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9军司令部工作的那些岁月——之六:首次参加千里野营拉练

辰沙

69军军机关的千里野营拉练路线示意图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言</b></h1><div>50年前,我们69军及解放军各部队为了守护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雄赳赳气昂昂地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千里野营训练。</div><div>50年后,我怀揣着对肖选进军长、戴秉孚政委、唐绍良副参谋长、张力处长和王忠泉副处长(1975年任处长)等各位老领导和所有老战友的崇敬之情和怀念之心,用“美篇”对当年的壮景,进行再现和展示。<br></div><div>本美篇制作于2017.8,在我们69军第一次千里野营拉练50周年之际,我再次对其进行了加工和补充。并再次转发给战友们。以纪念我们的峥嵘岁月。</div><div>本美篇中的一些照片是在网上下载的,借用,以说明当时的情景。特此说明。,</div><div> 作者:沙寿臣 2021年2月1日</div><div><br></div> <h3></h3> <h3><p><br></p><p><br></p><p>我1968年大学毕业后,先在107师320团劳动锻炼了一年多。1970年2月正式入伍后,又到205师614团步兵8连阵地上下,锻炼了半年。然后正式分配到69军司令部工作。</p><p>1970年,我遇到并且参加了当年最大的军事行动是69军军机关的千里野营拉练。</p><p>具体时间发生在1970年12月16日至1971年2月15日。<br>当时,在69军的军机关(包括: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军直属队),上至头发花白的肖选进军长和戴秉孚政委,下至参谋、干事、助理员和军直属队的干部、战士,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参加了这次千里野营拉练。</p><p><br></p><p><br></p></h3> <h3>肖选进军长</h3> <h1><font color="#333333"><b>肖选进</b></font>(1920年-2011年),安徽省金寨县人。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增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011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h1> 戴秉孚政委 <h1><font color="#333333"><b>戴秉孚</b></font>(1919年-2015年),河北省任丘市人,1939年2月入伍,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指导员,秘书,六十六军政治部组织处处长,六十九军政治部副主任,陆军第一零七师政委,六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六十九军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2015年1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h1> <h3></h3> <h3><p><br></p><p><br></p><p>1969年3月2日,中苏边境珍宝岛事件后,毛泽东主席提出,“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打仗”。<br>1970年2月,毛主席在总参谋部关于部队野营训练的报告上批示:“这样训练好”。<br> 同年11月24日,毛主席对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作了批示,要求全军“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训练一次,每个军可分两批(或不分批),每批两个月,实行官兵团结、军民团结”。 并说:“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br></p></h3> 珍宝岛 <h3><p><br></p><p><br></p><p>我们69军军机关和直属队的千里野营拉练,从接到上级指示,到进行政治思想动员和单位、个人的物质准备,总共才用了一周的时间。</p></h3> 羊毛大头鞋 62式望远镜 图囊 <h3><p><br></p><p><br></p><p>千里野营拉练出发前,军司令部规定,所有参谋人员都要身着全副武装。</p><p>包括:2斤重的棉褥、4斤重的棉被、6斤重的皮大衣、2斤重的挎包、3斤重的大头鞋、近3斤的五四式手枪(+枪套+子弹)、4斤重的图囊(内装文件、资料、地图、指挥尺、指北针、彩色铅笔、手电筒等物)、2斤重的62式望远镜(+盒)、3斤重的米袋。总计29斤。</p><p>处长、副处长可以不背背包,只携带挎包、皮大衣、大头鞋、手枪、米袋。</p><p>副参谋长以上的首长,可以只携带挎包和手枪。</p><p><br></p></h3> 皮大衣 <h3><p><br></p><p><br></p><p>因为我是“新兵”,规定携带的东西,一点也不敢少。</p><p>而且,因为我主观上就想利用这个机会锻炼自己。所以,我也不想少带。</p></h3> <h3></h3> <h3><p><br></p><p><br></p><p>按常规要求,部队执行战备任务时,单兵自带的食品是“三生一熟”。</p><p>“三生”:即三天的生食,以大米为主;</p><p>“一熟”:即一天的熟食,以馒头为主。</p><p>对我们机关干部,没有按照单兵的要求。只带“三生”,没带“一熟”。</p><p>正常三餐,由炊事班保障。</p></h3> <h3><p><br></p><p><br></p><p>当时正值“三九”严寒的季节。</p><p>军长肖选进、政委戴秉孚动员说:我军在冬季最冷的几个月进行千里野营大拉练、大练兵,就是要围绕“吃、住、走、打”这四个环节,培养和检验部队在冬季严寒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以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p></h3> <h3><p><br></p><p><br></p><p>12月16日,是我们69军野营拉练的第一天。</p><p>这一天行军距离不长,才20多公里,我脚没打泡,就是肩膀压得疼。</p><p>军长肖选进、政委戴秉孚也和我们一起走,给我们做出了榜样。</p><p>行军中,我没做什么。到宿营点后,我注意发扬互助精神,吃住都能先人后己,照顾老同志。当天晚上,我在日记中写了6句七言诗,做为自己在野营拉练中行动的座佑铭:</p></h3> <h3></h3> <h3><p><br></p><p><br></p><p>12月17日,行军第二天,很累,特别是肩膀疼得厉害。但我已下定决心,不叫苦,不喊累。</p><p>吃过晚饭,我到空8师机场的气象站去了解、记录近期天气预报,回到宿营地向首长汇报,首长便以此预报做为组织行军的依据。</p><p>军长肖选进对行军前的天气预报非常重视。从这天起,军长每天都要我直接给他报告天气预报情况。</p><p>后来的一些日子里,我从当地市、县或军事部门了解、记录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天气预报。有时候,第二天的天气预报是晴天、微风。可是,真正到了第二天,偏偏刮风、下雪了。军长就会和政委或参谋长说:“沙寿臣预报的不准啊!”或者说:“沙寿臣预报的又失误啦!”</p><p>其实,这那里是我的预报呀,我若有这本事,那倒好了。军长这么说,并不是批评我,而是表示对气象部门的不满。</p></h3> <h3><br></h3><h3><br></h3><h3>12月18日,我们从怀仁县清水河村往应县郭家寨行军时,我的脚崴了了,很疼,但我坚持下来了。</h3><h1>晚上,我填《十六字令》一首,以鼓励自己:<br><b><font color="#333333">《十六字令》<br>练!<br>千里野营不怕难,<br>狠坚持,才能渡难关。</font></b><br></h1> <h3><p><br></p><p><br></p><p>这天行军时,我们的队伍穿过了应县城。看到了中国最古、最高的木结构塔──应县木塔。</p><p>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2年(1056)年,名佛宫寺释迦塔,高67米,底层直径30米,全为木结构,八角六檐内外槽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h3> <h3><p><br></p><p><br></p><p>12月21日,我们军机关住浑源县东房城公社郝家庄。</p><p>“这里是著名的北岳恒山之麓。站在村中,用望远镜看恒山非常清楚。这里老乡的家里都干净极了。他们天天用白土水浆粉刷,每家的锅台、墙壁都是雪白的。地面都是用砖铺的,桌椅板凳都擦得很干净,桌子上摆着各种瓶瓶罐罐,个个都是甑光挂亮,一尘不染……</p></h3> <h3><p><br></p><p><br></p><p>12月23日,这一天我们的行军纵队经过了浑源县城城东南5公里的恒山。<br>恒山即五岳中的北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其为“东北——西南”走向,绵延约200公里。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林中有楼台殿宇,古有十八胜景,以寺始建于北魏后期的崔平山悬空寺为最著。其于峭壁腰间悬桥做屋,层楼叠阁,雄伟壮观,现存为明清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p></h3> <h3></h3> <h3><p><br></p><p><br></p><p>战友们在行军中看到了这个全国著名古迹都兴奋不已。</p><p>这个建立在悬崖峭壁上、有数十间殿宇楼阁的古寺果真是漂亮壮观。</p><p>它以在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在楼阁之间再以栈道相连,构思颇为奇妙。</p><p>大家一边走路,一边欣赏悬空寺的美景,顿时都忘了行军的劳累。</p><p>过了悬空寺又走了长约500米的隧道,在恒山的山脚下,又到了恒山水库……</p><p><br></p><p><br></p></h3> 恒山水库里的水,属于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支流浑河水系。 <h3><br></h3><h3><br></h3><h3>12月24日,是野营拉练的第八天。我们司令部纵队在山西省浑源县郝家寨大队驻训。并且,与当地村民搞军民忆苦大会。</h3><h1>忆苦大会以后,我以一首“七绝”,表达了自己参加忆苦大会的体会:<br><b><font color="#333333">官兵同忆斗志高,军民同忆团结牢,<br>千里野营就是好,两个团结加强了。</font></b><br></h1> <h3></h3> <h3><p><br></p><p><br></p><p>12月27日,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抗日战争中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纪念馆。我们司令部纵队还在实地参观了平型关战役的各主要战场。<br>平型关,在山西省繁峙县的东北边境,邻接灵丘县。<br>平型关战役遗址,在长城东北5公里处(属于山西省灵丘县白崖台乡)。<br></p><p><br></p><p><br></p></h3> <h3><p><br></p><p><br></p><p>1937年9月25日,挺进华北的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东侧一带设伏,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取得了八路军出师抗日的首战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br>在那里,平型关战役纪念馆的领导向我们平型关战役的作战概况,我们还实地参观、勘察平型关战役遗址的地形。</p><p><br></p></h3> <h3></h3> <h1><font color="#333333"><b><br></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原69军警卫连指导员李九成,1970年入伍,他当时参加了69军军机关及直属队的千里野营拉练。</b></font></h1><h3>他说:我们连全程参加了这次野营训练。那时我在警卫连一排一机班,连长周明德,指导员赵文仁,一排长童万才,一机班长高连欣。周连长、赵指导员那时也就三十出头,都很年轻。二人不断的前后走动,巡视着连队每个战士的情况,鼓励大家一往无前,争当标兵。高连欣是我的老班长,机枪班编制5人,两挺轻机枪,每挺机枪配4个装满子弹的圆形弹盒,都够重的。机枪班每个人的负重63斤(行李,皮大衣,武器,米袋等)。一开始午餐每人4个焙子(山西、内蒙叫法,类似烧饼)。我那时经常还没到中午就饿得够呛,情不自禁的伸手从挎包里掰块焙子吃,到吃饭时只剩下2个或3个。班长高连欣看我不够吃,就给我一个或两个焙子。自今仍记忆犹新。到了平型关开始休整,我的脚上打了几个水泡,晚上洗完脚,班长高连欣从我头上揪下一根头发,穿到针眼里,再用针穿过我脚上的水泡,然后将头发留在水泡里,靠头发的空隙,慢慢流出水泡中的水。这样既可以防止感染,又减轻了行军时的疼痛。五十年过去了,当时野营训练的情景,一直存留在我的美好的记忆中。<br><b></b></h3> <h3><p><br></p><p><br></p><p>12月29日,我们住在灵丘城关的黑龙河村。<br>房东家共6口人,大哥、大嫂带4个孩子。<br>大哥是车把式。为了欢迎我们,并让我们休息好,他们把房子让给我们住,大嫂带4个孩子到娘家住,大哥住饲养室。<br>我们来之前,他们把屋子打扫得非常干净,墙和锅台都用白土重刷一次,白极了!炉子生好了,土炕烧热了,水缸挑满了,饮水烧开了……屋内外、院内外扫得干干净净,笤埽却藏起来了;我看见两只盛满了水的水桶,却看不见扁担……</p><p>很明显:房东就是一心一意的想让我们休息好,不想让我们干活、受累!</p><p>等我们来到后,他们全家在门口迎接我们。大哥大嫂一面问寒问暖,一面打热水给我们洗脸……</p><p>那场面真是太热情了,我和战友们都特别感动!<br></p></h3> 张力处长(右)和王忠泉副处长(左) 在野营的前半段宿营就寝时,我经常与张力处长和王忠泉副处长住在同一间老乡的房子里。这一天的睡觉前,正要打开各自的背包时,张力处长说:“小王,你昨天打呼噜太厉害了,我都没睡着。今天开始,我都不挨着你了。我挨着老沙。”王忠泉副处长说:“你还说我打呼噜厉害?整个司令部,谁不知道你打呼噜如雷震山。我正不想挨着你呢!从今天开始,咱们让老沙在中间”。<div>当时,我26周岁,是个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张力处长已经40多岁,王忠泉副处长也已经37、8岁。张力处长管王忠泉副处长叫“小王”,既是习惯,也是故意开玩笑。而他们俩都管我叫“老沙”。是因为我当时的连毛胡子特别重,皮肤又很黑,特别显老。一般的参谋、干事、助理员,甚至多数处领导,都管我叫“老沙”。他们俩打呼噜都很厉害。我这个基本上不打呼噜的人,被他们俩夹在中间,他们俩的呼噜此起彼伏,如雷振天。我当时却不被他们俩所干扰,睡的很香。</div> <h3><p><br></p><p><br></p><p>12月30日的早晨,我们从黑龙河村出发,下午到石家田公社的孙家庄。<br>出发前,我们除去给房东留下煤、柴钱外,还由我给房东写了一封简短的热情洋溢的感谢信。<br>这天下午来到的一家是复转军人,比前面的一家还热情……<br>几天以来的野营拉练实践使我们体会到:<br></p></h3> <h3></h3> <h3><p><br></p><p><br></p><p>1971年1月1日的那个新年,我们是在野营拉练中度过的。<br>元旦中午,我们几个年轻人还从野营驻地——广灵县城关的翟疃村去广灵县的县城逛了逛。<br></p></h3> 广灵县城及其后面的山脉 <h3><p><br></p><p><br></p><p>1971年1月3日,这一天是野营拉练以来最艰苦的一天。<br>那天,我们的行军纵队经过河北省蔚县羊庄公社黄泉时,北风劲吹,白毛呼呼和黄毛呼呼弥漫天空,飞雪砂砾打在脸蛋上,火辣辣地疼。虽然都戴着口罩,但嘴里呼出的热气遇到寒风立刻变成冰,使口罩冻得硬梆梆的,摘也摘不掉,使嘴巴冻得生疼。皮帽子的边沿,也因脑袋冒出的热气而结成冰……<br>有人戏说,“黄泉”这个词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代指迷信说法的“阴间”。<br>该地名曰“黄泉”,还真是要冻死人啊!<br></p></h3> <h3><br></h3><h3><br></h3><h3>尽管气候恶劣,但我们谁都没气馁。<br>当时我们行军纵队中的宣传队员喊出的口号是:</h3><h1><b><font color="#ed2308">”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font></b></h1><h1><b><font color="#333333">我赞成</font></b>宣传队员的口号,我们<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333333">今天的行军再苦,也比不上长征两万五;我们</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333333">今天的行军再累,也比不上革命老前辈!……</font></b>肖军长,戴政委那么高的职位,那么大的年龄,还拄着拐杖和大家一块走,我们就应该向眼前的革命老前辈学习!不怕苦!不怕累!</h1><h1><br></h1> 北风劲吹,风雪砂砾打在脸蛋上,火辣辣地疼。 <h3><p><br></p><p><br></p><p>我还特别觉得我们工化处的张力处长在野营中表现很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br>因为在司令部所有的处长、副处长中。除炮兵处刘处长外,数张力处长资格老,年龄大,而且他身胖体重又是整个纵队独一无二的。</p><p>张力处长行动困难,但坚持步行,坚持背皮大衣。这说明他革命干劲很高,革命毅力很强。所以我决心向他学习,刻苦锻炼,自觉加码。<br></p></h3> <h3></h3> <h3><p><br></p><p><br></p><p>1月7日,部队休息一天。我利用休息时间把野营拉练23天以来的收获和体会进行了总结(共8页),还写了下一步的打算。</p></h3> <h3><p><br></p><p><br></p><p>1971年1月上旬,我们行军的足迹是沿着山西省的东北边缘和河北省西北边缘进行的。</p><p><br></p><p><br></p></h3> <h3>橙色线条,是我们的行军路线。</h3> <h3><p><br></p><p><br></p><p>为锻炼部队,军长肖选进决定,1月9日——11日的三天,增强行军难度。</p><p>以前,每天都走60里,这三天每天走68——72里。而且搞急行军和强行军。</p><p>我真佩服唐绍良副参谋长,都已经五十岁的他,还老将不减当年勇,他作为69军直属党委书记,在最前面带队,我们这些年青人得大步紧跟,有时甚至要小跑。</p><p>大家说:首长带了革命头,我们跟着走革命路。</p><p>晚上,我写了一首打油诗:</p></h3><h1><b><font color="#333333">“落实‘批示’有方向,首长行动为榜样。</font></b></h1><h1><b><font color="#333333">老的前面‘传帮带’,后生学习紧跟上。”</font></b></h1> <h3><p><br></p><p><br></p><p>为了提高练野战生存能力,首长还安排在几个宿营点由机关干部自己做饭。</p><p>有一次,我处和炮兵处住在一起。</p><p>还有一次,我处和侦察处住在一起。</p><p>这两次都是我做的烙饼和炒菜。不但准时开饭,而且都吃得很好。这也算是练野战生存能力的‘四会’之一——会做饭吧!</p></h3> <h3><p><br></p><p><br></p><p>1月12日,是我们野营拉练的第28天。<br>早晨,我们从兴和县黄土村出发。下午到达兴和县大囫囵公社。<br>今天的行程不长,才50里。但是,在大休息之后,刮起了大风。虽然称不上是“黄毛乎乎”。但总可以说是“风沙扑面”。我们是逆风而上,行军也很费力。我想到:今天只是信号,以后可能就要经常在“黄毛乎乎”和“白毛乎乎”中前进了。我随时准备利用这个艰苦的机会,接受锻炼。我写到:<br></p></h3> <h3></h3> <h3>1月14日,是我们野营拉练第30天。早晨4点半起床,5:45从达兴和县大囫囵出发,11点到达高勿素。<br>今天,我双脚痛得厉害。而且从开始出发就疼,然后是越来越痛。不过,我默默的坚持下来了。<br>晚上,自己又写到:<br></h3> <h3></h3> <h3><p><br></p><p><br></p><p>1月16日,这一天我处增加了三个战友:卜贵存、倪广成两位参谋和马俊邦助理员。他们是刚刚从军部大院赶来的。</p><p>因他们未参加前一段的行军,属于半路出家,而我早已经锻炼出来了,所以我决定今后凡有出公差或挑水、扫地等群众工作我就多做些,好让他们多歇会儿。</p><p><br></p></h3> <h3>卜贵存(左)和马俊邦(右)</h3> <h3><br></h3><h3><br></h3><h3>从元月16日以后,我们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的几个旗、县内行军,还在商都县的李家坊子、镶黄旗的屯垦队公社和集宁市郊的李长庆村等地进行驻训。</h3><h3>驻训时,我们司令部纵队参观了守备1师1团(化德县秋令沟)和守备1师3团的阵地(土木尔台)和205师613团的阵地(集宁)。<br>在土木尔台,参观守备1师3团的阵地时,因为到处都是白毛呼呼,什么也看不见,只在山头上转了转,收获不大。<br>但是,当天的行军经过辉腾梁的情景,却使我永远记忆犹新。<br></h3><h3><br></h3> <h3></h3> <h3><p><br></p><p><br></p><p>辉腾梁(现在称辉腾锡勒,蒙语意为"寒冷的高原")位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三旗县相交界处。是蒙古语“辉腾”音和汉语“梁”组成的复合词,也是意为“寒冷的高原”。<br>辉腾梁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东段,位于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河套平原、察哈尔丘陵四大地理单元的结合部。东西走向,西接大青山,东接大马群山,横亘于卓资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和察哈尔右翼前旗4旗县。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海拔1500米以上,主峰海拔2113米。此梁常年刮风。冬季寒冷,极端气温在零下38℃左右。<br>在穿越辉腾梁前,整个行军纵队都做了充分的防寒准备。大家认真吸取经过河北省蔚县羊庄公社黄泉时,口罩被冻得硬梆梆的,摘也摘不掉的教训。第一把皮帽子护耳放下来,第二戴上口罩,第三系帽带,第四在口罩外再戴上护鼻,第五把皮大衣领子立起来,第六在皮大衣立起来的领子外面,再系上毛巾……<br>虽然,辉腾梁比黄泉温度低多了,风速大多了,可是因为大家都做了充分发防风、防寒的准备。所以,过辉腾梁没有感到过黄泉那样的难受的情景。</p><p><br></p><p><br></p></h3> <h3>如今的辉腾梁,已经成为风力发电的好地方。</h3> <h3><p><br></p><p><br></p><p>1971年1月26日,是农历庚戌(狗)年除夕。1月27日是辛亥(猪)年元旦。我们在丰镇县永善庄过的农历大年初一。<br>这里住有北京“知青”。因过春节,大部分都回家了,还剩下两个女孩。房东大娘听说我是北京人,就把她们两个叫来了。</p><p>我很愿意见她们。我对“知青”很感兴趣。特别是北京的“知青”,看到男的,我就觉得和大弟一样;看到女的,我就觉得和大妹一样。</p><p>我愿和他们聊天,向他们问寒问暖,鼓励他们安心在农村锻炼,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p><p>这两个女孩,一个姓贾,一个姓刘。和我大妹妹玉仙一样,都是68年12月底到农村的;也和大妹一样,她们都是因工作需要没回家,留下来搞“清队”和“一打三反”运动。……我想,如果能在这里碰见弟弟、妹妹多好。</p><p><br></p><p><br></p></h3> <h3>大弟弟沙永臣,1970年在黑龙江省饶河县生产建设兵团。</h3> <h3><p><br></p><p><br></p><p>1月28日,这一天到达内蒙古丰镇县河东砖瓦厂。</p><p>至此,我们累计行程为865.4公里。总的看,野营以来收获不小。如:参观了平型关战役纪念馆及其战场旧址;参观了守备1师和205师阵地;搞了几次雪地行军和严寒条件下行军;增强了军民团结和官兵团结等等。<br>但我觉得很不够,我认为作为野营拉练的组织者,有些怕字当头和形式主义。其表现有四:<br>一是开头几日走多长的路,现在仍然走多长的路,开头几天走多慢,现在仍然多慢,强行军、急行军搞得太少;<br>二是开头做什么简单科目,现在还是那些简单科目,没有提高;<br>三是“四练”中的练思想、练作风多、练技术、练战术少,尤其是练战术更少……<br>四是增加训练难度不够。应该结合长途拉练的有利条件,多搞些急行军、强行军、追击、奔袭、抢占目标、现地开设指挥所以及“三打”、“三防”等科目的训练。……</p><p><br></p><p><br></p></h3> <h3><p><br></p><p><br></p><p>1月29日,我们一直在雪地行军,天气特别冷(零下35度),而且天气预报说明天更冷。<br>当天晚上,我在日记里写到:<br></p></h3> <h3></h3> <h3><p><br></p><p><br></p><p>2月1日,我随军直属工兵营一起行军,晚上还到工兵3连找战士开了座谈会。<br>本来,我是作为机关干部到连队收集情况的。但是,战士们的发言却使我的思想受到很大启发,并获得极大收获。<br>我想到:同是走在一条路线上,为什么人家收获巨大,经验一套一套的?这说明人家自觉性高,抓得紧。我的收获不如人家大,说明自己内因尚未充分调动起来,抓得不紧。<br></p></h3> <h3><p><br></p><p><br></p><p>2月9日,我们行军到山西省左云县城关。军首长决定在这里整训三日,进行野营拉练总结。</p><p>2月11日,我利用整训的空挡给陈秀敏写了一封长信。该信主要内容有六点:<br>1、从明天起,还有4天行军就返回营房。<br>2、我们已搞完野营拉练总结。我被评为“好同志”,并让我在司令部大会上汇报了我的收获体会。<br></p></h3><h1>3、<b><font color="#333333">在整个军机关中,只有三个干部,步行走完野营拉练的全程。我是这三个人之一。</font></b>两个月来,我共走了两千多里,坚持步行,没坐一步车;坚持背背包、皮大衣、米袋、手枪、图囊,进行负重行军。</h1>4、我是平足,又是干裂脚,行军中不但脚心很疼,而且脚干裂,一条条的大裂口,痛得钻心。但我以毛主席“11.24批示”为指南,以老首长和先进人物为榜样,坚持同各种困难作斗争,使我在斗私批修、改造思想的征途上又迈进了一步。<br>5、我把野营中所写的十几首诗词抄录给她。<br>6、……<p></p><p><br></p><p><br></p> <h3>前方交绘法</h3> <h3><p><br></p><p><br></p><p>2月12至14日,我参加了由军教导队组织的“运动学习班”。即边行军、边训练的学习班。</p><p>三天里,我们学习了现地判定方位、在图上确定站立点、用眺眼法判断距离、按图行进、按方位角运动、现地调制要图等科目,收获很大。</p><p><br></p><p><br></p></h3> <h3>后方交绘法</h3> <h3><p><br></p><p><br></p><p>1971年2月15日,我们满怀兴奋的心情,凯旋而归。<br>在营门口,我们受到军首长、留营人员和家属们的热烈地夹道欢迎。<br>因为我是军机关中三个步行走完全程的人之一,所以我的心里比别人更高兴。<br>至此,我们千里野营拉练圆满结束。<br></p></h3> <h3><p><br></p><p><br></p><p>我们69军军机关的千里野营拉练,徒步行军1000公里,历时62天。</p><p>其中,行军日40天,驻训日22天。</p><p>从山西省大同市的营房出发,途经(以宿营点计):怀仁县里八庄——清水河——应县郭家寨——浑源县西坊城——郝家庄(东坊城公社)——青磁窑——中庄铺——王庄堡——灵丘县寒于地——黑龙河(灵丘县城关)——孙家庄(石家田公社)——广灵县翟疃(城关)——河北省蔚县黄泉(羊庄公社)——河北省阳原县揣骨疃——一吐泉(阳原县西城公社)——山西省天镇县油坊窑(朱新庄公社)——谷前堡——新平堡——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兴和县高庙子——黄土村——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大囫囵——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商都县高勿素——西坊孜——李家坊孜——屯垦队——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后旗红格尔图——白音察干——大六号——集宁李长庆村(郊区)——老平地泉——哈尔右翼前旗南店(礼拜寺公社)——丰镇县五福屯(隆盛庄公社)——永善庄——丰镇县河东砖瓦厂(城关)——郭家窑——威鲁堡——左云县北六里——马道头——雕落寺——大同北郊云岗等。</p><p>我们经历了三个省、自治区的十九个县(旗)。<br>其中,多数人是轮换参加徒步行军,有的人因为工作需要,只走前段;有的人因为工作需要,只走后段;有的人因为工作需要,只走前后两头,不走中段;只有我和另外两个参谋,是徒步走完全程。</p><p><br></p><p><br></p></h3> <h3>69军军部第一次千里野营拉练行程图<br></h3> <h3><p><br></p><p><br></p><p>在这次主要围绕“吃、住、走、打”四个字进行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我和军机关一起,提高了在严寒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耐寒能力、适应能力、作战能力。 </p></h3> <h1><font color="#333333"><b>1971年12月1日—1972年1月7日,我们69军军机关及军直属队又进行了第二次千里野营拉练。其中,进行了三次夜行军,一次昼夜行军,一次200里奔袭的强行军。</b></font>艰苦的行动,锻炼了我的思想和意志,增强了体魄,提高了我的组织指挥能力。在以后的30年里,无论是在69军,还是在北京军区或总参谋部,我在组织防化部(分)队,进行严寒条件下的军事训练中,之所以能够得心应手,应当说,是连续两年的千里野营拉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font color="#333333"><b>我怀念部队,怀念艰苦的战斗生活。因为,我为有这样的经历而骄傲!</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