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边缘-塔斯曼冰川之旅

张焰 Yan Zhang

<h3>“Great things are done when men and mountains meet.” - William Blakes</h3><h3><br></h3><h3><br></h3> <h3>2017年5月15日下午4时半,特雷弗,桑德拉和我一行三人, 在经过7个多小时的跋涉穿越之后,最后小心地通过了塔斯曼冰川的冰布(Icefall)地带,在大风中我们登上了前来接应的直升机。至此,历时4天的塔斯曼冰川攀登之旅终于画上了句号。</h3><h3><br /></h3><h3>目录</h3><h3><br /></h3><h3>1 攀登者的视野 - 作品欣赏</h3><h3>2 塔斯曼冰川-新西兰冰川之最</h3><h3>3 冰川攀登与穿越</h3><h3>4 后记</h3><h3><br /></h3><h3>1. 攀登者的视野 - 作品欣赏<br /></h3><h3><br /></h3><h3>置身于冰川环绕的高山之中,才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身临其境",也才能获得攀登者的视野。由于塔斯曼冰川地貌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因此,这下面的几乎每一幅塔斯曼冰川摄影作品,都展现了它那难以重复的独特风采。</h3><h3><br /></h3><h3>在我的整个拍摄过程中,绝大多数都在绳索的保护之下完成。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向导特雷弗和登山伙伴桑德拉。</h3><h3><br /></h3> <h3>P1: 冰川之光</h3> <h3>P2: 冰之美</h3> <h3>P3: 塔斯曼冰川</h3> <h3>P4: 冰川黎明</h3> <h3>P5: 冰峰</h3> <h3>P6: 库克山峰-它的west face只有从塔斯曼冰川方向才能看到</h3> <h3>P7: 日出</h3> <h3>P8: 光与影</h3> <h3>P9: 痕迹-我们穿越冰布的足迹从直升机上依然清晰可见</h3> <h3>P10: 冰川落日</h3> <h3>P11 冰之美 II</h3> <h3><br></h3><h3>2. 塔斯曼冰川-新西兰冰川之最</h3><h3><br></h3><h3>塔斯曼冰川位于新西兰库克山脉国家公园的西部边缘,长24公里, 宽4公里,厚度达600米,是新西兰目前最大的冰川带。它那险峻多变的冰川构造和高峰林立的山脉使之成为新西兰南部高山最为壮观的自然风光。它不仅是广大登山爱好者的探险之地,更成为世界上为攀登喜马拉雅山脉而准备的著名技术训练基地之一,那些职业的新西兰登山者几乎都是从这里走向喜马拉雅。</h3> <h3>塔斯曼冰川全貌</h3> <h3>从库克山脉国家公园内,人们需要经过两天的艰难徒步和冰川穿越,才能从海拔700米的塔斯曼峡谷到达2300米的塔斯曼马鞍地 (Tasman Saddle), 那里是整个塔斯曼冰川的核心地段,四周被高耸险峻的雪山和冰川环绕,冰雪覆盖的地面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冰缝。 在塔斯曼马鞍地,有两个重要的高山小屋 - 塔斯曼马鞍小屋和科尔曼小屋,专门为登山者所建, 这为安全地攀登和探索塔斯曼冰川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h3> <h3>塔斯曼马鞍小屋</h3> <h3>虽然塔斯曼冰川是新西兰著名的登山地,各项配套设施都相对完善,但它依然是新西兰高危险性的高山区域之一,山难时有发生。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9月16日,三个澳大利亚资深登山者在从直升机降落地到塔斯曼马鞍小屋的仅10分钟的穿越中,由于没有实施任何保护措施,导致其中一人因为大面积的雪缘坍塌,坠下150米深的悬崖身亡。</h3><h3><br></h3><h3>这里是具体报道:</h3> <h3>科尔曼小屋-从直升机上我们才可以平视建在悬崖上的科尔曼小屋,我们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清晰可见。</h3><h3><br></h3><h3><br></h3> <h3>3. 冰川攀登与穿越</h3><h3><br></h3><h3>早在一年前,我就有了攀登塔斯曼冰川的打算,其中2827米高,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霍克斯塔是塔斯曼冰川地区的最高冰峰,对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由于我的登山伙伴马克已于2016年离开新西兰,远征美洲大陆探险三年,我第一次决定寻求专业向导来完成这次高山之旅。经过一番努力,我联系到了新西兰职业登山家同时持有国际登山向导协会IFMGA最高级别证书的特雷弗。</h3> <h3>新西兰职业登山家特雷弗</h3> <h3>和特雷弗的交流非常顺利,他在了解了我的新西兰登山经历之后,告诉我说5月的塔斯曼冰川已经开始进入冬季的不稳定期,新的冰缝已经形成,而4/5月间的高山暴风雪将会把许多新老冰缝覆盖住,这些都会增加在冰川上的行走和攀登的难度和潜在危险。 为了安全,他建议采用三人结组的方式进行攀登。我知道三人结组通常是冰川行走最为安全的方式,当即表示同意。这样,他特别邀请了他的同事德国籍新西兰女职业攀岩者桑德拉与我们一起同行。</h3><h3><br></h3> <h3><i>第一天: 2017年5月12日 (等待)</i></h3><h3><br></h3><h3>我们原定的攀登开始日期为5月10日。这天早上8:30, 我准时来到预定的会面地点,特雷弗早已在那里等我,但却不见桑德拉的身影。一见面,特雷弗就对我说:“抱歉,今天和明后两天我们估计不能成行了,山上大风大雪,直升机无法在冰川降落。” </h3><h3><br></h3><h3>他打开电脑,给我展示了新西兰的卫星云图,详细给我讲解近几天的塔斯曼冰川地区的天气变化走向。根据预报,12号天气应该不错。这样我们商定延期到12号上山。</h3><h3><br></h3><h3>在新西兰高山俱乐部客栈无所事事地呆了两天之后,12号早上8点,我准时 和特雷弗及桑德拉会面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桑德拉:不到40岁,近185cm的身高,比特雷弗还高出半头,一副运动员的修长身材。我们简单寒暄后,我问特雷弗天气如何。他有些无奈地说,刚给直升机场打了电话,今天上午塔斯曼冰川的天气不够稳定,无法按计划起飞,我们先等到11点再看情况。</h3> <h3>女职业攀岩手桑德拉</h3> <h3>看到我一脸失望的表情,特雷弗说我们上午可以练习一下攀岩和冰缝救援技术。这样我们一行开车前往库克山入口处的一个著名的近100米高的绝壁石墙,练习攀岩。我记得还是在2014年上登山训练班时,我和南澳小伙汤姆在登山老师戴维的带领下到这同一地点学习过实地攀岩。我已有几年没进行过户外攀岩,很多绳索基本要领都忘的差不多了。好在复习起来还是很快,belay, abseil的技术也很快熟悉起来,经过三个连续的belay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手臂和手指力量比几年前强了许多。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攀岩之后,我们回到基地。特雷弗联系直升机场,得到的回复是上面天气还是不行,还需要再等到下午两点,看看情况。</h3><h3><br></h3><h3>我们三人一起简单地吃过午饭后,特雷弗就开始了冰缝救援的示范。这真是一个极为精巧的绳索技术;在冰川行走时,登山者除了使用传统的绳索结组外,每人还在自身的harness和绳索上挂上一长一短两条额外的绳索套,而这两条绳索套在登山者掉入冰缝之后,就成了救命的belay装置了,登山者可以自己从冰缝里通过这个简易的belay装置爬出冰峰,不过前提是冰缝上面必须有另一人作为belay的上端。这也是为什么冰川行走必须至少两人一组的原因。我在特雷弗的指导下,反复操练了几次,直到获得他的肯定。</h3><h3><br></h3><h3>这个冰缝绳索救援技术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被广泛采用的。这让我想起了乔.辛普森那本著名的《触摸真空》(Touching the Void),如果当年他随身携带了这样的belay绳索套,我们今天知道的也许将是另一个结果了。练习完毕,已是下午两点多,直升机场来的天气消息依然不容乐观:冰川上依然风大。我们都知道今天已经无法上山了。特雷弗让我回高山俱乐部客栈休息,明天再说。我问:“如果明天天气还是不行,咋办?”他没有正面回答我,说:“我们明天再说吧。”</h3> <h3>12日一整天,低空云层布满山脉,直升机无法在塔斯曼冰川上降落。</h3> <h3><i>第二天: 2017年5月13日(登顶)</i></h3><h3><br /></h3><h3>12日的后半天,我在焦急不安中渡过。我5月16日必须回悉尼,如果12号之后一两天里依然不能上山,我这次的整个登山计划就泡汤了。不过,理智告诉自己必须耐心等待,除此之外,没有选择。晚餐时间我自己在客栈做饭吃。席间,我对客栈经理西蒙表达了我的焦虑情绪。我通过马克和西蒙认识有两年多了-这个昔日的新西兰职业登山者因身体原因,几年前已不再登山,而是成为了这个高山俱乐部客栈的经理。自去年马克远征美洲,我这已是第三次单独来客栈住宿,每次西蒙都对我照顾有加,只要有空房,就给我分配一个单间,却只收我一个床位的钱。看到我的不安,西蒙安慰我说:"不用担心,明天你会有好运气的。"</h3><h3><br /></h3><h3>晚上睡前,按习惯,我把第二天需要上山的所有行装从头到尾又认真核实了一遍。这却一个是难眠之夜。这晚每隔两小时我就起来一次,跑到屋外看看天空:云层越来越厚,我也是越加失望。</h3><h3><br /></h3><h3>13日早上5点30分左右,天依然很黑,我再次出门查看,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奇迹出现了,漫天的云层已经几乎了无踪影。我立即起床,洗漱完毕之后,就去厨房做早餐。这时西蒙也进来了,见到我就高声说到:"你的运气真好,Yan!"</h3><h3><br /></h3><h3>一切来的如此迅速。两小时后,特雷弗,桑德拉和我已经登上直升机,9点半我们就在2300米高的塔斯曼马鞍小屋附近着陆了。随着直升机的离去,我这才意识到我们现在已经置身与一个完全不同的冰川世界。</h3> <h3>我们的直升机接近塔斯曼冰川</h3> <h3>由于这次乘直升机到达塔斯曼冰川,我不仅节省了路上的来回4天的时间,而且我带了两个包,加上登山装备,有近三十公斤的物品和食物。我们分两趟将随身的全部物资运送到塔斯曼马鞍小屋。</h3><h3><br /></h3><h3>在小屋休息片刻,喝了热咖啡之后,我们于10:30开始向霍克斯塔挺进。此时的塔斯曼冰川,虽然有风,但天空清朗,对我们攀登非常有利。特雷弗预计我们需要7小时左右完成这次500米垂直升高的冰川攀登。从塔斯曼马鞍小屋,我们需要穿过大片的冰缝地带,绕过一个巨大的冰墙,再沿着一条约45度左右的雪峰脊背而上,最后到达霍克斯塔顶部。</h3> <h3>我们绕过冰缝</h3> <h3>我们三人结组,特雷弗领头,桑德拉走最后,我在最安全的中间位子,每人之间的绳距8米。我们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两个小时后,我们顺利穿过了冰缝地带,到达了冰墙边缘。稍加休整后,特雷弗要求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穿过冰墙。冰墙高20米,向内倾斜,走在下面有着强烈的压迫感。特雷弗说虽然这个冰墙目前没有坍塌的危险, 我们仍然需要最快穿越过去,绝对不能在下面停留。</h3> <h3>攀登路上一处主要的冰墙障碍</h3> <h3>穿越冰墙之后需要登上的一个雪脊</h3> <h3>穿过冰墙之后,我们就是在半尺深的雪脊上一路向上攀登,这让我感觉到了吃力。登的越高,风也越大。好在我的背包仅装了一部D810相机,两个镜头以及两件衣服和一些吃的, 加上随身携带的登山装备,也不过12-13公斤。过了一会儿之后,我渐渐地适应过来,我们三人的步伐也变得协调一致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终于登上了霍克斯塔。</h3> <h3>沿着雪脊攀登</h3> <h3>接近顶峰</h3> <h3>站在2827米的霍克斯塔顶峰,我看到四周群山起伏,远方的西海岸也赫然进入视野。这样的兴奋心情难以用言语表达。这也是我至今在新西兰登上的最高山峰。</h3> <h3>登上2827米的霍克斯塔顶峰</h3> <h3>我们在山顶吃过简单的中饭,没有过久停留,很快就开始了下撤。也许是成功登顶带来的兴奋,一路上,我没觉得太过疲劳,我们在返回的途中没有停留,最终在太阳下山之前回到了塔斯曼马鞍小屋。全程我们用了6小时完成这次攀登,比预期的快了1小时。</h3> <h3>下撤</h3> <h3><i>第三天: 2017年5月14日(见证)</i></h3><h3><br /></h3><h3>14日凌晨3点50分,我们三人准时起床,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喝过咖啡,穿戴好登山装备,系好安全带, 5点出发了。 离日出还有近三个小时,加上天空布满了云层, 雪地的能见度不高,风也很大。我们的目标是东面的塔斯曼马鞍地,这与我们昨天行走的方向正好相反。</h3><h3><br /></h3><h3>塔斯曼马鞍地虽然不是很陡,但这个方向的积雪较深,加上沿途有很多冰缝和大风,我们的行走速度很慢。这次的三人结组,我走最后,桑德拉走中间,特雷弗还是在前面开路。一路上,他不停地叮嘱我们避开一些隐藏在积雪下的冰缝。突然,特雷弗大喊了一声:"冰缝!"原来,他的一只腿踏入了一个被积雪覆盖的冰缝边缘。听到喊声,桑德拉和我同时倒地,将冰镐牢牢地插入雪地里。我们看到特雷弗的一条腿已经陷在冰缝里,但他很快就爬了起来,有惊无险,我们又继续前行。过后我问特雷弗,这样的地方是否能一个人来,他回答说绝对不行,且同伴必须有熟练的冰缝救援技术。</h3><h3><br /></h3><h3>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雪地冰川行走,我们在6点半到达了塔斯曼马鞍地。这是一个面向东方的山口,脚下是近1000米深,部分被冰雪覆盖的悬崖峭壁,左边是一面近乎垂直的巨大冰墙,右边是一座高度大约为3000米的岩石山峰, 前方山峰林立,其中2700米的波德里克雪峰最为突出。</h3><h3><br /></h3><h3>此时的塔斯曼马鞍山口是乱云飞渡,狂风大作,天边已经开始有了亮光。我开始寻找拍摄点。特雷弗嘱咐我不可靠近冰川边缘,因为下面没有支撑,在重力的作用下随时可能坍塌。同时他让桑德拉与他一起在我身后7-8米的地方为我固定好绳索,但留出10多米的绳距让我有一定的活动空间。</h3><h3><br /></h3><h3>没有多久,太阳渐渐升起,天空开始急剧地变化,在狂风之下,地面的积雪漫天飞舞,一副波澜壮阔的冰川日出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同时用D810和GoPro 视频拍摄下了这一难忘的画面。</h3><h3><br /></h3><h3>这正是见证冰川之光的时刻!</h3> <h3>见证冰川之光</h3> <h3>冰川日出</h3> <h3>拍摄完成之后,我们没有回塔斯曼马鞍小屋,而是转道向另一方向的科尔曼小屋挺进。科尔曼小屋建立在2400米高的悬崖上,海拔比塔斯曼马鞍小屋高出100米,距离塔斯曼马鞍地较近。我们决定这晚住在科尔曼小屋。 为此,我们先从塔斯曼马鞍地穿越冰川到达科尔曼小屋,将随身背的物品包括我的相机脚架等留在小屋里,再返回到塔斯曼马鞍小屋,在那里吃过中饭,又将余下的全部物品背到科尔曼小屋。当我们完成这一运送行动后,已是下午3点了。</h3> <h3>走向悬崖上的科尔曼小屋</h3> <h3>在余下的时间里,我们很放松,一起喝咖啡聊天。我也有机会了解特雷弗的登山经历。特雷弗属于大气晚成,30多岁才成为职业登山向导,但目前却是新西兰不到40个拥有国际登山向导最高级别的登山向导之一。60多岁的他,看上去只有50出头的样子。他的身材不是很高,但在极限条件下曾负重50公斤上山,令人难以想象。他的登山足迹遍及新西兰,欧洲,印度以及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地区。</h3><h3><br /></h3><h3>目前他除了在新西兰做登山向导外,还同时为一家瑞士登山公司做向导,在印度和尼泊尔喜马拉雅工作。在特雷弗的30年登山生涯中,经历了无数的险情。他说从危险概率上看,他也许早就该丧生高山了,能活到现在,全靠运气。不过从我这两天的观察,这并非运气。特雷弗是一位极为谨慎的登山家,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发展出不少自己的登山规则,比如他反对一般人时常用到的短绳结组技术;在我们攀登和穿越途中,任何时候都不会解除三人结组,直到安全回到小屋 。</h3> <h3>科尔曼小屋内</h3> <h3><i>第四天: 2017年5月15日(穿越)</i></h3><h3><br /></h3><h3>这是我们的最后一天。按计划,我们今天先攀登塔斯曼冰川的第二高峰-2699米的艾尔门山, 然后穿越冰布,最后在那里等待直升机来接应我们下山。</h3><h3><br /></h3><h3>早上5点起床,我一人在科尔曼小屋周边拍摄。头天晚上我专门告诉特雷弗和桑德拉,早上不用起来陪我。这里有两个视角非常震撼,然而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出于安全考虑,我还是放弃了那两个角度的拍摄。</h3><h3><br /></h3><h3>这天塔斯曼冰川天气晴朗,天高云淡。早饭之后,特雷弗要求我们把全部行装都背到山下,这样,在登完艾尔门山之后,我们就不用再爬上陡峭的科尔曼小屋所在地了取行李了,而是可以直接穿越冰布,最后到达直升机接应地点。</h3><h3><br /></h3><h3>我们三人的行李都不少,将需要运两趟的行李一次背至下山,还真有些不容易。最后,我总算想办法将小包扎在大背包的外面,可以一次把所有行李都背起来,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山上背近30公斤的backpack,感觉还是可以承受。</h3> <h3>我们每人都是超负重走下科尔曼小屋的山坡</h3> <h3>穿戴好安全带(harness)和冰鞋,挂好绳索,背上背包,拿上冰镐之后,特雷弗又将我和桑德拉的安全绳索仔细检查了一遍,就上路了。我们还是三人结组,一步一步向山下走去,在接近冰缝密布的地带,我们卸下行装,挖了一个大雪坑,将大件行装埋入坑中,同时插入两个登山杖作为记号。这样,我们轻装上阵,向艾尔门峰方向挺进。</h3> <h3>途中</h3> <h3>攀登艾尔门峰有两条线,一个是从北面,通过belay, 用绳索垂直攀登而上;另一条线是绕到西面,沿着较缓的雪脊上去,不需要belay,但路程较远。我们打算先尝试第一条线路。上午11点多,我们到达北线终点,山峰就在眼前。然而,特雷弗在查看了冰壁之后,认为目前的冰墙不够稳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寻找搭建稳定的ice screw belay的点,他估计我们需要3小时完成登顶,而接应我们下山的直升机在下午4点半到达,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赶到登机地点。</h3> <h3>穿越冰缝地带</h3> <h3>这样,我们只能尝试从西线方向攀登,路程虽远些,但不需要ice screw belay。我们转向西线,在倾斜的雪脊上行走。这边积雪不是很厚,行走并不太困难。一个小时后,我们接近了最后的雪脊线,山峰也出现在我们对面,但我们面前出现了大片的冰缝带,挡住了我们的路线。</h3> <h3>穿越 </h3> <h3>在特雷弗的带领下,我们尝试了几个方向,试图穿过冰缝区域,都没有成功。最后,特雷弗说:"往常这条线上的冰缝并没有这么密集,现在看来我们只能放弃登顶了。"我和桑德拉表示听从特雷弗的安排。这样,我们又一起沿着来的路线,一路下坡,一个半小时后,又回到了科尔曼小屋山脚下。我们从雪地里扒出全部行装,重新打包之后,我们每人都超负重地背起所有行装,缓慢地向冰瀑(Icefall)方向走去。</h3> <h3>冰瀑地带,有许多冰塔与冰洞链接在一起</h3> <h3>在此地作短暂的休整</h3> <h3>冰瀑 (Icefall) 也是塔斯曼冰川的一个重要地域,那里不仅冰缝和冰洞密布,且有许多由大块的悬冰叠加而成的冰塔,十分险峻。当我们到达冰布后,卸下重装,开始 在冰布中穿行,也进入了几个大的冰洞。期间特雷弗给我们讲解了不少有关冰洞和冰布的知识,受益不浅。</h3> <h3>冰布</h3> <h3>冰布地带</h3> <h3>我们最终顺利穿越冰布,按时到达了直升机接应地点。</h3> <h3>塔斯曼冰川Topo 地图。红线纪录了我们这次的活动路线。</h3> <h3>4. 后记</h3><h3><br></h3><h3>英国登山传奇塔斯克说过,山是一所困难的学校,由于一些难以言喻的原因,我们不可救药地反复回到这里来。对我而言,高山这所学校给了我心灵的彻底自由,她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里。。。</h3><h3><br></h3><h3>现在我又恢复了每天的gym训练,只不过增加了一些更有针对性的项目,也添加了几样硬件装备,期待着下一次与高山的相遇。</h3>

塔斯曼

冰川

特雷

我们

冰缝

小屋

桑德拉

登山

攀登

科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