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直隶总督署里的公生明坊一砖一瓦都有廉政故事

祥雨润禾

<h3><br></h3><h3><br></h3><h3><br></h3><h3>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h3><div>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直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才废止。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div><div>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h3>横跨清朝182年,直隶总督署建筑群是一座蕴含着丰富廉政文化资源的宝库,“公生明”坊最具代表性。</h3><h3><br></h3> <h3><br></h3><h3>《居官八约》“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h3><h3><br></h3> <h3><br></h3><h3>意思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对同僚尊重而不自高自大;不争权夺势;不追逐功名;办事务求兴利除弊;说话务求简明扼要;不结党营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保持清政廉明。</h3><h3><br></h3><h3>《居官八约》内容不长,仅有短短的42个字,但却概括了事君、共人、避争、藏功、止事、要言、守独、清廉等非常丰富的内容,被后人看成是为官做人的八项基本原则。</h3><h3><br></h3> <h3><br></h3><h3>为了适应当前的廉政教育,该景点还专门建立了以“弘扬廉政文化,传承执政文明,传递官场正能量”为主题的展区。旨在通过展示官场文化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务实清廉的优秀传统,倡导为官有责、为官负责、为官尽责的官场精神。</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