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里的如花岁月

黄芳

<h3>  对军人的了解,始于文学作品《高山下的花环》,看完了电影又看了原著,每一次都泪洒衣襟,接着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候鸟》等军旅文学,心中那想成为一名军人的梦想在一天天积累着。终于有一天,我穿上了那身做梦都想穿的绿色军装。</h3><h3>新兵连里,23个操着不同方言的女子到了一起,吃同一锅饭,睡同一个房间,第一次将被子叠成豆腐块,第一次将牙刷毛巾排出一条线……</h3> <h3>  同一批的新兵蛋子在一起,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被春夏的太阳晒成了黑炭头,一起在紧急集合的时候手忙脚乱,一起因为偷吃零食挨班长的训,训完后偷偷地撇嘴的动作都出奇的一致。新兵连结束,23个人已经好得像一个人,然而23个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到南京,一部分留在扬州总队医院。那是我们第一次感受别离的滋味。</h3> <h3>  我来到了南京,分到武警总队通讯站,那是我当兵第一年,是个列兵。我的新班长是徐州人,很漂亮很严厉,业务拔尖,爱照镜子。应大家的要求,她向上级竭力争取,带我们全班来到南京长江大桥。那也是我第一次那么近地观看毛爷爷诗中天堑变通途的那座桥。我们还坐上大桥支队的快艇,在桥下穿过,至今我还记得那江风拂面的感觉,记得身边战友们的笑声被风吹得很远很远。</h3> <h3>  入伍第二年,我考上了武警医学专科学校,后来他成了武警医学院,现在是武警后勤学院。终于将肩上的两条杠变成了学员牌,心里无比激动。91年我背上背包,离开家乡,来到天津,身边是96名从全国考上的女兵学员,从此,生命中多了96个可以托付后背的战友。那是真正从五湖四海汇集到一起的战友,作为吃货的我至今还记得班长从甘肃带回的小米锅巴,老尹的山西醋,君儿的青岛海鲜,小郑的德州扒鸡,雯从安徽带来的糖水栗子,还有隔壁班阿碧的灯影牛肉丝,美云的江西蜜桔…</h3> <h3>  入校第二天,新学员被召集到俱乐部开始挑选女子军乐队队员,我被选中,从此有了一个新名字“大号”。这个名字一直陪伴我到毕业。唯一没有喊过我“大号”仍旧喊我大名的,是我们超帅的队长,没有在学员队和年轻的队长合个影,是我至今最遗憾的事情。</h3> <h3>  这是我相册中全班最正式的一次合影,十八九的姑娘像花儿一样,恣意地绽放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我们刻苦地训练着,马老师是我们乐队的指导老师,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第一批单簧管演奏家,是他将我们从音乐小白带向了天津月季花节、世界妇女大会、国家领导人视察武警部队、中央电视台等那么重要的舞台,后来甚至走出国门,让平凡的我们在很多重要场合留下了自己的声影。</h3> <h3>  乐队学会的第一支曲子是红色娘子军,这似乎成为我们以后演出的保留曲目。因为我们的确也是一支杠杠的娘子军。后来我们参加世界妇女大会时,娘子军的曲作者之一、著名作曲家杜鸣心为我们作指导,结束后,大家纷纷合影留念。</h3> <h3>我的青春是一条绿色的河,战友们是跳跃的水波,在我的记忆里生根发芽,军旅生活是我心中最美丽的画,让我生命更加丰盈。我庆幸,我们相逢在那么美好的岁月里。</h3><h3> 写在建军九十周年之际</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