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7月4日早八点多,我坐上了捷星航空公司的航班,从墨尔本机场飞往塔斯马尼亚的首府霍巴特。</h3><h3> 塔斯马尼亚(Tasmania)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岛、最小的州,和澳大利亚大陆隔着二百多公里宽的巴斯海峡。</h3><h3> 离南极洲仅两千多公里,故有“世界尽头”之称 。</h3><h3> 面积6.78万平方公里,人口五十多万,岛上40%的面积被开辟为国家公园。</h3><h3> (以下先文字后照片)</h3><h3> 起伏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连绵的牧场以及蔚蓝色的海湾,使塔斯马尼亚如梦如幻。</h3><h3> 飞机飞临塔斯马尼亚上空,令人惊叹的景象映入眼帘:深蓝色的海面澄静无比,翠绿的岛屿点缀在洋面上,翡翠般的礁石镶嵌在大海之中,银白色沙滩在海湾边缘画出一道美妙的弧线…………</h3><h3> </h3> <h3> </h3><div> 最早在塔斯马尼亚岛登陆的欧洲人是荷兰的塔斯曼(1642年),后来岛就以他的名字命名。</div><div> 真正对原住民实行殖民统治的是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人,现岛上居民多为英国人的后裔。</div> <h3> 塔斯马尼亚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空气湿润,民风纯朴。</h3><h3> 每年降雨量近五千毫米,和二百多公里外的澳大利亚“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大陆”的冠名反差极大。</h3><h3> 塔斯马尼亚堪称“人间仙境”、“世外桃源”!</h3><h3> </h3> <h3> 我在塔斯马尼亚逗留了五天。对于游览塔斯马尼亚众多的美景,五天时间转瞬即逝。</h3><h3> 由于篇幅所限,我仅将霍巴特(地图上位置1)、里奇蒙小镇(位置2)、酒杯灣(位置3)以及亚瑟港(位置4)浮光掠影地给大家作一简介(还有摇篮山也是绝佳去处,因冬季封山没有去成)。</h3> <h3> 霍巴特(Hobart)是塔斯马尼亚州的首府和港口,距离墨尔本六百多公里;面积一百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万,几乎占了全岛人口的一半。它是仅次于悉尼的澳大利亚第二古老的城市。</h3><h3> 整个城市被海湾一分为二,由一座造型优美的大桥连接。 </h3><h3> 英式房舎依山而建,散落在丘陵之上;错落有致,面向大海。</h3><h3> </h3> <h3> 我上岛后首先去参观塔斯马尼亚州立博物馆,原因在于这里保存了极为罕见的原住民资料和一些塔斯马尼亚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资讯。</h3><h3> 最后一位塔斯马尼亚人(一名妇女)于1876年去世。19世纪初英国人殖民化时,岛上原住民还有3000~5000人。五十年间,他们或死于杀戮,或死于瘟疫。在坚船利炮和现代文明面前,尚处于刀耕火种、木舟石器状态的原住民毫无反抗之力。没有文字记载,一切似乎都被湮灭在了厚厚的历史尘埃下面。</h3><div> 博物馆里展出了已经灭绝的塔斯马尼亚虎(袋狼)的毛皮、标本和影像,它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二十多年了!澳大利亚政府重金悬赏,如谁新发现袋狼将给以八十万澳元(相当四百万人民币)奖金!</div><div> 幸亏已经有了影像技术,否则我们连原住民和袋狼长得什么样都无从知晓。</div> <h3> 霍巴特的维多利亚港,世界知名。</h3><h3> 一是它是世界各国专业船队前往南极的最后一个补给站(游客去南极旅游,只能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出发,那里距南极仅800公里)。</h3><h3> 二是这里是每年著名的“悉尼~霍巴特帆船赛”的终点,并刻意安排12月31日作为结束日。届时高手云集、桅杆如林,人们狂欢庆贺新年,给原本冷清的维多利亚码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h3><h3> 这里的海鲜产品质量一流、世界驰名。我踯躅在三文鱼的摊位前,流连于野生鲍鱼橱窗边,忍不住小吃一顿(不可饱食!),小小地享受一下天然的美味。</h3> <h3> 1836年2月,达尔文乘坐英国皇家海军“小猎犬号”军舰沿着澳洲南部航行到达了霍巴特。他在《猎犬之行》一书中,对这里的景物做了详细的记录。</h3><h3> 霍巴特成了达尔文始自1831年、长达五年的环球科考之旅几近尾声的一个城市。</h3><h3> 五年的艰辛之路,成就了《物种起源》这本巨著。</h3><h3> 我去年在阿根廷的火地岛,得知达尔文曾踏上过火地岛时感慨他的信仰和执着;</h3><h3> 在霍巴特,更惊叹他的超凡毅力!</h3><h3> 天涯海角,都留下了巨人的足迹,何况他乘坐的是近二百年前工业革命初期的交通工具!</h3> <h3> 霍巴特的艺术氛围,远远超出了这个城市的规模。</h3><h3> 徜徉在它的街头,耳畔充满了南美的长笛、英伦的摇滚;你可以轻易地在一处草地边欣赏到正统的弦乐四重奏,也可以不经意间和正在雕塑创作的艺人邂逅于古老建筑旁……</h3> <h3> 塔斯马尼亚的特色小镇,非霍巴特近郊的里奇蒙(Richmond)莫属。</h3><h3> 一早前往该小镇。沿途山光水色,蔚蓝色的天空、深绿色的树林倒映在澄静的海岬,使世界充满了心旷神怡的色彩。</h3><h3> 远方,黛色的山脉在天边镶出了一抹淡淡的剪影……</h3> <h3> 里奇蒙小镇位于霍巴特西偏北25公里,由于柯尓河(Coal River)流经此地,十九世纪成为塔斯马尼亚的谷物集散地。</h3><div> 小镇风光绮丽,人口稀少,只有一条不太长的街道,数十栋十九世纪的古建筑散布在街道两边。</div><div> 它是澳大利亚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每逢周末,人们从霍巴特、墨尔本甚至更远的地方到此度假;或在酒吧的长廊遥望静谧的旷野,或坐在草地上看着缓缓流动的河水,也许还骑着马在山谷丛林中奔跑一番。</div> <h3> 小镇上的圣约翰教堂已有180年的历史。它座落在一个小高地上,旁边一棵古树掩映着它高高的尖顶。</h3><h3> 人口稀少,教徒不会太多。但当初英国人不忘从信仰和文化上对原住民加以同化,传播“普世价值”。</h3><h3> 教堂后有大片的墓地。对于小镇而言,这已属于很大的规模了!</h3> <h3> 里奇蒙桥(Richmond Bridge)是全澳大利亚最古老的桥梁,比圣约翰教堂还早13年。</h3><h3> 桥畔绿毯般的茵茵草地,海鸟翩翩飞翔在绿树和晨光中。</h3><h3> 我倚靠在松软的草地上,望着蓝天深处飘荡而过的片片白云,耳畔响起古老教堂的钟声;经柯尓河水面反射后的钟声余音袅袅,回荡在小镇的各个角落。</h3><h3> 当年这座桥是由一群囚犯修建。由于对歹毒的监工不满,趁河水暴涨的某日,囚犯们合力把监工推入河中淹死。</h3><div> 自此,古桥充满了”灵异”的气氛。</div> <h3> 小镇上的“贝克面包店”是百年老店,由于它在各种媒介上频繁出现,许多人对它趋之若鹜。</h3><h3> 一下车,我就直奔“贝克”而去。老远就闻见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烘培面包的香味;进店一看,招牌菜咖喱带子(Pie~cumed Scallop)陈列在醒目之处;小小品尝,咖喱美味浓郁,酥皮外壳香脆,带子肉质鲜美,果然名不虚传!</h3> <h3> 酒杯灣,被评为“世界最美的十大海湾”和“十大最佳海滩”。在霍巴特以北二百多公里的海滨。</h3><h3> 观览酒杯灣,必须登上几百米高的一座山峰。沿着铺满鹅卵石的小径上行,两边浓荫蔽日;山石嶙峋,从林木的缝隙中,洒下点点阳光。</h3> <h3> 登山的四十分钟过程中,辽阔的海面尽收眼底。</h3><div> “水净疑澄练”。深蓝色的海面一望无际,和蓝天融为一体。</div><div> </div> <p> 登到整座山峰三分之二的高度,转过一个山角,酒杯灣静静地躺在山谷的海湾里。</p><p> 象牙般乳白的沙滩在蓝绿色的海洋边缘勾画出完美的曲线,犹如一杯蓝绿的美酒,呈现在人们的眼前。</p><p> </p> <p> 朋友说,海滩下面和对面山上看到的酒杯湾更美。我们从小路花两个多小时往西下到海滩和酒杯湾的南面,则是别有洞天。路途虽然艰辛,但美景如画。</p><p> 大自然的造化,令人叹为观止!</p> <h3> 酒杯灣名字的另一个起因充满了血腥。</h3><h3> 当年英国人把这里的海湾设立成鲸鱼屠宰场,鲸鱼的鲜血染红了原本蓝绿色的海湾。</h3><h3> 整个海湾就像一樽斟满红葡萄酒的酒杯。</h3><h3> 令人震撼和毛骨悚然。</h3><h3> 人与自然、本性和道德……</h3><h3> 这样的美景背后竟有如此血腥的历史!</h3> <h3> 这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前往在霍巴特东南一百多公里的塔斯曼半岛,游览亚瑟港等景点。</h3><h3> 塔斯曼半岛的”四大自然奇观”令人惊叹不已!</h3><h3> 第一个奇观是“棋盘石”(Tessellated Pavement),它位于塔斯曼国家公园的鹰脖灣。</h3><h3> 走到海滨,岸边一片礁石凹凸有致,呈整齐的棋盘状。</h3><h3> 猛一看,以为是人工垒成的。</h3><h3> </h3><h3> </h3><h3> </h3> <h3> 实际上这是大自然的杰作。</h3><h3> 此处的礁石由于千万年海潮涨落的影响,海潮低时岩石脱水干涸,表面形成盐晶,腐蚀岩石形成石缝;久而久之,石缝越来越深,岩石表面边缘也慢慢地被腐蚀掉,就成了一块块“棋盘”上的“棋格”。</h3> <h3> 第二个奇观是“塔斯曼拱门”(Tasman Arch)。它整整花了六千万年的时间才形成。</h3> <h3> 岩石在漫长的岁月里,被海水不断侵蚀而成为拱洞;它有四十米高、二十多米宽。</h3><h3> 地质学上称此为“海蚀洞”,状如天然拱桥。</h3><h3> 洞内浪潮奔涌,惊涛拍岸。一只小艇载着游客行驶在拱门附近,随着波涛起伏颠簸,游客发出一阵惊呼。</h3> <h3> 第三个奇观是“魔鬼厨房”(Davis Kichen)。</h3><h3> 这是一个伸入山崖二百米左右的海沟,两侧层层叠叠间隔五六十米、高百余米的陡崖,直上直下,十分险要。</h3><h3> 海浪撞击陡崖,发出巨大的轰鸣声。</h3> <h3> 之所以叫“魔鬼厨房”,是因为袋鼠天生弱视,眼神不好。 尤其黑夜降临,袋鼠在崖顶失足掉下,塔斯马尼亚的袋獾在悬崖脚下等候,摔下的袋鼠成了它们的美食,供其饱餐一顿。</h3><h3>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也许就是袋鼠和袋獾之间的生物链。</h3><h3> 好在袋鼠的繁殖力很强。</h3> <h3> 第四个奇观是“喷水洞”(The Blowhole) 。</h3><div> 海浪常年冲击悬崖形成石洞,浪潮涌入时喷出水柱并发出巨大的声响。</div> <h3> 据说最高的喷水能达到几十米的高度。但这一壮丽的景象我没有见到,只好从百度下载一张照片,以飨读者。</h3> <h3> 参观塔斯曼半岛的“四大奇迹”后,来到了亚瑟港。</h3><h3> 亚瑟港的“澳大利亚囚犯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h3><h3> 刚一听说这里是监狱,游兴大减。真正游览过后,顿觉不虚此行!</h3><h3> 遗迹内保留了三十多座历史上有名的建筑物、大量的废墟和美丽的公园;同时,也可对澳大利亚的历史加深了解 。</h3><div> 绵延的草地、丛丛的灌木以及绿树丛中露出的教堂尖顶,使人们的感觉亚瑟港仿佛是世外桃源。</div> <h3> 亚瑟港在1830年左右是一个伐木营地,英国殖民者在这里建立了澳大利亚所有犯人的流放站;</h3><h3> 之后,英国人设计了“将流氓恶棍改造为老实人”的罪犯管教模式,其核心内容包括纪律和惩罚、宗教和道德、区分和隔离以及培训和教育 。</h3> <h3> 到1840年,生活在亚瑟港的犯人、士兵、文职人员共二千余人。</h3><h3> 四层楼的牢房,底层住的是品行恶劣的犯人,顶层住的是表现良好的犯人。</h3><h3> 用生产劳动改造犯人,这里是鼻祖。犯人们后来有的成为铁匠、鞋匠,有的成了造船工人 ;这里渐渐变成了一个工业定居点。</h3><h3> 亚瑟港作为监狱的使命,结束于1853年;之后这里作为老年人和病人的疗养所,到了1920年代,亚瑟港成了旅游景点。</h3> <h3> 当时有一些少年犯,年龄在14岁到17岁之间,最小的只有9岁。</h3><h3> 为了使他们不受成年犯人的影响,监狱当局开辟了普尔角岛,专门关押少年犯。</h3><h3> 这个岛离亚瑟港有几百米,孤零零地“漂”在海湾上。所有少年犯都接受教育、施行技工培训,努力改造成社会有用之人。</h3> <h3> 这是监狱长的官邸。背倚小山坡,面朝海湾。站在这里的前走廊,港口的优美景色一览无余。</h3><h3> 前后一共有十任监狱长,其中五位曾在官邸居住过。</h3> <h3> 从官邸上行不远,是军官和文职人员及其家属的住宅。</h3><h3> 亚瑟港监狱设有医院、教堂、车间和码头等,俨然是一座小城镇,各行各业人员齐全 ,分工明确。</h3> <h3> 在住宅区和监狱牢房之间,设有高高的警戒岗楼,士兵在这里可以看见犯人的一举一动。</h3> <h3> 当年派往亚瑟港的英国军人和文官远离家乡,虽然携家带口,但也免不了饱受孤寂之苦。</h3><h3> 于是,家眷们自发组织起来,按照英伦风格构建园林,种植英格兰的花朵植物,也算部分弥补一下远离家乡的遗憾。</h3><h3> 所以,才有了亚瑟港今天的田园风光。</h3> <h3> 走到哪里,教堂就建到哪里。</h3><h3> 况且宗教灌输也是改造犯人的一个主要措施。</h3><h3> 每到周日,亚瑟港的职员加上犯人一千多人在教堂做礼拜。</h3><h3> 教堂内部华丽的家具和廊柱、台阶、窗台等都来自于少年犯的精雕细琢。</h3> <h3> 今天的亚瑟港,作为监狱的历史正逐渐淡去,而其画卷般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h3><h3> 这座焚毁后的教堂遗址,坐落在高地上,可以俯瞰亚瑟港的全景。 斑驳的墙体、蓝天衬托下的尖顶以及一块块熏黑的石头,仿佛还在告诉我们这里的前天和昨天……</h3> <h3> 到澳大利亚旅行,我个人从景点上评价,要说岛礁之美丽,大堡礁第一毫无悬念;如要说整体的山川田园和海湾牧场之美,当属塔斯马尼亚无疑。</h3><h3> 这是一个令你如梦如幻的仙境、使你流连忘返的美丽去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