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葡萄牙共和国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除本土外,大西洋的亚速群岛与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领土。面积9.22万平方公里,人口1050万。</h3><h3> 16世纪起葡萄牙已成海上强国,16---18世纪,葡萄牙与西班牙成为影响世界的最强大的全球性帝国,葡萄牙曾占有世界53个国家的殖民地将近600年,葡语成为世界第八大语言。</h3> <h3> 一、 罗卡角</h3><h3> 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端。它是葡萄牙国境内毗邻大西洋的一个海角,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辛特拉山地的西端,距里斯本约40公里。</h3><h3> 被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h3> <h3>曙光微熙 太阳欲跃 驴友出征</h3> <h3>罗卡角面向大西洋的十字架纪念碑。</h3> <h3>灯塔与石碑。</h3><h3>石碑上以葡萄牙语书写“陆止于此,海始于斯”。</h3> <h3>风在吼!浪在啸!扭曲身躯也得拍2张</h3> <h3>惊涛骇浪来吧!</h3> <h3>险境在头上!还是在脚下?</h3> <h3>峻峰上的神侣!瞧瞧认识吗?</h3> <h3> 二、里斯本。</h3><h3> 葡萄牙首都,政治文化中心,风光秀丽的滨海城市。</h3><h3> 位于葡萄牙中南部大西洋沿岸,坐落于特茹河入海口北的七个山丘上,故有“七丘之城”之称,城北为辛特拉山。面积84.6平方公里,人口55万。</h3> <h3> (一)、贝伦塔Torre de Belem</h3><h3> 位于里斯本特拉茹河北岸,如同纽约入港处的自由女神像一样,如大力神般傲然耸立在里斯本入港处。</h3><h3> 贝伦塔建于1515--1521年,当时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的防御计划的一部份,同时也是为纪念里斯本“主保圣徒”圣-文森特而建。</h3><h3> 塔共5层,外观雕刻深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设计大师弗朗西斯科-德-阿鲁达使用摩尔人与阿拉伯人的艺术元素的建筑风格,是葡萄牙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建筑。</h3><h3> 外形象碉堡,塔身全部用大理石建成,作为灯塔引船入港。</h3><h3> 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 <h3> 据史料记载,许多航海家前仆后继的海洋探险船队都是从这里出发,其中包括葡萄牙人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由此打开欧洲--印度商贸之门。还有麦哲伦的证明“地球是圆的”环球航行。</h3> <h3> (二)、 4.25大桥</h3><h3> 1966年建成,世界第三长悬索桥,全长2278米。原以葡萄牙独裁者Salazar名命名,1974.4.25发生了推翻独裁者的“丁香革命”,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而改名。</h3> <h3> (三) 航海纪念碑。</h3><h3> 1960年为纪念航海家亨利王子(1394----1460)逝世500周年而建。</h3><h3> 外形如一艘展开巨帆的船只,碑上刻有亨利站立船头,80名随员与水手排列于后的雕像,以纪念葡萄牙300年来开拓海洋的历史,碑前地上有一幅世界地图刻有发现的新大陆日期。</h3><h3> </h3> <h3>兴趣盎然的游客</h3> <h3>仰视且留影</h3> <h3>(四) 热罗尼姆斯修道院,</h3><div> 又名圣哲罗姆派修道院,1450年建(老)圣哲罗姆修道院,1502年建新院以纪念航海家达-伽马从印度成功返回,后渐渐演变成出海远航海员祈祷用教堂。</div><div> 它是曼努埃尔建筑风格中最成功一例。1983年与贝伦塔同时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div> <h3> 三、 埃武拉</h3><h3> 位于葡萄牙中南部的著名历史古城,始建于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后被西哥特人及摩尔人占领,城市扩大,建筑风格出现哥特式及阿拉伯式。1986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3> <h3>(一)埃武拉市希拉尔多广场。</h3> <h3>乘坐观光马车的游客</h3> <h3>适逢葡萄牙国庆,三支市民乐队在广场轮番比试表演。</h3> <h3>着民族服装的民间歌咏队</h3> <h3>电视台采访民间歌手</h3> <h3>猜测:此美女是当地社区文化娱乐的领军者或许是音乐人兼指导?</h3> <h3>(二) 埃武拉街景</h3> <h3>问路,用英语还是葡语交流?哈哈!</h3> <h3>(三) 黛安娜神庙遗址</h3> <h3>幽静的小街</h3> <h3>(四) 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h3><h3>这是一座哥特式、曼努埃尔式、巴洛克式各种风格完美结合的建筑,前后历时30年于1510年建成。当时作为皇族的祈祷堂。</h3> <h3>教堂内陈列的宗教收藏品</h3> <h3> 人骨教堂</h3><h3> 教堂的西厅就是埃武拉声名远扬的“人骨教堂”,于16世纪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收揽的一座骷髅小教堂。</h3><h3> 14世纪一场黑死病及15世纪的战乱使埃武拉死亡3万多人,大量的尸骨需要处理,埃武拉人以务实的态度处理人骨,把人骨作为死亡的纪念品汇集数千具人骨。</h3><h3> 此教堂是以人骨构造及特点而设计建造,教堂内的墙壁与8根立柱都由人骨及头颅骨叠筑而成。</h3><h3> 教堂门口题词:we bone hera for yours await. 警示人们:世人无论贫富,死后也就一堆白骨。</h3><h3> 据说世界上还有两个“人骨教堂”。一是捷克的霍拉小镇kutna Hora的“人骨教堂”,二是意大利罗马圣玛利亚教堂的“人骨教堂”。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哦。</h3><h3> </h3> <h3>教堂内可看到均以人骨、头颅骨的装饰。配上灯光不致于让人感觉毛骨悚然。</h3> <h3>人骨柱子</h3> <h3> 室内展示厅还存有一大一小两具干尸</h3><h3> 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盛衰及埃武拉人骨教堂警示人类乃至国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人类需要平等,国家需要和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