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作者:梁述闵</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大美濉溪’’获奖作品</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图片:网络</font></div> <h1> 童年的石板街<br> 梁述闵<br> 濉溪老城的石板街似乎永远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中。<br>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在物质匮乏的童年岁月里,石板街便是我购物的天堂,每年 能去几回就如同过年般的快乐无比。<br> 一条狭长的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前店后厂的格局,经营着大到银号茶坊,小到针头线脑,民生杂货,一应俱全。青石板铺就的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尽管只能交错着过两辆平板车,依然车马喧嚣,人声鼎沸。然而,那青石上泛着黝黑的光泽,深深的车辙,曲曲折折由东到西,似乎很长很长,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记中,几乎从未逛到头过。<br> </h1> <h1> 少年无知更无畏。<br> 后来,据查,老城石板街,东起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巷南头,全长约1公里,街宽仅5米。街面青石铺砌,光滑如镜。其建筑古朴典雅,呈明清风格。<br> 濉溪城,俗称“口子”,春秋战国时期为“汴水入濉之口”,金元时,口子又成溪水入濉之口,故称“濉溪口”。明朝时本地商人富户多汇于此,为防匪乱,濉溪人于居民区四周挖壕设栏,濉溪城遂具雏形。石板街由清末民初绅士周俊哲倡导用青色瓦子石铺设。沧海桑田,各种神庙、牌坊等古迹文物在文革中遭到劫难。石板街直到本世纪才渐渐失去往日的繁华,日趋萧条。石板街所留胜迹、传说如:七十二步上天梯、三山夹一井、月牙桥、九道弯、城隍庙、关帝庙、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今天业已风云不再。<br>但是,对于我的童年,石板街似乎就是:煎包、油茶、连环画。<br>从东到西,边走边逛,这几家店铺就会把我的脚步缠住。</h1> <h1> 那时节,从烈山工人村到濉溪老城就算是赶最大的集。因为杨庄矿刚刚投产,又是计划经济,工人村内除了有个商店,便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吃饭是大食堂,买本书、看场电影都要跑到濉溪。好在工人村离濉溪并不太远。那时候濉溪的石板街就是全县的经济文化娱乐中心,供销社、百货公司、新华书店、戏园子、大小饭店等都聚集在街道两旁,商业还会辐射到周边的几个矿区。<br> 从工人村西头的洪庄村,沿着老濉河大堤,一直朝北走,一个钟头便可到达,听大人讲有八里地。老濉河大堤,沙土覆盖,每隔几步就有歪歪斜斜的几颗柳树,还有成排的高大的杨树庇荫,可以说是树上有鸟鸣蝉聒,河里有鱼儿翻腾。柳树成荫,芳草萋萋。每逢盛夏还经常见到有孩子到河边的芦苇丛里摸鱼逮虾。河水清澈,渴了都可以掬一捧喝。夏日里,赤脚走在这样的小路上,童年都是温馨的感觉。<br> 所以每每到逢会的时节或是暑假里,母亲就会给上几角钱,放我们假到濉溪去逛逛石板街。<br> 邀上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路玩耍,一路唱,不知不觉就到了。到石板街,首选是拿钱先买本连环画书,一本一角钱左右,一定要最新的。有时钱不够,就几个小伙伴合买,回家轮着看。或者花上1分钱租书看,且一看就是半天。那时候的连环画少有世界名著,也没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大多只是革命故事。《草原小姐妹》,《小英雄雨来》还有抗日题材什么的。但是,做为孩子的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来,有个叫华子的同学,居然逼真的把这本连环画全本都摹了下来,记得在路灯下拿给我们看时,大家都以为是真连环画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孙悟空跃然纸上。这位同学的绘画后来果然了得,现居省城,也算书画大家了,不能不说,功底可能就是那时候照着连环画描摹打下的基础。<br> 记得新华书店就在石板街的中段,外观有西式风格,木制的枣红色柜台厚实高大,我们掂起脚,也难看到书本。就那样,一看就是小半天,叽叽喳喳、指指点点挤在柜台前,看有没有新到的小人书,好回去跟小伙伴吹吹牛。如同现在的孩子若不知道《王者荣耀》一样都不好意思说话,深怕被人边缘化。只想下回攒足了钱再买,或者撺掇有钱的同学买下,自己落得个免费看过瘾。直到最后被营业员轰走,才恋恋不舍告别书店。<br> 但是,石板街的新华书店永远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br> 因为有它,我们灰色贫瘠的童年才有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因为有它,我们在几年以后的中考、高考中,才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复习资料,才有了梦想的实现,也正因为它,我们的童年才有了出游快乐的最正当理由。</h1><div><br></div> <h1> 听说石板街走到底还有酒肆茶楼、教堂寺庙,当铺银匠店等等,我们只是都不感冒,也无暇顾及,毕竟解馋才是出游的终极目标。<br> 玩耍直到过了晌午时分,累了、饿了,肚子咕咕叫,一般都会化八分钱买碗油茶,一角钱买几个煎包。那个年代这就算最大的腐败和奢侈了。<br> 东关桥头靠近老濉河的那家油茶最香不过,煎包也很有味道。每次逛濉溪老城都会去。后来才知道是石板街堪称一绝的王憨子油茶,口感滑腻油润,虽略感糊口,但是酥油香气浓郁,煎包更是外焦里嫩,透出油来,乘热一吃满嘴流油,煞是过瘾,至今仍是赶脚最美的美食。<br> 有一次,一位要好的同学拿出了五元钱的大票,在桥头的这家店铺请我们几个“大餐”一顿,不仅吃了煎包,喝了油茶,当时还买了块猪都肉和一瓶葡萄酒。不是猪头肉,而是肥嘟嘟的猪脖子肉,便宜。没想到几个人吃着喝着,喝着吃着,还没有走回到家,便倒在老濉河大堤上呼呼大睡,直到天黑才踉跄到家。第二天不知是谁吹牛,老师知道了狠狠尅了一顿,那也是我平身唯一的一次被老师熊得帽子带不住。我们是泪流满面,痛改前非。<br> </h1> <h1> 日月如梭,一晃近半个世纪过去,童年的记忆渐行渐远,石板街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繁华,萧条孤寂,热闹不再。眼前虽说还有十几家店铺惨淡经营,却都看似破败不堪,门前冷落。零星的看到一些老人坚守老宅老店,可能也如我等是在坚守着儿时的精神家园吧。<br> 年逾半百的我孤独地游走在儿时的记忆里,恍若昨日。<br> 夕阳西下,褪色的青石板虽然依旧执着的泛着黝黑,老濉河水死潭一般没有一点涟漪。可是,夕阳的余晖返照在狭长的街道,泛起的竟是一片金光。<br> 近日听闻,石板街已经纳入老城风景区的改造规划。改造工程旨在重塑老城风貌,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未来,老城石板街景区将形成三大特色旅游项目,分别是自然旅游型(乾隆湖风景区)、人文旅游型(濉溪古城——石板街)、工业旅游型(口子文化园),按功能又分为老城风韵区、节庆文化休闲区、乾隆湖景区、濉河健身休闲区。本次改造将根据历史地图恢复濉溪老城格局,沿护城河打造环城绿廊,重现老城历史界廓。。。。。<br> 甚是欣慰。我想石板街无论是昨日的繁荣,还是今天的衰败,再或是,明朝旧瓶装出新酒来,作为贯穿老濉溪人生命的一条精神纽带,石板街在吾辈心中必将历久而弥新,期待着能焕发出新的光芒。 </h1>