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惹巴拉"位于湘西龙山县苗儿滩镇的洗车河与靛房河交汇处,北距龙山县城75公里,由捞车河村的彭家寨、惹巴拉、和梁家村的梁家寨三个土家族村寨构成。</h3><h3> 捞车河畔,古木参天,吊脚木楼,鳞次栉比,依山傍水,掩映在苍翠葱茏之中,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原生的自然生态与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在空间上和谐统一,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卷。</h3><h3> 捞车河村民族风情常有,民族文化底蕴厚重。据史载,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的织造工艺。这里曾出现"女勤始织、户多机声"的繁荣景象。如今,全村有592人会织锦,有织机436台,2011年1月,捞车河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土家织锦之乡"。另外,这里还保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摆手舞"、"毛古斯"、"土家梯玛"、"打溜子"、"咚咚喹"等。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给这个古老的村寨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含量和恒久的魅力。</h3> <h3>捞车河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惹巴拉土家凉亭桥始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因毁于水患,近年重修。土家凉亭桥成"Y"字形连接三个自然村落,全长288.8米,为石木结构,桥高五层,为转角楼订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土家冲天楼,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成为土家建筑的范本和"活化石"。</h3> <h3>拍摄时非遗土家织锦《甲子顺锦》正好要完工。该织锦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土家织锦,长60米,宽1.6米,包含花草、鸟兽、天象、勾花等经典图案,由8名土家织锦艺人历时8个月织造而成,全面展示了土家织锦的特点与魅力。 </h3> <h3>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的打溜子乐队,能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故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之分。"五人溜子"是后引进汉族吹管乐器唢呐而成,将吹打结合,更能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h3> <h3>咚咚喹亦称"呆呆哩"。土家语称"早古得",土家族单簧竖吹乐器。咚咚喹制作虽然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故深受土家族妇女、儿童的喜爱。咚咚喹可独奏或重奏,经常两支在一起对奏,音色明亮,曲调轻快活泼。</h3> <h3>田剑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咚咚喹传承人,精通土家语山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摆手舞,是土家摆手锣鼓双打创始人。</h3> <h3>彭南京,男,土家族,1942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龙山县靛房镇石堤村,湘西土家族毛古斯传承人。</h3> <h3>惹巴拉的土窑烧瓦</h3> <h3>图片均系猎手视觉原创,未经本人授权,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否则追究法律责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