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自此以后,青海湖便成了心心念想的地方。</h3><h3> 大学时期,曾看过许多的海,也曾认为,在这个星球上,只有海让人感到兴奋、激动、震撼,只有海让人感叹于造物主的伟大,感慨于人类的渺小。</h3><h3> 但我深知,这一定如同知识永无止境,对于很多未曾见到的,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去否定。所以,抱着"随它吧"的心态,只是简单地来散个步,是的,去大西北散个步。</h3> <h3> 从长沙到西宁,我们选择了高铁,一为把旅行节奏放慢,二为经过我大学时期曾求学的西安北,三则是最重要的,我的摄影师恐高,哈哈哈哈哈哈……</h3> <h3> 9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西宁,怀着换了种可自由畅爽地呼吸的空间的心情,待全车厢的乘客下车之后,一路小跑下了车。</h3> <h3> 大西北,我来啦!相信所有的旅客都会在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对第一步迈在这新的土地上,第一眼看到这地标式的地名,都有种前所未有的情绪变化,或兴奋,或悲伤,或激动,或压抑,当然还有一种内心明明波澜壮阔,但外边依然平静如水的人。我属于那个激动的人,我的摄影师属于看着我蹦哒,拖着俩行李箱微微一笑的人,当然他的微微一笑一定是最标准的"笑不拢嘴",很是灿烂。</h3> <h3> 难得有空,约么?约!</h3> <h3> 来大西北之前,从攻略和地理常识来看,这儿应该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不免联想到缺水,黄沙等词眼,我更看到多虑的人对来到这儿的游客提问到,会不会有民族方面的冲突。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这儿的藏族和回族人民特别友善,这也是后来全程陪伴我们四天旅行的当地的汉族司机师傅告诉我们的,"现在各民族人民一家亲,我们许多不同民族之间都通了婚。"</h3><h3> 第一天来接我们的酒店人员亦是如此,他是一个极耐心且体贴的大伯伯。由于下雨,他给我们带了把大伞,还一直帮我们拎箱子(地上湿滑,他有可能怕拖着会溅上水)</h3> <h3> 休整一晚上后,司机张师傅早上7点半就来到了酒店。他也是个体贴入微的人,同那位大伯伯一样,帮我们拎箱子,问候我们吃早饭了没。所有的行李物品打包之后,我们作为他此次旅行第一批游客出发了。十五分钟之后,我们接到了我们的拼友,事前从电话里得知,他们都是十分壮实的人,一位1.93米,一位起码1.7米,他们还特定预留了副驾驶的位置,所以,我们一直猜想着,这两位拼友到底是哪里人,他们又是什么关系,游玩过程中会不会因为习惯差异而产生分歧呢?一切都是那么的扑朔迷离而又让我们满怀期待。</h3> <h3> 在西宁体育馆附近,我们接到了他们。当时下着雨,待他们上车以后,我也未能正面瞧见他们的模样,只估摸着年龄大概得有30➕,看他们相互依偎着,也猜测他们是一对夫妇。</h3><h3> 照样地,张师傅问了问他们吃饭没有。突然,那位与我们同座的女士说了句:"儿子,你帮妈妈把水拿过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居然是母子关系,顿时感觉下巴被惊愕掉了一大截。尔后,我们也互相问候,他们对我们俩的猜测并不感到惊讶,"以前我陪妈妈去买戒指,人直接给我们推荐了一对戒,说特别适合我们这样的夫妇。"后来,我们还得知,那位男士姓齐,96年的,现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大四学生,所以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齐同学,称呼齐同学的妈妈为姐。齐同学妈妈大概是因为我们身高、年龄等原因,称呼我们为"小小",他们是吉林省吉林市人。这与在东北师大求学的摄影师来说,可是找到了许多共同的回忆啊!一路上,聊吃聊喝,聊生活趣事,可谓是相见恨晚!</h3><h3> 真是一对可爱的母子!</h3> <h3> 旅行开始了!</h3><h3> 由青海出发,根据花儿的路线,我们今天的行程大约为300公里,第一站为湟中县鲁沙尔的塔尔寺。听张师傅说,这是一座极具历史文化气息的塔寺。既有塔,又有寺,包括大金瓦寺和小金瓦寺等9000多间,僧侣也有几千人,它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寺院,包括后来在南海书店买的《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的前世十三世达赖也曾在此修行过。</h3> <h3> 进入塔尔寺之后,随处可见的就是僧侣们,他们有的闲庭信步,有的则潜心修行。因为不甚了解,所以也只是走走看看,不敢高声语,轻悄悄地蹭着别人的导游听着这里的历史。</h3> <h3> 当然,尽管人很多,但仍有不少来的游客是来求佛的。一跪一拜之间,世界都宁静了许多。此时此刻,即便是不懂佛教的我们,浮躁的心也渐渐沉淀了。倒是感谢下雨天,让我们忘了拍照,而静静地在寺院里的念经堂等地方,看着那些形态迥异而又态度温和的佛像,远远地,静静地看着那些年轻僧侣们在摆放贡品,拨弄着念珠。</h3><h3> 不过,游客照是必须的来一张,哈哈。</h3> <h3> 在这寺院里,尽管游人如织,但始终有许多鸟儿在廊上,在墙壁上,悠闲地落脚。</h3> <h3> 约摸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冒着细雨出发前往下一站——青海湖。</h3> <h3> 从河谷地带转入高原,会经过连续几十公里的盘山公路。山路两旁,有许多用小石头垒起来的小石堆,这大概是朝圣时用来祈福的。山头上,有随处可见的彩旗,彩旗上面印有许多藏文,这应该就是经幡。山雾蒙蒙,细雨绵绵,别有一番滋味。(但不得不说,对当时的180°转弯发怵)</h3> <h3> 但只要摇下车窗,外头总有一番滋味。牦牛们和藏羊们总在那儿自在地啃着草皮子,这点风雨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而此时的我们,穿着冲锋衣却依然冻成冰条。</h3> <h3> 在盘旋了许多山路之后,我们抵达了第一个垭口——拉脊山。这里海拔已达3800米,如有高原反应,就会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现象,但是我们却仍然是兴致勃勃,所以简单休整以后,我们便立即出发。</h3> <h3> 第三站——日月山,海拔约4000米,传说这是文成公主入藏时经过并留宿的地方。在道路两侧,分别修建了一座日亭和一座月亭,遥相对望。同时,这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处。</h3> <h3>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高原上第三个可爱的小动物——高原鼠兔。在草甸上,它们挖了大大小小的土坑,见了我们之后,个别胆小的则赶紧躲藏起来,但又时不时探出个小脑袋,以观测我们是否对它们是无公害的。当然,个别胆大的,则鼓着圆溜溜的眼睛任你走近拍照,甚至有不屑于我们的,则悠哉地啃着它手中拿着的食物。</h3> <h3> 我们的第四站来到了倒淌河。人山人海的景点,实在有些让人乏味,来了些肉串和烤饼之后,继续前行。</h3> <h3> 一路上,我们甩掉了笼盖四野的乌云团,像突破防线一样冲出重围,进入一片崭新的天地。</h3> <h3> 辽阔的草原,牛羊成群。</h3> <h3> 还有一只被套住的马鹿。想它也曾肆意地在这片土地上奔跑,如今在马路旁边让人围观,不免有些心痛。</h3> <h3> 在青海湖边上,有许多藏民围起来的"景点",有供游客骑的牦牛。由于游客很少,它也可以稍作休息。我看着它的眼睛,慢慢靠近它,它也站起身子,但并没有愤怒,只是温柔地注视着我。我猜,它一定没有了发怒的信心,它被训斥惯了。看着它的时候,它会抬抬头,慢慢走向你。</h3> <h3> 今天的青海湖偶尔放晴,偶尔阴雨,但这都影响不了我们的兴致。</h3> <h3> 青海湖的另一侧放晴了,我们决定继续往前,去追逐那片洒下阳光的地方。</h3> <h3> 有的时候在路上,能体验到从阴云密布到阳光灿烂的穿越过程,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就像这天气一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偶尔让你透不过气,但坚持下去,又会让你流连忘返。</h3> <h3> 到达黑马河之后,我们的第一天行程就算结束了。最美的景色不在那些万人涌向的景点,而在路边的风景。</h3> <h3> 花儿给我们安排的是虽然简陋但依旧整洁的蒙古包,这对于南方的我来说一定是件期待的事。</h3> <h3> 在小镇上,有很多川菜馆子,但我们依旧选择了本土的藏民小餐馆,在那里先尝试着吃了些牛羊肉,不知不觉,便大开"吃"戒了。</h3> <h3> 夜晚在藏民们的篝火晚会中,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悄然走过。第二天早上,很遗憾没有看到青海湖的日出,但太阳出来了,我们依旧带上好心情出发了。</h3> <h3> 那些漫山遍野的藏羊和牦牛,点缀着草原,与生俱来的一身霸气,占领了每一个山头,俯视着来往的车辆和人群,毫不畏惧。</h3> <h3> 我们驱车赶往的是另一个小湖泊,它有着十分梦幻的名字——天空之镜,当然我更喜欢它的本名——茶卡盐湖,有可能是我口味太重的缘故吧!</h3> <h3> 茶卡的天,没有多少云,它们似怕阻隔了这明晃晃的大镜子,在遥远的山跟前就止了步子。</h3> <h3> 这里有条小铁轨,供游客们乘车直到湖心,但我们还是选择了步行。踩着结了晶的盐块,咯吱咯吱的,总给人踩在碎玻璃渣上的错觉。</h3> <h3> 我们选定了一个位置,趁火车还未来之时,快速地按下了快门键。因为在这种铁轨上拍照,一定要快准狠,否则乌央央的人就要过来了。</h3> <h3> 茶卡盐湖很大,沿着铁轨往湖心走,一路上有许多盐地看起来已经不纯粹。所以,我们只得往最里面走。大约30分钟以后,我们到达了近湖心的地方。</h3> <h3> 天空之镜,名副其实。一步一步往前挪,尽管盐块会硌得慌,但实际上却是生怕步子大了会打破这片宁静。但当然,稍有不注意的,就会因失足跌进盐洞里去。盐洞黑乎乎的,当时齐妈妈一不留神,就摔了下去,盐水没及腰间,所幸无大事。不过齐妈妈很是乐观,带点儿盐回去,做做纪念!</h3> <h3> 很有趣的是,从茶卡盐湖里出来,我们的裤腿上沾满了小盐粒,我们这会儿真的不用再去拿石头做纪念了。</h3> <h3> 在茶卡游玩了约摸三小时后,我们继续旅行。沿着环湖西路,我们会经过鸟岛、刚察,然后从热河的山口进入,经海拔4120米的大冬树山垭口,慢慢下山,到达祁连县城。</h3> <h3> 环湖西路边上的青海湖如同一颗落入人间的泪滴,只不过它饱含的是灿烂的蓝。我们下了车,稍作休息。在一处稍高、三面环湖的地方,眺望着青海湖的远方,不见边际。只有习习微风拂过脸颊,十分惬意。</h3> <h3> 车子继续沿着青海湖往海北方向行驶,听张师傅说,青海湖边上还有一条铁路线,那坐车的人应该看尽了青海湖的美吧!而我们追随着那片云朵,在这条笔直的公路上不断向前。</h3> <h3> 在接近刚察县城的地方,张师傅带领我们看到了青海湖边上、河口地带的小湟鱼,听师傅说,湟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这条不大不小的河流边上,一大片一大片的湟鱼争先恐后地逆流而上,同大多数鱼类洄游的道理一样,湟鱼洄游也为的是产卵繁殖。虽然藏民不吃鱼,但的确有些在街上贩卖湟鱼。</h3> <h3> 行车近5个小时,我们到达了大冬树山垭口。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上,和煦的阳光也拯救不了凛冽的寒风,太刺骨了。师傅告诉我们,再过一个多月,这儿就应该慢慢下雪了。</h3> <h3> 到达祁连县城已是晚8点,但对于北纬38°,东经99°的祁连来说,这儿依然是大白天。关于觅食,我们依然选择入乡随俗,牦牛肉,羊肉等。</h3> <h3> 饱餐之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天结束,又一天又开始了。</h3> <h3> 旅行的第三天,我们迎着朝阳来到了卓尔山。它是祁连山脉中的一支,既有草原,又有丹霞。在河谷地带,还有沿河分布的藏民村落。我们前往的并不是卓尔山本山,而是卓尔山后更高的一座山,至于叫什么名字,也未听说起。但这里有足够视野的草地,让你去驰骋。</h3> <h3> 站在油菜地里,穿梭的蜜蜂嗡嗡地叫个不停。很久之前,我听过这个声音。大概有种回不去的农村,而又待不下的城市之感。</h3> <h3> 带我们往爬山走小路的是一位藏民,他的村子就在山下的河谷地带。他今天正好在山地放牛羊,这儿成群的牛羊都是他们家的,他有种很自豪的感觉。</h3> <h3> 在冰雪刚刚消融不久的草甸上,这些可爱的牛羊若无其人地嚼着草皮子,也不用担心即将入口的草是否甜美,只一股劲儿往前吃,只生怕谁要抢了它们的地盘,吃不上丰美的草了。所以,任我怎么逗它们,它们要么抬头看看我们,要么一直低头吃着草。</h3> <h3> 离开卓尔山后,我们前往的下一站是"张国臂掖,已通西域"的张掖。</h3> <h3> 途经阿柔大寺、祁连草原、扁都口。</h3> <h3> 在阿柔大寺前,曾看到过一位老奶奶双手合什过头顶,然后依次放在额头、嘴巴、胸前处,最后贴着地朝拜,以此动作,不断重复,从寺门外到寺里。过往游客络绎不绝,但老奶奶却满不在乎,这大概就是电影《冈仁波齐》里11行人的真实写照吧,她在用最虔诚的心祈福。</h3> <h3> 扁都口的花海吸引力不少游客,但对于在卓尔山看过油菜花海的我们来说,已无多大吸引力,于是解决了午饭以后,我们便立即出发了。</h3> <h3> 甘肃境内的公路两旁栽种了许多白杨树。白杨树下,隔几百米,就有一个棚子,瓜农们守着地卖西瓜,当然还有葵瓜子、杏子等。我们忍不住吃到最新鲜的西瓜,便下车作简单休整。张师傅、齐同学、齐妈妈和我们两个一齐蹲成一排,真应了"吃瓜群众"的称呼。</h3> <h3> 下午3时左右,我们到达了七彩丹霞。从湛蓝的青海湖,纯美的天空之镜到辽阔的祁连草原,再突然转变画风,到多彩的丹霞,仿佛对前面所有风景还饶有兴致,但的确已经应接不暇了。</h3> <h3> 旅行的第四天,我们从张掖出发回西宁,一路上我们会经过岗什卡雪峰。</h3> <h3> 远远地看着这连绵起伏的山峦,巍峨却不失秀美。山下广袤的土地,种满了各色鲜花,而滋润它们的正是不久前消融的积雪。</h3> <h3> 走近岗什卡雪峰,山尖上的积雪却因为距离太近而望不到,但山体两侧的大小落石却形成了另一种美,苍凉而壮阔。山沟的河流奔泻而下,那应该是积雪融水。但即便在这么陡峭的岩石缝中,依然有草丛,它们尽全力在7、8月生长,尔后要么被羊群啃掉,要么被积雪覆盖,只等来年7、8月。</h3> <h3> 下午经大通县(摄影师大学室友马军的家乡)时,两个人用微信共享位置,眼看我们的车快要和马军的车相遇时,一条岔路口出现,不得已,我们上了高速,马军就这样和我们擦肩而过。记得马军一直在微信里表示遗憾,"兄弟,对不起了!"是啊,两年不见了。看的人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只得开个玩笑,成全你俩吧!</h3> <h3> 在西宁站的南海书店,我挑了一本书——《西藏生死书》,作者被认为是十三世达赖的转世,他讲了很多人不敢或者不愿意直面的生死问题,浅显却又深刻。火车呜咚呜咚,下一站,兰州……</h3> <h3> "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好心情,继续在兰州!</h3> <h3> 这条古老的河——黄河,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此时它就在我们身旁。河水湍流汹涌,奔流不息。有意思的是,它的确很黄,看来"跳进黄河洗不清"是有说法的。</h3> <h3> 中山桥,一座古老的铁桥,建于光绪年间,又名"黄河铁桥"。</h3> <h3> 在黄河边上喝了些茶后,我们决定前往最近的大众巷觅食。高担酿皮和牛肉饼,马子禄牛肉面等都是不错的选择。</h3> <h3> 旅行的第六天,我们来到了宁夏中卫沙坡头和腾格里沙漠。虽然天气不佳,但的确是纯游玩的一天,沙漠摩托、沙漠军卡、滑沙、骆驼、划船是玩的是不亦乐乎,很是尽兴。当然,期间也出现了许多小插曲,虽有点疼痛,但的确令人捧腹。</h3> <h3> 每座城市都有一条巷子,那里全是地道的美食。中卫小吃街亦是如此,不过它还是ktv聚集地,楼下啤酒、烧烤的声势已然超过楼上的歌声,因为在排列整齐的楼下烧烤摊边上,有吉他,有民谣。</h3> <h3> 中卫的蒿子面很像西北的面片,一个是条状,一个是片状,但都很美味。</h3> <h3> 中卫,我们的最后一站,在玩中结束。提笔记叙下来,以作纪念。(在青海、甘肃、宁夏,皆有川菜馆子,但味道不足,所以不如随俗,享受当地美食。至今令人垂涎的当属羊肉串和牛肉串,还可自己动手串串子,边吃边体会。连续一周,舟车劳顿,所以游记拖到今日才写完,一些细枝末节有些遗忘,但记住的应该就是最美好的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