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

郝德海

<p class="ql-block">奶奶/郝德海</p><p class="ql-block"> 诗人臧克家写道:有的人死了,他(她)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她)已经死了……</p><p class="ql-block"> 奶奶去世那年,我也只有七、八岁的样子。奶奶平静而又安祥地躺在那儿,好像睡着一样。</p><p class="ql-block"> 我总觉得,奶奶还可以像往常一样,坐起来,溜下炕,踮着小脚儿,屋里屋外,忙忙碌碌,操持家务。</p><p class="ql-block"> 姑姑坐在奶奶身边,抽抽答答,哭哭停停,哭个没完没了。姑姑哭一会儿,揭开盖在奶奶脸上的手帕,仔仔细细地端详,接着又哭起来。</p><p class="ql-block"> 爸爸几天几夜水米不进,别人怎么劝也没用,他端起饭碗想起奶奶,泪水扑漱扑漱滚落碗里,爸爸认为奶奶一辈子真的可怜。</p><p class="ql-block"> 二姐那时都上高中了,每个周天,也没人招惹她,她去上学,想起奶奶,她哭着走了……</p><p class="ql-block"> 乡里乡亲,亲朋好友听到噩耗,纷至沓来,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前仆后继,有人嚎啕大哭,有人低声啜泣。</p><p class="ql-block"> 这种感人场面,我根本没有想到,奶奶以自己的人品和德行赢得众人的爱戴和尊重。</p> <p class="ql-block">  奶奶出生于公元1902年,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不断。奶奶名叫寿福,其实奶奶一辈子是个苦命的人。</p><p class="ql-block"> 奶奶十八岁那年嫁给十七岁的爷爷,那时家道还可以。奶奶有极好的家教和修养,她孝敬公婆,友爱哥嫂。每次吃饭,奶奶总是毕恭毕敬地端给公公一碗,端给婆婆一碗,端给大伯子一碗,端给大嫂子一碗,端给爷爷一碗,最后才把锅底给自己铲上一碗,就些开水,凑合着吃了。那时,奶奶的大伯子是个卖油郎,每次回来,奶奶总是递来掸子,端来洗脸水,捧来热饭。奶奶恬退隐忍,任劳任怨,从不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奶奶谨言慎行,炕上的剪子,地里的铲子,样样出色,她一心一意,相夫教子。</p><p class="ql-block"> 后来,爷爷受到当时社会恶劣风气的影响,染上吸食大烟的恶习,尽管爷爷有制作犁把的手艺,也没有多少积蓄,还有爷爷有大手大脚的习气,导致家道中落。后来,我家搬离大宅子,搬进小宅子,只有三间草棚,穷得叮当响。奶奶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并没有嫌弃爷爷。</p> <p class="ql-block">  奶奶一生生育了六个儿女:姑妈、大伯、爸爸、大姑、三叔、小姑。一条儿女一条心,六条儿女六条心。血浓于水,母子连心。</p><p class="ql-block"> 姑妈和大伯小时候,每当阳春二、三月,青黄不接之时,奶奶都要带着姑妈和大伯回娘家讨生活。</p><p class="ql-block"> 小姑刚刚出生,由于生活所迫,奶奶不得已把小姑送给国民党军官太太,至今生死末卜,杳无音讯,这或许是奶奶一生永久的痛处。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人,却用自己的奶水为一家大户人家奶孩子,换取些许粮食养家糊口,作为母亲,无可奈何,这是多么无奈无助呀!</p><p class="ql-block"> 姑妈生性忠厚软弱,受到婆婆虐待,弟媳挤兑,长此以往,为此郁郁而终,年仅四十九岁。自己钟爱的长女殁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奶奶的悲痛伤心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过了四年,大伯驾驶马车去神禾塬上给棉花地里送粪,回来时为下坡路,马受惊了,为了保卫集体财产,大伯被马车压过,消息传来,奶奶当时就吓倒在地,大伯一向脾气随和、身体强健,后来被送到医学院抢救,没有搭救下来,大伯也年仅四十九岁。</p><p class="ql-block"> 奶奶刚从姑妈的离世缓过劲来,大伯又出事了!自己的长女、长子相继离世,奶奶的心都要碎了!每当家里大人们出工,孩子们上学以后,奶奶经常一个人在家哭一阵姑妈,再哭一阵大伯,作为母亲,谁不爱自己的儿女?那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健康?</p><p class="ql-block"> 奶奶重情重义,大姑父文革期间,受人陷害,锒铛入狱,大姑前来哭哭啼啼,奶奶担心姑父命运,也陪着落泪纷纷。</p><p class="ql-block"> 奶奶一向和婆家人和娘家人友善,奶奶的表弟意外被马踢死,奶奶也难过好长时间,不能抑制自己……</p> <p class="ql-block">  奶奶爱护自己的儿女,也善待女婿和媳妇。</p><p class="ql-block"> 姑伯为人豪爽,爱喝酒,奶奶奉劝他少喝;姑父为人沉默寡言,奶奶主动嘘寒问暖。</p><p class="ql-block"> 当时,大伯是农民,爸爸是工人,三叔是教师。三个儿媳由于家境不同,贤愚各别,奶奶一视同仁,争取一碗水端平。</p><p class="ql-block"> 后来,分家以后,爷爷、奶奶跟随我家生活,奶奶和妈妈如同母女。妈妈年幼,外公去世,外婆改嫁,妈妈在伯父伯母身边长大,缺少母爱。妈妈总说奶奶是好人,一辈子可怜。奶奶对待妈妈视同己出,珍爱有加。三个女人一台戏。妯娌之间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难免有口舌之争,奶奶从不嫌贫爱富,从不欺软怕硬。</p><p class="ql-block"> 奶奶有里、外孙子二十二个,大多得到奶奶的照拂。有时白天,奶奶要同时照看两个年龄相仿的孙子,手脚酸麻,去方便也没时间 。晚上,堂姐妹,表姐妹都稀罕陪伴奶奶。</p><p class="ql-block"> 由于多年的劳累和焦虑,奶奶不幸身患食道癌,医治无效。奶奶骨瘦如柴,竟被活活地饿死。弥留之际,奶奶连一口水也吞咽不下……</p><p class="ql-block"> 奶奶的一生多灾多难,她经历了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和新中国的三年困难,饿殍遍野;她也看到了众多亲人的生离死别,阴阳相隔……</p><p class="ql-block"> 尽管众口难调,但是,多年以后,大家相聚,每当提起奶奶,还是伤心落泪,众口一词,称颂奶奶是世界上难得的好人。</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一个好女人好三辈人,奶奶就是这样的好人。奶奶一辈子心里永远只有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她成全了别人,委曲了自己。天知道,地晓得,我记得,奶奶永远活在我的内心之中。</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辆开往地狱的列车,在旅行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不过是匆匆过客,有人不管是在,还是走,你要记住他(她)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郝德海</p><p class="ql-block"> 男 ,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教育系毕业,大学本科学历,西安市长安区第八中学高中历史教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西安市长安区模范教师,西安市长安区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爱岗敬业,成绩突出。</p><p class="ql-block">1.教学方面:</p><p class="ql-block"> 1998年,参加西安市长安县初中教师教学大纲测评,荣获一等奖;</p><p class="ql-block">2004年、2005年、2007年、2013年陕西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所授历史学科,被评为优秀学科;</p><p class="ql-block">2007年、2009年、2011年、2019年全国高校招生考试,所授历史学科,被评为优秀学科;</p><p class="ql-block">2008年,被西安市长安区区委、长安区人民政府评为西安市长安区模范教师。</p><p class="ql-block">2.科研方面:</p><p class="ql-block"> 1999年,参加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研论文评选,论文《试析二战前夕波兰军事失败的原因》荣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2001年,参加《教师报》举办的全国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论文《历史教学的质疑与创新》荣获一等奖;</p><p class="ql-block">2011年,参加《教师报》举办的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荣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2012年,参加西安市长安区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教学设计《北美大陆的新体制》荣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2013年参加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小课题《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准予结题并评为优秀课题;</p><p class="ql-block">2018年,参加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举办的师德师风征文活动,论文《教育评价21.89分,怎么看?怎么办?》荣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征文《高考之后说高考》收录在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举办的《长安教育大讲堂》第三期《高考》优秀心得汇编;</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在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举办的“师德提升年征文”活动中,征文《送你一朵小红花》荣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长安作家协会会员,笔耕不辍,在报刊、网络上发表散文多篇。</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散文《模仿》发表在《西安日报》副刊·长安旧事上;</p><p class="ql-block">2016年7月,散文《看电影》发表在《长安开发》第八版上;</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散文《过会》发表在《长安开发》第八版上;</p><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散文《回顾乡之路》发表在校本教材《掠过秦岭北麓的风》上;</p><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散文《文化之邦杜永村》发表在长安国学会“我的故乡”征文集;</p><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参加长安作家协会举办的“元宝席面”杯征文大赛,散文《麻什》荣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2021年元月,散文《麻什》选录长安电视台“颂一个长安”栏目第152期;</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散文《七夕随想曲》入围全国首届“爱情杯”文学作品大奖赛;</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散文《滈河在这里向西流》发表在西安地方志杂志文苑栏目;</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散文《三夏时节》选录长安电视台“颂您一个长安”栏目第284期;</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散文《高考以后》参加2022年母亲节、父亲节“全国文学作品征稿大展”;</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散文《过会》选录长安电视台“颂您一个长安”栏目第295期;</p><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散文《王曲今昔不一般》荣获长安撤县设区二十年优秀征文,入选长安区撤县设区征文特刊;</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散文《风雨千年话王曲》选录长安电视台“颂您一个长安”栏目第323期。</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散文《荠菜饺子》选录长安电视台“颂您一个长安”栏目第324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