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关

&&依 依&&

<h3><b><br></b></h3><h3><b> 刚看完徐静蕾执导和主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竟是十多年前的老电影。其实原著小说或是在二十多年前就曾读过了吧。也早就知道素有才女之称的徐静蕾把它拍了出来,但是怀着一种“近情情怯”的心理,我竟一直没有去看。今晚闲来无聊,突心血来潮去百度里搜来看了,心绪竟是无法静下来。</b></h3> <h3><b><br></b></h3><h3><b> 一个少女对一个风流不羁的作家疯狂的暗恋,它向世人述说了爱是一个人的事情,与旁人无关,甚至是你爱的那个人。一个女人短短的一生都给了这个男人,从她十几岁和这个男人相遇开始。这男人的声音、身上烟草的味道、吸过的烟蒂、用手抹过的门环、啃过一口的苹果......对于这个女人而言都是那么的珍贵,那么的值得珍惜。徐静蕾从她一个女性的视角将一部外国的小说,整体移接到老北平的环境中来。一句老管家口中或平淡或惊奇的“小姐,早啊!”贯穿始终,镜头从一个少女透过玻璃窗偷偷暗恋欣喜期盼的眼神,到一个女大学生与作家重逢激情欢聚得到的满足,最后是一个坠落风尘的女子再次与作家相聚却被当做欢场女子再次未被认出的心酸和绝望......</b></h3> <h3><b><br></b></h3><h3><b> 原著中作家送给女人的那枝白玫瑰一直被女人保存着,甚至在女人临死前仍然在看着干枯的玫瑰,回想着和作家一起的点点滴滴。电影中白玫瑰也始终贯穿着全剧,从两人第一次在一起男人变戏法似的浪漫温情送的一枝,到女人每年在男人生日当天托花店送的一束不署名的白玫瑰。到后来女人沦落风尘后与男人再聚,男人为女人头上别的那枝快凋谢了的白玫瑰,还有后来男人四十一岁生日当天读完女人的来信那空空的花瓶......白玫瑰,象征爱情的纯洁和坚贞。男人送给女人的只是一枝,女人把它当宝贝似的一直珍藏着。而女人送给男人的每年生日当天的一束,从数量上形成的对比。其实也暗含了女人对男人的爱的付出也很多,而且是不需要回报的。女人最后一次从男人家里走出头上别着那枝自己送给男人,却又被男人别在她头上的快要凋谢的白玫瑰,其实也是暗喻着爱的凋谢和生命的结束。</b></h3> <h3><b>  &nbsp;</b></h3><h3><b> 电影中有一句话在旁白中经常出现“我的孩子已经死了”,作家根本不知道他和这个女人还有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是女人一生的全部。 因为他身上有作家的影子,他的聪明、他的一皱眉、他的一凝神、一微笑......都是这个女人爱的寄托。因为她知道自己无法抓住这个飘忽不定的男人,而孩子却是谁也带不走的,她的唯一。无情的病魔将女人唯一的精神寄托带走了,反反复复絮叨的那句“我的孩子已经死了”已经表明的女人的精神状态已近崩溃了,可是爱的力量却让她哪怕是濒临死亡也要坚持把信写完,哪怕是写得字迹潦草无法辨认。那句“你啊,我的亲爱的,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读得让人欲哭无泪满腹辛酸。孩子死了,女人的爱无从寄托了,哪怕是再次回到作家身边也不会有爱了。</b></h3> <h3><b>  &nbsp;</b></h3><h3><b> 影片中姜文主演的男作家在与成了交际花的女人再次相逢,清晨又以因事需外出,并许诺回来后一定去找她为由想与她撇清关系。女人知道这个男人的薄情,因为对他的爱就没有指望他能够有所回赠。深深伤害女人的是从镜子中女人发现男人在她的包里偷偷塞了几张钱币,让她明白这个男人对她和对其他女人都一样,因为从女人还是小时候开始就亲眼看着这个男人身边换着不同的女人。男人的风流成性和女人“我只有你,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却始终爱着你。我的一生始终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却始终一无所知”也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女人头别着白玫瑰出门,老管家那一声惊讶的“小姐,早啊!”其实,连老管家都认出了女人就是作家当初的邻居家的小女孩,也是那个女大学生,而无情无心的作家却从未将女人认出过,让人心底的寒意和绝望骤升。哀莫大于心死,而是没有死,却是没了……</b></h3> <h3><b>&nbsp;</b></h3><h3><b> 整部影片走的是色调灰暗、情感压抑的文艺风的路线,和关锦鹏执导的电影《长恨歌》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配以琵琶和钢琴合奏的《琵琶语》作为背景音乐,给整部电影渲染出了怀旧、厚重、凄婉、哀怨的氛围。徐静蕾的这次执导是相当成功的。片头甚至连男主角的完整的镜头也没有给,就在书桌上呈现了老管家端来的那碗寿面,这个特写的镜头配以老管家那句“今天是该吃面的日子”揭示了当天是作家的生日;作家刚回来时边走边问管家有没有陈小姐、蔡小姐的消息,从侧面展示了作家生活的风流浪荡,到死也爱着他的那个女人在他的脑海里是没有一点印象完全“陌生的”;那封来信也是吃面时无聊随意打开的。导演对男人离开时啃过一口、在女人窗台上摆放了三个月也舍不得扔的干瘪的苹果,灰暗、狭窄、悠长的北京老胡同,空旷的窗框,还有那没有白玫瑰可插的空花瓶.......这些特写镜头将影片的滞闷、落寞、压抑、绝望抒发到了极致。</b></h3> <h3><b>  &nbsp;</b></h3><h3><b> 有场戏是男女主角都身边陪伴着各自的女人和男人在同一个戏园子里看戏,女人远远看见作家陪着一个风情的女人看戏,不时和那女人说笑着。京剧里面的堂鼓敲得人心烦意乱,女人甚至看见作家右手指搁在膝盖上随着鼓点不停敲着,完全沉浸在戏曲和身边的美人身上,甚至都没有朝她看上一眼,即使看见了其实也是认不出她的。女人的那种痛苦和失望是无法言喻的,借口身体不适早早离席回屋里躲在卫生间哭泣和抽烟。那时她已经坠落成为了一名风尘女子,她又如何再能抓住男人的心呢。</b></h3> <h3><b>&nbsp;</b></h3><h3><b> 作为主演的徐静蕾在片中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的。整部戏真正的主角是这个女人,所以很多镜头都是以这个女人为主,因为原著小说就是以第一人称的书信来展开故事的。影片中有两场情欲戏,在故事发展中是不可少的。徐静蕾把它们处理得恰到好处,有情欲却不色情。第一次是作为女大学生和男作家在一起,一个女孩一直追随着自己的梦,追随着自己暗恋了多年的人,把自己完完整整的交给了那个日夜朝思暮想的人,内心那种梦幻般的、朝圣般的颤栗,以及懵懂的羞涩、无尽的渴望和满足……徐静蕾只用了一两分钟就将女主人翁的精神世界展示了出来。</b></h3> <h3><b><br></b></h3><h3><b> 第二次作为一个风尘女子和作家久别重逢,那种重拾的激情、误以为的美好、绝望的放纵,都被演活了。同样的男人女人,同样的那张床,女主角所表现的内心却是完全不同的。而恰恰相同的却是特写镜头里男人事后同样是睡姿,女人深情、哀怨的凝视——这个女人对于这个男人而言没有任何的特别,她只是男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和其他欢场女子一样……</b></h3> <h3><b><br></b></h3><h3><b> 女人在她和作家的儿子死掉后死了。到死她也还是为自己穷其一生追寻的爱不后悔,那句“只要你需要我,哪怕是在棺材里听到你的呼唤我也要起身朝你走来”,让人唏嘘震撼好久好久……我们不去讨论女主人翁所爱的值不值得,真正的、深深的爱了,就会一味的全身心的付出,没有索取,不求回报。执念、执爱是纯粹的,正因这份执着纯粹才令人动容醉心。</b></h3><h3><b> “爱你,是我一个人的事!与你无关!!!” </b></h3>

女人

男人

作家

白玫瑰

徐静蕾

老管家

这个

一个

那句

暗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