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味道(照片文友提供)

木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学是玩味的,文学味道是人的味道,是作者与读者的味道,是作者与世间万物亲密接触产生灵感的味道;是通过人体各器官捕捉的美好,是语言文字散发的美好,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释放的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愿与文人交游,喜闻文学味道,始于退休后鲁迅文学院的函授学习。鲁院温馨美妙的文学味道,只能会意,不可言传,难以忘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真正走上追梦之路是退休之后。鲁院的老土和西贝侯两位师弟,把我领引到“池塘边文学网站”,在学友和文友的鼓励下,我大胆尝试了在电脑上敲打文字的快乐。因此,我特别珍惜与文友相聚的机会,特别留恋文友们在一起神侃海聊的愉悦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长春吉大附中(长春一中),最早读到的一本课外书是《萧红散文集》,之后学校图书馆就是我常出入的地方。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等当时流行的小说,差不多我都翻阅和囫囵吞枣地浏览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六二年考入长春师专中师后我又开始寻找鲁迅、赵树理、老舍、巴金、杨朔、萧红等人的著作。因宿舍规定二十一点寝室关灯,记得我曾半夜蹲在洗手间里,饥不择食地翻阅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还似懂非懂地浏览过《红楼梦》、赶场景似的阅读前苏联大部头的革命小说。我喜欢法国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喜欢美国的马克吐温;喜欢俄国的契诃夫;崇拜中国的鲁迅。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我渐渐迷恋上了文学味道。但基本是手握书本单纯地坐着“闻”和“感受”,很少动脑动手写。记忆里只有一次,在中师学校的黑板报上刊登了我一首很幼稚的歌颂党的抒情小诗《“七一”颂歌》。那时,我还没做过也没能力做文学梦,那时的思想教育很强大,我只满怀着对革命党和伟大领袖的热爱和崇敬。那时,文学梦对我来说真的很悠远很渺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在《华夏孝文化》蚌埠采风笔会期间,安徽作家程耀凯老师在闲聊中,说过的一段话记忆犹新:散文跟音乐一样,是有韵律的,如果按着语文老师讲的那样,连词、助词、介词、副词等虚词类,严格运用在散文句子中,读起来生硬死板,会破坏韵律感,会失掉文学味道。举例:“我的感觉,很好”“我感觉,很好”,去掉助词“的”,语言明快爽朗;“因为他没来,所以会没开成”“他没来,会没开成”。去掉连词“因为……所以”,人的态度透彻明了,也不会产生误解。若通篇散文如此定调,文章语言流淌轻快自如,不单有韵律感还会增添文学味道。当然了,虚词类作用,有时也非同小可,该用的地方还是要用。总之散文的文学味道,是由内容、语言、情感、结构等,多方面综合起来传递给人的一种美好感觉。几年来参加采风笔会,不断有新感受,有新收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华夏孝文化走进聊斋故里采风笔会,还在筹备中,我便嗅到了浓浓的令人向往的文学味道,于是急切地从黑龙江赶回来,加入文友队伍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住进淄川宾馆,跟文友们座谈会餐,聆听河南田启礼、大庆徐海丹、秘书长钟耕发、江苏张国平等作家们展放歌喉;喜听东营作家郭安勇说山东快书;愉悦地欣赏品味安徽作家张恒围着圆桌转圈,举着酒杯才情飞扬地面对着每位文友即兴赋诗!感到歌和曲艺与诗的亲缘关系,酿出的文学味道无与伦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采风第一站是攀登鲁中山区名山——马鞍山。山路崎岖陡峭,石阶风化碎裂。踩着抗日先烈的印迹,走在山间小路上,眼前会不断幻化出当年抗战英雄们的身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收回幻觉,停住脚步,定神一看,河南张天福、江苏陈忠林,二位作家老师的背影出现在眼前。二位肩并肩边爬山边聊着知心话。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能感觉到他们是在谈论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二位都曾是工作岗位上的重要人物,更是文学界的领衔人物,说他们在讨论油盐酱醋,没人相信。我大胆猜测:他们在讨论墨子的“兼爱”。闲谈中我知道张天福老师推崇“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之说,而陈忠林老师在我的眼中是大爱无疆,“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兼爱”是他们二位感兴趣的话题,毫无疑问。陈忠林老师曾任江苏省阜宁县人民法院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张天福老师退休前任河南驻马店地委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驻马店市教育学院院长、驻马店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他们二位都跟“法”很有缘,我猜测,他们谈论“正义”“公平”也在情理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在没游览鬼谷子洞和蒲松龄故里之前,他们也可能把早已研究过的进程和见解,预先探讨一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鬼谷子是地球级别的奇才,也是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牛人。他的弟子,苏秦、张仪,是战国两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孙膑、庞涓,是两位战无不胜的大军事家,这四位大弟子都是鬼谷子精心培育的重量级奇葩,凡读书者尽人皆知。二位老师也可能饶过这个话题,专讨论鬼谷子的修身养性之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引用杜甫的诗句肯定我的猜测。我自不量力地潜心臆测二位老师可能讨论的种种话题。</b></p> <h1><b>  猛抬头,眼前竖立着一架“登天之梯”!腿脚未软,心先跳。淄博作家王德财老师再三鼓励劝慰,意思是他助我一把之力,登上峰顶是没有问题的。可我没有给自己选择的余地,砰砰的心跳警告我,不能冒险。</b></h1><h1><b> 没想到,退缩的结果引出祸端!我把天津作家冯继忠老师价值千元的相机转换镜头,丢在我退缩不前的脚底下了!</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午间坐在饭厅里,我眼前晃动着翟焕远主编和钟耕发秘书长的身影,他们抹桌子,摆椅子,亲自端盘子上菜。幽默欢乐的秘书长钟耕发,憨厚微笑的翟主编,二位殷切地尽地主之谊,也没能撼动我沉闷的心境,自责心理缠绕着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又一个没想到!在饭局上,我倒成了被抚慰的对象,冯继忠老师举着酒杯,走到我面前劝慰我,并用温和善意的口吻告诫我:“不准再提这件事了!”他那豁亮宽宏的胸怀,充分彰显了优秀文人的品质。令我感激不尽!柳泉之水,满井之恩,难忘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华夏孝文化淄川采风笔会,浓浓的文学味道,芬芳馥郁,沁人心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7-8-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