伺服电路控制的机型有:DD、DDII、DD100、D3 等,这几个机型都不是石英相锁电路,其参考频率是由压控振荡器产生的,而这也已经是台机级别了,速度也比较稳定。</h3> <h3> 现简单介绍下DD系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音质都是非常好的,醇厚自然,高音上的去,低音下的来。均为金属外壳。<br></h3><h3> WM-DD DD直驱系列初代机,音量及舱门开关均为银色,其他DD机型均为黑色。WM-DD颜色众多,但是存世量相对来讲是最少的。 </h3><h3></h3> <h3> 有音效功能的DD机:</h3><h3> WM-DD: 两种磁带类型选择;</h3><h3> WM-DDII : 两种磁带类型选择+杜比降噪;</h3><h3> WM-DDIII :两种磁带类型选择+杜比降噪;</h3><h3> WM-DD9: 两种磁带类型选择+杜比B、C降噪+MEGABASS两段音效;</h3><h3> WM-DD10:两种磁带类型选择+杜比降噪;</h3><h3> WM-DD11:两种磁带类型选择+杜比降噪;</h3><h3> WM-DD30:两种磁带类型选择+杜比降噪+ MEGABASS两段音效;</h3><h3> WM-DD33:两种磁带类型选择+杜比降噪+ MEGABASS两段音效;</h3><h3> WM-DD100 (武道馆):两种磁带类型选择+杜比降噪+ DSL音效;</h3><h3> WM-D6C:三种磁带类型选择+杜比B、C降噪;</h3><h3> WM-DC2:两种磁带类型选择+杜比B、C降噪。</h3> <h3> 以下图片为WM-DD</h3><h3> WM-DD是后期DD机型,主要变化是采用了后期的电路技术,使机器电池使用时长增长好几倍。发布于1982年,和D6同年。WM-DD源于WM-2,电机直接驱动主导轴而不是皮带驱动,DD将走带抖动率控制的很好,并且是早期经典音频放大电路,原生态未使用各种润色技术,音色暖而耐听,单耳机输出达到20mW。 是后期DD的鼻祖。DD也是早期最多配色的机型,多达六种颜色。</h3> <h3>型名: WM-DD </h3><h3>本体尺寸(WxHxD): 79x109.2x29mm </h3><h3>重量(含干电池): 290g </h3><h3>电源: AA型干电池×2 </h3><h3>电源适配器:AC-39(DCC-127A,PC-200) </h3><h3>电池寿命: 充电电池4小时、AA型干电池9小时</h3><h3>最大输出:20mw+20mw </h3><h3>抖晃率: 0.08%WRMS </h3><h3>频率特性: 40~12,000Hz(使用時磁带时) 40~15,000Hz(使用金属带时) </h3><h3>附属耳机: MDR-W5 </h3><h3>标准价格: 28,000日元</h3> <h3>下面是WM-DDⅡ美图,请欣赏!</h3> <h3> 这是DD系列本人更喜欢的型号,源于其巧妙的按键布局设计,感觉更富有灵性和层次感。手中把玩:触及皮肤,磨砂金属、质感细腻,硬朗帅气,且不留指纹,爱不释手...</h3> <h3> 两种磁带选择:一是杜比降噪控制(DOLBY);二是普通带(Norm)和金属/二氧化铬磁带(Metal/CrO2)选择。</h3> <h3> 双耳机输出插座乃DD系列标配,方便情侣共同聆听音乐,又可以同时测试两付耳机的不同音色。</h3> <h3> 按键布局设计,感觉更富有灵性和层次感,让人爽心悦目。</h3> <h3>这个角度看上去很美</h3> <h3> 仓内还是非常洁净的,磁头好像有磨损?有机会找个尖头给替换了,看着让我很不爽!</h3> <h3> 主导轴为伺服控制,确保带速稳定、可靠!</h3> <h3> 传动大齿轮已经更换为网友使用3D打印机精密制作的同规格齿轮,质量很好,经久耐用。</h3> <h3> 从DDIII 开始,DD系列装备石英振荡器及锁相电路(比伺服控制电路的带速还要稳),这就为转速伺服提供更加精准的频率及相位基准,从而使带速控制更加稳定可靠,免受温度、电压等因素的影响。</h3><h3><br></h3><h3> 下面照片是:WM-DDⅢ</h3> <h3>下图是:WM-5</h3> <h3> DD9是SONY随身听DD直驱机里面的王者,五金工艺精湛完美,用料奢侈,音质惊艳。这得益于其强大的磁头,以及石英锁定的双电机机芯(自动返带),以及杜比B/C降噪系统。而DD9双马达直驱也是DD系列中独一无二的。</h3><h3> 下图是:WM-DD9</h3> <h3> 这几年DD9的价格被吵的高的离谱,成色很差的都要两三千,好一点的都在五六千以上,有的极品成色已经飚到万余,失去理智。</h3> <h3> DX100是DD9的缩水版,价格比DD9亲民,但音质并没有比DD9缩水多少,性价比很高。</h3><h3> 下面是:WM-DX100</h3> <h3>下图为:WM-DD10,皮带传动,非直驱。</h3> <h3>下面是:WM-DD11,皮带传动,非直驱。</h3> <h3> 香槟金色DD30,终于收到你了,关键是成色那叫一个靓啊,哈哈!机子收藏了,不出手,仅供爱好者交流欣赏,谢谢关注!</h3><div> DD30是SONY直驱大家族中的其中一款,带两段音效电路,电机采用石英振荡器和锁相环电路,比伺服控制走带更稳,为转速提供更加精准的频率和相位基准,使得带速更加稳定、可靠,免受温度、电压等因素的影响。</div><div> 配件是单机+皮套,再无其他。</div><div><br></div> <h3><h3> 音效功能:普通和金属(二氧化铬)磁带类型选择+杜比降噪开关+MEGABASS两段音效</h3></h3><h3> MEGABASS两段音效电路,打开黄色开关,高中低频均有提升,声音饱满,富有感情。</h3> <h3> 成色:商标一侧带仓面有一极轻微划痕(倒数第四张照片,但相机无法拍到),除此外其他地方无磕碰、划痕、凹凸、脱色、掉漆掉字等现象。</h3><div><br></div> <h3> 机身可使用外接直流3V电源供电,外正内负,注意极性。</h3> <h3> 双耳机插座设计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方便情侣同时聆听音乐,现在可以用它测试、对比两幅耳机的不同音质,很方便。</h3> <h3> 大窗口是该系列的一个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磁带的运行情况,欣赏音乐的同时,看到缓缓转动的磁带,那种感觉真是一种享受,尤其是使用开盘小带,用现在的话说:很酷......</h3> <h3> 磁头、压带轮、主导轴以及带仓都非常新净。</h3> <h3>带仓可放入两节AA(即5号)电池供电</h3> <h3> 取下带仓金属面板,就是一部开放式的磁带随身听。</h3> <h3> 大齿轮上家已修复,而且修复的也很好(用类似于哥俩好胶补缺裂缝处的修补方法),机械噪音贴近才可听到。但为了使用长久,也为了彻底消除“咔嗒”声(虽然此声已经很小),网上购买了3D打印机打印出的精密透明齿轮,更换后,烦人的“咔嗒”声彻底消除了。</h3> <h3> 整机使用六块集成电路,电路板上取消了左右声道电平调节的可变电阻,有点遗憾。<br></h3><h3> </h3> <h3> 电机采用石英锁相环电路,比伺服控制走带更稳,为转速提供更加精准的频率和相位基准,使得带速更加稳定、可靠,免受温度、电压等因素的影响。</h3> <h3>下面图片是:WM-DD33</h3> <h3> 以下图片为:DD-100(武道馆)</h3><h3> DD-100 音色可等同WM-DD,该机在DD的基础上,增加了DOL低音技术,非常特别,此技术在后期机型中并未再次采用,后期索尼还是使用了飞利浦的DDB动态低音技术。</h3> <h3> WM-D6</h3><h3> 插件尖头版(所有D6主板器件均为插件,磁头均为尖头)。</h3><h3> (以下为引用部分)D6是1982年上市的专业机器,早期并未纳入walkman的行列,而是TC-D6,后转为民用,冠以WM-D6这样的型号。D6及后续机型D6C,从82年上市直至2001年停产,历时19年,累计迭代6个版本。生产超过百万台,是索尼乃至整个磁带机历史上生产跨度最长的机型。其中直观区别:平头、尖头版,飞线版、双面线路板版。目前在全球仍有很多D6和D6C依然在服役中,年级最大的已有37岁。其中人声尤其是女声尤以原始版本D6最为推崇。</h3> <h3> D6也是第一台搭载DOLBY B(降噪技术)的机型,走带抖动率控制到0.04%,相对于一般随身听这是数量级的差别。机器采用大家熟悉的DD轴驱+TPS-L2靠轮收带的结构。其中DD轴驱也是索尼开创性的技术,后期被使用在整个DD系上。</h3> <h3> 参数:</h3><h3> 型名: WM-D6 </h3><h3> 尺寸(WxHxD): 170x38x93mm </h3><h3> 重量(不含电池): 640g </h3><h3> 电源: AA型电池×4 只</h3><h3> 电源适配器:AC-9</h3><h3> 最大输出:30mw+30mw </h3><h3> 抖晃率: 0.04%WRMS </h3><h3> 频率特性: 40~15,000Hz±3dB </h3><h3> S/N比: 56dB(METAL)</h3><h3> 杜比降噪: DOLBY-B </h3><h3> 销售价格: 60,000日元</h3> <h3>以下是WM-D6C图片</h3> <h3> 值得一提的还有DC2和DX100,DC2为专业机,属于D6C的简化版本,音质同样不俗。DX100是DD9的缩水版,价格比DD9亲民,但音质并没有比DD9缩水多少,性价比很高的。</h3><h3> 下面是:WM-DC2</h3> <h3> WM-F5,是DD系列里面唯一带收音功能的直驱机,也是当年唯一具备三防功能的DD机。FM76-108全频覆盖 收音灵敏度高 采用大名鼎鼎的7688系列芯片 音质想不好都难!</h3><h3><br></h3><h3> 以下为:WM-F5</h3><h3><br></h3> <h3> 下面是本人的淘宝店铺里的“闲鱼”二维码,可以用淘宝的扫一扫,扫描此图片中的二维码即可打开,还可以在淘宝网直接输入店铺名"机械音乐玩具"或者店铺号2970073打开,就可以看到我发布的所有宝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