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乳腺让女性痛苦不堪的乳腺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分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癌五大类,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就可能发生病变,随时导致生命危险。 </h3><h3> 女性从20 岁开始就应该每3 年做一次正规的乳房检查,从40 岁开始则需要每年检查一次。检查手段包括乳房 X 光片、核磁共振和超声波检查。此外,他建议从 20 岁开始,每月做一次自我检查。</h3><div><br></div><div> 自我检查的方法主要是:首先目测:站在镜子前,双臂下垂,观察乳房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然后双臂上举,做同样的观察。若两侧乳房不对称,就应引起注意。接下来,双手置于胯骨上,用力使胸肌收缩,同时弯下腰,如果感觉乳房吃紧,那就可能有肿瘤。</div><div> 接下来躺卧进行触摸检查:在肩膀下垫一个枕头或毛巾,手臂伸直,使乳房组织充分伸展,用三根手指触摸整个乳房,连腋窝和锁骨附近也不能忽略,如果觉得有硬块或者厚度有变化,就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div><div> </div><div>1.乳房疾病的征兆是什么? </div><div>①、乳腺疼痛:剧烈疼痛伴触疼常为乳腺的炎症性表现。局部疼痛,见于乳腺的单纯</div><div>性增生和囊性增生。乳癌病人,为轻微疼痛,疼痛性质为钝痛、隐痛,局限于病变处针刺样疼痛,有时呈间断性。 </div><div>②、乳腺肿块:发现乳房肿块要注意部位、大小以及肿块的生长速度、边界表面是</div><div>否光滑,与周围有无粘连固定,有无压痛,肿块的数目等。</div><div> ③、乳腺腺体的局限性增厚(一般多命名为“增生”):对于长期存在而且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范围不断增大的增生,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必须予以重视。 乳腺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月经史和婚育史以及家族史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div><div><br></div><div>2.女性朋友当你发现有以下症状时,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div><div>乳房有单发的无痛性肿块</div><div>乳头溢液尤其是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 </div><div>乳房皮肤表面凹陷,牵拉乳头时更明显 </div><div>乳房皮肤呈橘皮样 </div><div>乳头内陷、移位或湿疹样改变 </div><div>在腋窝部摸到硬块 </div><div><br></div><div>3.乳房胀痛的原因 </div><div>①、青春期乳房胀痛:</div><div>女孩最早的乳房疼痛,一般在9~13岁发生,这时女孩乳房开始发育,先是乳头隆起,有轻微的胀痛感。初潮后,随青春期乳房的发育成熟会自行消失。 </div><div>②、经前期乳房胀痛:</div><div>有很多妇女在月经来潮强有乳房胀满、发硬、压痛;重者乳房受轻微震动或碰撞即可胀痛难受,原有的颗粒或结节感更加明显。这是由于经前体内雌激</div><div>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乳腺间组织水肿引起的。月经期过后,上述变化消失。 </div><div>③、孕期乳房胀痛:</div><div>一些妇女在怀孕40天左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使乳腺增生,乳房增大,而产生乳房胀痛,重者可持续整个孕期,不需治疗。</div><div>④、产后乳房胀痛:</div><div>产后3~7天常可出现双乳胀痛、硬结、疼痛。这主要是乳腺淋巴潴留静脉充盈和间质水肿及乳腺导管不畅所致。</div><div>防治方法:产妇尽早哺乳;有硬结时可在哺乳前热敷并按摩硬结;也可用吸乳器吸引乳汁,促使乳腺导管通畅。 </div><div>⑤、人工流产后乳房胀痛:</div><div>人工流产后,有些妇女主诉乳房胀痛,并可触及肿块,这是由于妊娠突然中断;体内激素水平急聚下降,使刚刚发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长,造成乳腺肿块及乳房疼痛。</div><div>⑥、乳腺癌:常见于20~40岁的妇女,病程缓慢。初期时乳房内有一个或数个结节,无疼痛或触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有皮肤粘连,同侧腋淋巴结可以肿大。临床无发热。脓块软化后形成冷脓疡;可向皮肤穿出形成瘘管或窦道,排出有干酪样碎屑的稀薄脓液,少数病人的肿块经纤维化而变成硬块,使乳房外形改变和乳头内陷,与乳腺癌不易鉴别。 </div><div>4、查时可发现两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div><div>呈片状或细颗粒、结节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有时两侧可以不对称,上述发现常在月经前更明显,月经来潮后软化或消失,当形成囊肿时,在乳房内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结节。对于乳腺小叶增生与乳</div><h3>腺癌的关系是有些争论的,但是大多数的学者认为:90%以上的小叶增生是由内分泌不平衡所致的生理性改变,其本质既非炎症,也不是肿瘤,更不是癌前期的病变。然而有一个现象应值得引起关注,那就是有的乳腺癌有时会被误诊为小叶增生,没引起重视,没有一查到底,结果延误了早期进行治疗的大好时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