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预谋了近一个礼拜的爬山计划,因为天气下雨拖延至29号才得以实行。起点:海陀村。这张油松照片是在村头拍的。树是村里老李家的,老李今年年庚55岁,据说这棵油松还是老李的爷爷种下的,算来也有近百年历史了。</h3> <h3>从油松往前20米,是平北抗日战争根据地纪念碑。海陀山村是平北抗日指挥中心,从1940年到1945年及解放期间,平北党政军机关常驻这里,平北军分区主要领导多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他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不少优秀指挥员牺牲在海陀山区。建国后有十多位将军从这里走出,他们的英雄事迹在革命老区广为传颂。</h3> <h3>从海陀山村至山脚下有1.6公里公路,真正的驴友们都是背包步行。我们就懒了些,车子送我们到山脚。</h3> <h3>山高人为本,这块石碑就是登上海陀山的起点站了。</h3> <h3>闻到阵阵香味,Q仔馋了,还没开始使劲爬山就先使劲吃上了。10元一碗的青菜鸡蛋炒面,不贵味道还不错。</h3> <h3>路边歇息的大爷午餐也是吃的这面。旁边的马骡是他维持生计的劳动力,骡子负责帮有需要的游客驮背包上山,根据货物的大小重量,收费300至400之间。</h3> <h3>拉完货正下山的马帮大爷</h3> <h3>正揽了笔生意的马帮人</h3> <h3>走了一截还算平整的石子小路,途径这块大石不久,脚下的路就是最原始的泥土路了。称它为路,也只是爬山的游客多了,愣是踏出了一条泥泞小槽,这要是下雨,可想而知该有多难行走。难怪之前,Q爸担心路没干透,不顾我们急切爬山的心情,不让冒然进山。</h3> <h3>Q仔一路都在我的前头,担心他摔跤,喊他慢点等等我,越喊越快,幸亏有小战士陪同紧跟着他。</h3> <h3>出门匆忙,没有带运动鞋。觉得这皮鞋跟也还不算高,任性地穿着它开始登山之旅了。路上遇到好几个惊呼"高跟鞋"的人。</h3> <h3>走了快一个小时,终于看到了一股清流。溪水冰凉刺骨,捧一把洗了洗脸,顿时感觉人精神了。</h3> <h3>许多游客在溪水边停留歇息。</h3> <h3>一路遇到许多这样背负重袱的游客,背后背着的是他们露营的帐篷、食物和水。路越来越陡峭,几乎有60度的坡,我是轻松上阵,仅仅挂了部相机。他们就没那么轻松了,后面几十斤的惯性重量压得人不得不弯腰驼背,有的地方实在陡峭,人只能匍匐爬行。</h3> <h3>据说,这是上周一个宠物团队上山留下的。想想近百号人几十条狗一同上山露营,场面一定壮观有趣。</h3> <h3>一路都有这样的标记,北京蓝天救援队的施救热线。与同行人开玩笑说,如果我遇险了,我只打平安公司95511的电话请求救援。他们会在最快的时间出现实施救援的,我的车主卡意外身价及寿险加起来有300多万保额。</h3> <h3>这是正常角度站立手机拍的,看这角度,能想象路有多陡峭吗?</h3> <h3>累惨了的女驴友,但是脸上只有开心快乐!</h3> <h3>到达第二个平台处的风景</h3> <h3>快及山顶时,眼前的景色完全另一个风格。映入眼帘的只有一个色调:灰色。树枝全部枯萎,地上是厚厚的落叶垒高的地毯,走在上面,让人摇摇晃晃、巍巍颤颤。</h3> <h3>Q仔不小心自己的登山杖戳到了自己的脚!哭完仍然坚定自己爬到山顶。</h3> <h3>山上的战士兄弟接到了我们。</h3> <h3>即将上山,这里的工人正在作业拉网。这里是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滑雪基地,现在都开始动工了。</h3> <h3>另一边正在修上山的路,以后,上山就可以直接开车抵达了。</h3> <h3>终于抵达山顶,露出许多色彩斑斓的帐篷顶!</h3> <h3>这是山顶的帐篷超市,当地老百姓经营。他们于周五将东西拖上山顶,与游客一样露营在此,直到游客都散去,他们就下山回家。</h3> <h3>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h3><div>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div><div>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div><div>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iv> <h3>一片帐篷的海洋!</h3> <h3>我的小模特!</h3> <h3>小模特Q仔的佳作</h3> <h3>帐篷海洋的边边上有这样三个军绿色大帐篷特别扎眼,走过去了解得知,这是工棚。就是负责扎防护网的工人们吃饭住宿的地方。三十多号人的起居饮食就在这三个大工棚里解决。</h3> <h3>上山沿途采摘的各种花儿,此刻成了最好的自拍道具。一旁的游客们还借了去。</h3> <h3>与我一同上得高山见云雾的还有我家代理的八斗味小零嘴,此刻,歇息下来,来二包笋片、辣子鸡。那酸爽劲可不是一般的美哉!</h3> <h3>正在使劲生火的游客!</h3> <h3>就着烟熏雾燎,越发的景美!</h3> <h3>瞧,这位仁兄多么怡然自娱,当年乾隆游江南的畅爽也不过如此,此刻这位仁兄也就差一边来一位摇着蒲扇的宫女在旁侍候着了。</h3> <h3>几位游客背后的钢柱子就是即将围网的范畴。我站着的这边就是属于军营禁止涉足范围了。过几日,游客们便不能自由过来这边山了。后面的大山坡,就是冬奥运的滑雪基地,不久便要动工修建了。</h3> <h3>山高人为峰,瞧这一老一少爷孙俩,照样一览无遗脚下美景!</h3> <h3>许多这样的小朋友爬上山顶,因为他们有热爱生活、钟情户外的长亲们带领、熏陶。将来,他们登的山会更高,望的天地会更远!</h3> <h3>宠物狗狗也爬上山顶</h3> <h3>帮助马帮主人完成一趟上山任务的白龙马,悠闲自得地享受着云端上的仙草美味!</h3> <h3>山顶的烟雾信号塔,有点类似古代边防兵发现敌情在烽火台点燃的狼烟信号。</h3> <h3>借我采摘的野花拍照的朋友们,回馈了一顿丰富美味的自助晚餐与我们。</h3> <h3>咋看,背后的滚滚云层是不是也挺有白雪皑皑的错觉。</h3> <h3>夜晚的帐篷,别有另一番星辰美景!忘了,是在云端,还是在瑶池!</h3> <h3>模糊不清的这一片灯火辉煌,便是山那边的延庆市了。</h3> <h3>随着战士一路往山对面的哨所走去,帐篷灯火越来越暗,远远似蜡光。</h3> <h3>这是去到哨所,途径的一个单独的帐篷,位置离热闹大场面相隔了一个小山头。 </h3><h3>寒商动清闺,</h3><h3>孤灯暖幽幔。</h3><h3>耿介繁虑积,</h3><h3>展转长宵半</h3><h3>晚上路过也是拍了照的,距离太远,灯光太弱,成了废片。很想就近,又怕惊扰他人。这是去时天色还早拍下的</h3> <h3>一个二层不大的小哨所,据说花费100多万。一砖一瓦从山下用马骡拖上来,实属不易。目前通电未通水,战士们值勤站岗辛苦自然,轮班换岗要爬2千多海拔的山林。这就是和平年代我们可爱可敬的祖国的兵,所付出的我们看不见的血和汗。</h3> <h3>在这,Q仔你用一泡尿记下了你曾到此一游。收着,记得相机留下了不少你银河倒泻的身影。给你攒着出专辑。😜</h3> <h3>没有水,哨所简单吃了点面,又回到唯有4G信号的我们的帐篷里。</h3> <h3>烛火又亮了!</h3> <h3>远远就闻得歌声阵阵!</h3> <h3>这里汇聚了北京的、赤城的、延庆三条线路上山来的游客。晚上的山顶异常热闹,有做游戏的、有涮羊肉烤串的、有放投影K歌的。有小孩、有青年男女、也有60多岁的老两口,还有宠物狗。</h3> <h3>这群年轻人,投影仪架上,麦克风k歌。歌声欢畅燎亮,一阵阵波向丛林,明天的花草树木约摸着都会加速生长!</h3> <h3>全部都成群结队的,Q爸任务在身,不能随同。唯有我和儿子无组织无队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玩性,看见哪里热闹,往哪里钻。分分钟融入别人的团队,游戏就参与上了。他们正玩数字游戏7的倍数,Q仔哪懂。输了要表演节目,没想到站在20几人围成的圈中央,小子一点也不怯场,高声燎亮地来了首《假行僧》,一听歌名,我连否定,就是我喜欢听,他在车上听过几次,担心没有伴奏,歌词记不住冷场,谁曾想,人家唱得还挺像那么回事。</h3> <h3>《假行僧》: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北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却不知道我是谁。假如你看我有点累,就请你给我倒碗水,假如你已经爱上我,就请你吻我的嘴!</h3> <h3>在我们帐篷前不远处,两个游客独自一旁烧着篝火,聊着些男人们的话题。风高月朦胧,青烟四起,与一旁热闹嘈杂的五彩摇曳相晖映,这又是另一番唯美。忍不住,挎着相机去拍了下来。</h3> <h3>回到帐篷,小子平板玩得正欢。督促睡下,怕错过早上的日出,定了4点半的闹钟,谁知道,3点就听得外面窸窸窣窣,阵阵帐篷拉链关关合合作响,看了看,离日出还早着呢,但是躺下也没有睡着了。半夜气温低到只有5、6度样子,全部衣服裹上,绻缩在睡袋里还是不够暖和。</h3> <h3>但是,半夜的忍耐是值得的,看到太阳一点一点升起,阳光逐渐爬上一片又一片云层,再俯视亲吻脚下的每一寸草地。大地只是周而复始让万物就寝又复苏。可当人们最靠近它的时候,就成了最虔诚的信仰徒。就着最新鲜的万丈光芒,雀跃着,各种尽情的摆拍。</h3> <h3>第二天,领导们也上山来巡视。于是和大队伍一块下山。现在才知,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特别我脚上这高跟皮鞋。上山有跟垫着,还不觉得难受。下山要了命了,掉队最后一个,儿子体贴,将登山杖给了我。一路狼狈不堪,忍痛下山。大伙都在前头老大截,想拍张正面照片也是痴心,这张片片算是比较满意的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